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康冲剂含药血清调控GAS5-miR2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心康冲剂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基于GAS5-miR-21探讨其抑制CF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D乳鼠心肌,差速贴壁法分离CFs,采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CFs增殖,在转染微小RNA-21(miR-21)过表达慢病毒、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本5(GAS5)沉默慢病毒后,分别用心康冲剂含药血清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qPCR检测GAS5、miR-2l、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EN、Akt、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Fs细胞活力增强,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α-SMA阳性表达升高,GAS5、PTEN mRNA及PTEN蛋白表达降低,miR-21 mRNA及Akt、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康冲剂组CFs细胞活力减弱,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α-SMA阳性表达降低,GAS5、PTEN mRNA及PTEN蛋白表达升高,miR-21 mRNA及Akt、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降低;miR-21过表达组和GAS5沉默组CFs细胞活力增强,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α-SMA阳性表达升高,GAS5、PTEN mRNA及PTEN蛋白表达降低,miR-21 mRNA及Akt、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21过表达组、GAS5沉默组比较,miR-21过表达+心康冲剂组、GAS5沉默+心康冲剂组CFs细胞活力减弱,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α-SMA阳性表达降低,GAS5、PTEN mRNA及PTEN蛋白表达升高,miR-21 mRNA及Akt、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康冲剂含药血清可抑制沉默GAS5所致miR-21、Akt表达升高,对抗过表达miR-21所致GAS5和PTEN表达降低,抑制CFs增殖周期,促进GAS5发挥"分子海绵"作用,改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CFs过度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川楝素调控miR-409-3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VEGF/VEGFR2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川楝素(TSN)调控微小RNA-409-3p(miR-409-3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路的影响.方法 使用0、10、20、40、80和160 μmol/L的TSN处理PC3细胞,采用噻唑蓝法检测PC3细胞存活率,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TSN低浓度组(TSN-L组)、TSN中浓度组(TSN-M组)、TSN高浓度组(TSN-H组)、TSN高浓度+miR-409-3p拮抗剂阴性对照组(TSN-H+antagomiR-NC组)、TSN高浓度+miR-409-3p拮抗剂组(TSN-H+antagomiR-409-3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C3细胞中miR-409-3p表达;EdU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PC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VEGF、VEGFR2 蛋白表达.结果 与 0 μmol/L 比较,10、20、40、80 和 160 μmol/L 的 TSN 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选择20、40、80 μmol/L的TSN用于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TSN-L组、TSN-M组和TSN-H组PC3细胞EdU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CyclinDl、CDK4、VEGF、VEGFR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409-3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TSN-H+antagomiR-NC组比较,TSN-H+antagomiR-409-3p组PC3细胞EdU阳性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CyclinDl、CDK4、VEGF、VEGFR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iR-409-3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TSN通过上调miR-409-3p表达抑制VEGF/VEGFR2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16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罗格列酮对舒尼替尼耐药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对舒尼替尼(SU)耐药肾癌(R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递增SU浓度法(1、3、5、10、15 μmol/L)培养建立耐药RCC细胞株(786-O/SR和A498/SR),转染短发夹RNA(shRNA)静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实验分为空白组(不加药物),sh(-)组(未转染shRNA)、shPPARγ组(转染shPPARγ)和shNC组(转染阴性对照),后3组给予30 μmol/L RG。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RG对耐药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RG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和6(CDK4、CDK6)、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1和27(p21、p27)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6-O/SR和A498/SR细胞sh(-)组、shPPARγ组、shNC组的EdU细胞阳性率[(23.0±2.0)%、(27.5±5.1)%;(31.0±2.2)%、(38.6±2.5)%;(22.3±3.6)%、(25.3±2.4)%比(52.0±3.6)%、(55.3±6.8)%, F=73.457、27.212, P<0.01];侵袭细胞数[(47.0±7.8)、(72.0±9.0)个;(90.6±11.2)、(104.0±9.6)个;(54.0±13.5)、(66.0±7.5)个比(129.6±11.7)、(169.6±18.1)个, F=34.236、48.367, P<0.01];细胞迁移率[(25.6±5.7)%、(25.7±2.1)%;(39.9±5.8)%、(38.6±5.4)%;(25.3±4.7)%、(28.8±3.9)%比(59.3±11.4)%、(63.5±8.7)%, F=13.557、29.859, P<0.01]均低于空白组,其中shPPARγ组均高于sh(-)组和shNC组。G 1期细胞比例sh(-)组高于空白组[(69.4±1.3)%、(73.1±2.2)%比(50.3±2.3)%、(52.0±3.6)%, F=34.815、22.033, P<0.01];S期细胞比例sh(-)组低于空白组[(16.2±1.1)%、(14.1±1.7)%比(34.4±2.1)%、(33.0±1.4)%, F=91.784、58.237, P<0.01]。sh(-)组pRb(0.17±0.2、0.14±0.09比0.37±0.02、0.32±0.02, F=71.950、83.872, P<0.01)、Cyclin D1(0.21±0.09、0.21±0.02比0.45±0.06、0.65±0.04, F=20.865、48.571, P<0.01)、CDK4(0.34±0.02、0.27±0.02比0.53±0.03、0.47±0.03, F=46.726、72.617, P<0.01)、CDK6蛋白表达量(0.38±0.01、0.25±0.08比0.59±0.02、0.44±0.03, F=40.428、55.998, P<0.01)低于空白组,而p21(0.57±0.05、0.41±0.03比0.17±0.02、0.17±0.02, F=80.713、77.589, P<0.01)、p27蛋白表达量(0.67±0.02、0.50±0.02比0.23±0.03、0.16±0.02, F=35.688、69.329, P<0.01)高于空白组。786-O/SR细胞凋亡率空白组低于sh(-)组[(10.2±1.7)%比(25.5±2.1)%, F=35.768, P<0.01],RG对A498/SR细胞凋亡无影响。 结论:RG由PPARγ依赖及非依赖途径共同参与调节抑制SU耐药R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和人肺鳞癌细胞株H520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成4组( n=24):对照组(C组)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组(Ⅰ~Ⅲ组)。C组正常培养,Ⅰ~Ⅲ组分别加入罗哌卡因3、5和7 mmol/L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24 h(T 1)、48 h(T 2)和72 h(T 3)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于T 1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cleaved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分光光度法检测RhoA和Rac1活性。 结果:C组、Ⅰ组、Ⅱ组和Ⅲ组T 1~3时A549和H520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G0/G1期比例和凋亡比例依次增加,T 1时Cyclin D1和CDK4表达依次下调,cleaved PARP-1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依次上调,细胞迁移距离、RhoA和Rac1活性依次降低( P<0.05)。 结论:罗哌卡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野黄芩素通过miRNA-496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野黄芩素通过miRNA-496(miR-496)、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子宫颈癌细胞株HCC94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C94细胞,分别加入20 μmol/L野黄芩素溶液(野黄芩素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HCC94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496和SD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Base预测miR-496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第3、4、5天,野黄芩素组HCC94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均 P<0.05)。野黄芩素组和对照组HCC94细胞的穿胶细胞数分别为(25±5)个和(134±19)个,野黄芩素组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降低( t=5.61, P<0.01)。对照组和野黄芩素组miR-49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0.12和11.24±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8,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SDF-1是miR-496的下游靶基因。野黄芩素组和对照组HCC94细胞中SDF-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0.05和1.0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2, P<0.01)。与对照组比较,野黄芩素促进miR-496表达后,SDF-1蛋白、细胞增殖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3(CDK3)、细胞迁移蛋白Slug和Zeb-2表达均降低。 结论:野黄芩素可通过miR-496-SDF-1轴抑制子宫颈癌HCC94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核糖核酸let-7c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靶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 RNA)let-7c通过靶定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CDK6)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靶基因。方法:选取人低转移肝癌细胞-97L(MHCC-97L)、人高转移肝癌细胞(HCCLM3)、人肝癌组织(HepG2)、人肝癌细胞-7721(SMMC-7721)、人肝细胞LO2、小鼠抗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抗体等进行细胞培养,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小鼠CDK6表达情况,转染48 h后应用细胞裂解液对三组蛋白进行提取,将材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观察组转染let-7c,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miRNA,空白组未进行转染处理;应用二喹啉甲酸法对各孔细胞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let-7c对肝癌细胞HCCLM3增殖结果显示,于450 nm处观察组、对照组转染后24 h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染48 h后观察组、对照组HCCLM3细胞中CDK6蛋白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观察组的CDK6蛋白表达量为(0.58±0.05),均低于对照组的(0.81±0.08)与空白组(0.85±0.09)( t=10.107、13.876,均 P<0.05);转染后72 h,观察组细胞处于G1期比例为(56.21±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1±1.56)%与空白组的(46.24±1.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146、13.862,均 P=0.000)。 结论:肝癌细胞中let-7c呈低表达,将let-7c上调可有效调控CDK6,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紫云英苷上调miRNA-513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紫云英苷上调miRNA-513(miR-513)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采用125 μg/L紫云英苷作用48 h者为紫云英苷组,未处理者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两组C4-2B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miRNAMap预测软件预测miR-513的靶基因为叉头框蛋白R2(FOXR2),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513和FOX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中FOXR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β-actin和细胞周期蛋白H(cyclin 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第2、3、4、5天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增殖活力均降低(均 P<0.05)。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8.1±3.2)%和(36.0±2.1)%,紫云英苷组S期细胞比例降低( t=3.12, P=0.021);G 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4.9±3.3)%和(11.8±2.4)%,紫云英苷组G 2期细胞比例降低( t=3.18, P=0.019)。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miR-513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2和6.55±0.61,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miR-513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 t=7.70,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FOXR2为miR-513的靶基因。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FOX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4和0.1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 P=0.002),提示紫云英苷促进miR-513表达后,FOXR2 mRNA表达降低。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FOXR2、CDK7和cyclin 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 结论:紫云英苷可能通过上调miR-513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C4-2B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究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构建Atg101敲减的3T3-L1成熟脂肪细胞模型,验证Atg101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蛋白的影响。构建并分析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RNA-seq数据库,基于Atg101与其他基因FPKM值的 Pearson相关系数( R2>0.4, P<0.050)预测共表达基因集并进行KEGG和Reactome富集分析。构建年轻小鼠(8周龄)和老龄小鼠(18个月龄)模型,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tg101在腹股沟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RNA-seq、Western印迹和RT-qPCR检测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细胞周期及线粒体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Atg101敲减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在3T3-L1脂肪细胞敲减Atg101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显著降低,p62蛋白明显上调,提示细胞自噬受损。KEGG富集分析发现Atg101共表达基因集主要富集于自噬和衰老相关通路;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该基因集与多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RT-qPCR和Western印迹证实Atg101在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内脏脂肪组织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最后,白色脂肪细胞模型中Atg101敲减后SASP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周期特异性基因表达受限并且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p21表达显著增高,线粒体稳态调节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Atg10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活动调控白色脂肪细胞衰老,从而破坏线粒体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高糖老化模型,探讨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dMSC)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HDF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4例男性包茎患者(18~22岁)环切术后废弃包皮组织,分离培养获取原代HDF。取第6代HDF,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糖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低糖完全培养基和高糖完全培养基进行每72小时换液、不传代培养,10 d后取细胞,于接种后24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情况;于接种后48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p53表达情况;于接种后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接种后48 h,采用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于接种后24 h,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取人dMSC培养48~72 h,采用差速高速离心法获取其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MSC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检测dMSC外泌体的粒径分布,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MSC外泌体标志蛋白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的表达。取dMSC外泌体及前述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共孵育24 h,采用PKH67试剂盒检测细胞摄取外泌体的情况。取前述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同前分为单纯高糖组、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分别于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终质量浓度为50 μg/mL dMSC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0 μg/mL dMSC外泌体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分组后同前于对应时间点采用CCK-8法和EdU染色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及细胞迁移情况。根据前述结果,另取经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分为单纯高糖组、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并同前处理。分组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单纯高糖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细胞衰老相关的微小RNA-145-5p(miR-145-5p)、miR-498、miR-503-5p及其靶基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D(CAMK1D)、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PTEN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情况。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接种后24 h,高糖组HDF 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为(38.4±4.2)%,明显高于低糖组的(16.5±2.2)%( t=4.65,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的衰老相关蛋白p16和p5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糖组( t值分别为11.85、3.02, P<0.05或 P<0.01)。接种后24、48、72 h,高糖组HDF的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低糖组( t值分别为4.13、9.90、15.12,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的EdU阳性染色率明显低于低糖组( t=3.83, P<0.05)。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周期的G2/M+S亚群在3个亚群(G0/G1、S和G2/M)的占比明显低于低糖组( t=8.74, P<0.01)。接种后24 h,高糖组HDF穿过Transwell滤膜到达下室的细胞数量为(37±6)个,明显少于低糖组的(74±7)个( t=8.42,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凋亡率明显高于低糖组( t=8.48, P<0.01)。dMSC外泌体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杯状或者圆形囊泡,粒径基本处于80~200 nm。dMSC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表达均呈阳性。共孵育24 h,外泌体被HDF摄入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分组培养24、48、72 h,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 t值分别为6.36、6.10、7.76,8.92、12.17、10.74, P<0.01),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 t值分别为7.92、4.82、4.72,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 EdU阳性染色率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5.32、9.88, P<0.01);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比较,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 EdU阳性染色率显著升高( t=5.27,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中的G0/G1期亚群占比均显著降低( t值分别为3.81、4.31, P<0.05),G2/M+S亚群占比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3.81、4.31, P<0.05)。分组培养24 h,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穿过滤膜的数量均明显增多( t值分别为10.14、13.39 ,P<0.01);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相比,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穿过滤膜的数量明显增多( t=6.27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凋亡率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3.72、5.53, P<0.05或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的miR-145-5p、miR-498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 t值分别为13.03、8.90, P<0.01),miR-503-5p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 t=3.85, P<0.05);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中HDF的CAMK1D、 PTEN基因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高糖组( t值分别为8.83、5.97, P<0.01),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 t=4.03, P<0.05)。 结论:人dMSC来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高糖老化HD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其凋亡。这可能与HDF内miR-145-5p和miR-498表达增高抑制了CAMK1D和 PTEN基因的表达及miR-503-5p表达下降促进了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