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化妆品不良反应防治提供资料。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及化妆品使用信息,820例中男23例,女797例;年龄7~75(32.66±8.09)岁。对其中687例患者行化妆品斑贴试验进行分析。结果:82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占97.20%,男性占2.80%。年龄分布以21~40岁中青年最常见,占71.34%。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者最多,占59.69%。职业分布以职员和无业人员最多,分别占28.54%和18.66%。既往有化妆品过敏史占17.28%。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类型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常见,占92.70%。共涉及可疑致病化妆品1682种。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阳性率42.39%;斑贴试验阳性的化妆品中,保湿类、抗皱类、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1.59%、15.09%、12.68%。结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行可疑致病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对化妆品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白化妆品导致的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肾病(MCD)是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类型,但MCD伴IgA沉积并不常见。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美白化妆品导致的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为MCD伴IgA沉积的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并阐述了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花果果胶的美白护肤功效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从无花果中提取的果胶对皮肤的美白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合酶解结合热水浸提法提取无花果中的果胶成分,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抑制酪氨酸酶和弹性蛋白酶能力以及结合斑马鱼模式生物美白试验共同分析无花果果胶对皮肤美白、抗衰老和抗皱活性影响.结果:当无花果果胶浓度为2 mg/mL时,对斑马鱼胚黑色素和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4.8%和76.1%,具有较高抑制黑色素和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自由基清除率和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均随着无花果果胶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别达85.4%和68.7%.结论:本研究提取的无花果果胶具有较好的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作用,有望应用于抗衰老、美白淡斑、抗皱等护肤类化妆品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药皂苷的提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皂苷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存在于多种中药中,其主要由皂苷元和糖构成,根据皂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中药皂苷是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活性,可作为功效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目前中药皂苷从功能到种类上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度有限,仍有许多中药皂苷并未在化妆品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常用的中药皂苷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法等,每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中药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提取效果.本文对中药皂苷乳化清洁、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多种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环γ-聚谷氨酸的制备及美白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制备环γ-聚谷氨酸,研究其美白活性.方法 以谷氨酸(Fmoc-Glu-OTBU)为原料,制备四元、八元和十元的环γ-聚谷氨酸(cyclo-γ-PGA),通过体外和细胞内实验,研究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的cyclo-γ-PGA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 测得3种产物四元cyclo-γ-PGA、八元cyclo-γ-PGA和十元cyclo-γ-PGA纯度分别为98.31%,95.29%,95.67%,Mr分别为516.39,1032.83,1291.28.以γ-PGA为对照品,3种不同Mr的cyclo-γ-PG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十元cyclo-γ-PGA酪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和细胞内均最强.结论 cyclo-γ-PGA具有美白活性,美白活性随着Mr的增大而增加,且在细胞内的特性表现更优异;cyclo-γ-PGA的美白活性要高于γ-PGA,为后续cyclo-γ-PGA用于皮肤美白和化妆品领域中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γ-聚谷氨酸的制备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阴离子自然聚合物,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为探究不同分子量γ-PGA作为潜在的化妆品美白剂应用的可能性,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产生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了γ-PGA,并结合化学降解手段制备了 5组不同分子量的γ-PGA.以胞内胞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对5组不同分子量γ-PGA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90℃,pH 3.0的降解条件下,降解得到了分子量依次为21、117、282、432和501 kDa五组分子量的γ-PGA.采用酶标仪酶动力学功能测定发现5组分子量的γ-PGA作用于胞内胞外均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能力,且胞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初步验证了不同分子量γ-PGA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洋葱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美白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制备洋葱多糖后进行抗氧化和美白功效的研究.方法:按1∶20的料液比沸水提取洋葱3 h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取上清液,将上清液浓缩至200 mL后缓慢加入800 mL 95%乙醇静置过夜,抽滤沉淀,冷冻干燥得洋葱粗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多糖纯度,测定不同浓度的洋葱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斑马鱼胚法进行美白功效的测定.结果:水提醇沉法获得洋葱粗多糖得率为7.47%,纯度为42.11%.浓度为10 mg/mL以上的洋葱粗多糖溶液具有较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达74.70%以上,但洋葱粗多糖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效果不显著.0.5 mg/mL的样品溶液具有明显的美白功效,其黑色素生成抑制率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5.58%、75.72%.结论:洋葱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为天然功效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汞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汞是一种剧毒金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可用于冶炼、仪表电器、金属提取、化学工业、皮革制造业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含汞方剂、含汞美白化妆品.汞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进入体内,最终都在人体内分解为具有生物毒性的汞离子[1].汞中毒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汞中毒主要是呼吸道吸入,以肾脏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肺、消化道等;慢性汞中毒靶器官主要是脑、消化道及肾脏[2].常见的汞中毒以驱汞治疗为基础,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有文献报道血液灌流对有肾衰竭的汞中毒的治疗有良好效果.近期我院收治的一例急性重度汞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使用了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此病例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858批国内外化妆品毒理学试验结果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并分析国内外不同品种化妆品的毒理学试验结果.方法 对2014 ~2015年送检的858批化妆品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等毒理学试验,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进行.结果 在进行眼部刺激性试验的350份化妆品中,有36份呈微刺激性(10.3%),83份呈轻刺激性(23.7%),4份呈刺激性(1.1%),1份呈腐蚀性(0.3%).洗发沐浴类和卸妆洗面类化妆品呈较突出的轻刺激性(分别为74.2%和60.6%);护发美发类、卸妆洗面类和美白类产品分别有5.3%、2.8%和5.6%的样品呈刺激性.分析显示,进口护发类化妆品与国产同类样品的刺激性呈统计学差异(P=0.015);国产美白类产品的刺激性与进口产品也有显著不同(P =0.014).结论 淋洗类和美白类化妆品具有较突出的眼刺激作用,急需加强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8-2015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理检测的化妆品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化妆品管理体系改革背景下,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理涉及毒理学试验化妆品样品的基本情况,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2007年)和《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规范》(2010年)对2008-2015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理涉及毒理学试验的3 265件化妆品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殊用途化妆品占样品总数的67.04%(2 189/3 265),远多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30.45%(994/3 265)]及化妆品原料[2.51% (82/3 265)];国产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9.22%(2 260/3 265),远多于进口样品[30.78%(1 005/3 265)];国产样品以染发类[22.65%(512/2 260)]、防晒类[21.28%(481/2 260)]、美白类[16.90%(382/2 260)]、祛斑类[10.27%(232/2 260)等特殊用途化妆品居多;进口样品以护肤类[44.98%(452/1 005)]、彩妆类[21.99%(221/1 005)]、发用类[16.72%(168/1 005)]等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居多;涉及的毒理学试验项目总数达8 368项,以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23.2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3.08%)、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16.52%)和皮肤光毒性试验(12.81%)为多.2014-2015年涉及毒理学试验的化妆品样品量及毒理学试验项目数均明显增加,分别占样品总量和项目总数的37.00%(1 208/3 265)和41.40%;增加明显的毒理学试验项目分别为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45.59%)、皮肤变态反应试验(47.57%)和皮肤光毒性试验(60.89%).提示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机构需加强对相关法规、标准和安全风险评估及毒理学体外替代方法的研究,提高检验能力,为化妆品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