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曲林、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舍曲林、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相关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00例,包括舍曲林组患者50例,帕罗西汀组患者50例;采用Yales-Brown量表对受试者进行强迫障碍评估,借助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的相关内容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PCR法检测标本中BDNF-mRNA的存在,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平台进行BDNF-mRNA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 舍曲林组及帕罗西汀组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所有强迫症患者的Yales-Brown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BDNF-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且舍曲林组改变幅度比帕罗西汀组更显著(P<0.05).此外,舍曲林组及帕罗西汀组认知功能干预前相比所有认知功能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二组干预后的得分具有可比性.舍曲林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显著提高(P<0.05);帕罗西汀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几何图形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显著提高(P<0.05);舍曲林组在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提升的程度比帕罗西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略高于帕罗西汀,同时舍曲林能更好的维护患者认知功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认知风格和气质类型对儿科学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的医学生在儿科学翻转课堂中的表现。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85名学习《儿科学2》课程的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学翻转课堂集体教学。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调查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气质自我测试问卷调查学生的气质类型,通过聚类分析、ANOVA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卡方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多血混合型、多血黏液混合型、少抑郁型、少胆汁型4类,占比分为28.24%、23.53%、27.06%、21.18%。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占比分别为51.76%和48.24%。在分类比较上,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翻转课堂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 P<0.05),但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8, P>0.05)。在测试各维度得分相关性上,黏液质类型得分( r=-0.283, P<0.05)和认知测验得分( r=0.346, P<0.05)与翻转课堂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可灵活运用互动及评价方法;需注意把握好合作学习与独立自主学习的关系;儿科学翻转课堂不同环节设计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可视化形式了解我国革兰阳性菌(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分析其大致研究方向,从而掌握近年研究热点话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以中文形式全文发表的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发表年份、发表期刊、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分布及趋势进行统计,并采用Ucinet 6.0软件绘制作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分析其内在联系。提取相关文献的主题词,采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主题词之间的关系,采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S2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归类并生成可视化矩阵,采用图形聚类工具软件(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可视化曲面图,分析当前G +菌所致脓毒症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研究方向。 结果:共检索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1 976篇,排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研究资讯、内容缺失或与主题不符的文献26篇,最终共1 950篇纳入可视化分析。发文量分析显示,1979至1992年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较少,从2008年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2008至2018年累计发文量达1 144篇,约占总发文量的58.67%(1 144/1 950)。1979至2019年累计发文量超过5篇的院所共23家,其中达到或超过10篇的院所有6家,超过20篇的院所有1家;载文量超过100篇的期刊仅5本;参与相关文章撰写的作者5 381人,但累计发文量超过10篇的高产作者不多,且未见跨省市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出现频次超过5次的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显示,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主要围绕"脓毒症"展开,包括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脓毒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新生儿和儿童;治疗药物的选择逐渐向抗耐药性较强的糖肽类、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发展。针对G +菌所致脓毒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可能成为未来脓毒症相关内容的研究方向或新领域。对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目前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大主题,即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细菌感染途径、院内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脓毒症的流行病学防治基础,静脉导管感染相关脓毒症,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 结论:近年来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度整体呈升温趋势,但跨院所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常规T2W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度(SIpeak)、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及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并综合分析癌灶和非癌灶间差异。统计T2WI、DWI、DCE-MRI检查结果,对比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Tmax值低于BPH组,SER、MSI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Ⅲ型TIC曲线占比(64.00%)高于BPH组(14.81%),Ⅱ型TIC曲线占比(24.00%)低于BPH组(66.67%, P<0.05);常规T2WI序列诊断出癌灶32例,另有10例BPH患者外周带检出低信号;DWI检查检出癌灶34例,另有10例BPH患者中央腺区检出稍高信号结节,ADC信号稍低,6例增生外周带高信号斑片影;经DCE-MRI检查50例PCa患者中42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或缓慢下降,2例表现为低峰值强化下降型,2例外周病灶表现为上升型,4例表现为不典型图形,4例病灶不明确;54例BPH患者中,10例T2WI检出低信号区;16例DWI检出稍高信号结节,其中8例ADC呈稍低信号;4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或呈平台强化;8例中央增生结节出现早期明显强化,并早期下降;T2WI、DWI、DCE-MRI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96.00%)、准确度(92.31%)高于3种方法单独诊断( P<0.05)。 结论:T2WI、DWI、DCE-MRI联合检查能获得更全面病灶信息,显著提高PCa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小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及其与大脑结构网络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大脑结构网络的关系。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6例小脑后叶梗死患者作为小脑梗死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以及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与小脑梗死组患者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神经认知和行为学测试以评估其认知功能以及进行MRI扫描获得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并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算法以及图形理论获得受试者大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参数。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大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小脑梗死组患者大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参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脑梗死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降低,听觉词语学习测试(RAVLT)、数字广度测试(DST)、画钟测试(CDT)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降低,连线测验(TMT)-A、TMT-B用时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脑梗死组患者脑网络全局效率(Eglob)和局部效率(Eloc)降低,聚类系数(Cp)和最短路径长度(Lp)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脑梗死组患者14个脑区[左侧、右侧的内侧和旁扣带脑回(DCG),左侧岛盖部额下回(IFGoperc),左侧、右侧的补充运动区(SMA),左侧、右侧的楔前叶(PCUN),左侧眶部额下回(ORBinf),左侧颞极颞上回(TPOsup),左侧颞极颞中回(TPOmid),左侧顶下缘角回(IPL),左侧、右侧后扣带回(PCG),左侧三角部额下回(IFGtriang)]的区域效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小脑梗死组患者的MoCA评分与脑网络Lp呈负相关关系( P<0.05),与Eglob及右侧DCG、左侧DCG、右侧PCG区域效率均呈正相关关系( P<0.05);小脑梗死组患者的RAVLT评分与Eglob呈正相关关系( P<0.05),TMT-A用时与左侧DCG区域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P<0.05);TMT-B用时与右侧DCG、右侧PCUN、左侧DCG区域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P<0.05),但是与Lp呈正相关关系( P<0.05)。 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存在记忆、执行能力、视空间及注意力认知障碍,同时双侧PCUN、PCG、DCG和额颞叶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其中右侧PCG、双侧DCG以及右侧PCUN的异常改变可能在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酶时间自动检测失败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失败原因,并结合临床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21 359份TT检测血液样本中检测失败的样本233份,其中男132例,女101例,年龄73(66,79)岁。根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显示凝固曲线及检测失败错误代码,结合患者临床信息、样本性状、用药情况等原因进行检测失败原因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选取2021年7至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96份TT检测失败的脂血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男56例,女40例,年龄72(65,79)岁;分别采用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磁珠法、高速离心后再检测3种方法获得TT结果,比较3种方法检测TT结果的差异。结果:233份TT检测失败样本占总样本数的1.1%(233/21 359);其中脂血样本占41.2%(96/233),肝素干扰样本占23.2%(54/233),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样本占22.3%(52/233),样本存在微小凝块或血浆量不足现象占13.3%(31/233)。仪器所示凝固曲线报警信息分类:基线期吸光度变化值增大(SD>2 mAbs)样本占32.6%(76/233),二阶导数无峰值样本占30.5%(71/233),反应过程吸光度变化值(基线期与平台期吸光度差值)<35 mAbs样本占25.8%(60/233),起始点过低及无法找到起始点样本占8.6%(20/233),无凝固曲线样本占2.6%(6/233)。233份样本中,依据反应原理及标准凝固曲线图形可以进行人工判读样本占55.8%(130/233)。96份因脂血导致凝固法检测失败的样本中,78份样本量充足,可进行磁珠法检测。高速离心后再测法、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与磁珠法检测TT结果分别为14.10(14.80,13.38)、14.30(14.99,13.60)、15.65(17.25,14.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78份脂血样本磁珠法检测结果与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 r=0.99, P=0.001)。 结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TT失败的样本可通过凝固曲线与报警信息分析失败原因;对于脂血样本可通过人工判读、高速离心后再测或磁珠法获得TT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低温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亚低温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选择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与常温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文献检索结果、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治疗后6、12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病死率;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血小板减少、颅内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 640例患者,其中亚低温组1 381例,常温组1 259例。亚低温组治疗后6、12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组( RR=0.81,95% CI 0.69,0.95, P<0.01; RR=0.65,95% CI 0.51,0.84, P<0.01)。亚低温组治疗后6、12个月病死率与常温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RR=0.81,95% CI 0.61,1.08, P>0.05; RR=0.69,95% CI 0.47,1.03, 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18,95% CI 1.04,1.34, 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35,95% CI 0.73,2.49, P>0.0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78,95% CI 1.34,2.37, P<0.01);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32,95% CI 0.54,3.23, P>0.05);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22,95% CI 0.71,2.09, P>0.05);消化道溃疡/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98,95% CI 0.73,1.31, P>0.05);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39,95% CI 1.00,1.94, P>0.05)。漏斗图图形近似对称,散点集中在漏斗图上部的狭窄区域,提示无发表偏倚。 结论:与常温治疗sTBI比较,亚低温治疗不能降低治疗后6、12个月的病死率,但可降低治疗后6、12个月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亚低温治疗对心律失常、颅内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肺部感染、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图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电图正常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从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数据,比较两种不同导联中各通道宽带和窄带的上、下边界振幅,并分析其aEEG波形差异。结果:共纳入90例患儿,单通道C3-C4导联的宽、窄带上、下边界振幅及带宽均高于平均参考导联,与平均参考导联9个通道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参考导联O1-AV及O2-AV通道识别睡眠-觉醒周期的误判率分别为40.0%、46.7%;在脑电背景活动分析中,90例平均参考导联中有6例宽带下边界振幅<5 μV,导致对脑电背景活动的误判,误判率为6.7%。 结论:单通道C3-C4导联与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波形模式存在差异,使用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图形进行分析可能导致误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贝前列素钠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进入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12周。研究组方案为口服贝前列素钠40 μg(3次/d)+甲钴胺片500 μg(3次/d);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3次/d)。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进行平衡功能评估,记录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足底压力中心晃动的轨迹总长度(LNG)、轨迹包络图形的面积(SSKG)和单位时间轨迹长(LNG/T);进行前庭功能评估,记录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和眼性VEMP检查的P1和N1波潜伏期、振幅和双侧不对称度。观察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采用 t检验、配对 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基本均衡。研究组干预后BBS为55.00(54.00,56.0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54.00(53.00,5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在强化闭目Romberg试验中,研究组干预前LNG为(1 825.30±735.57)mm,干预后为(1 329.54±582.34)mm,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研究组干预前LNG/T为(74.26±20.65)mm/s,干预后为(63.99±15.75)mm/s,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对照组干预前后LNG及LNG/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颈性VEMP中,研究组干预前后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 P<0.05);在眼性VEMP中,干预后研究组振幅(3.90±1.58)μV高于对照组(2.16±0.46)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研究组干预前TCSS为(8.73±2.05)分,干预后为(7.07±2.34)分,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7)。研究组干预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MCV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贝前列素钠可改善DPN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前庭神经传导功能、内耳微循环改善以及DPN改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诺莫图的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诊断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便于基层医院早期识别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症患者,构建简便易行的诺莫图形式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临床资料,以2:1随机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组相关指标,筛选UC合并CMV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R软件的rms包构建预测模型及诺莫图,采用C指数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进行区分度和校准度评价,ROC曲线分析确定cut-off值,并利用验证组数据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效能。结果:纳入242例UC患者中162例为训练组,80例为验证组,两组UC合并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7.2%、20.0%,组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显示年龄、对激素反应、发热、腹痛、体重下降、近一个月有无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为UC合并CMV血症的独立相关预测因素;为增强模型预测效能,纳入更多有意义临床指标,设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P值临界点为0.2,筛选年龄( OR=1.025,95% CI:0.991~1.062, P=0.156)、发热( OR=12.093,95% CI:3.826~44.152, P<0.001)、腹痛( OR=9.204,95% CI:2.130~67.460, P=0.009)、近一个月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OR=17.326,95% CI:3.770~96.423, P<0.001)均为具有统计学相关性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为0.909,Hosmer-Lemeshow检验 P=0.173,ROC曲线分析示cut-off值为0.179时,特异度为82.2%,敏感度为93.2%。相同cut-off值设定下,验证组准确率可达81.3%。 结论:年龄、发热、腹痛、近一个月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于UC合并CMV血症结局具有显著危险相关性,以此拟合的模型及诺莫图在临床使用中具有一定价值,其准确率可达81.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