-
两种快速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 的疗效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骨支抗方式和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 的疗效差异。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的处于替牙列中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骨性Ⅲ类错 伴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26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13例):骨支抗方式组使用骨支抗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装置进行矫治,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0.2±1.7)岁;牙支持方式组使用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装置进行矫治,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0.1±1.0)岁。于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向线性指标[Y-Is距和Y-Ms距(分别为上切牙切缘点、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至垂直参考轴的距离)、上下颌磨牙相对距离、前牙覆盖等]10项、垂直向线性指标[PP-Ms距(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至腭平面的距离)等]6项和角度指标[SN-MP角(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相交的上外角)、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等]8项,于矫治前后锥形束CT上测量冠状向指标(上颌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倾斜度等)6项;计算矫治前后前牙覆盖变化量中骨性效应和牙性效应占比。比较各指标矫治前后变化量的组间差异。 结果:矫治后两组前牙反 均解除,磨牙建立中性或远中关系。骨支抗方式组Y-Is距、Y-Ms距、上下颌磨牙相对距离的矫治前后变化量[分别为(3.23±0.70)、(1.25±0.34)和(2.54±0.59)mm]均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分别为(4.96±0.97)、(3.12±0.83)和(4.92±1.35)mm]( t=-5.92, P<0.001; t=-7.53, P<0.001; t=-5.85, P<0.05)。骨支抗方式组前牙覆盖矫治前后变化量[(4.45±1.25)mm]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6.14±1.29)mm]( t=-3.38, P<0.05);骨支抗方式组前牙覆盖矫治前后变化量中骨性效应占80%,牙性效应占20%;牙支持方式组前牙覆盖矫治前后变化量中骨性效应占62%,牙性效应占38%。骨支抗方式组PP-Ms距矫治前后变化量[(-1.62±0.25)mm]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2.13±0.86)mm]( t=-15.15, P<0.001)。骨支抗方式组SN-MP角、U1-SN角矫治前后变化量(分别为-0.95°±0.55°、1.28°±1.30°)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1.92°±0.95°、7.78°±1.94°)( t=-9.43, P<0.001; t=-10.04, P<0.001)。骨支抗方式组上颌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倾斜度矫治前后变化量(分别为1.50°±0.17°、1.54°±0.19°)均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分别为2.26°±0.37°、2.25°±0.35°)( t=6.47, P<0.001; t=6.81, P<0.001)。 结论:骨支抗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能减少传统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时发生的上前牙唇倾、前牙覆盖增加、磨牙前移伸长颊倾以及下颌平面角增大等不利的牙齿代偿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减轻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负担,从科学运动开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近年来已成为城乡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代表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作为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身体活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我国成年居民运动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评估以及心肺功能测试为受检者量身打造运动处方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心肺运动测试能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是综合判断心肺功能最准确的检查,也是实施心肺康复的客观依据。在科学运动处方指导下的合理运动势必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作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已在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或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引起重视,但其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CVI)所致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的患者中仍少有关注。人群中普遍存在CVI,长期CVI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超过生理水平的PTH,使骨吸收、大量骨钙释放入血,在导致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形成转移性血管钙化或全身钙质沉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器官病变。早期的钙盐沉积经合理治疗多可逐步消退,而动脉中层钙化一旦发生不易消退,故临床对血管钙化和钙盐沉着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治。对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和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肌骨超声在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肌骨超声评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特有的影像探查优势,弥补了传统检查的不足,使其逐渐成为诊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超声表现基础上,学者们通过研究提出了针对各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量化标准,以及其他诊断参考指标,本文就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地区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医保费用使用情况的纵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OA)患者的医保费用使用情况,探讨OA对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至2018年北京医保,年龄>16岁、有完整门诊病历的糖尿病患者,除外随访不足2个月,无处方纪录者。从北京医疗保险数据库收集信息,包括糖尿病及并发症和合并症国际疾病分类、年龄、性别、病程、药物(降糖和非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和医保费用。应用多变量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糖尿病未合并OA组和糖尿病合并OA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2 853 036例,合并OA患者673 251例(23.60%)。根据年龄进行分层,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在45~84岁比例更多,2016、2017和2018年分别为92.73%、92.43%和92.29%。根据性别分布,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更多,2016、2017和2018年分别为55.17%、54.41%和53.37%。与未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明显增多( P<0.001)。与未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比较,2018年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种类更多,分别为(4.42±2.37)和(3.75±2.34)种,年药物总费用也高,分别为(9 729±9 199)和(11 735±10 260)元,其中降糖药种类和费用以及非降糖药种类和费用均更高( P<0.001)。与未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相比,2018年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年药物总费用/药物数更高,分别为(2 511±2 526)和(2 608±2 155)元/种,其中降糖药费用/药物数和非降糖药费用/药物数均更高。2016至2018年,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种类(特别是降糖药的种类)呈逐年上升趋势,年药物总费用(包括降糖药及非降糖药)呈下降趋势,年药物总费用/药物数同样呈下降趋势。 结论:合并OA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糖尿病并发症和相关合并症,需要更多的降糖药物和医保费用,OA明显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医保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骨科术后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科术后认知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乐清市人民医院2021年5-12月收治的骨科术后老年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患者骨科术后认知衰弱发生率为65.3%;高龄、合并其他疾病、跌倒史、Barthel指数低、营养不良是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95% CI 0.789~0.901, Z=12.40, P < 0.01),约登指数为0.583,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71.0%。 结论:老年患者骨科术后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合并其他疾病、跌倒史、Barthel指数低和营养不足等是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准度和区分度,可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术后衰弱的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病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与困境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于2019年4—11月,对上海市虹口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以专题小组访谈方式采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及发展困境。根据调研结果,社区慢性病管理主要分为“成长期”(典型代表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和“引入期”(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两类。“成长期”慢性病管理,主要面临患者拒访或不配合、患者失访、质量控制不完善、质量控制指标难以达到、共病患者管理重复、信息共享不充分、多个考核方考核指标差异引发管理争议等困难;“引入期”慢性病管理,主要面临患者知晓率差、患者失访、诊断困难、用药不规范、信息共享不充分、缺乏管理方案、资源投入不足、社区药品种类少等困难。因此,社区需在注重积累慢性病管理经验的同时,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和归纳,形成有效的方案用于指导对新增病种的管理;社区慢性病管理需要在社区居民动员、加速信息化网络建设、多中心协作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微生态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以及功能下降的一种综合征,与老年人活动障碍、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肌少症病因未完全阐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如运动减少、遗传因素、增龄相关激素变化、营养不良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肌细胞凋亡等参与其中。近年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改变可能参与了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改变及其在肌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微小残留病疗效标准部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关于微小残留病(MRD)疗效标准部分仍参照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和MRD评估共识。大量研究证实MM治疗后的MRD转阴与患者的长期无进展生存(PFS)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将MRD作为PFS的替代终点。因此,应用二代流式细胞仪、二代测序等方法检测MRD,对于MM患者预后预测、分层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药治疗的出现以及各种检测方法自身存在的不足,MRD疗效评估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血液科医生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髋臼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应当为尽可能恢复关节面解剖的连续性及髋臼负重区与股骨头同心圆关系,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期获得良好的预后。但老年人骨量不足、基础疾病、生理虚弱等问题使其治疗方案有别于年轻患者,这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就老年髋臼骨折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老年髋臼骨折的处理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