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中 blaTEM耐药基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达到杀菌的效果。然而,由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菌株间的广泛传播,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 blaTEM耐药基因是β-内酰胺酶的主要编码基因之一,迄今已鉴定出243个 blaTEM亚型,其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 blaTEM基因的发现、结构及启动子, blaTEM基因的分布和传播, blaTEM基因的耐药机制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细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亚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三级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与传播关系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开展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全基因组测序,揭示CRKP院内耐药基因流行状态,指导医院感染防控的开展。方法:收集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临床分离的CRKP,用VITEK-2 Compact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CRKP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全基因组测序,SPAdes-2.0序列拼接,采用cgMLST分型法,分析提取核心基因与耐药基因型、SCOTTI软件构建菌株关联图与传播图。结果:19株CRKP菌株中CT3176基因型13株、CT1313型与CT1689型各2株,其他型2株,CT3176型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呈流行状态;菌株主要携带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中的blaKPC-2(19/19)、blaCTX-M-65(19/19)、blaSHV-11(16/19)、blaTEM-1B(14/19),耐氨基糖苷类中的aadA2(14/19)、rmtB(14/19)、AAC(3)-Ⅱd(12/19)、armA(11/19),耐链霉素中的mph(E)(11/19)、msr(E)(11/19)、mph(A)(10/19),耐磷霉素中的fosA6(19/19)等耐药基因;软件分析出编号7与29菌株之间有42%、编号12与17菌株有37%的传播概率,其他菌株间传播概率较低。结论:利用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可获得菌株分型与耐药基因携带等基本信息,判定菌株的同源性,编制菌株关联图与传播图,可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7家医疗机构ICU环境中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探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棉签涂抹法采集2019年1-12月7家医疗机构ICU环境样本,通过常规生化及质谱仪分离、鉴定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 共采集1 680份1CU环境样本,其中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7家医疗机构ICU的物体表面,总检出率为6.79%(114/1 680);患者直接接触的被褥表面占比最高,为12.28%(14/114);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均为84.21%(96/114),多药耐药菌株占比85.96%(98/114);但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75%(2/114),多黏菌素B耐药率为0.88%(1/114);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114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携带6类26种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携带率最高,为99.12%(113/114),未携带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laOXA-23、blaOXA-66、aph(3")-Ib、aph(6)-Id、arm A、sul1、sul2、blaTEM-1D 耐药基因与其各自相关的抗菌药物耐药均呈正相关(P<0.05),tet(B)耐药基因与替加环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普遍存在于医疗机构ICU环境中,耐药现况严峻.bla OXA-23、bla OXA-66、aph(3")-Ib、aph(6)-Id、armA、sul1、sul2、blaTEM-1D是鲍氏不动杆菌产生抗菌药物耐药表型的主要耐药基因,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并不一致,耐药机制复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安徽省149例腹泻病例中的分离沙门菌耐药谱及耐药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安徽省腹泻病例粪便及肛拭子标本中所分离沙门菌的耐药谱及耐药基因型。方法:选取分离自2017年4—10月安徽省腹泻病例粪便及肛拭子标本的149株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沙门菌血清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所有菌株对14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选取其中耐头孢类抗生素的菌株,采用多重PCR方法对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 bla TEM、 bla SHⅤ、 blaOXA-1 、 blaOXA-2 、 bla PER、 bla CMY、 bla CTX-M,以及黏菌素耐药基因 mcr-1和 mcr-2进行检测。 结果:腹泻病例年龄 M( P25, P75)为5.0(1.1,38.5)岁,男性为92例,≤12岁病例占54.4%(81例)。149株沙门菌中,105株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其他13种抗生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55.0%(82株),53.0%(79株)的菌株同时对≥3类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83.6%,46/55)和肠炎沙门菌(71.4%,20/28)。共检出53种耐药谱,最常见耐药谱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唑啉-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共10株。60株耐头孢类抗生素菌株中,45株携带 bla TEM- 1基因的菌株,其中6株同时携带 blaCTX-M-14 基因,3株同时携带 blaCTX-M-65 基因;32株单独携带 blaTEM-1 耐药基因,且均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其中31株对头孢唑啉产生了耐药性;2株未检出耐药基因。检出1株携带 mcr-1基因的多重耐药菌。 结论:安徽省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现象较严重,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 blaTEM-1 型基因是检出的主要耐药基因;检出 mcr-1基因提示应关注安徽省沙门菌多黏菌素耐药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和毒力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132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机制。方法:采用MIC法测定菌株UPEC132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其分型,利用三代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并用Prodigal软件预测和数据库筛选进行耐药和毒力基因功能注释,然后收集GenBank上23株UPEC菌株的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利用RAxML软件对UPEC132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UPEC132菌株对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唑林耐药,其MLST分型为ST10522型。该株全基因组包括一条完整的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及两条质粒序列,染色体、质粒P1和P2的序列大小分别为5 234 468 bp、117 139 bp和101 356 bp,鸟嘌呤-胞嘧啶(GC)含量分别为50.48%、49.05%和54.04%。该株染色体、质粒P1和P2分别有4 856、140和116个基因。其耐药基因多位于染色体,主要为耐多药外排泵基因簇,P2仅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 blaTEM-1和四环素耐药基因 tetG。UPEC132毒力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主要为菌毛黏附素9种、铁摄取系统5种和分泌性毒素3种。Afa菌毛和Ⅳ型菌毛基因簇分别位于质粒P1和P2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UPEC132与23株UPEC均不在同一分支。 结论:UPEC132株的ST10522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大肠埃希菌新ST型,其全基因组遗传信息被全面揭示,耐药性和致病性与其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送检分离培养的非重复大肠埃希菌共406株。根据大肠埃希菌是否对头孢他啶耐药分为耐药组(109例)和敏感组(297例)。使用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药敏测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完成细菌同源性分型分析,并使用PCR方法完成耐药基因检测,统计病例资料并进行危险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6.8%(109/406),主要来源于尿液标本(占89.2%);耐药组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等呈现出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组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敏感组(均 P<0.05)。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9株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呈现出不同条带。PCR结果显示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携带blaCTX-M有73株(占67.0%),携带blaTEM有48株(占44.0%),携带blaSHV有11株(占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疾病( OR=2.03, P=0.017)、尿路感染( OR=2.43, P=0.001) 、导尿管( OR=1.88, P=0.014)和头孢菌素使用史( OR=1.67, P=0.035)是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泌尿外科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高,ESBLs基因以CTX-M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型别。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导尿管和头孢菌素使用史是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建议结合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从而预防和控制该类细菌的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2010-2020年多重耐药肯塔基沙门菌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肯塔基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情况、耐药水平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0-2020年分离的22株肯塔基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检测;全基因组测序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基因组岛和耐药基因识别。采用PFGE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2株菌对8~22种抗生素耐药,尤其是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都表现为超高水平的多重耐药。21株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22株肯塔基沙门菌均为ST198,携带SGI1-K基因组岛。所有菌株均有耐药基因 tetA、 sul1、 qacE,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gyrA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S83F、D87 N)、 parC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T57S、S80I、T255S)。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 blaCTX-M-55、 blaCTX-M-14b、 blaTEM-141、 blaTEM-206、 blaTEM-209、 blaTEM-214、 blaTEM-1B)、氨基糖甙类耐药相关基因[ aac(3) -Id、 aac(3) -IId、 aac(6') -Iaa、 aadA7、 aadA17、 aph(3')- Ia、 aph(3'')- Ib、 aph(6)-Id、 rmtB]以及 floR、 dfrA14、 mphA和 qnrS1等基因在不同年代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PFGE图谱分析显示,22株菌株之间相似性>85%,与全球广泛传播的ST198-X1流行株高度同源,在传播扩散过程中,耐药谱和PFGE图谱都发生了变化,分为两大聚类簇。 结论:北京市流行的肯塔基沙门菌为多重耐药的ST198-X1-SGI-1K国际流行株,自2016年以来保持低水平流行,引起散发感染病例和聚集性腹泻事件。对氟喹诺酮类、ESBL和阿奇霉素等耐药严重,应加强多重耐药肯塔基沙门菌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pk1基因缺失对产ESBLs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 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为TEM合并CTX-M-14型)的大肠埃希菌,命名为UE210113,并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构建 ppk1基因敲除株Δpk1并同时构建回补株Δpk1-C,用于开展研究 ppk1基因对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Vitek2 Compac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UE210113、Δpk1 及Δpk1-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UE210113、Δpk1 及Δpk1-C的 ESBLs、外膜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与UE210113相比,Δpk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增强( Z=-2.121, P<0.05; Z=-2.236, P<0.05; Z=-2.236, P<0.05; Z=-2.121, P<0.05),Δpk1-C的药敏性恢复与UE210113一致( Z=0,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结果显示,Δpk1 中编码ESBLs基因 blaTEM和 blaCTX-M-14 表达量较UE210113明显下调,但在Δpk1-C未恢复表达;外膜蛋白基因 omp F在Δpk1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 omp A、omp C则表达下调,主动外排系统基因 tol C、mdt A和 mdt G在Δpk1中的表达相对下调,外膜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基因在Δpk1-C均能恢复表达。综上, ppk1基因的缺失影响了ESBLs-UPEC的外膜蛋白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蛋白基因的表达,使ESBLs-UPEC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液感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及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菌株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本地区从血培养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的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进行毒力表型验证.方法:收集2016-2019年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192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其中96株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96株为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荚膜分型,拉丝实验检测菌株的高黏表型,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检测CR-HVKP菌株的基因组特征,并通过血清抗性试验和生物膜形成试验进一步验证CR-HVKP的毒力.结果:CRKP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CSKP则对常见抗菌药物较敏感;除米诺环素外,CRKP组和CSKP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6株CRKP中,9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KPC-2为主.在毒力因子方面,4株CRKP和36株CSKP拉丝试验阳性,呈现为高黏表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KP组比较,CSKP组Kfu、aerobictin、iutA、ybtS、rmpA、magA、allS等毒力基因检出率均增加,荚膜抗原K1和K2检出率也增加(均P<0.05).CRKP组检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1 株(即CR-HVKP),CSKP组检出HVKP 36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CR-HVKP多位点序列分型为412,荚膜抗原为K57,携带iutA、entB、mrkD、fimH和rmpA毒力基因,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血清抵抗力强,同时携带blaSHV-145、blaTEM-1、blaCTX-M-3、fosA6、oqxA5、oqxB26和aac(3)-Ⅱd耐药基因,伴随外膜蛋白K(OmpK)35和OmpK36的异常.结论:CR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KP,虽然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数和种类均少于CSKP,但也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且高毒力的新型多位点序列分型肺炎克雷伯菌.后者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株定植ST23-K1型耐碳青霉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K63[第63号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毒力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收集分离自宁夏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男性患儿痰液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K63株,通过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法检测菌株毒力基因(ybtS、iutA、iucA、iroB、rmpA 2、fimH、mrkD、peg344)和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NDM、blaIMP、blaOXA-48、blaVIM).PacBio RS Ⅲ 和 illuminate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菌株基因组特征.结果 成功从呼吸窘迫和新生儿肺部感染患儿痰液标本中分离出一株CRKP,命名为K63.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磺胺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抗生素均耐药.PCR结果显示,毒力基因ybtS、i-ucA、iutA、rmpA2、iroB、fimH、mrkD、peg344 为阳性,同时携带 blaTEM、blaSHV、blaNDM及 blaVIM耐药基因.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得到1条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及1条质粒序列,其基因组大小为5 880 871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K63菌株为ST23-K1型.在染色体基因组基因鉴定中,发现有8种毒力基因,有7种耐药相关基因.质粒携带有 blaSHV-66、blaSNDM-5、sul1、mphA 和 aph(3')-Ia、tetC、vanA 和 mexe 等耐药基因.clb(ABCDFGHIJKLMNOPQS)、glf、pilW、ibeB等毒力基因也被注释.同时,水平转移区域预测结果显示质粒pVir-CR-63-1具有转移的潜力.基因富集及功能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代谢相关通路.结论 分离定植的K63株可能为高毒力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有潜在传播风险,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