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22例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脑病的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短期预后。按照可能的临床病理机制及影像学特征分为细胞因子风暴组、兴奋毒性组及不能分类的脑病组,对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末次随访儿童校正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2例,起病年龄为3.3(1.7,8.6)岁。11例(50%)有异常既往史,4例有异常家族史。患儿均以发热起病,21例(95%)在发热24 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中抽搐17例,意识障碍5例。病程中脑病表现22例,抽搐20例,言语障碍14例,不自主运动8例,共济失调3例。细胞因子风暴组3例均为急性坏死性脑病(ANE);兴奋毒性组9例,8例为急性脑病伴双相发作及后期弥散减低(AESD),1例为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不能分类的脑病组10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9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例,血糖升高3例,D二聚体升高3例;5例检测血清铁蛋白3例升高,9例行血和脑脊液神经丝轻链蛋白检测5例升高,18例检测血细胞因子7例升高,8例检测脑脊液细胞因子7例升高。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3例ANE均显示对称性、多灶性病灶,8例AESD均存在“亮树征”。22例患儿急性期均给予对症治疗及免疫治疗(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其中1例ANE予托珠单抗治疗。22例患儿随访50(43,53)d,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不良组12例,两组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启动免疫治疗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脑病的重要病原体,AESD和ANE为常见急性脑病综合征,早期甄别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的患儿并积极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维甲酸诱导基因-I编码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中重要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其识别病毒RNA后,启动抗病毒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儿童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新近研究表明,维甲酸诱导基因-I可参与肾脏的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促进肾脏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该文就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作为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T盒子转录因子(T-box transcription factor,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9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CRS患者为鼻窦炎组,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鼻黏膜组织,检测T-bet、GATA-3 mRNA、Th1、Th2细胞因子、p38MAPK/NF-κB通路蛋白、炎症因子的表达量,分别分析T-bet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p38MAPK、IL-19,GATA-3与IL-4、p38MAPK、IL-19的相关性。结果:鼻窦炎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bet、GATA-3 mRNA表达量分别为2.91±0.42、2.19±0.28,Th1细胞因子IL-1β、IFN-γ、TNF-α表达量分别为(3.82±0.53)ng/ml、(8.62±1.05)ng/ml、(5.52±0.69)ng/ml,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量分别为(1.98±0.32)ng/ml、(2.81±0.39)ng/ml,炎症因子IL-19、IL-20R1、IL-20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MP-9、TGF-β1、IL-25、IL-33、人类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39,HCgp-39)的表达量分别为(1.91±0.25)ng/ml、(1.21±0.15)ng/ml、(0.95±0.09)ng/ml、(269.42±30.63)pg/ml、(348.56±50.15)pg/ml、(6.98±1.43)ng/ml、(338.12±38.75)pg/ml、(256.45±30.42)pg/ml、(5.42±0.56)ng/ml,p38MAPK、NF-κB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9±0.31)ng/ml、(438.56±50.42)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bet与IL-1β、p38MAPK、IL-19,GATA-3与IL-4、p38MAPK、IL-19呈显著正相关( r=0.525、0.511、0.482、0.472、0.452、0.445, P均<0.05)。 结论:CRS黏膜组织中的T-bet、GATA-3表达量增加,可促进Th1和Th2的过度分化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合成和分泌,并且可通过激活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启动炎症因子的表达,诱导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皮肤、肌肉、骨及神经等组织损伤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为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先后参与了组织修复过程。中性粒细胞作为终末分化的白细胞,在组织损伤发生后可通过吞噬作用及分泌抗菌物清除病原体和组织碎片,为后续的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但是过度的中性粒细胞募集和炎症反应可能加重组织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存在异质性和可塑性,并且在启动组织修复、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增殖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募集、表型与功能、修复作用及结局进行综述,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川崎病白细胞介素-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改变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改变及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同年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后4~5 d取血备检。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H4乙酰化和p300、CREB结合蛋白(CB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CD4 + IL-4 +)比例及CD4 + T淋巴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pSTAT6)、GATA结合蛋白3(GATA3)、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1)、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磷酸化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pLAT1)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D4 + T淋巴细胞IL-4、IL-5、IL-13、IL-4受体α(IL-4Rα)、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 结果:1.KD患儿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表达及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p300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与后者表达均呈正相关( r=0.72、0.43,均 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AL组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IL-4水平及CD4 + 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水平及CD4 + 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均高于NCAL组,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低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的回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L-4基因组蛋白H4过度乙酰化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免疫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变应性鼻炎的经典发病机制主要以Th1/Th2免疫细胞失衡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为主。近年来,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对CD4 +细胞引起的T淋巴细胞2型变态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是引起Th2型免疫应答的关键启动因子。固有免疫细胞可在多个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产生Th2型细胞因子产生超敏反应。本文从引起2型免疫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granulocyte-like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2例,分别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正常同龄儿童32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 -CD11b +CD33 +CD14 -CD15 +G-MDSC比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浓度以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 CTLA4)、糖蛋白130(glycoprotein 130, gp130)、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pSTAT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 IRF-8)、IL-6受体α(IL-6 receptor α subunit, IL-6R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 G-CSFR)、CCAAT/增强子强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β,C/EBPβ)、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 SOCS1)、SOCS3 mRNA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OCS1、SOCS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及培养上清中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G-MDSC比例、胞内ROS浓度以及Arg-1、PD-L1、CTLA4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0.05),LPS刺激的G-MDSC培养上清中IL-10、TGF-β浓度亦高于对照组( P<0.05),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患儿前述7项指标均低于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IVIG治疗呈不同程度恢复( P<0.05);各组间iNOS表达及培养上清中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急性期KD患儿血浆IL-6、G-CSF浓度及G-MDSC中IL-6Rα、gp130、G-CSFR、pSTAT3、C/EBPβ表达显著增高,抑制性转录因子IRF-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其中CAL组血浆IL-6、G-CSF浓度及IL-6Rα、gp130、G-CSFR、IRF-8表达高于NCAL组( P<0.05),而pSTAT3、C/EBPβ表达低于NCAL组( 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恢复( P<0.05)。(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G-MDSC胞内SOCS1、SOCS3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 P<0.05),但CAL组前述4项指标均高于NCAL组( 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恢复( 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性期KD患儿G-MDSC胞内SOCS1、SOCS3表达与pSTAT3的蛋白质水平呈负相关( r=-0.46和-0.32, P<0.05)。 结论:SOCS1和SOCS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异常所致G-MDSC数量及功能缺陷可能与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及血管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核素 125I标记hTERT/PSA启动子双调控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 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及双酶切连接技术构建 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 125I-病毒复合物)。通过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实验以及Caspase-3的免疫印迹实验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检测 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小鼠前列腺癌细胞株RM-1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的分泌水平,探究 125I-病毒复合物对瘤组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探究 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组织及癌细胞中CD24、CD44以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表达的调节,同时检测瘤组织中CD3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CD4+、CD8+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125I-病毒复合物体内、体外均可显著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显著高于 125I组和病毒复合物组。同时IL-2( t=-183.30、-38.20, P<0.05)、IL-10( t=113.80、92.71, P<0.05)、TNF-α( t=-73.20、-73.91, P<0.05)、IFN-γ( t=-65.37、-139.70, P<0.05)在体内体外含量均升高。 125I-病毒复合物可降低癌细胞及癌组织中CD24、CD44以及PSCA表达,减小癌组织重量( t=8.55, P<0.05),抑制癌组织血管生成,同时调节肿瘤组织中免疫反应。 结论:125I-病毒复合物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可显著杀伤癌细胞,减少癌组织重量和血管生成,同时改善肿瘤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gA抗体类别转换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中IgA的异常增多被认为是IgAN发生发展的启动阶段,而发生在B细胞中的IgA抗体类别转换过程失调导致了IgA的过度产生。该文从黏膜免疫、T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对IgA抗体类别转换在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治疗靶点作一综述,以期为IgAN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D4 +T细胞分化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T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抗原提呈细胞和CD4 +T细胞相互作用导致CD4 +T细胞的异常活化,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持续炎症、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亚群失衡诱导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病理中起核心作用。了解CD4 +T细胞分化及细胞亚群为理解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点,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