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信息披露的伦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与初始检测目的无关但可能对患者健康产生临床意义的偶然发现日益受到关注.医生是否应该披露偶然发现,何时披露,向谁披露,怎样披露成为基因检测中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通过辨析偶然发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析偶然发现信息披露中患者隐私保护、知情选择、风险获益评估的伦理挑战,并揭示利益相关主体的道德权利与责任.提出在进一步规范临床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信息披露程序的同时,还需要全面加强遗传咨询师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我国临床遗传咨询的发展,完善遗传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权,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挖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8月—10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参与共享门诊的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11个亚主题.①参与共享门诊的驱动因素:寻求释疑和解惑;寻求支撑和希望.②感知参与共享门诊的益处:感受高效和便捷;减轻孤立感,增加安全感;减少病耻感,提高自我效能;获得启示和经验,改变生活方式.③参与共享门诊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医学术语晦涩难懂;部分特殊群体不适用;分享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和顾虑;交通不便和时间冲突.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与共享门诊的体验,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技能,解决共享门诊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共享门诊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对其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行内镜诊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行消化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控制,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模式进行相关干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情况。结果:干预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在急救药品、岗位安全、消毒隔离、仪器使用及护理安全等各项护理风险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技能操作、病房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护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隐私安全泄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患者行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职工角色扮演的就医服务体验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医院职工角色扮演,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并探讨其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指标。随机抽取20名医院2019年度新入职职工成立服务体验团队,基于角色扮演体验患者就医历程。采用《患者感知与期望服务质量调查问卷》收集体验人员对就医服务体验的期望值和感知值,总结在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和经济性6个维度的薄弱环节。整改后,通过再次体验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整改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分别对服务体验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问题整改前后感知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9年8月,体验人员在入职3周内分别在急诊、门诊和住院部各体验1周时间。统计结果显示,其对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时获得帮助、就医流程、获取报告时间、服务态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就医环境和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均值差值≥0.50分。对上述问题进行为期3个月的整改后,体验者在医院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维度的感知值均有提高;2019年12月较1月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大提升( P<0.05)。 结论:基于职工角色扮演的就医服务体验体系的构建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机构健康数据利用知情同意模式介绍及选择要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随着真实世界研究数量的急剧增加,尤其是医疗机构健康数据的利用,逐步暴露出患者健康数据使用与患者隐私权益保护、知情权保护等伦理问题。如何在促进数据共享和维护受试者个人隐私中寻求较好的平衡,知情同意的模式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为真实世界研究健康数据利用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笔者广泛学习了国内外健康数据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于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广泛检索,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多种替代知情同意模式,总结了其特点及适用情形。结果:目前国内外基于健康数据利用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主要采用5种替代知情同意模式,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风险大小、知情同意可操作性及弱势群体等因素进行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结论:不同的替代知情同意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研究者需要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进行知情同意模式的选择,以保证在健康数据使用的同时,最大化保护患者隐私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相障碍数字表型的临床应用和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起病年龄早、易复发、慢性化的特点,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临床诊疗的重点。随着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数字表型在双相障碍临床诊疗具有积极的应用前景,其通过实时记录患者在真实生活环境中的生理、心理、活动等数据,给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有研究已初步证实,数字表型在双相障碍的诊断、治疗、病情管理和流行病学监测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诊疗技术,数字表型在临床应用中不仅面临着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算法的迭代和模型的优化以及跨学科合作和整合等共性问题,也需要着力解决双相障碍临床重点关切的诊治问题。基于数字表型的数字医疗,将全面提升双相障碍诊治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科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人工智能(AI)在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AI产品的准确性缺乏标准测试集、金标准以及公认的评价体系,难以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横向比较。而在图像生成领域,评价体系更存在较大空白。在临床应用中,眼科AI研究常与临床实际需求脱节,被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且对临床数据的质量及数量均具有较高的要求,限制了AI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眼底影像对全身性疾病进行预测、识别是新晋的研究热点,但其研究结果缺乏可解释性,限制了临床医生的接受度。眼科AI研究也因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监管机制,涉及患者隐私风险及数据安全,且存在因商业化加重医疗资源不公平性的风险,而饱受伦理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麻醉学专业本科生麻醉伦理认知和评价的调查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麻醉学专业本科生麻醉伦理认知、决策力自评及教学情况,为提升麻醉伦理教育提供借鉴。方法:2023年6至7月对福建医科大学2017~2020级五年制麻醉学专业24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麻醉伦理认知倾向。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学生对患者福祉始终放在首位[(4.50±0.95)分]、保护患者隐私信息[(5.02±0.78)分]等15个麻醉伦理条目的认知均为正性(4~<5分)或强正性(5~6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在术前和术中维护患者尊严等条目的认知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础、基础-临床和临床阶段学生评分分别为(4.96±0.75)分、(5.07±0.86)分、(5.14±0.74)分, P<0.05]。学生麻醉伦理困境的决策力[(3.85±1.01)分]及法律知识[(3.57±1.24)分]自评为中性(>3分~<4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麻醉伦理道德困境的恐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础、基础-临床和临床阶段学生评分分别为(4.29±0.82)分、(4.49±0.85)分、(4.75±0.69)分, P<0.05]。有130名(53.7%)学生希望学校更加重视麻醉伦理教育,仅57名(23.6%)学生认为伦理学决策技能已得到充分传授。 结论: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总体麻醉伦理认知水平较高,临床实践有利于麻醉伦理素养的提升。麻醉伦理教育应正视伦理适应不良和认知落差,以伦理决策力为导向,深化医文结合,加强专业课程伦理实践和引导,强化临床见实习相关伦理内容和技能传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共享、不可篡改和隐私性高等优点,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共享难题。2021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联合某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便民服务平台,其硬件架构由医院数据仓库、本地前置机和区块链平台组成,功能架构包括平台前置服务、区块链电子病历存档和服务平台,技术构架包含底层区块链、服务层、接口层和应用层,分别嵌入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保证了数据确权以及数据按需、可控、实时和安全共享。自2021年9月服务平台开始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累计上链患者病历21 545份,平台整体运行顺畅,实现了患者电子病历的可信存证与安全共享,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和可信共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标准化病人应用的伦理辩护及伦理原则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标准化病人"在我国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但仍不免受到伦理挑战。本文从医学伦理和教学伦理两个视角为标准化病人教学应用的正当性提出伦理依据。为确保标准化病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应用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教师必须遵循尊重原则、保护隐私原则和伦理监督原则。只有在合法合理的视域下,才能推进标准化病人应用的有序发展,为更多的医生、医学生和患者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