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D类似物通过激活VDR/GPX4通路改善小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维生素D类似物paricalcitol激活维生素D受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VDR/GPX4)通路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HVT)致VILI模型组(HVT组)、paricalcitol对照组(P组)和paricalcitol预处理组(P+HVT组),每组6只。给予小鼠气管插管,按40 mL/kg的潮气量通气制备VILI模型;对照组仅气管插管,不予通气。P+HVT组小鼠于制模前1周腹腔注射paricalcitol 0.2 μg/kg,每日1次;P组仅在实验前1周腹腔注射paricalcitol 0.2 μg/kg,每日1次。通气4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通过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肺损伤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GPX4的表达;采用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HVT通气4 h后小鼠出现明显肺损伤,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肺损伤评分和肺W/D比值明显升高〔肺损伤评分(分):0.430±0.035比0.097±0.025,肺W/D比值:4.860±0.337比3.653±0.332,均 P<0.05〕,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且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nmol/g:212.420±8.757比97.073±5.308, P<0.05),GSH含量及VDR、GPX4的蛋白表达和免疫组化评分(IRS)明显降低〔GSH(μg/g):44.229±1.690比70.840±0.781;VDR蛋白(VDR/GAPDH):0.518±0.029比0.762±0.081,GPX4蛋白(GPX4/GAPDH):0.452±0.032比0.649±0.034;IRS评分(分):VDR为4.168±0.408比10.167±0.408,GPX4为4.333±1.033比10.333±0.516;均 P<0.05〕。给予paricalcitol激活VDR后,与HVT组相比,P+HVT组小鼠肺损伤明显改善,表现为肺损伤评分和肺W/D比值明显降低〔肺损伤评分(分):0.220±0.036比0.430±0.035,肺W/D比值:4.015±0.074比4.860±0.337,均 P<0.05〕,胶原纤维沉积减少,且肺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nmol/g:123.840±8.082比212.420±8.757, P<0.05),GSH含量及VDR、GPX4的蛋白表达和IRS评分明显上调〔GSH(μg/g):63.094±0.992比44.229±1.690;VDR蛋白(VDR/GAPDH):0.713±0.056比0.518±0.029,GPX4蛋白(GPX4/GAPDH):0.605±0.008比0.452±0.032;IRS评分(分):VDR为9.000±0.632比4.168±0.408,GPX4为8.833±0.408比4.333±1.033;均 P<0.05〕。 结论:维生素D类似物paricalcitol可通过激活VDR/GPX4通路改善肺组织氧化还原失衡,从而减轻VI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肾脏病和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肾脏病(DKD)和肌少症密切相关。DKD是导致肌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肌少症会增加DKD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如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障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蛋白质能量消耗导致该恶性循环的产生。治疗DKD的药物,包括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非奈利酮等会影响肌少症发生发展;反之,肌少症的处理措施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DKD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而适当运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补充则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下降。因此,针对DKD合并肌少症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量,权衡利弊,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地骨化醇改善骨质疏松的新靶点— Mini-modeling骨形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作为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活性维生素D主要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释放,维持血钙和血磷水平正常,进而保证骨骼健康。艾地骨化醇(eldecalcitol, ED-71)是活性维生素D的新型类似物,于2011年正式用于日本骨质疏松患病人群的临床治疗。艾地骨化醇不仅能够促进肠道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还可有效促进不依存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局灶性骨形成—"mini-modeling"骨形成,提升骨小梁连续性和增加骨小梁厚度,从而修复骨组织微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实践方案(2019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不足/缺乏在我国普通人群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亦广泛应用于CKD患者治疗。尽管多个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合理应用做出了规范,但多为针对某一疾病或并发症,缺乏针对CKD患者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整体指导建议。并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药理作用阐述不足,对如何依据CKD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状态合理选择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不足。因此,本方案针对CKD诊疗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系统介绍了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来源、代谢与分类、药理机制、适应范围、临床检测与管理目标、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临床用药选择和治疗方案以及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在CKD诊疗过程中,合理应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并且,随着更多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的呈现,本方案将在未来重新修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nRHa长期应用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短期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长期应用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miR-125b、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ICPP女童7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GnRHa治疗。同期选择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女童7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骨龄(BA)、体重指数(BMI)、预测成年身高(PHA)、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miR-125b及维生素D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A、BMI、PHA、FSH、E2、LH、N-MID、PINP、miR-125b及维生素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BA、PHA、BMI、维生素D均较治疗前升高,FSH、E2、LH、N-MID、PINP、miR-125b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的β-CTX未见明显变化( 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nRHa长期应用于ICPP女童可促进其生长发育,调节其内分泌代谢、骨代谢及血清miR-125b、维生素D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 n=55)。患者年龄为(42.6±11.8)岁;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为36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反应(CR)、有效和无效3个亚组。并且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 n=30)。对所有ITP患者采取初始治疗方案,对血小板计数<30×10 9/L伴出血者加用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TP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的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并分析IT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ITP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及ITP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 t检验,3个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TP组患者血清25(OH)D3、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20060),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ITP组55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疗效评估系CR、有效及无效者分别为28、12和15例,并将其分别纳入CR亚组( n=28)、有效亚组( n=12)和无效亚组( n=15)。ITP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40/55)。② IT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为(10.3± 3.8)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5.3) 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为(219.6±79.4) nmol/L,显著高于后者的(159.8±52.3)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54、3.702, P<0.001、<0.001)。治疗后,2组受试者血清25(OH)D3[(13.2±4.7)ng/mL比(15.5±5.3)ng/m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187.6±63.7)nmol/L比(159.8±52.3) n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96、2.038, P=0.039、0.045)。ITP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41、2.332, P=0.001、0.022)。③ CR、有效和无效亚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682、1.140, P=0.078、0.327);3个亚组治疗后上述2个指标分别进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157、4.458, P=0.009、0.016)。其中,CR亚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32、2.077, P=0.018、0.043)。④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Ig)M(PAIgM)、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和血小板表面相关补体C3(PAC3)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527、-0.319、-0.436、-0.347, P=0.006、0.015、0.008、0.009),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 r=0.778、 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则与其上述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415、0.279、0.352、0.308, P=0.008、0.029、0.011、0.017),与其血小板计数则呈负相关关系( r=-0.639、 P=0.002)。⑤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983、 P<0.001)。 结论:25(OH)D3缺乏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病相关,血清25(OH)D3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可能是成年人ITP的新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生素D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活性VD类似物阿法骨化醇处理组(VD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阿法骨化醇处理的I/R组(I/R+VD组).I/R损伤造模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收集外周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炎症因子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收集各组小鼠肾组织,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因子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及NF-κB p65、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VD组血清中BUN、SCr和IL-1β、IL-18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I/R+VD组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VD组BUN、SCr和IL-1β、IL-18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VD组小鼠肾组织中TUNEL阳性率与NLRP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I/R+VD组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R+VD组的TUNEL阳性率与NLRP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VD组小鼠肾组织中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IL-1β和NF-κB p65、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I/R+VD组除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外(P<0.05),其他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VD组中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和IL-1β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VD可通过抑制NF-κB途径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轻I/R损伤的炎症反应,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分泌增强,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的儿童内分泌疾病.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CPP的发病有关,维生素D可能会受到日照时间的影响、作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的神经元及神经递质、促进肥胖形成、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水平这4个因素参与CPP的发生发展,维生素D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CPP的总体效果显著.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与CPP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艾地骨化醇是一种新型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在1,25(OH)2D3基础上于2β位引入 3-羟基丙氧基结构,与其他活性维生素D及类似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抑制骨吸收作用.临床证据显示艾地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艾地骨化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部分非椎体骨折风险,并且耐受性良好.艾地骨化醇在我国获批不久,临床经验仍需积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组织编写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以期为我国医务工作者合理使用艾地骨化醇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局部预处理提高光动力原卟啉Ⅸ含量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局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对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增生性皮肤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美容效果佳的优点.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病变的大小、体积、浸润深度等均会影响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渗透,导致PDT对一些较厚皮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为提高PDT疗效,在PDT治疗前促进光敏剂渗透及提高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Pp 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预处理方法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该文将从物理方法破坏皮肤屏障,化学促渗透剂,铁螯合剂及维生素D3类似物等在局部PDT中的应用方面作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