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6例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53.7(45~69)岁,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病程平均15(6~35)年;因前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接受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时间平均10(8~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阴茎头白斑或硬皮样变,尿道串珠样瘢痕,尿道内出血,有血性分泌物。5例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块伴局部疼痛,平均直径4.5 (3~7) cm;11例合并会阴部肿块或脓肿,平均直径6.0(4~10)cm,其中9例有尿道皮肤瘘或破溃。阴囊、会阴肿块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盆腔CT、MRI检查示,9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未见淋巴结肿大;5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肿瘤累及阴茎海绵体、前列腺包膜外及膀胱颈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累及左侧睾丸。TNM分期:9例T 2~3N 0M 0期,5例T 2~3N 1M 0期,1例T 3N 2M 0期,1例T 4N 2M 1期。5例尿道癌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瘤患者中,2例行保留阴茎的阴囊肿瘤和尿道肿瘤切除+尿道近端造口术;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远端尿道肿瘤切除+尿道会阴造口术。11例尿道癌合并会阴部感染性肿块患者中,2例行肿瘤组织扩大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例会阴肿瘤感染合并尿道皮肤瘘,其中2例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膀胱造瘘术,4例有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一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2例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阴茎、尿道全切+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1例会阴部感染性肿块伴尿道皮肤瘘及一侧淋巴结转移患者(T 2~3N 1M 0期),对手术顾虑大而放弃肿瘤切除。 结果:阴茎头和尿道病变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角化,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层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表现。尿道和尿道周围肿瘤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P53、Ki-67、GATA3表达阳性;鳞状细胞癌4例,Ki-67、P40、GATA3表达阳性。所有患者接受平均4.8(2~6)个疗程化疗(顺铂+吉西他滨)和局部放疗[照射剂量(50~70)Gy/5周]。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6(3~48)个月,尿道尿路上皮癌和尿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18~48)个月和18(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3例肺和骨转移。结论: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可进展导致尿道狭窄和尿道癌,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肿块、反复感染和尿道瘘等,可行肿瘤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尿道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后可联合放化疗,但总体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与累及野照射联合奈达铂治疗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ENI)联合奈达铂化疗与累及野照射(IFI)联合奈达铂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I组及IFI组,各39例。其中ENI组采用ENI联合奈达铂化疗,IFI组采用IFI联合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及肺照射剂量,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IFI组分别为69.23%(27/39)、82.05%(32/39),ENI组分别为64.10%(25/39)、74.36%(29/3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23, P=0.631; χ2=0.68, P=0.411)。IFI组肺照射剂量V 5 Gy、V 20 Gy均低于ENI组(均 P<0.05)。IFI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ENI组(均 P<0.05)。截至随访结束,IFI组、ENI组生存率分别为76.92%(30/39)、66.67%(26/39),两组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6, P=0.300)。 结论:根治性放疗ENI与IFI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当,但IFI能减少肺照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接受不同照射方式获益人群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接受放疗患者不同照射方式的人群获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44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接受了调强适形放疗或同步化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复发部位分布的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两种方式的获益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术后单区域复发276例(80.2%),其中≥2个区域复发68例(19.8%)。随访率96.2%。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22.6%、16.4%,中位生存期12.8个月(95% CI为11.3~14.3个月);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5%、16.9%、12.0%,中位生存期11.0个月(95% CI为9.6~12.4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9.8%、11.3%、6.7%,中位生存期7.9个月(95% CI为5.8~10.0个月)。全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化疗周期数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03、<0.001、<0.001)。亚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食管病变长度<5.0 cm、N 0期、手术清扫淋巴结≤9个、术后阳性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为0个、LODDS≤0.030患者进行ENI可使其受益( P=0.032、0.012、0.001、0.012、0.014);而对手术清扫淋巴结≥16个患者进行IFI可使其获益( P=0.035)。 结论:放疗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模式,对于术前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病变较短、术后病理N分期较早、LODDS评分较低和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少者可能应用ENI较IFI更能使其获益;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患者可能应用IFI较ENI更能使其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鳞癌累及野及预防野照射比较: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接受放疗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癌患者中,分析与预防野照射(ENI)相比,接受累及野照射(IFI)是否与改善生存和减少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有关。方法:检索CNKI、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最后检索日期:2022-07-31)。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数据。主要结局包括总生存(OS)率和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次要结局包括无进展生存(PFS)率、局部控制率(LCR)。使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工具评估偏倚风险。通过meta分析的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GRADE)方法评估结果的质量。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918例患者,其中465例接受了IFI,453例接受了ENI。IFI组在1、2、3、5年的OS率与ENI组无明显差异(1年OS率: RR=1.00,95% CI为0.94~1.07, P=0.97,高级证据;2年OS率: RR=1.01,95% CI为0.90~1.13, P=0.90,高级证据;3年OS率: RR=0.86,95% CI为0.71~1.05, P=0.14,高级证据;5年OS率: RR=0.76,95% CI为0.42~1.37, P=0.36,低级证据)。IFI组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RR=0.71,95% CI为0.58~0.87, P=0.001,高级证据)、≥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RR=0.39,95% CI为0.24~0.64, P<0.001,高级证据)和≥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 RR=0.72,95% CI为0.52~0.99, P=0.04,高级证据)的发生率比ENI组显著降低。而在≥3级晚期放射性食管炎、≥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3级晚期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上与EN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的1、2、3年PFS率和LCR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中国人群食管鳞癌患者,采用IFI与ENI在OS率、PFS率和LCR的疗效方面相近。但是相比于ENI,IFI有更低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累及淋巴结小野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索累及淋巴结小野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进行累及淋巴结小野放疗的4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其失败原因,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以评估累及淋巴结小野放疗的可行性.结果 43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个月,1年生存率为72.2%,2年生存率为35.4%.技术失败病例仅1例,占比2.3%.共29例患者发生了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7.4%.结论 在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时可以考虑累及淋巴结小野放疗,以控制放射性肺损伤.对于肺组织受照射剂量超量,无法完成根治性放疗的患者,可以首先考虑累及淋巴结小野放疗,以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食管癌放疗剂量及照射范围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这两种治疗模式下,提高放疗剂量能否带来获益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热点.此外,放疗照射范围国内外尚未统一.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和累及野照射是目前两种主流的靶区勾画模式,这两种照射范围孰优孰劣仍未达共识.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来有关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放化疗中照射剂量及照射范围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和累及野照射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在根治性放射治疗胸段食管鳞癌中的疗效、失败模式及不良反应,探讨合理的靶区勾画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进入ENI组(39例)和IFI组(47例),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ENI组在IFI组的基础上对高危淋巴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33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计算2组的近期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同时分析2组的治疗失败模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NI组和IFI组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3% vs.95.7%,χ 2=0.460,P>0.05).2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8.1%,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6.4%和53.2%,1年局部控制率为92.3%和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ENI组和IFI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5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520,P=0.218).全部86例患者中共有35例治疗失败,其中ENI组17例,IFI组18例.ENI组和IFI组区域失败率为35.9%和27.7%,远处转移率为20.5%和14.9%,放射野内失败率为30.8%和23.4%,放射野外失败率为4.3%和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行根治性放疗时,ENI在近期疗效、失败模式、不良反应及预后等方面与IFI相似,为了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建议选择照射范围较小的IFI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IFI和ENI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采用IFI和ENI照射的不良反应、失败模式和长期生存.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胸段食管鳞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I或ENI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次要观察终点为失败模式、PFS和OS.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2012—2016年9个试验中心共筛选食管鳞癌患者228例,最终可分析的患者ENI组101例,IFI组104例.IFI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NI组(P=0.018,0.027).ENI组和IFI组在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失败率、远处转移率、野内和野外淋巴结复发率等均相近(P=0.401、0.561、0.510、0.561、0.681).ENI组与和IFI组1、2、3、4年OS率和中位OS期分别为84.1%、57.3%、39.4%、31.6%和28个月与83.6%、62.1%、44.5%、31.5%和32个月(P=0.654);1、2、3年PFS 率和中位 PFS 期分别为71.9%、42.3%、32.7%和20个月与70.1%、45.0%、35.9%和22个月(P=0.885).结论 与ENI相比,胸段食管鳞癌采用IFI照射可减少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发生率,而不会降低局部-区域淋巴结和肿瘤控制率及远期生存.临床试验注册 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NCT0155158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73例食管癌患者三维技术放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技术放疗的长期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三维技术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73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 231例,调强放疗(IMRT)142例;单纯放疗202例,放化疗联合171例;累及野(IFI)照射249例,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ENI)照射124例;根治量50 ~60 Gy者60例,60 ~70 Gy者313例.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预后影响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l、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9.4%、33.7%、22.9%和63.8%、32.8%、22.4%,中位OS和PFS分别为22.7个月(95%CI 18.6 ~25.4个月)和19.2个月(95%CI 16.7 ~ 2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不同三维技术、是否联合化疗、淋巴引流区是否预防照射、不同根治量对OS和PFS无影响(P>0.05);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GTV体积影响OS和PFS的因素(x2 =5.836~ 14.52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GTV体积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x2 =5.345~12.216,P<0.05).两个淋巴结区域转移患者的OS和PFS曲线均差于1个淋巴结区域转移者(x2=4.467,4.169,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技术放疗的长期疗效明显提高.N分期和肿瘤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合并系统性浆细胞增多症(cutaneous and systemic plasmacytosis,CSP)是一种以皮肤或多系统成熟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疾病,最常累及皮肤、淋巴结、骨髓,发病率较低,亚洲人多见,男性发病率稍高,典型的发病年龄为20 ~ 55岁.该病的特征为浆细胞多克隆增殖,皮肤浆细胞增多症(cutaneous plasmacytosis,CP)仅累及皮肤,较为罕见,皮损常表现为棕红色斑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他克莫司、长波紫外线照射有一定疗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1例皮肤浆细胞增多症,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