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活血补肾安神方对氧化应激损伤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活血补肾安神方对氧化应激损伤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H2O2诱导H9c2细胞氧化应激模拟心肌损伤,CCK-8法筛选最佳造模条件及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曲美他嗪组和活血补肾安神方组,对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Na+-K+-ATP酶活性检测及实时ATP生成速率、线粒体压力、糖酵解速率和长链脂肪酸氧化压力测定,观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Na+-K+-ATP酶活性、糖酵解ATP生成速率及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基础氧耗、非线粒体氧耗、ATP生成能力、细胞储备呼吸能力和最大呼吸能力降低,糖酵解速率减小,长链脂肪酸基础呼吸、急性响应及最大呼吸值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补肾安神方组H9c2细胞Na+-K+-ATP酶活性升高,糖酵解ATP生成速率及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增大,基础氧耗、非线粒体氧耗、ATP生成能力、细胞储备呼吸能力及最大呼吸能力升高,基础糖酵解速率增大,长链脂肪酸基础呼吸、急性响应及最大呼吸值升高(P<0.05,P<0.01).结论 活血补肾安神方可显著改善氧化应激损伤H9c2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提高ATP生成速率,改善线粒体压力、糖酵解速率及长链脂肪酸氧化压力,发挥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后疼痛、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收治的行PPSF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PPSF,采取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其中42例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10 mg(观察组),43例患者不作该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应激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1(术毕)时观察组HR高,MAP低(P<0.05);术后2 h(T2)、术后6h(T3)时观察组VAS评分低,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EOS水平高,PLT水平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vs4.65%,x2=0.206,P=0.433).结论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有利于缓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PPSF治疗术后近期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诊疗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以内皮-上皮屏障功能损害、肺泡损伤以及肺水肿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1].ARDS住院病死率高达35%~45%[2],其有效的治疗仍然以保护性机械通气、保守的液体管理为主,在针对ARDS中失调的炎症、上皮和内皮细胞的损伤、凝血障碍为靶点的研究中,尚无明确的药物被证明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及对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对病毒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Viral ToxGlo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先天免疫通路蛋白表达的水平;流式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表达的水平.结果 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与抗病毒作用呈量效关系;复方一枝蒿颗粒可促进先天免疫信号通路靶点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ANK结合激酶1(TBK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对RSV病毒诱导表达的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作用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TBK1/NF-κ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HMGB1、IL-34、ANGPTL4水平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34(IL-34)、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9 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体检健康者9 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MGB1、IL-34、ANGPTL4水平.对比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HMGB1、IL-34、ANGPTL4水平,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评价血清HMGB1、IL-34、ANGPTL4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HMGB1、IL-34、ANGPT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存活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 HE 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及HMGB1、IL-34、ANGPTL4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APACHE Ⅱ 评分、MLIS 及 HMGB1、IL-34、ANGPTL4 水平均为 ARDS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PaO2/FiO2、APACHE Ⅱ 评分、MLIS 及 HMGB1、IL-34、ANGPTL4 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99、0.808、0.844、0.772、0.822,各预后影响因素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L-34、ANGPTL4水平联合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AUC为0.915(95%CI:0.841~0.96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AUC.结论 ARDS患者血清H MGB1、IL-3 4、ANGPTL4水平联合检测对其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及对患者LM术中预后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宫肌瘤(UF)患者麻醉效果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2月于本院行LM术UF患者128例,双盲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七氟醚组各6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MMSE、MoCA评分)恢复程度.结果:术后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6.12±0.86 min)、唤醒(3.56±0.78 min)、言语应答(7.62±0.53 min)与拔管(14.65±2.26 min)等时间均短于七氟醚组(7.34±1.36 min、4.89±0.93 min、10.58±1.17 min、17.56±2.78 min),心率(71.43±6.07 次/min)、平均动脉压(88.93±6.54 mmHg)水平高于七氟醚组(69.34±5.32次/min、86.51±6.91 mmHg),术后12h视觉模拟评分(2.41±0.49分)、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18.96±3.07 ng/L)、白细胞介素-6(18.54±3.08 pg/ml)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3.65±0.68 分、26.94±4.53 ng/L、24.83±4.15 pg/ml),术后 1d MMSE(27.39±1.58 分)及 MoCA(28.42±0.97 分)评分均高于七氟醚组(25.86±1.64 分、26.48±1.03分)(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对行LM术UF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痛感并抑制炎症应激反应,同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对临床麻醉应用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HIF-1α/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①动物实验:将100只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CLP+低剂量血必净(L-XBJ)组、CLP+高剂量血必净(H-XBJ)组,测定小鼠的存活率、肺组织学改变、肺湿/干(W/D)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的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凋亡、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②细胞实验: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分为6组,包括对照(Con)组、脂多糖(LPS)组、LPS+L-XBJ 组、LPS+H-XBJ 组、LPS+H-XBJ+二甲基草酰甘氨酸(DMOG,HIF-1 α激动剂)组、LPS+H-XBJ+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H1F-1 α抑制剂)组,检测血必净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血必净能够提高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的存活率,减轻肺组织损伤[肺损伤评分:CLP组(8.778±0.588)、CLP+L-XBJ 组(5.833±0.310)、CLP+H-XBJ 组(4.750±0.246)],降低肺 W/D 比,减少肺炎细胞浸润与蛋白渗出(均P<0.05).此外,血必净还可以减少LPS诱导的MH-S细胞和CLP诱导的脓毒症相关ARDS小鼠炎症因子(TNF-α,IL-1 β和IL-6)的表达,降低体内外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形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消耗和细胞凋亡(均P<0.05).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血必净通过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 血必净可通过抑制HIF-1α/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从而对脓毒症相关ARDS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气道内转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气道内转移患者中应用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安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因NSCLC引起气道狭窄患者58例.支气管镜下消融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镜下消融治疗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的28例为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气促指数、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疗效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评估气道狭窄、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气促指数、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促指数下降、KPS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气促指数更低(1.22±0.72 vs 1.70±0.57,t=3.334,P<0.05),KPS 评分更高(85.55±7.04 vs 80.50±5.10,t=3.808,P<0.05).1个月后经支气管镜复查,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9%vs 43.33%,x2=2.555,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各19例、21例有不同程度咯血,予血凝酶、肾上腺素局部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及呼吸困难.结论 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治疗NSCLC晚期气道内转移患者,较单纯镜下消融对改善气促、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优,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能否提高总有效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0d是否再入院,分为未入院组269例和入院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对30 d再入院的评估价值,以决策曲线分析法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预测30 d再入院的实用价值.结果 入院组长期氧疗占比、CAT评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未入院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PaO2、GNRI显著低于未入院组(均P<0.05)o GNRI按四分位数分组,Q4 组、Q3 组、Q2 组、Q1 组再入院率分别为 4.94%(4/81)、6.17%(5/81)、23.46%(19/81)、33.33%(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氧疗、FEV1%pred、CAT评分、GNRI为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长期氧疗、CAT评分和FEV1%pred混杂因素前后,GNRI Q3、Q4者再入院风险显著降低(均P<0.05),且OR值呈降低趋势(P<0.05).GNRI单独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AUC为0.819(95%CI:0.773~0.860),校正混杂因素后AUC为0.858(95%CI:0.815~0.894),校正前后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GNRI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风险的净获益率为0.04~0.61,校正混杂因素后为0.05~0.70.结论 GNRI为AE-COPD 患者3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