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粪便钙卫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多在接触致敏食物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腹泻、黏液便、血便、反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物过敏原激活肠道T细胞分泌TNF-α、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向肠腔迁移,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物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近年来粪便生物标志物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但在胃肠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该文将重点阐述粪便钙卫蛋白、粪便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造影参数与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与克罗恩病(CD)活动性常用评估指标的相关性,并与实验室炎症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对比,以评估CEUS对预测克罗恩病活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内镜确诊且行超声造影检查的67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其常规超声及CEUS参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卫蛋白(FC)、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及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以SES-CD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与活动组,评估实验室炎症指标及超声造影参数与CDAI、SES-CD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克罗恩病内镜下活动性的预测效能。结果:共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SES-CD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活动组50例,缓解组17例。除上升斜率及达峰时间外,两组的峰值强度(PI)、造影曲线下面积、实验室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与CDAI、SES-CD均呈中度正相关(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各项非侵入性指标中,PI、造影曲线下面积预测克罗恩病内镜下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0.912、0.891;以SES-CD>3分为界值,相应敏感度分别为78.0%和72.0%,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4.1%。 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客观、重复地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克罗恩病患者诊断及随访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达木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阿达木单抗(ADA)治疗克罗恩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ADA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至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ADA治疗的49例克罗恩病患者,收集治疗前的临床资料;ADA治疗12周期间,每2周进行1次临床随访,每4周进行1次实验室检查,并于ADA治疗第12周时复查肠镜。评估患者在ADA治疗2、4、6周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ADA治疗12周时临床应答(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较基线下降≥70分)、临床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150分)、内镜应答(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较基线下降>50%)、内镜下缓解(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2分或Rutgeerts评分≤1分)情况,合并肛瘘患者的肛瘘闭合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ADA治疗12周时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的预测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49例克罗恩病患者在ADA治疗2、4、6周的主要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5.5%(37/49)、95.9%(47/49)、98.0%(48/49),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为14.0 d(7.0 d, 17.0 d);ADA治疗12周时,临床缓解率为55.1%(27/49),临床应答率为73.5%(36/49),内镜下缓解率为43.3%(13/30),内镜应答率为55.6%(15/27),肛瘘闭合率为7/18,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12/49);临床缓解组(27例)患者的基线粪钙防卫蛋白水平低于疾病活动组(22例)患者[111.0 μg/g(26.3 μg/g,125.6 μg/g)比540.5 μg/g(420.2 μg/g,866.9 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44, 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基线粪钙防卫蛋白水平是ADA治疗12周时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OR值=1.08,95%置信区间1.02~1.14, P=0.013)。当基线粪钙防卫蛋白为172.39 g/g时,其预测ADA治疗12周时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度为90.9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7( P<0.001)。 结论:ADA治疗克罗恩病安全、有效,基线粪钙防卫蛋白水平是ADA治疗12周时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组织氧饱和度和粪便钙卫蛋白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效能和病情严重性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测量肠组织氧饱和度(rSO 2)和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探讨其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和病情严重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在诊断NEC 2 h内监测肠rSO 2,以及进行粪便钙卫蛋白测定。 结果:纳入NEC及非NEC患儿各30例,内科NEC 14例,外科NEC 16例,死亡患儿8例。NEC组患儿肠rSO 2低于非NEC组[49(30,60)% 比 66(60,69)%],钙卫蛋白水平高于非NEC组[479(297,886)μg/g比203(113,275)μ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外科NEC组肠rSO 2低于内科组,死亡组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但钙卫蛋白未发现类似差异。ROC 曲线分析显示,肠rSO 2及粪便钙卫蛋白联合诊断NEC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5% CI 0.80 ~0.97)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和100%。当肠rSO 2最佳截断值为31%时,预测NEC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9,敏感度100%,特异度95%。 结论:肠rSO 2和粪便钙卫蛋白能有效识别NEC的发生,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新生儿NEC的诊断效能。肠rSO 2可以对NEC的严重程度有良好预测,而不是粪便钙卫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克罗恩病缓解期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特征及利福昔明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克罗恩病缓解期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分为SIBO阳性组(17例)和SIBO阴性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克罗恩病缓解期合并SIBO的危险因素,评价利福昔明对克罗恩病缓解期合并SIBO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SIBO阳性组女性占比高于SIBO阴性组[13/17比25.93%(7/27)],累及回盲瓣、合并肠道狭窄、腹胀、排稀便的患者占比高于SIBO阴性组[15/17比48.15%(13/27)、14/17比18.52%(5/27)、16/17比33.33%(9/27)、15/17比25.93%(7/27)],基线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防卫蛋白(FC)水平均高于SIBO阴性组[120.60分(79.80分,139.20分)比58.80分(37.10分,86.00分)、14.30 mg/L(9.60 mg/L,20.80 mg/L)比4.60 mg/L(2.60 mg/L,11.10 mg/L)、14.00 mm/1 h(7.00 mm/1 h,19.00 mm/1 h)比7.00 mm/1 h(3.00 mm/1 h,15.00 mm/1 h)、284.50 μg/g(267.30 μg/g,556.80 μg/g)比18.80 μg/g(14.60 μg/g,38.20 μg/g)],体重指数低于SIBO阴性组[(19.16±1.89) kg/m 2比(20.82±1.86) kg/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5、7.24、17.33、15.71、16.20, Z=3.74、2.74、2.30、5.04, t=2.85;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肠道狭窄( OR=10.76,95%置信区间1.05~110.59, P=0.046)、FC水平升高( OR=1.02,95%置信区间1.01~1.03, P=0.002)是克罗恩病缓解期合并SIBO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利福昔明治疗的10例SIBO阳性患者中,治疗2周后6例SIBO转阴,4周后10例均转阴;利福昔明治疗第8周末,10例患者腹胀、排稀便次数、CDAI、CRP、ESR、FC和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在属水平,SIBO治疗后扭链瘤胃球菌属( Ruminococcus torques)、纺锤链杆菌属( Fusicatenibacter)相对丰度较治疗前降低( F=4.71、1.58,均 P<0.05),新月形单胞菌属( Selenomonas)3、、芽孢杆菌属( Bacillus)、普氏菌属( Prevotella)-6、毛螺菌属( Lachnospiraceae)未分类-008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升高( F=5.13、4.71、4.71、1.58,均 P<0.05)。提示SIBO与炎症反应有关,对克罗恩病维持缓解不利。利福昔明治疗克罗恩病缓解期合并SIBO有效,可减轻腹胀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优化肠道菌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靶向生物制剂治疗儿童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十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靶向生物制剂疗法(DTT)治疗儿童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DTT治疗的难治性IBD患儿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例难治性IBD患儿,男5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12.58(5.25,13.33)岁,克罗恩病(CD)7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中位病程1.25(0.91,4.00)年,使用DTT治疗中位时间6.08(6.00,13.40)个月。CD患儿中2例(2/7)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部分有效,5例(5/7)使用IFX及硫唑嘌呤联合治疗部分有效,后均采用在IFX基础上加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的DTT治疗。7例CD患儿在DTT治疗4周、12周、24周时,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2.9%(3/7)、71.4%(5/7)、100.0%(7/7);儿童C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逐渐下降,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粪便钙卫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白细胞计数均逐渐下降,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3例UC患儿均为糖皮质激素抵抗,1例使用阿达木单克隆抗体治疗部分有效,1例IFX联合免疫抑制剂部分有效,1例使用维多珠单克隆抗体部分有效,后均采用在原有生物制剂基础上加用UST的DTT治疗。3例UC患儿DTT治疗4周、12周时,1例临床缓解,1例临床应答,1例临床无应答;DTT治疗24周时,2例获得临床缓解,1例临床无应答;复查结肠镜显示,临床缓解患儿1例镜下黏膜愈合、1例疾病轻度活动,临床无应答患儿镜下疾病活动度较DTT治疗前略有改善。DTT治疗期间10例患儿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DTT对儿童难治性IBD有良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可作为IBD患儿对一种生物制剂部分有效时的尝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低出生体重儿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FC检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出生后第1、7、14、21、28、35天的粪便标本,以及发生NEC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FC含量。结果:(1)生后1~35 d非NEC极低出生体重儿FC水平为143.5(47.8,391.2)μg/g。单因素分析显示,FC水平随日龄波动,21 d日龄时FC水平最高,随后下降;配方奶喂养、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喂养不耐受及孕母产前没有应用糖皮质激素者,F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F=10.550, P=0.001)、胎膜早破( F=13.311, P<0.001)、新生儿败血症( F=8.001, P=0.005)、喂养不耐受( F=4.751, P=0.030)、NEC( F=54.566, P<0.001)对FC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及喂养不耐受影响后,NEC组和非NEC组患儿FC水平边缘估计均值及其95% CI分别为3 162.3(1 412.5~7 244.4)μg/g、141.3(125.9~162.2)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41, P<0.001)。NEC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FC水平分别为3 166.9(1 745.1,6 806.4)μg/g、130.9(97.4,273.9)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304, P<0.001);而NEC组轻度与中重度FC水平分别为2 347.9(1 404.4,5 893.4)μg/g、4 114.7(2 764.5,9 208.4)μ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31, P=0.280)。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FC水平随日龄波动,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FC水平检测,可协助NEC诊断及疗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添加胃肠肽的牛乳对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探讨其对食物过敏/不耐受的调节作用。方法:挪威大鼠(BN)幼鼠给予母乳(母乳组)、牛乳(牛乳组)、添加SST的牛乳(SST组)、添加MTL的牛乳(MTL组)、添加SST+MTL的牛乳(SST+MTL组)5种方式喂养4周,并配合皮肤致敏。每周量化评定临床损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 (IgE)及粪钙卫蛋白(FC)水平。葡聚糖蓝法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母乳组、牛乳组、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总IgE水平分别为(45.75±5.05) μg/L、(580.42±45.24) μg/L、(290.38±22.88) μg/L、(424.26±22.17) μg/L、(209.49±17.59) μg/L;FC水平分别为(149.07±24.78) μg/g、(458.85±33.81) μg/g、(343.63±34.97) μg/g、(407.79±29.62) μg/g、(296.83±28.77) μg/g;第4周临床损害总评分分别为:(0.50±0.61)分、(9.37±1.04)分、(6.83±1.49)分、(7.00±1.14)分、(5.37±1.19)分。与牛乳组比较,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IgE、FC水平及临床损害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牛乳组临床损害最重,SST+MTL组临床损害最轻,SST+MTL组最接近母乳喂养天然状态。MTL组的胃排空比率最接近母乳组[(92.52±6.27)%比(100.00±9.70) %, P<0.05]。牛乳组有明显腹泻及小肠推进比过快,小肠推进比母乳组为(39.32±2.61)%,牛乳组为(71.96±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ST+MTL组的肠动力有所下降,但这刚好对抗了牛乳过敏产生的腹泻,SST+MTL组小肠推进比为(38.90±2.65)%,母乳组为(39.32±2.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牛乳中添加母乳剂量的SST及MTL使牛乳的致敏性及胃肠耐受性更接近母乳,SST有利于抑制过敏免疫损伤,MTL有利于改善牛乳的胃肠耐受性,且SST与MTL有拮抗平衡调节作用,二者同时添加,可协同提高牛乳的胃肠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安肠汤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及钙卫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益生菌探究安肠汤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粪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取50只大鼠制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安肠汤低剂量组、安肠汤中剂量组、安肠汤高剂量组、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每组5只。另设空白组5只。丽珠肠乐组大鼠灌胃丽珠肠乐混悬液(0.5亿活菌/ml),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安肠汤1、5、10 ml/(kg·d),美沙拉嗪组灌胃美沙拉嗪混悬液(10.5 mg/100 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测定大鼠给药前后体重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PCR法检测大鼠粪便中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菌群16s rDNA,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升高( P<0.05),DAI评分降低( P<0.05),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降低( P<0.05),各给药组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安肠汤可通过调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钙卫蛋白水平,改善肠道微生态,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炎症性肠病50例皮肤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IBD患儿的皮肤表现。结果:纳入IBD患儿50例,其中27例克罗恩病,23例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50%)患儿有皮肤表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各11例(各占22%)。特异性皮肤表现包括2例肛周皮肤克罗恩病、9例肛瘘和/或肛周脓肿;相关性皮肤表现包括5例结节性红斑、3例阿弗他口炎、1例银屑病、1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过敏性紫癜。与UC组相比,克罗恩病组更易出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7例克罗恩病患儿中,19例(70%)有1种或以上皮肤表现,其中2例先后出现4种不同皮肤表现。1例克罗恩病和1例UC患儿不同时期出现过3种不同皮肤表现。有皮肤表现的患儿粪便钙卫蛋白均升高,无皮肤表现患儿中12例(48%)粪便钙卫蛋白升高。5例患儿在生物制剂调整剂量(1例)或转换(4例)后皮损好转或消退。 结论:半数IBD患儿有皮肤表现,克罗恩病患儿更易出现特异性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同一患儿不同时期可伴有不同皮肤表现。多学科团队协作有利于该病的整体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