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本挖掘的我国2002—2021年科研诚信政策变迁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文本挖掘厘清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变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ST-CM6和SPSS软件,采用共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2021年国家颁布的297份科研诚信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经历了学术道德建设期(2002—2008年)、科研诚信建设期(2009—2015年)和学术环境优化期(2016—2021年)3个发展阶段,政策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快速发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逐步明晰,追责机制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措施更加有力。科研诚信建设已形成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多部门协同治理的合力格局;科研失信事件和公众关注加速了科研诚信政策体系的完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成为科研诚信治理的工作指南。结论:应通过强化医学诚信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与医学成果查重;"严惩"与"善治"双管齐下等措施,不断提升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护理专业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对网络伦理的概念、评估工具、护理专业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高网络伦理意识,引导其规范、文明使用网络和构建良善有序的网络环境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互联网+"时代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的 保护意识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医务人员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维护患者权利,优化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方法 通过自制《"互联网+"时代医务人员行为与患者隐私调查问卷》,采取网络问卷形式对四川、重庆等地区的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 互联网在医务人员中使用非常普及,有37.2%的医务人员表示曾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服务,10.5%的医务人员曾通过网络发布患者隐私,部分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治疗、临床教学等情况下,造成患者隐私的泄露.结论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有关部门应采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等措施,切实保护患者隐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专科联盟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专科联盟作为四种常见的医联体模式之一,不仅促进了联盟内诊疗水平的提高,还使患者受益.为阐明专科联盟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伦理问题,从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模式不科学、三医机制存冲突、伦理意识缺失四个方面对专科联盟的主要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规范顶层制度设计、重视伦理导向作用、健全信息网络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专科联盟运行中的伦理问题较为严重,应当予以重视.解决专科联盟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有利于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增加患者的受益并缓解日益严峻的医患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康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暴露的伦理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健康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一些弊端和缺陷,导致个人敏感信息和隐私暴露事件不断增加,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剧医患矛盾.通过对目前健康大数据应用现状的分析,并从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共享、网络安全及医务人员对隐私保护意识等方面探讨健康数据中隐私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层面的有效监督机制、规范数据传输共享细节管理、提高医务人员隐私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具体应对策略,使大众能够在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下,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理咨询师网络咨询保密伦理相关意识与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师对网络心理咨询相关保密伦理议题的意识和行为.方法:通过“问卷星”收集到心理咨询师100人,其中从事过网络心理咨询者51人(网络组),未从事过网络心理咨询者49人(非网络组),采用自编网络心理咨询保密伦理问卷(OPCCEQ,共20条目)调查对网络心理咨询保密伦理的意识和行为.结果:网络组OPCCEQ 16个条目的意识得分高于行为得分(均P<0.05);网络组OPCCEQ4个条目的意识得分高于非网络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心理咨询师的网络心理咨询保密伦理意识还未充分转化为行为上的实际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伦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互联网和健康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医疗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医疗平台应时而生,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服务的高效便捷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技术局限和固有风险、特定人群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医疗形式的多元化等因素,使得平台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平台相关主体权责界限不清晰、隐私数据遭受泄露、医疗方式去情景化以及医疗行为过度逐利化等.在对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明确的定义的基础上,分析平台现阶段的国内发展现状,着重研究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结合现有的综合举措,从法律、政策层面、互联网技术层面以及个人意识培养层面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以后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医疗服务利民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互联网公益众筹过程中医生行为的伦理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公益众筹作为大病保险的一种社会互助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筹款平台发展迅速,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通过分析医生在互联网公益众筹流程中的作用,剖析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及伦理问题,进而提出在互联网公益众筹中医生行为的伦理讨论及解决对策,包括国家舆论引导、机构行政监督、个人的法律意识的建立等措施,旨在规范公益众筹的流程,促进其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学生科研伦理线上培训模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医学生的科研诚信及伦理意识,关注其科研伦理素养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培训模式一般通过课堂授课集中培训.但在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采用线上培训的模式,通过网络课程、视频培训、学习材料共享等方式,开展科研伦理专项培训,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使培训更加便捷、学生的参与度更高.通过对350名临床阶段医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分析了其希望通过线上培训开设的科研伦理学相关培训课程,以及具体的培训材料、应用软件等方面问题,以便今后丰富科研伦理线上培训内容、及时更新培训信息,提升医学生科研伦理培训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论公共卫生领域个人隐私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工作中,既要维护公共利益,又要保护个人隐私.从公共卫生伦理学角度,认为保护个人隐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实现个人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生活需要的前提;而隐私保护不足的表现主要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网络人肉搜索.其原因是法律规范不足、公开界限模糊、道德规范滞后、隐私意识薄弱、群体存在利己心理和偏颇的推理心理.由此提出合理利用《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隐私权益、拓宽隐私保护意识培育途径、给予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