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的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筋骨平衡理论的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3年1-1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基于筋骨平衡理论的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骨平衡理论的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活动受限、关节僵硬、关节冷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筋骨并重”理论强调“筋束骨,骨张筋,筋骨相连,骨折筋损”。中医治疗骨科疾病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病理状态下重塑了紊乱的脊柱内部生物平衡。其中,内镜下临床2种常用微创入路技术重视软组织保护,术后进行积极适当的功能锻炼,已成为现代脊柱骨科手术中“筋骨并重”理论的典型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郭现辉从筋骨平衡理论诊治肩袖损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肩袖损伤发病多因长期不良习惯导致肩胛骨及肩关节发生位移,骨骼移位使得其附着的肌肉出现过度拉伸或发生痉挛,亦使关节间隙变窄,对关节间隙内通过的肌肉造成挤压或磨损,最终导致肩部的筋骨平衡破坏,骨错筋伤、筋骨失衡.在肩袖损伤的诊疗过程中,应坚持筋骨平衡理念,精确诊断、精准治疗.诊断时,基于肩胛骨的6 个活动方向、3 种常见位移形式以及3 种肌肉的病理状态,在筋、骨两个方面对肩袖损伤进行诊断,明确受损肌肉及其损伤程度,明确肩胛骨位移形式.在精确诊断的前提下,对不同损伤形式的肌肉采用针对性的手法,并选择对应的正骨手法矫正肩胛骨位移,将筋骨平衡观念融入整个治疗过程中,调骨理筋、理气活血,达骨正筋柔、血气调和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筋骨平衡"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在脊柱筋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CSA患者86例实施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共完成40例;观察组脱落1例,剔除1例,共完成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V评分和颈椎曲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Vs与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39/41)vs 80.00%(32/40),P<0.05].结论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CSA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以及颈椎曲度,增强脑血流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慢性踝关节不稳多因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诊治不当而逐渐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站立稍久或行走稍多时踝关节酸痛、肿胀、无力,可出现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学"伤筋"病范畴,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中医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类疾病优势明显,即以"筋骨平衡"的思想为指导,采取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调理筋骨,"苏红汤"中药熏洗局部直达病所,内服中药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补肾益精等为法,标本兼顾,内外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椎旁肌病变与腰椎退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既往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疗,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变化,而忽视了椎旁肌这一重要的脊柱稳定结构的变化.筋骨平衡理论强调,在临床诊治骨伤疾病时应关注骨关节与软组织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本文总结了椎旁肌维持脊柱稳定的作用和腰椎退变后椎旁肌的病变表现,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椎旁肌病变与腰椎退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椎旁肌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方法,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沈景允论治冻结肩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总结介绍名中医沈景允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经验.沈景允认为阳气不足为冻结肩发病的主要病因.阳气温煦失常,则寒从中生、筋脉失养,经络循行不畅、气血凝滞,久之则挛急疼痛,进而导致肩关节筋骨失衡、屈伸不利为本病关键病机.治疗上首先着眼整体,重视阳气盛衰;其次重视局部,疏经通络;通过辨构论治,恢复肩关节筋骨平衡.采用独创二位分粘法结合推拿治疗冻结肩,术后配合八段锦导引功法防止再次粘连.简而言之,沈景允基于"阴阳为纲、经络为目、筋骨为轴"理论,以调和阴阳、治筋整骨、辨构论治为治疗原则,防、治、养结合,内外兼顾论治冻结肩,收效甚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股骨头坏死"肝肾-肌骨"协同下的骨吸收不均匀沉降-多维复合弓弦体系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从中医学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出发,综合中医的"肾主骨""肝主筋""经筋理论"及现代骨科学的骨吸收塌陷学说、不均匀沉降理论和下肢肌骨弓弦结构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ONFH)"肝肾-筋骨"协同下的骨吸收不均匀沉降-多维复合弓弦体系的发病机制.认为ONFH病机关键在于肝肾亏虚,肾之阴阳失衡导致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的打破,表现为骨代谢水平的升高及股骨头局部的骨吸收活动的增强,进而导致股骨头的坏死和塌陷;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共同构成髋关节的肌-骨-关节动静态系统,而塌陷的出现破坏了原本平衡的肌-骨-关节系统,同时肝血失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进一步加剧了髋周的软组织失衡,加速了肌-骨-关节动静态系统的崩塌,加快了股骨头塌陷进程,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结局.基于该发病机制,ONFH的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当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原则,通过不同方式促进股骨头内外的血液循环的局部改善,重建关节功能的协调性;同时应重视患者自身体质的调养,通过补肾调肝以恢复成骨-破骨水平的平衡,重构肌-骨-关节系统,从而有效延迟甚至避免ONFH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筋柔骨正"理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根据LDH的病症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该病的病位主要在筋,久之由筋及骨,造成筋骨失衡、筋骨并病."筋柔骨正"是"骨正筋柔"理论的延伸,是对筋骨平衡关系的高度概括."筋失其柔"是"骨失其正"的先决条件,"骨失其正"必然伴随着"筋失其柔".本文对"筋柔骨正"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该理论对LDH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LDH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