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风险预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诊治的 288 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qSOFA)]、一般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肾积水程度.根据术后是否入住ICU将患者分为入住ICU组和未入住ICU组,比较是否入住ICU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输尿管结石合并脓毒症患者入住ICU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入住ICU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入组 263 例患者,43 例(16.35%)患者入住ICU,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与未入住ICU组比较,入住ICU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8.42±1.50 比 5.51±1.19),糖尿病患者比例、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体温>39.4℃或<35.8℃患者比例、呼吸频率>20 次/min、心率>90 次/min、重度肾积水程度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糖尿病:44.19%(19/43)比 27.27%(60/220),SIRS评分(分):3(2,4)比 2(1,3),SOFA评分(分):7(5,9)比 4(3,6),qSOFA评分(分):2(1,3)比 0(0,1),体温>39.4℃或<35.8℃:44.19%(19/43)比 25.91%(57/220),呼吸频率>20 次/min:37.21%(16/43)比 21.82%(48/220),心率>90 次/min:48.84%(21/43)比 29.55%(65/220),重度肾积水:72.09%(31/43)比 17.28%(38/2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qSOFA评分、肾积水程度是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 1.486、3.546、4.423,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1.146~1.925、1.949~6.543、2.355~8.305,P值分别为 0.003、<0.001、<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 0.824,qSOFA的AUC与SOFA相似(0.802比 0.824),肾积水的特异度最高为 82.7%.将qSOFA与肾积水程度联合诊断,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8.942,P=0.257>0.05,表明该联合指标的预测模型校准能力良好,ROC曲线显示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提高,优于SOFA评分(AUC:0.889 比 0.824,P=0.047).结论 qSOFA和肾积水程度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术后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诊断可很好地对此类患者作出入住ICU的风险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对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在脓毒症相关AKI病人不良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231例由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AKI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随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137例)和死亡组(9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K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CT/白蛋白(Alb)、CRP/Alb对脓毒症相关AKI病人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31例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小肠坏死或穿孔疾病引起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回盲阑尾疾病的病死率(31.9%比11.7%)(P<0.001);死亡组PCT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28.65(18.73,78.97)mg/L比8.0(1.05,21.73)mg/L](P<0.001);同样,死亡组CRP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224.37(180.10,263.15)mg/L比186.3(136.33,235.84)mg/L](P<0.001);死亡组PCT/Alb和CRP/Alb比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2.29(0.73,3.78)比0.25(0.04,0.53)和10.78(6.91,13.79)比5.75(5.30,10.9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Alb、CRP/Alb是脓毒症诱导AK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的ROC曲线显示,PCT/Alb预测脓毒症AKI病人不良预后的准确性均高于CRP/Alb,曲线下面积(0.86比0.74)、特异度(84.7%比61.3%)、灵敏度(78.7%比75.5%).结论 PCT/Alb不仅是评估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更能为临床改善此类疾病管理和降低病死率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中心网络评估儿童脓毒症所致多脏器衰竭的三种炎症表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成人脓毒症临床试验正在评估针对三种炎症表型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麻痹相关;(2)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3)序贯性肝衰竭相关。这三种表型尚无儿科多中心评估。本文假设这些表型与儿童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并进行验证。设计:前瞻性严重脓毒症队列研究。比较多脏器衰竭合并任一表型,多脏器衰竭无上述表型及单脏器衰竭患儿。场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儿科重症医学研究网络内的9家PICUs。对象:留置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脓毒症患儿。干预措施:临床数据收集和每周两次血样本采集直至PICU入院第28天或离开PICU。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401例入选严重脓毒症病例中,112例(28%)单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0%,0/112;病死率<1%,1/112),289例(72%)多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9%,24/289;病死率15%,43/289)。多脏器功能衰竭且合并表型患儿总体病死率较高(24/101比20/300; RR 3.56,95% CI 2.06-6.17)。与无炎症表型的18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相比,合并表型的101例患儿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比3%; RR 7.07,95% CI 2.72-18.38)和病死率(24%比10%;RR2.35,95% CI 1.35-4.08)均增加。 结论:这三种炎症表型与脓毒症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为设计针对儿童炎症表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推动和必要的基线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疗脓毒症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感染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可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同时,脓毒症也是患者入住ICU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1]。脓毒症诊治难点在于疾病的异质性,即不同的脓毒症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对某种治疗的不同反应,这给临床诊疗和研究带来巨大挑战。脓毒症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急危重脓毒症患者,其临床诊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体液样本检验、影像学等数据,而人类直觉对于这些数据并不能很好地整合,因此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021年10月发布的《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涵盖筛查与早期治疗、感染、血流动力学管理、机械通气、支持治疗以及远期结局与照护目标等6大部分,共计93个条目。本文对该指南内容予以解读,并对相关争议予以梳理分析。该指南为脓毒症诊疗提供了较准确的方向和框架,也可能提供了一个督促全球脓毒症领域研究者深入开展个体化研究的契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脂肪因子在脓毒症器官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机体代谢、炎症反应调控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不仅参与能量储存与代谢,同时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具有促炎或抗炎活性的脂肪因子,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脂肪因子种类繁多,不同脂肪因子在脓毒症及其器官损伤中发挥的作用有差异,部分脂肪因子如脂联素、脂肪因子补体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鸢尾素、Apelin与脓毒症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对晚发型败血症早产儿继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对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早产儿继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LOS早产儿。根据是否继发NEC,分为NEC组(11例)和无NEC组(69例)。记录围产期情况以及LOS初期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结果,计算血红蛋白下降值(LOS发生前血红蛋白浓度-LOS初期血红蛋白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围产期因素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结果的差异,采用二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OS继发NEC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对LOS继发NEC的预测价值。 结果:(1)NEC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等围产期因素与无NE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NEC组LOS初期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C-反应蛋白和血红蛋白下降值高于无NEC组[分别为11.7 fl(10.9 ~12.6 fl)与10.7 fl(10.3 ~11.6 fl), Z=-2.773;33.3 mg/L(21.3 ~92.9 mg/L)与13.5 mg/L(4.7 ~27.3 mg/L), Z =-2.662;25.0 g/L(18.0 ~36.0 g/L)与13.0 g/L(1.0 ~19.0 g/L), Z =-3.803; P值均<0.01]。(3)二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OS初期MPV升高( OR=3.213,95% CI:1.104~9.354, P=0.032)和血红蛋白下降值大( OR=1.153,95% CI:1.057~1.257, P=0.001)是LOS早产儿继发NEC的独立危险因素。(4)MPV联合血红蛋白下降值对LOS早产儿继发NEC的预测界值分别为11.2 fl和14.0 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0.71。 结论:MPV联合血红蛋白下降值也许有助于在LOS早期预测NEC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Krüppel样因子4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与脏器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表达特点与作用及其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与脏器损伤的作用,为烧创伤脓毒症的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与从1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中提取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PM)进行实验。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分别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与PM 0(未处理)、1、2、4、6、8、12、24 h构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据此确定后续部分实验LPS处理时间。用LPS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0、8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KLF4的定位与蛋白表达;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软件筛选2种处理时间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采用LPS分别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与PM 0、1、2、4、6、8、12、24 h,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LF4的mRNA与蛋白表达。将RAW264.7巨噬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与KLF4过表达组,分别转染对应质粒后用LPS处理0、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KLF4、IL-1β、IL-6、CCL2与TNF-α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LF4蛋白表达。前述实验样本数均为3。将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LF4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注射相应转染注射液后构建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组小鼠中各选取12只,观察建模后72 h内生存情况。于建模后8 h取2组分别剩余的8只小鼠,先行眼球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水平,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后取心脏、肺脏、肝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损伤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Cochran&Cox近似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检验、Brown-Forsythe和Welch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3检验、log-rank(Mantel-Cox)检验。 结果:与LPS处理0 h比较,LPS处理6 h与8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IL-1β mRNA表达、LPS处理4~12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IL-6 mRNA表达、LPS处理8 h和12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CCL2 mRNA表达以及LPS处理4~8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5或 P<0.01),LPS处理4~8 h PM中IL-1β与CCL2 mRNA表达、LPS处理2~24 h PM中IL-6 mRNA表达以及LPS处理2~12 h PM中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5或 P<0.01)。选取8 h作为后续部分实验的LPS处理时间。KLF4主要定位在RAW264.7巨噬细胞的细胞核中。与LPS处理0 h比较,LPS处理8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KLF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LPS处理8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有1 470个差异表达显著的DEG,包括转录表达显著下调的 KLF4[错误发现率<0.05,log 2(差异倍数)=-2.47]。与LPS处理0 h比较,LPS处理6~24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KLF4 mRNA表达、LPS处理1~24 h RAW264.7巨噬细胞与PM中KLF4蛋白表达以及LPS处理4~24 h PM中KLF4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LF4过表达组LPS处理0、8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KLF4的mRNA( t'值分别为17.03、8.61, P<0.05或 P<0.01)与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LPS处理0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IL-6、CCL2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6.29、3.40, P<0.05或 P<0.01),LPS处理8 h RAW264.7巨噬细胞中IL-1β、IL-6、CCL2、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 t值分别为10.52、9.60、4.58、8.58, P<0.01)。KLF4过表达组小鼠建模后72 h内生存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χ2=4.01, P<0.05)。建模后8 h,KLF4过表达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与ALT、AST水平分别为(161±63)、(476±161)pg/mL与(144±24)、(264±93)U/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257±58)、(654±129)pg/mL与(196±27)、(407±84)U/L( t值分别为3.16、2.44与4.04、3.24, P<0.05或 P<0.01)。建模后8 h,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LF4过表达组小鼠心脏、肺脏、肝脏的组织结构紊乱减轻,炎性渗出明显减少,脏器实质细胞病理样改变明显减轻。 结论:KLF4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表达显著下降,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KLF4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并缓解炎症反应与脓毒症相关脏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①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成立课题小组,负责文献回顾、专家遴选、编制与收发问卷,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并对研究全程质量控制等。于2022年10月至11月开展专家函询,问卷均通过现场填写与微信形式发放和收回。采用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Likert 5)对各条目评分。②方案临床应用: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7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与护理策略。前瞻性选择2023年1月至7月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策略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函询法构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比较两组患者1 h、3 h、6 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治疗1、3、7 d炎症指标变化水平,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包含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值系数分别为0.948、0.940;各项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87、0~0.187;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42、0.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方案临床应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机械通气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1 h、3 h、6 h bundle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1 h bundle完成率:53.30%比21.10%,3 h bundle完成率:92.20%比80.00%,6 h bundle完成率:88.89%比65.56%,均 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组内不同时间点、组间及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0(4.00,14.00)比8.00(7.00,20.00), P<0.01〕,ICU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万元:4.63(3.36,6.19)比6.46(3.32,11.34), P<0.05〕。干预组28 d病死率虽低于对照组(33.33%比4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构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能够提高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缩短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减少ICU住院费用,并有降低28 d病死率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s)是新近被关注的一类固有免疫细胞,其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Ⅱ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作为其主要的细胞亚群,介导炎症、组织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脓毒症时固有免疫系统被激活,引起过度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文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2型免疫反应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阐述ILC2的来源、活化因子、细胞间的沟通与最新研究进展,揭示ILC2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