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某地DRG改革试点医疗机构2020-2022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2020-2022年安徽某地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患者住院费用控制及结构变化,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评价指标,分析DRG改革后住院各项费用变化情况及其对总费用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 DRG改革后两类疾病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其中结构变动贡献率最高的分别是药品费(29.89%)和治疗费(26.61%).结论 DRG实际控费及结构优化效果明显;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费用构成仍需进一步提高;需要关注"以检查化验养医"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院脊柱畸形患者住院费用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某院脊柱畸形患者住院费用变动情况,同时对费用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为控制某院脊柱畸形患者住院费用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抽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期间某院病案管理系统内脊柱畸形住院患者共57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费用的结构占比和变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 某院骨外科脊柱畸形患者住院总费用逐年递增;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耗材类,3年内分别占41.26%、43.86%和39.17%;结构变动值(VSV)为负的项目包括药物费用和其他费用,费用在3年内呈现下降趋势;综合医疗服务费用、诊断费用和耗材类费用项目为正,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前3位的项目分别为其他费用、耗材类费用和综合医疗服务费用,贡献率分别为21.25%、18.59%和17.6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59岁、自费、急诊入院、住院天数>7天、出院未愈及手术是住院费用升高的因素.结论 骨外科脊柱畸形患者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包括年龄、支付方式、入院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情况,提示医护人员和医保工作者之间需加强沟通,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降低住院费用,以增加国民幸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深圳市盐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超额住院及住院费用结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在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模式发生变化背景下的深圳市盐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不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超额住院情况以及住院费用结构变化情况,为制定循证公共卫生政策以及疾病负担做出合理控制提供信息.方法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集2020-2023年盐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数据资料,应用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估计超额住院情况,应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住院费用结构及项目关联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超额住院发病1 698例,超额率170.82%,占该年总住院人数的63.08%,病毒、支原体感染的病例增加,可能是发生超额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住院费用结构发生变化,诊断类费用结构变动值、贡献率和关联度均最大.结论 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超额住院超额率高,住院费用结构也发生变化.应不断健全监测系统,以捕获异常流行或超额住院情况,为医疗资源准备、分配提供依据;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倾向值匹配的日间手术控费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构成和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日间手术控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量排名前3位病种(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胆囊炎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通过倾向性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对752例日间手术和非日间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492例患者数据,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35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8例。与非日间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的住院费用下降,慢性胆囊炎、精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3个病种的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14.59%、6.20%和16.20%,其中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和检查化验费呈下降趋势,材料费、药品费呈上升趋势。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检查化验费、临床诊断费、治疗费、药品费、材料费与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关联度大(灰色关联度>0.90)。支付方式、切口愈合类型、出院诊断对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有影响( P<0.05)。 结论:与非日间手术相比,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总体降低,但并非所有项目费用均降低,影响日间手术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费用内部构成、支付方式等。医院应重点挖掘日间手术内在控费潜力,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覆盖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RG点数付费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DRG点数法付费方式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为优化医保支付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从宁波市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平台,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宁波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肺部、结直肠及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提取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信息;采用结构变动度和中断时间序列分析DRG点数法付费实施(2021年1月)后3种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费用结构和平均住院天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39 708例患者病案首页,其中肺部、结直肠及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别为19 635、6 073和14 00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从DRG点数付费实施前的29 662元增至实施后的30 097元( P <0.05),平均住院天数从10.83 d降至9.42 d( P <0.05)。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比最高的是耗材费(35.12%),其次为治疗费(23.52%)。DRG点数付费实施后,药品费构成比下降2.98%,综合医疗服务费、治疗费、检验检查费和耗材费构成比分别增加0.90%、0.23%、0.93%和0.92%;其中,药品费的结构变动度贡献率最大(50.13%),其次为检验检查费(15.59%)和耗材费(15.34%)。经中断时间序列分析,DRG点数法付费实施后,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呈缓慢增长趋势( P< 0.05),其他2种恶性肿瘤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涨势均有所放缓( P>0.05); 3种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趋势相对平缓( P >0.05)。 结论:DRG点数法付费实施后,宁波市4家医院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整体增加,但涨势放缓,且费用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同时,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得到缩短,变化趋势较平缓。建议在推行DRG点数法付费政策的同时,应重点加强检验检查项目和医用耗材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据驱动的DRG-DIP-临床路径多维融合分析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病种分值付费(DIP)两套病种组合体系的入组和权重关联性,应用DRG、DIP、临床路径建立一种多维融合分析评价模式。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出院患者分别实施DRG分组和DIP模拟全量入组,综合运用 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 t检验、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增量贡献率等方法,进行DRG、DIP、临床路径入组(入径)的关联性分析,DRG病组相对权重与DIP标准分值相关性分析,以及两套病种组合体系的临床路径入径情况与费用结构相关性分析。 结果:130 395例出院患者中,进入临床路径者41 460例,DRG入组者127 535例,DIP入组者104 227例。DRG、DIP、临床路径是否入组(入径)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 P<0.05),DRG病种相对权重高低与临床路径入组与否也具有相关性( P<0.05); DRG病组相对权重与DIP标准分值呈正相关( r2=0.761 7, P<0.001);部分病种临床路径入径与不入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不同的费用类别对总费用的影响不同。 结论:DRG与DIP病种权重赋值、价值导向整体一致,构建DRG-DIP-临床路径多维融合评价模式具备可行性。DRG、DIP、临床路径的关联分析可作为病种分类、费用结构评价的依据,有助于更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优化病种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累积性轴向载荷及复合运动无创性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自主研发的腰椎复合运动机对直立体位犬腰椎施加累积性轴向载荷和六位相复合运动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性草犬20只,体重(10.0±0.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在持续轴向载荷下(245 N)进行一定周期的腰椎六位相(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各45°)复合运动;对照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动物在进行复合运动前、运动2、5、10及15万次时行腰椎影像学检查,侧位X线片测定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MRI T2-mapping成像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当MRI T2WI显示椎间盘出现明显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V级)时停止复合运动。取两组动物腰椎各节段椎间盘标本,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上、下终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结构,组织学染色(HE染色、番红"O"染色、天狼猩红染色)验证及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模型组动物5万次复合运动后L 6-7、L 7S 1椎间盘MRI T2WI呈轻度退变,随着运动负荷累积其退变程度逐渐加重;至复合运动10万次时达到中度退变,表现为DHI开始降低,同时L 5-6椎间盘也出现轻度退变;当复合运动量15万次时,L 5-6、L 6-7、L 7S 1椎间盘高度进一步降低,椎间盘呈严重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Ⅳ~Ⅵ级),而上位L 4-5椎间盘也级联出现轻度退变。L 5-6椎间盘组织学评分为(8.2±0.8)分、L 6-7为(9.5±0.7)分、L 7S 1为(10.3±0.5)分。退变程度表现为L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明市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三明市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进行跟踪评价并总结经验,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21年三明市和全国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和患者负担费用数据,采用结构变动法分析并比较三明市和全国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结构变动情况,对患者负担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以验证三明市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效果。结果:2012—2021年,三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耗材收入的累计结构变动值分别为29.58%和-32.29%,优于全国的-0.95%和-0.68%;三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耗材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年均为78.10%,高于全国的49.43%。2011—2021年,三明市公立医院患者次均门急诊费用的平均增幅为4.35%,低于全国的5.97%;次均住院费用平均增幅为3.91%,低于全国的5.40%。结论:三明市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效果显著,在一定政策条件下是可持续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倾向值匹配的DIP实施前后医生诊疗行为分析:以慢性病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慢性病为例,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实施前后医生诊疗行为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市103家各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2016—2020年以糖尿病、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要病情入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病案首页信息,根据DIP实施时间,将其分为非DIP组和DIP组。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组间一般情况后,从诊断行为和治疗行为两个维度分析医生的诊疗行为,以病历书写甲级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和平均住院日评价诊断行为,以药占比、费用结构变动度作为治疗行为评价指标。结果:匹配后,非DIP组和DIP组均纳入41 050例患者。从诊断行为看,非DIP组和DIP组的病历书写甲级率分别为99.40%和99.8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42%和61.79%,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03天和7.04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治疗行为来看,药占比从非DIP组的33.00%降至DIP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西药类费用为代表的药品费用呈负向变动,诊断类费用呈正向变动,二者结构变动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2.40%和33.25%,是引起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类别。 结论:DIP实施后对医生慢性病诊疗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其中医生对慢性病的诊断行为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治疗行为中的药占比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健康地理视角的北京市怀柔区村级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健康地理学视角,以卫生政策学为基础,分析北京市怀柔区农村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现状,研究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政策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政策的相关建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基于文献研究,以信息饱和为原则,在村级卫生机构兜底调查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怀柔区的14个涉农乡镇进行卫生资源配置兜底调查;按照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分布,抽取3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开展关于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内容的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结果:怀柔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变动和人口密度特征使村级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呈现政策协同性和监督性不足的现状,存在村级卫生机构分布不均衡的现实,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村民健康需求存在较大距离。结论:实现村级卫生健康配置需要充分考量健康地理要素,通过政策统筹与分策,打破体制界限,以优化村级卫生机构布局为起点逐步优化村级卫生资源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