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修复10分钟及1个月后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本横断面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种植系统修复单颗前磨牙或磨牙缺失,观察种植修复体戴入,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后的10 min及1个月,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方法: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种植科完成单颗后牙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转修复科修复的患者268例,戴入了在二氧化锆全冠中央开孔并与基台口外粘接的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修复体.修复体调整至合适后,按照各厂家要求的扭矩旋紧基台中央螺丝.分别观察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及1个月后,当扭矩扳手再次旋紧基台中央螺丝至厂家要求的扭矩时,扭矩扳手自旋转起点至终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旋转的角度越大,说明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越严重.结果: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再次旋紧时,所有实验组病例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均为0°.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个月后再次旋紧时,无论实验组(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曾再次旋紧)还是对照组(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未再次旋紧),无论前磨牙组还是磨牙组,无论种植体是Ankylos、Strau-mann、Zimmer或Nobel,所有病例扭矩扳手旋转角度均>0°.其中,共有29例病例(10.82%)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90°,且这一比例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病例扭矩扳手旋转的角度达到或超过180°.结论:在部分种植系统中,单颗后牙种植修复后1个月,部分病例基台中央螺丝扭矩丧失的情况较为明显,且比例与是否曾在基台中央螺丝初次旋紧10 min后再次加力,及前磨牙或磨牙位点、采用何种植系统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种植冠粘接固位修复用水门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近年来,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材料的不断发展,如何选择合适的种植义齿粘接水门汀引起了不少关注.口腔医生在选择种植义齿和牙体缺损全冠修复2种固定修复的粘接水门汀时,考虑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市售的粘接水门汀多以配合牙体粘接为主,牙体缺损固定修复通过水门汀将牙体组织与冠修复体进行粘接,其粘接界面与种植义齿的基台-水门汀-冠的粘接界面不同,适用于牙体组织与冠的粘接水门汀不一定能用于基台与冠的粘接.同时因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粘接时,通常要考虑水门汀对牙釉质的粘接强度、对牙髓的刺激性以及释氟性能等,而种植修复则要考虑并发症.如何平衡水门汀的粘接力和可拆卸性[1],从而在拆卸牙冠的同时又不破坏种植体的各部分?选用种植冠粘接固位时的水门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现就种植牙冠修复粘接水门汀的分类、固位性和可拆卸性、生物相容性、残留的影响、多余水门汀的检测和去除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中种植修复用水门汀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Er:YAG激光拆除种植牙全瓷冠修复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全瓷修复体在口腔临床特别是种植修复中应用广泛,但临床上粘接固位的种植冠部修复体拆除较为困难.传统拆除采用磨除、敲击等机械破坏的方法,不仅增加临床诊疗时间和费用,同时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近年来有学者着手于研究使用Er:YAG激光作为替代传统机械拆除种植全瓷修复体的新方法,全瓷修复体的材质和厚度、水门汀类型、激光参数设置等多种因素均对拆除结果存在影响.该文对Er:YAG激光拆除种植牙全瓷冠修复体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医师的临床操作提供相关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运用CBCT分析角度螺丝通道在上颌切牙区早期及延期种植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数据研究角度螺丝通道(angulated screw channel,ASC)在上颌切牙早期及延期种植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14位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CBCT数据,共119个上颌切牙位点,在Simplant软件中参考对侧同名牙的形态对缺牙区进行虚拟修复体牙冠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植体虚拟植入,测量以修复为导向与以牙槽骨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之间的夹角,以及以牙槽骨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时螺丝通道在理想修复体牙冠上的穿出位置,并记录实现螺丝通道从腭侧穿出时所需ASC的最小角度.结果 在 119 颗上颌切牙虚拟种植方案中,以修复为导向与以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之间存在夹角,且在不同性别、不同牙位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的夹角大于男性,中位数分别为 10.00°(5.30°~14.15°)和 6.80°(3.80°~9.30°),侧切牙的夹角大于中切牙,中位数分别为 14.45°(9.80°~19.43°)和 6.50°(3.85°~9.75°).以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螺丝通道在理想修复体牙冠不同位置穿出比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切牙、侧切牙牙位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侧切牙从牙冠唇面加切端穿出的总比例高于中切牙.在 119 个位点的虚拟种植修复方案中,直螺丝通道螺丝固位、ASC螺丝固位、粘接固位 3种种植修复方式的比例分别为 16.8%、81.5%和 1.7%.结论 上颌切牙早期及延期种植修复中,存在着纠正修复体与牙槽骨方向之间的差异、实现螺丝固位种植修复的需求,绝大多数上颌切牙缺失位点可以通过ASC实现螺丝固位种植修复,侧切牙位对ASC的需求较中切牙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螺丝固位和粘接固位在第一磨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评价螺丝固位基台一体冠和粘接固位在第一磨牙单颗种植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就诊并完成第一磨牙单颗种植修复的 91 例患者共 104颗种植修复病例,其中 52 颗为螺丝固位基台一体冠(SR),52 颗为粘接固位修复(CR).分别在患者种植修复当天及戴牙后 6、12 个月时记录种植体周围的牙周指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拍摄 X 线片并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参照Barnes评定标准对种植冠修复后的邻接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完成后 6~12 个月,两组种植体均完好无松动;SR组3 例患者在6 个月复查时发现中央螺丝松动,重新加力至35 N/cm,2 个月再次复查时无松动;两种固位方式在修复后12 个月时螺丝固位组邻接合格率为90.38%,显著低于粘接固位组99.04%的邻接合格率(P =0.037),两种修复体边缘骨吸收量和牙周软组织指标mPLI和mS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固位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粘接固位在邻接关系恢复和防止食物嵌塞上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减少粘接固位种植牙冠周围残留粘接剂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粘接固位种植义齿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关于残留粘接剂与种植体周围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日渐增多,如何改良粘接技术以减少种植牙冠边缘粘接剂残留也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减少粘接固位种植牙冠周围残留粘接剂的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种植义齿排龈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观察比格犬种植义齿排龈后牙龈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排龈所致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情况.方法 拔除8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第四前磨牙(n=8),严格控制口腔菌斑,2个月后行骨水平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行全冠粘接固位.全冠粘接前使用排龈线排龈5?min,排龈前和排龈后1、3、7、14、28、56?d,分别记录种植体的牙龈指数,测量龈沟液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龈沟液中TNF-α的变化.结果 种植体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排龈后第1、3、7天均大于排龈前和排龈后第14、28、56天(P<0.05),第14、28、56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情况下,骨水平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排龈线造成的排龈损伤是可逆性损伤,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第14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种植修复体机械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种植修复体常见的机械并发症有基台或螺丝松动、基台或螺丝折断、支架或种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修复体固位丧失(失粘接)等.本文将种植修复体分为:种植体支持的单冠、种植体支持的多单位桥、种植体支持的全口固定义齿三类,并对2000年后发表有关种植机械并发症的临床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别对基台或螺丝松动、基台或螺丝折断、种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修复体固位丧失(失粘接)等各种机械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临床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减少临床种植修复机械并发症的发生,为种植修复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种固位方式对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修复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区螺丝固位(SR)和粘接固位(CR)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修复的74例上颌前牙区缺牙患者(90颗种植体),根据临床固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SR组(51颗)与CR组(39颗).比较两组修复后第1天和3、6、12个月边缘骨吸收、软组织指标和牙龈位置.结果 与SR组相比,CR组骨吸收量显著减少(F组间=14.644,P<0.05);改良出血指数(mSBI)显著增加(F组间=7.536,P<0.05);角化龈宽度(wKM)显著增加(F组间=11.489,P<0.05);牙龈边缘位置(GL)效果较好(F组间=6.407,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MPI)记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525,P>0.05).CR组美观满意度较高(t=-3.35,P<0.05);刷牙出血满意度较低(t=3.022,P>0.05);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P>0.05).结论 在边缘骨吸收、wKM、GL和美观满意度方面,CR效果较好;在mSBI和刷牙出血满意度方面,SR效果较好.CR与SR在上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效果上各有优劣,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交互固位在后牙多植体支持固定桥修复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种植体支持式交互固位固定桥在修复后牙区牙缺失并伴有咬合空间不足病例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后牙区种植固定桥修复并伴有咬合空间不足的病例4例,每例2颗种植体,8个植体位点,龈距离平均3.3 mm,均使两颗种植体基台外形形成相互倒凹的关系,在基台无共同就位道情况下,种植修复桥和基台,在半接合状态,通过旋转方式同时准确就位,并由基台螺丝最终旋紧固定,无需使用粘接剂.制作时与修复技师充分沟通交互固位的理念和方法,技师按照旋转就位方式完成修复体制作.临床操作中,按照技师制作的特点,戴入种植体支持式交互固定桥,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种植修复体顺利戴入,种植体与基台及基台与修复体之间就位精确,恢复咬合关系满意.行使功能3~18个月后,所有修复体和基台无松动,无脱落,无基台折断;修复体周围粘膜无红肿,无压痛.结论 种植固定桥的交互固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后牙区种植修复空间不足的情况,其长期效果有待长期和大量病例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