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Rorα/Bmal1信号轴探讨半夏秫米汤对慢性失眠大鼠睡眠稳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引阳入阴"代表性方剂半夏秫米汤对慢性失眠(CI)大鼠生物钟基因Rorα/Bmal1信号轴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半夏秫米汤低剂量组(BXSM-L组)、半夏秫米汤中剂量组(BXSM-M组)、半夏秫米汤高剂量组(BXSM-H组)、地西泮组(DZ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复制CI模型大鼠.BXSM-L组、BXSM-M组、BXSM-H组大鼠分别灌胃4.69、9.38、18.75 g/kg半夏秫米汤水煎剂,DZ组大鼠灌胃0.52 mg/kg地西泮水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用16道生理记录仪监测脑电波,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视交叉上核(SCN)、大脑皮层(CC)的Rorα和Bmal1基因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干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 模型复制成功后的大鼠皮毛暗淡无光泽,精神萎靡,易激惹,对周围声、光刺激敏感,昼夜节律消失.空白组α波、β波频率均低于造模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统称为造模组)、δ波频率高于造模组(P<0.05).空白组β波波幅低于造模组,δ波波幅高于造模组(P<0.05).模型组的α波、δ波频率较空白组均下降(P<0.05),β波频率较空白组上升(P<0.05),半夏秫米汤不同剂量组及DZ组α波频率较模型组均上升(P<0.05),β波频率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BXSM-M组、BXSM-H组及DZ组δ波频率较模型组均上升(P<0.05).模型组的β波波幅较空白组上升(P<0.05),8波波幅较空白组下降(P<0.05),半夏秫米汤不同剂量组及DZ组β波波幅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8波幅较模型组均上升(P<0.05),BXSM-L组α波波幅较模型组上升(P<0.05).模型组血清、脑干Glu、GABA含量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半夏秫米汤不同剂量组及DZ组血清Glu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BXSM-M组、BXSM-H组及DZ组脑干Glu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半夏秫米汤不同剂量组及DZ组血清GABA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BXSM-L组、BXSM-H组及DZ组脑干GABA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模型组血清、脑干NE、DA含量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半夏秫米汤不同剂量组及DZ组血清、脑干NE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BXSM-M组、BXSM-H组及DZ组血清DA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BXSM-H组和DZ组脑干DA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SCN、CC的Rorα与Bmal1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下降(P<0.05),BXSM-M组、BXSM-H组及DZ组SCN、CC的Rorα与Bmal1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上升(P<0.05).结论 首次从生物钟基因角度揭示了半夏秫米汤"引阳入阴"改善CI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Rorα/Bmal1信号轴调控睡眠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环γ-聚谷氨酸的制备及美白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制备环γ-聚谷氨酸,研究其美白活性.方法 以谷氨酸(Fmoc-Glu-OTBU)为原料,制备四元、八元和十元的环γ-聚谷氨酸(cyclo-γ-PGA),通过体外和细胞内实验,研究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的cyclo-γ-PGA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 测得3种产物四元cyclo-γ-PGA、八元cyclo-γ-PGA和十元cyclo-γ-PGA纯度分别为98.31%,95.29%,95.67%,Mr分别为516.39,1032.83,1291.28.以γ-PGA为对照品,3种不同Mr的cyclo-γ-PG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十元cyclo-γ-PGA酪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和细胞内均最强.结论 cyclo-γ-PGA具有美白活性,美白活性随着Mr的增大而增加,且在细胞内的特性表现更优异;cyclo-γ-PGA的美白活性要高于γ-PGA,为后续cyclo-γ-PGA用于皮肤美白和化妆品领域中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大约50%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同时睡眠障碍与认知、学习及记忆功能下降有关,增加AD的发生风险并促进AD进展.AD与睡眠障碍存在双向调节关系,睡眠障碍可通过促进Aβ沉积、tau蛋白聚集、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失调、食欲素能系统紊乱、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系统功能失调来增加AD发病风险;同时,AD也可通过损害睡眠调节相关脑区或改变睡眠神经通路导致睡眠障碍;而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失调对AD病理和睡眠障碍同时具有促进作用.睡眠障碍与AD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深入探讨二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预测AD发病风险、控制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联动过程控制技术提高10L发酵罐γ-聚谷氨酸产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γ-聚谷氨酸,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分子量多分布在100~10 000 kD,因其具有水溶性和吸附性好,以及易降解等特点,多用于农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本研究以实验室自行筛选的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在10L发酵罐上对接种量、转速、风量、pH、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旨在提高γ-聚谷氨酸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设定初始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转速220 r/min,通风量8 L/min,pH值7.4,发酵过程中对转速、发酵液pH、风量进行联动控制调整,在发酵20 h后上调转速到250 r/min,DO低于20%风量提高到10 L/min,发酵液pH值由7.4降低至6.0左右时,对流加浓度为20%的氨水进行pH调整控制,维持pH值在7.0,65 h后发酵结束,可明显提高γ-聚谷氨酸产量,由未优化控制条件前的8.9 g/L提高到21.6 g/L.因此,通过对转速、pH、通风量的协同联动调整,γ-聚谷氨酸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将为后期的扩大化生产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痛情绪相关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痛情绪是指痛诱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目前,针对于痛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向中枢神经环路机制聚焦,谷氨酸、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多巴胺和强啡肽等神经递质在其中充当了疼痛诱发负性情绪信息传递的信使.本文通过综述上述5种神经递质参与痛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作用机制,探索与痛诱发情绪相关的关键环路机制,为临床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淫羊藿苷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生长的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考察淫羊藿苷干预非小细胞肺癌原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中代谢组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建立非小细胞肺癌原位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即溶媒对照组)、淫羊藿苷给药组(予淫羊藿苷150 mg·kg-1·d-1),连续灌胃干预4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考察肺部肿瘤的生物发光值;HE染色考察肺组织变化;HPLC-LTQ-Orbitrap Elite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淫羊藿苷给药组肿瘤生长显著抑制,较模型组肺部肿瘤的生物发光值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病变改善,而对体质量影响不大.模型组和淫羊藿苷给药组的血清代谢产物分布显著不同,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遴选模型组与淫羊藿苷给药组比较变量权重(VIP)>1和组间统计值P<0.05的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给药组有20种代谢物含量显著提高,包括D-色氨酸、4-乙烯基苯酚硫酸盐、去氢抗坏血酸、柠檬酸、N-乙酰亮氨酸、N-乙酰缬氨酸、硬脂酸、N-乙酰-L-色氨酸、γ-谷氨酰亮氨酸、高香草酸、抗坏血酸2-硫酸盐、吲哚、N-乙酰-L-蛋氨酸、溶血磷脂(LyP)、α-酮戊二酸、苹果酸、马尿酸、三聚乙醛、辛酰甘氨酸和γ-谷氨酰亮氨酸.其中显著变化的代谢产物富集途径主要为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酯的代谢以及丙酮酸的代谢.结论 淫羊藿苷可能通过调控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酯、丙酮酸的代谢等途径,调控相关代谢产物水平,进而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生长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芽孢杆菌鞭毛及其运动相关特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鞭毛是着生在很多细菌体表的细长弯曲丝状物,作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是微生物学中研究最深入的生理系统之一.细菌可以通过鞭毛运动更好地适应栖息环境,并在环境条件不利时及时逃离.此外,鞭毛运动对于有害细菌或者有益细菌在宿主表面的定殖、生物膜形成及其与宿主其他互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其许多菌株在工农业生产及医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芽孢杆菌鞭毛及其运动相关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芽孢杆菌鞭毛的结构组成、组装过程及合成基因的表达调控;芽孢杆菌运动性与相关生物学特性,包括生物膜形成和分散、芽孢的形成、感受态形成、γ-聚谷氨酸和抗生素生产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底层分子机制.本综述旨在为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综合知识和理论指导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肾钙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肾钙素(NC)是一种尿液糖蛋白,分子量为1.4×10 4道尔顿,在尿液中可形成多聚体。生化分析表明NC分子中碳水化合物占10.3%,不含葡萄糖醛酸;氨基酸组成中约25%是酸性氨基酸,包括γ-羧基谷氨酸(GLa)。NC能与一水草酸钙晶体(COM)可逆性结合,解离常数为0.53 μM;在液气交界面形成的单分子薄层极其稳定能耐受高达41.5dyn/cm的压力。体外实验表明NC具有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成核、聚集与生长三个环节。据推测NC的抑石作用及表面活性都与其分子中含有GLa有关。从肾结石患者尿液及肾结石基质中分离出的NC缺乏GLa,其表面活性及抑石作用也明显减弱。目前认为NC可能是肾结石的生理性抑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RNA-Seq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抑郁作用机制,探讨可能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毛蕊花糖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构建抑郁模型,于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氟西汀(20 mg-kg-1)、毛蕊花糖苷(60 mg·kg-1)灌胃,边造模边给药持续3周.通过行为学检测评估小鼠抑郁样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主要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含量;小鼠伏隔核及结肠进行mR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t-time PCR)检测伏隔核组织中主要差异基因谷氨酸脱羧酶1(Gad1)、溶质载体家族32成员1(S1c32a1,又名VG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焦虑、抑郁样行为增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促炎性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5);伏隔核组织中Gad、Slc32a1(VGAT)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DNF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显著缓解(P<0.01);神经递质含量明显增加(P<0.05),促炎性因子明显降低(P<0.05);伏隔核组织中Gad、Slc32a1(VGAT)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BDNF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伏隔核差异表达基因48个,结肠差异表达基因43个.伏隔核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等通路;结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环磷酸腺苷(cAMP)等信号通路.结论:毛蕊花糖苷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功效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促炎因子减少以及通过增加GABA恢复神经递质平衡有关,并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cAMP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保水功能菌枯草芽胞杆菌LX-1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γ-聚谷氨酸(γ-PGA)对土壤保水和提高植物抗逆性具有明显作用,为了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发酵生产含有γ-PGA的保水功能肥料,对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环境微生物研究室分离到的产γ-PGA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LX-1的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比进行优化.实验以发酵产物的荧光素双醋酸酯酶(FDA)酶活和增比黏度为指标,在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定固态发酵料的碳源、氮源、无机盐溶液的最佳配比以及无机盐较佳添加量的基础上,通过拟水平均匀设计U7?(74)试验,得出菌株LX-1固态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V豆粕︰V麦麸︰V无机盐溶液=6︰4︰4,其中无机盐溶液的最佳配方为K2 HPO4·3H2 O 5.24 g/L、MgSO4·7H2 O 0.78 g/L、NaCl 11.67 g/L.为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发酵生产含γ-PGA保水肥料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