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金匮要略》病证术语翻译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范畴化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中医典籍中的术语进行范畴化分类,解决术语标准化建设中翻译缺乏系统性的难题.中医典籍中的病证术语承载着中医的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概念.《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金匮要略》中的代表性中医病证术语"痹"证、"饮"证和"疟"病为例,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三个典型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推荐首先建立病证名的原型范畴词,在此基础上确定次范畴词,构建系统的翻译模式,使中医病证术语的翻译形成相对稳定的译文体系,并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医翻译研究发展作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已上市中成药的经典老药遴选及开发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成药是我国药品组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用年限较长的已上市中成药,为药品研发与应用等多领域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已上市中成药老品种的有效筛选,是推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二次开发、适应证扩大等药品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经典老药的概念及价值优势,明确经典老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方剂的配伍规律研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不良反应较少、质量优良、现代应用时间较长、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明确了 3 个维度 11 类遴选要素的遴选体系,包括经典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性3 个维度及使用年限超过 40 年、近5 年临床仍有应用、来源于古代医籍、来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源于官修书籍、来源于名医名家、老字号企业生产产品、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进入国家保密配方的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销量等 11 类遴选要素.明确了相关遴选要素的权重及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强面向满足临床需求及疗效的经典老药遴选要素优化、基于"三结合"发挥经典老药品种特色及优势、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明确经典老药的临床定位、加强经典老药品种关键技术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已上市中成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导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4"或"5"?重度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临床并不少见,重度拇指发育不良对手和上肢功能都有明显影响。自从Buck-Gramcko发表了示指拇化术重建重度发育不良拇指的经典文献以来,该术式就成为治疗重度拇指发育不良的标杆,也被公认为是手外科历史上里程碑样的术式之一。Blauth分型及其各种改良分型都是希望在"保留发育不良拇指的重建手术"和"示指拇化手术"之间寻找一个分界点,反复强调的还是"能做示指拇化则做示指拇化"。但现实中,尽管人们有肤色、种族、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患儿家长或监护人都期待医生能尽量保留拇指,即使功能逊色一些。对他们而言,5个手指的整体外观是4个手指永远无法比拟的。过去10余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治疗近300例第一腕掌关节缺如的拇指发育不良患者,即使术前沟通再详细,并演示示指拇化后的"漂亮"照片,但看了保留拇指病例的术后照片后,仍有90%的家长"执拗"地选择了保留拇指。"4"或"5"不仅是数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很多临床问题都是如此。当医生的偏好与患者及家人的期待并不一致的时候,要更多倾听一些患方的心声。文章作者通过阅读拇指发育不良领域的主要文献,并总结北京积水潭医院近10余年治疗拇指发育不良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改良分型及重建策略,旨在对相关专业的医生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法文版中医药图书出版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医药图书在法国及欧洲、非洲其他法语国家有深厚的读者基础。1977-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44种法文版中医药图书出版,针灸是最受欢迎的主题。10家出版社共出版科普类图书7种,学术类图书37种,其中针灸推拿按摩类(含挂图)29种,养生保健类6种,中医文化类5种,中医术语词典类3种,中药类1种。主题逐渐多样,并有精品问世,提升了学术性。相关代表性著作在合作版权模式、中医标准化、图书学术性、中医法语翻译、国内市场等方面具启示作用。目前,中医经典著作的法文译本缺少国内翻译;法文版中医图书属小众图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同步;海外作者著作不乏错误,应重视传承正确的中医知识;本类图书海外市场竞争激烈,需深度调研、精准选题,并开拓全媒体出版形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文化传承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下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经典传承不足、人文底蕴缺失、中医思维弱化等问题。中医药教育要深刻理解、深入挖掘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融入与有效传承,拓展中医药的育人功能。其措施包括增强中医药高等院校育人主体地位;与西医药学汇聚创新,使中医药学在培养领域内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有益于西医药学人才核心素养的养成;全年龄段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使中医药学育人功能辐射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的洗手护士非技术技能行为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中文版洗手护士非技术技能行为量表(SPLINTS)进行跨文化调适。方法:参照经典Brislin翻译模型进行翻译、翻译综合、回译、回译审查、专家咨询法对SPLINTS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并评价其内容效度;应用行为观察法培训评分员进而考察量表的适用性和评分者信度。结果:中文版SPLINTS的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性系数分别为0.802、0.906,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82~0.433( P<0.05);经Delphi专家咨询统计结果显示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7~1.00;评分员培训结果显示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96,评分者信度为0.502~0.557( P<0.01)。 结论:中文版SPLINTS的跨文化调适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内容效度、评分者信度均达到量表引进的评价标准,可以在手术室洗手护士人群中进行进一步心理学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育吠陀医学经典述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阿育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印度等南亚国家传统医学的主体。印度学界将阿育吠陀按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吠陀时代、本集时代、汇编时代、近现代4个不同历史时段。吠陀时代包含阿育吠陀内容的文献有《吠陀本集》《梵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在本集时代,《阇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八支心要本集》“三大医典”问世,标志着阿育吠陀已发展为成熟的医学体系;在汇编时代《摩陀婆症候论》《莎朗加达拉本集》《有光》问世,被称为“三小医典”,此时还有大量注释前代经典的文献涌现,阿育吠陀不断完善;近现代以来,阿育吠陀经典著作作为文化遗产被整理、编撰和翻译,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虽然中国学者对阿育吠陀的研究日渐增多,但尚缺乏系统地翻译和深入地研究。通过介绍阿育吠陀相关文献,为中国传统医药界开展阿育吠陀文献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论袁黄《摄生三要》养生思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析明代养生家袁黄所著《摄生三要》的养生思想,以期为当代修龄摄生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分析《摄生三要》的养生内容,并联系中医经典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解读,采用"述而不作"的方式,对其蕴含的养生思想及方法技巧进行深入探讨,剖析著者对养生学的贡献及对现今社会人们养生的指导意义.[结果]《摄生三要》为明代浙江嘉善人袁黄所著,此书系后人从袁氏《祈嗣真诠》中摘录所得.在该书中袁黄阐述了精、气、神三大摄生纲宗,即聚精养生、养气护生、存神摄生.书中既有中医的养生理念,又道家、佛家的功法,其养生技巧亲切自然,据理阐发,尤为实用.[结论]袁黄所讲的养生方法简明实用,对心攀外缘、难得闲暇的现代人而言,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忙碌之余稍作习练,则可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助益美好生活的养生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二受害者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第二受害者的定义及其内涵,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经典概念分析法对第二受害者的概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从人员(所有卫生工作者)、事件(患者安全事件)及影响(负性体验)3个方面确定其定义属性.其前置因素为患者安全文化、责备文化及责任追究制度;后果包括对第二受害者自身、患者及医疗卫生系统3个方面的影响;实证测量工具包括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患者自杀事件中第二受害者体验及支持量表,但中文版第二受害者测量工具仍较少.结论 目前国内第二受害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起因多样,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而且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受害者测量工具,未来应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