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链脂肪酸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炎症及纤维化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s)对小鼠肾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肾动脉夹闭25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建立小鼠肾脏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短链脂肪酸组(I/R+SCFAs组)和短链脂肪酸合并抗CD25单克隆抗体组(I/R+SCFAs+anti-CD25组),并设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6只。I/R+SCFAs组和I/R+SCFAs+anti-CD25组小鼠在术前1周连续饮用SCFAs溶液,且I/R+SCFAs+anti-CD25组小鼠在术前2 d和手术当天给予腹腔注射anti-CD25;Sham组小鼠只分离肾动脉不进行夹闭。建模28 d后收集各组小鼠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和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病理损伤较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肾组织CD68、TNF-α、ICAM-1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Western印迹检测TLR4、MyD88、NF-κB p65、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多(P均<0.05)。与I/R组相比,I/R+SCFAs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的CD68、TNF-α、ICAM-1表达降低,而且TLR4、MyD88、NF-κB p65、α-SMA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P均<0.05)。与I/R+SCFAs组相比,I/R+SCFAs+anti-CD25组病理损伤加重,Foxp3表达减少,而TNF-α、ICAM-1、RORγt表达升高(P均<0.05),TLR4、MyD88、NF-κB p65、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SCFAs可能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肾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叉头框转录因子P3失衡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免疫学领域,妊娠相当于一次成功的半同种移植现象,母体对半异体胎儿的免疫耐受情况关乎妊娠的结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最新发现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和叉头框转录因子P3的表达水平与Th17/Treg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Th17/Treg免疫失衡会导致母体对胎儿的异常攻击,造成母胎耐受紊乱,并与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等病理妊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23受体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受体(IL-23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小鼠辅助性T细胞17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12只,随机分为LV-Ctrl组、LV-IL-23R组,每组各6只。两组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LV-Ctrl、LV-IL-23R慢病毒;注射后7 d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1-20主动免疫构建EAU小鼠模型。免疫后13 d开始,每2天使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眼底并进行临床评分。免疫后3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23R、IL-17、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IL-10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 (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更重。免疫后13 d,LV-IL-23R组、LV-Ctrl组小鼠眼底炎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001, P=0.058 );免疫后15~ 29 d,LV-IL-23R组小鼠眼底炎症评分均高于LV-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29、-6.578、-7.768、-10.183、-6.325、-7.304、-4.841、-6.872, P<0.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眼底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视网膜结构破坏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39, P=0.001)。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小鼠脾脏中IL-23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87, P=0.037);T细胞中IL-17、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IL-10、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313、-5.922、4.844、7.572, P=0.003、0.004、0.008、0.002 )。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23 , P=0.002);脾脏和淋巴结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90、3.700, P=0.002、0.006)。 结论:IL-23R过表达可促使EAU小鼠的Th17/Treg失衡,加重EAU临床及病理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芒柄花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芒柄花黄素(FMN)对骨关节炎(OA)大鼠炎性反应、软骨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IL)-26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别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大鼠仅打开关节不进行其他操作实施假手术;OA组、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构建OA模型。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尾静脉注射FMN(10 mg/kg)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OA+FMN+ABBV-157组通过腹膜内注射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激动剂ABBV-157(5 mg/kg)促进Th17分化功能,每周2次,连续4周。其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的关节炎症、软骨退化情况,检测Th17细胞比例以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和白介素-26(IL-26)蛋白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 q检验等分析全部数据。 结果: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国际骨关节炎研究会(OARSI)评分高于对照组[(4.23±0.56)、(1.98±0.25)、(4.11±0.60)分比(1.08±0.14)分, t=21.135、12.165、17.374, P<0.05],且OA+FMN组的OARSI评分显著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14.209、12.691,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IL-1β[(23.82±1.98)、(11.37±1.06)、(23.14±2.24) μg/ml比(6.56±0.75) μg/ml],IL-6[(30.38±3.12)、(13.77±1.45)、(29.52±2.80) μg/ml比(8.54±0.95) μg/ml]高于对照组( t=31.572、14.307、27.184、25.935、11.685、27.481, P<0.05);OA+FMN组的IL-1β、IL-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21.470、18.395、18.698、19.345,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Th17水平[(21.00±1.65)%、(10.21±1.06)%、(21.63±2.29)%比(3.96±0.52)%]高于对照组( t=38.148、20.502、29.143, P<0.05),OA+FMN组的Th17水平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38.148、17.528,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RORγt(0.54±0.05、0.26±0.03、0.55±0.06比0.13±0.02),IL-26(0.60±0.06、0.27±0.03、0.58±0.06比0.11±0.02)高于对照组( t=29.487、13.964、25.720、30.006、17.187、28.782, P<0.05);OA+FMN组的RORγt、IL-2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18.598、16.763、19.053、17.898, P<0.05)。 结论:FMN通过抑制Th17/IL-26炎症轴缓解OA大鼠炎性反应和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型固有淋巴细胞与风湿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固有淋巴细胞(ILCs)是一种新发现的固有免疫细胞群体,主要分布于皮肤、肠道、肺等黏膜屏障,通过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发挥维持上皮屏障、修复组织以及早期免疫监视和调节功能。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作为新发现的免疫细胞,属于固有淋巴细胞家族成员之一,ILC3受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的调节,主要产生2种细胞因子IL-17、IL-22,作用于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在多种炎症性和自身免疫病中,ILC3出现数量与功能异常,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间歇性低氧条件下靶向封闭大麻素受体1对小鼠脾脏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靶向封闭大麻素受体1(CB1R)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小鼠脾脏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调节作用。方法:2021年5—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选取40只4~5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CIH 6周组(6w CIH组)、CIH 10周组(10w CIH组)、CIH+CB1R靶向封闭6周组(6w CIH+AM251组)、CIH+CB1R靶向封闭10周组(10w CIH+AM251组),使用高级可编程间歇低氧仓建立CIH小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CIH小鼠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脾脏M1、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CD206的表达,qRT-PCR技术检测脾脏组织中CB1R、CD86、CD206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特征性转录调节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 IL-6、IL-10 的表达。采用SPSS 26.0和Graphpad prism 8.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与NC组相比,CIH组小鼠脾脏组织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小动脉周围淋巴鞘中淋巴细胞增生、排列紊乱;CIH组CB1R表达较NC组高( P<0.05),且10w CIH组较6w CIH组表达高( P<0.05),CIH+AM251组CB1R表达均低于对应的CIH组(均 P<0.05);(2)与NC组比较,CIH组巨噬细胞CD86表达水平高于NC组;6w及10w CIH组RORγt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03、0.91±0.04,均高于NC组的0.65±0.06(均 P<0.05),炎症因子IL-6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1.73、14.86±0.01,均高于NC组的6.69±0.23(均 P<0.05);6w及10w CIH+AM251组巨噬细胞CD20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的CIH组( P<0.05),6w及10w CIH+AM251组Fox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0.05、0.32±0.21,均高于6w CIH组的0.28±0.02及10w CIH组的0.02±0.01(均 P<0.05),抑炎因子IL-1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68.45±15.71、379.15±56.8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的CIH组(均 P<0.05)。 结论:靶向封闭CB1R可通过调节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极化和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CIH诱导的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miR-338-3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h17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中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光感受器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 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调控。 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冲洗骨髓腔得到骨髓细胞,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定向诱导分化为BMDCs。诱导培养第5天,将未成熟的BMDCs分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和拟似物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iR-338-3p拟似物和拟似物阴性对照。转染后24 h,加入100 ng/ml脂多糖刺激BMDCs成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DCs中miR-338-3p及IL-6、IL-23、IL-1β mRNA表达。采用IRBP 1-20、弗氏不完全佐剂(IFA)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主动免疫小鼠诱导EAU模型,免疫后第13天,分离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分别将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和拟似物阴性对照组BMDCs与T细胞在含有IRBP 1-20的培养基中共培养,Th17细胞条件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培养细胞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细胞中IL-17 +细胞比率。此外,为进一步验证BMDCs中miR-338-3p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分别将miR-338-3p抑制剂或抑制剂阴性对照转染的BMDCs与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 结果: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BMDCs中miR-338-3p相对表达量较拟似物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61, P=0.002)。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RORγt、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4±0.16和1.33±0.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00±0.01和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32, P=0.022; t=3.681, P=0.021);ELISA检测结果显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为(5 941.00±452.40)pg/ml,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4 299.00±348.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79, P=0.008),miR-338-3p抑制剂转染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为(3 092.00±200.90)pg/ml,明显低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的(4 063.00±13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05, 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IL-17 +细胞比例为(8.03±1.35)%,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4.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68, P=0.017)。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BMDCs中IL-6、IL-23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3±0.21、2.21±0.56和2.32±0.43,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1.00±0.06、1.00±0.07和1.0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290, P=0.001; t=3.747, P=0.020; t=5.280, P=0.006)。 结论:miR-338-3p过表达可以增强BMDCs中Th17细胞极化相关因子IL-6、IL-23和IL-1β的表达,促进IRBP 1-20特异性Th17细胞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142-5p靶向调控叉头转录蛋白O亚族3介导辅助性T细胞17细胞炎性反应促进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CD4 +T细胞中miR-142- 5p及叉头转录蛋白O亚族3(FOXO3)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靶向关系以及对EAU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Lewis大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过继免疫方式诱导EAU动物模型。免疫后20 d,取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眼球和引流淋巴结提取CD4 +T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mic-阴性对照(NC)组、miR-142-5p-mimic组、小干扰(si)-NC组、si-FOXO3组进行体外实验。miR-142-5p-mimic组、si-FOXO3组分别转染miR- 142-5p-mimic、si-FOXO3。健康雄性Lewis大鼠2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转染mimic-NC组、转染miR-142-5p-mimic组、转染si-NC组、转染si-FOXO3组,分别注射上述体外实验组细胞。免疫后4、8、12、16、20 d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进行EAU评分;免疫后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CD4 +T细胞和眼组织中miR-142-5p、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7、IL-22、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mRNA相对表达量。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双荧光素酶预测miR-142-5p与FOXO3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 t检验。 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EAU症状,随时间延长,其症状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4 +T细胞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374、10.423, P=0.002、0.001)。与mimic-NC组比较,miR-142-5p-mimic组大鼠CD4 +T细胞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40, P=0.003 )。与模型组、mimic-NC组、si-NC组比较,miR-142- 5p-mimic组、si-FOXO3组大鼠CD4 +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2、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110、6.292、5.269、55.660、10.490、11.430, P<0.05)。与转染mimic-NC组比较,转染miR-142-5p-mimic组大鼠眼组织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90, P<0.05 );与转染si-NC组比较,转染si-FOXO3组大鼠眼组织中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751, P<0.05)。转染mimic-NC组、转染miR-142-5p-mimic组、转染si-NC组、转染si-FOXO3组大鼠免疫后随时间延长,EAU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转染miR-142-5p-mimic组大鼠EAU评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较转染mimic-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33、6.286, P<0.05)。转染si- FOXO3组大鼠EAU评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较转染si-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52、6.635, P<0.05)。FOXO3与miR-142-5p具有靶向关系。 结论:EAU大鼠CD4 +T细胞中,miR-142- 5p表达上调,FOXO3表达下调;miR-142-5p靶向调控FOXO3表达促进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31-5p过表达对兔自身免疫性干眼外周血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微小RNA(miR)-31-5p过表达对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构建miR-31-5p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miR-31-5p过表达及其对照慢病毒,进行浓缩和滴度测定。建立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并分离模型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感染miR-31-5p及阴性对照慢病毒颗粒作为miR-31-5p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1-5p的表达水平。将2个组PBMC与经γ射线照射后的泪腺上皮细胞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个组PBMC中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标志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及Th17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2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IL-1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测序验证,成功构建miR-31-5p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并浓缩miR-31-5p过表达和对照慢病毒颗粒,滴度测定结果分别为3.82×10 7 TU/ml和3.50×10 7 TU/ml,满足后续实验需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31-5p过表达组miR-31-5p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96, P<0.001)。在兔泪腺上皮细胞与PBMC共培养体系中,miR-31-5p过表达组PBMC中的RORC、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3和0.28±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0和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256、13.810,均 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31-5p过表达组PBMC中IL-17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77, P=0.008)。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31-5p过表达组PBMC中IL-6、IL-23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0.076、6.641、13.271,均 P<0.05)。 结论:miR-31-5p过表达可能通过下调免疫微环境中IL-6、IL-23、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负向调控Th17细胞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TAT3-RORγt-IL-17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嗜酸粒细胞哮喘组、中性粒细胞哮喘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雾化OVA激发制备嗜酸粒细胞哮喘模型;OVA腹腔注射联合脂多糖经鼻滴入、OVA雾化激发制备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及激发。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算细胞总数及HE染色行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RORγt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IL-17、IL-6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嗜酸粒细胞哮喘组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显著,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P值均<0.01),血清和BALF中IL-17、IL-6含量增加( P值均<0.05),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增多( P<0.01);与嗜酸粒细胞哮喘组比较,中性粒细胞哮喘组气道炎性细胞增多,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嗜酸粒细胞比例减低( P值均<0.05),血清和BALF中IL-17、IL-6含量及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增多( 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和嗜酸粒细胞哮喘组比较,中性粒细胞哮喘组肺组织STAT3、RORγt蛋白表达均增强( P值均<0.05)。 结论:STAT3-RORγt-IL-17信号通路参与哮喘不同炎症表型发病机制,但在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的气道炎症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