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感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目的:观察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门诊就诊的乙型流感患儿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每组60例。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口服益气解表方加减治疗(组成:紫苏叶、葛根、柴胡、清半夏、黄芩各6 g,陈皮、荆芥穗、防风、前胡、杏仁、太子参、桔梗、炙甘草各4 g,大便干燥者加石膏、熟大黄,咳重者加白前、蜜枇杷叶,流涕者加白芷、辛夷),每日1剂、分2次服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每次10 mg/kg、每日3次。治疗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解表方治疗组体温正常和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改善或部分改善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增多(体温正常:49例比44例,咳嗽缓解:33例比25例,咽痛缓解:27例比23例,流涕缓解:47例比42例,均 P<0.05),鼻咽拭子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BV-Ag)转阴例数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 -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10 mg/L)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西医治疗对照组(IBV-Ag转阴数:36例比31例,SAA正常数:49例比46例,CRP正常数:50例比46例,均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81.67%(49/60)比75.00%(45/60),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出现便秘、食欲减退、腹泻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少(便秘:11例比14例,食欲减退:8例比11例,腹泻:6例比8例,均 P<0.05)。 结论:益气解表方可明显改善乙型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药物配伍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初期多为外寒内饮证,可选用具有温宣及温化作用的药对或角药,如麻黄与苦杏仁,干姜、细辛与五味子,桂枝与茯苓;感染诱发AECOPD时,可从“痈”论治,选用清热消痈、祛痰逐饮药对,如鱼腥草与金荞麦、葶苈子与紫苏子、桔梗与陈皮;AECOPD病程中多存在气逆痰阻、瘀血阻络,可选用降气化痰、活血化瘀药对,如白前与前胡、半夏与枇杷叶、薏苡仁与桃仁。AECOPD的治疗宜标本兼顾,重在祛邪。临床应谨守病机,活用药对与角药,方可收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发枝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李教授治疗咳嗽的病历,采用Excel 2016及R语言4.2.1,多维度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因子分析探索高频功效分类,聚类分析区分药物群组,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占比及归经流年分析。结果:共纳入4 746首处方,涉及中药270种,总频次57 700次,用药性味以温性药最多,寒性药次之,温药以辛温、苦温为主,寒药以辛寒、甘寒、苦寒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频次排名前35位中药可聚类为9组,群组1:紫苏子、苦杏仁和麻黄;群组2:辛夷、蝉蜕和甘草;群组3:前胡、桔梗、桑白皮、荆芥、防风和款冬花;群组4:白芷、羌活、陈皮、黄芪、升麻和黄连;群组5:薏苡仁、芦根、桃仁和冬瓜子;群组6:紫苏叶;群组7:柴胡、乌梅、枳实、黄芩和白芍;群组8:细辛、桂枝、干姜、五味子和清半夏;群组9:茯苓和炙甘草。流年分析显示,近3年炙甘草、茯苓、枳实等使用比例逐渐提高。结论:李教授治疗咳嗽以肺与脾胃为核心,临床用药注重升降相因、寒温并用,近年来更加重视从中焦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
基于标准汤剂的紫苏梗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三大质量指标的紫苏梗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收集18批不同产地的紫苏梗药材,根据技术要求,制备18批紫苏梗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计算出膏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含量、建立紫苏梗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计算二者特征图谱的相似度。结果:紫苏梗标准汤剂出膏率为(7.16±1.97)%。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分别为5.52%、5.25%和5.34%;标准汤剂的咖啡酸与迷迭香酸平均总含量为(12.06±3.37)mg/g;3批配方颗粒的咖啡酸与迷迭香酸总含量分别为5.52、5.82、5.77 mg/g。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均标识出7个共有特征峰,指认出其中3个特征峰,分别为咖啡酸、 N-阿魏酰真蛸胺、迷迭香酸。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1.000、0.995、0.997。 结论:3批配方颗粒的质量指标与标准汤剂相一致,该方法可为紫苏梗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栽培品种紫苏叶和紫苏梗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研究栽培品种紫苏叶与紫苏梗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苏叶与紫苏梗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检测紫苏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比紫苏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共鉴定出紫苏叶中24种挥发油成分,紫苏梗中19种挥发油成分。紫苏叶、紫苏梗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正戊基-2-呋喃酮,其在紫苏叶中含量为67.493%,在紫苏梗中含量为70.473%。结论:紫苏叶与紫苏梗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从"气化"浅述国医大师葛琳仪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之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介绍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以下简称葛教授)分层次施用风药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特色及其临证经验.[方法]通过理论溯源,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葛教授基于气化理论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临床医案,总结葛教授巧施风药辨治脾胃病的思路、心得和用药特色,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气化是生命的基本活动,气化异常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葛教授指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化异常",常从"气化"切入,巧施风药以调畅气机,恢复脾升胃降功能,维稳五脏气机,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以风药疏肝和脾、壮气运脾、燥湿健脾以及搜风通络养脾.常用的风药有柴胡、防风、黄芪、升麻、佛手、紫苏梗、苍术、娑罗子、桑叶、藿香、草果、厚朴、佩兰、徐长卿、炒僵蚕等及其组成的药对、药串.[结论]葛教授临证精于辨证,从"气"切入,按不同层次巧施风药治疗脾胃病,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其学术思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劳绍贤辨治胃痞的数据挖掘分析和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劳绍贤教授辨治胃痞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劳绍贤教授于 2017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治疗胃痞患者的有效处方,提取患者一般资料、主诉、诊断、辨证分型、处方等.采用Excel软件和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7)工具,构建处方数据库,利用其数据挖掘功能对处方进行证型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和属性分析,以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 272 首处方,涉及 164 味药物.中医证型以湿热证、气滞证为主;使用频次≥30 次的中药有 25 味,代表性药物为法半夏、甘草、陈皮、紫苏梗、木香;药性主要是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辛、苦、甘;药物主要归脾、胃、肺三经,其次是肝经;关联规则获得木香-紫苏梗、陈皮-紫苏梗、法半夏-陈皮等 23 个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 3 个组合,有理气除痞、祛湿化滞、清热解毒等功效.结论 劳绍贤教授治疗胃痞的核心处方为木香、紫苏梗、陈皮、法半夏、甘草、柿蒂、枳实、大腹皮;重在调畅中焦气机,脾胃同治,以理气除痞为主要治法,同时重视祛湿化滞、清热解毒类药物的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可供诊疗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王晓峰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采用 SPSS 25.0和 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王晓峰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 2018年 1月 1日—2018年 12月 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王晓峰教授门诊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门诊病历资料,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结果:共筛选出 54首处方,包含中药 117味,使用频次和频率较高的 10 味中药分别为当归、丹参、郁金、麦芽、茯苓、川芎、黄芪、陈皮、桃仁和赤芍.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有:当归-丹参,当归-麦芽,当归-川芎;当归-郁金-丹参,当归-麦芽-丹参,当归-茯苓-丹参;当归-麦芽-郁金-丹参,当归-黄芪-郁金-丹参,当归-茯苓-麦芽-丹参等.药物聚类分析挖掘出太子参-麦冬、半夏-薤白、黄芪-党参、当归-丹参等常用药对及太子参-麦冬-远志-酸枣仁-郁金、白术-牛膝-泽泻-葶苈子-当归-丹参-麦芽-浙贝母、黄芪-党参-茯苓-红花-全瓜蒌-炙甘草-桃仁、延胡索-厚朴-砂仁-紫苏梗-山楂-鸡内金、半夏-薤白-瓜蒌皮-桔梗-川芎-首乌藤-陈皮-赤芍等 5首新处方.结论:王晓峰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痰瘀同治、益气温通为主要治法,重视心血、心神的相关性,气阴同补、心脾同调、扶正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高寒阴湿区紫苏引种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不同品种、变种或生态型紫苏(广西回回苏、甘肃紫苏、贵州遵义紫苏、河北油苏、云南宣威紫苏和冀苏一号)在高寒阴湿区的生长状况、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记载紫苏的外观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紫苏不同采收期、不同采收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在高寒阴湿区引种的 6 种紫苏,均主茎明显,多侧枝,茎四棱,中间凹槽明显,但叶片颜色和叶型却不尽相同.由于高寒阴湿区特殊的气候,只有甘肃紫苏、河北油苏和冀苏一号开花结子,河北油苏种子灰白色,甘肃紫苏和冀苏一号种子灰褐色.9 月份采收的广西回回苏紫苏叶挥发油含量最高(1.97%),9 月上旬采收的贵州遵义紫苏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最高(0.72%);紫苏子以 10 月上旬采收的甘肃紫苏的迷迭香酸含量最高(0.39%).结论:高寒阴湿区种植紫苏的植株形态与原产地基本一致,甘肃紫苏、河北油苏和冀苏一号在高寒阴湿区可以完成全生育周期,广西回回苏的紫苏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贵州遵义紫苏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咽痒咳合剂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优选咽痒咳合剂中细辛、厚朴、生姜、紫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和咽痒咳合剂水提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咽痒咳合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咽痒咳合剂中甘草苷、射干苷、迷迭香酸、次野鸢尾黄素、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并对6种成分的提取效果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咽痒咳合剂的水提工艺.结果:咽痒咳合剂最优提取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称取含挥发油药材细辛、厚朴、生姜、紫苏叶,加10倍量水,浸泡lh,提取7 h,提取完挥发油后,水提液另器保存;滤渣与桑叶、制半夏、射干、麻黄、茯苓、桔梗、甘草、蝉蜕8味药材共水提取,加14倍量水,提取2.5 h,提取3次,趁热过滤,滤液与上述水提液、挥发油蒸馏液合并,弃滤渣,滤液浓缩定容至500 mL,即得.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优选的咽痒咳合剂提取工艺方法可行,为咽痒咳合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