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及中和性抗体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9年12月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被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核酸检测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对实验室和技术人员要求高、操作繁琐以及存在“漏检”可能等,应联合特异性抗体对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人群实现大规模批量筛查,且抗体的检测可降低医务人员在呼吸道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暴露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年轻人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视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生并逐渐加重,但也可在成年期发生和进展。本综述的目标是总结关于18至40岁年轻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已发表数据,以全面描述该年龄组人群的近视特征,评估当前已知情况并探讨当前认识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通过对同行评议文献的回顾表征儿童发生近视的时间线和稳定年龄;估计成年近视的发生率;评估成年近视的进展速度,不论发生的年龄,不论近视是发生在大学期间还是之后;描述近视成年人的眼轴长度变化;确定成年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因素;报告已接受屈光手术的成年人的近视进展和眼轴长度变化;以及探讨近视管理和研究设计。成年近视在西方人群中较为普遍,占所有近视的1/3甚至更多,但在东亚地区较为罕见,因为该地区儿童时期的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有意义的近视进展在早期成年期仍然持续发生,20至30岁之间的平均近视度数可能增加1.00 D。较高的近视度数与近视相关眼部疾病和视力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对于这个年龄组的近视患者,需要持续进行管理。儿童近视控制的方法也可用于成年人,但其疗效难以预测。成人近视控制研究的可行性受到所需时间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角膜接触镜相关干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干眼是除屈光不正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可极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配戴角膜接触镜(CL)被认为是干眼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CL配戴人群干眼的发病率较健康人群高,配戴CL会导致或加速干眼的发生。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首次将角膜接触镜相关干眼(CLADE)纳入医源性干眼的范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即往眼科医师多关注于配戴CL引起的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更常见的CLADE重视不够,认识也不足。本文就CLAD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高度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病率及视力损伤情况;并比较人工智能(AI)软件与人工阅片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致性。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7月对重庆市永川区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眼健康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视力、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高度近视诊断标准为SE≤-6.00 D,如伴后巩膜葡萄肿、Fuchs斑、漆裂纹、豹纹状改变及视盘周萎缩弧等眼底退行性改变诊断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筛选SE≤-6.00 D眼底图,通过AI及人工阅片方式分析,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度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和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人工及AI阅片的一致性。结果::方案设定流调对象4 364人,实际调查4 695人,应答率为107.58%。SE≤-6.00 D为237人(384眼),重庆市高度近视患病率5.05%;相对于18~30岁的人群,60~70岁年龄段患高度近视风险降低( OR=0.38,95% CI:0.188~0.760, P=0.006);女性患高度近视风险增加( OR=1.41,95% CI:1.028~1.935, P=0.033);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人群较小学及以下人群更容易患高度近视( OR=3.62、3.34、7.30, P<0.001)。人工阅片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62人,占高度近视人群的68.35%,总人群患病率为3.45%;AI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改变者155人,占高度近视人群的65.40%,总人群患病率为3.30%;人工阅片与AI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Kappa=0.895, P=0.001)、同时诊断病理性近视(Kappa=0.931, P=0.001),表明AI与人工阅片诊断一致性良好。AI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ROC曲线下面积(AUC=0.959, P<0.001)、病理性近视(AUC=0.955, 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90%以上,表明AI诊断准确性较高。同时统计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视力,其中视力损伤28人,盲13人,人群致盲率为0.28%。 结论::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高度近视患病率较高,呈低龄化趋势;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是高度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AI与人工阅片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诊断方面一致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子健康档案中途弃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电子健康档案中途弃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电子健康档案中途弃用的影响因素包括4类,分别为感知与实际学习成本和收益不平衡、参与电子健康档案社群过程中接触不适内容、对隐私侵害存在顾虑和用户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结论:感知与实际学习成本和收益不平衡、参与电子健康档案社群过程中接触不适内容、对隐私侵害存在顾虑和用户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均会导致用户中途弃用电子健康档案。相关部门应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监管和隐私保护,制订适宜的健康宣教方案,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流程,提升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饮用水氟、砷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饮用水氟化物和砷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贵州省37个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4个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县(市、区),采集所有病区乡镇和非病区乡镇的饮用水水样,检测饮用水氟化物、砷含量;其中采集氟中毒病区水样3 800份、非病区水样1 445份,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水样各117份。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评价研究地区饮用水氟化物和砷通过不同途径(饮水摄入、皮肤接触)对不同人群(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对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研究地区饮用水氟化物和砷含量的合格率均为100%。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同一评价区域(病区或非病区),不同人群饮用水氟化物和砷经两种暴露途径所致平均年健康风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其中儿童的健康风险>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均 P < 0.05);不同水期、水源类型水样氟化物、砷经两种暴露途径所致平均年健康风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在高( P95)和中( P50)暴露水平下,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氟化物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途径所致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和总人群平均年总健康风险分别为a -1:2.50 × 10 -9和8.64 × 10 -10、2.20 × 10 -9和7.61 × 10 -10、3.00 × 10 -9和1.04 × 10 -9、2.36 × 10 -9和8.15 × 10 -10,非病区分别为a -1:2.44 × 10 -9和6.92 × 10 -10、2.15 × 10 -9和6.09 × 10 -10、2.93 × 10 -9和8.32 × 10 -10、2.30 × 10 -9和6.53 × 10 -10;砷中毒病区饮用水砷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途径所致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和总人群平均年总健康风险分别为a -1:9.10 × 10 -7和3.67 × 10 -7、8.11 × 10 -7和3.22 × 10 -7、1.13 × 10 -6和4.45 × 10 -7、8.95 × 10 -7和3.47 × 10 -7,非病区分别为a -1:2.42 × 10 -6和5.61 × 10 -7、2.11 × 10 -6和4.80 × 10 -7、2.88 × 10 -6和6.55 × 10 -7、2.21 × 10 -6和5.25 × 10 -7;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及总人群平均年总健康风险均处于安全范围[饮用水氟化物:英国皇家协会及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可忽略水平分别为1.0 × 10 -7 a -1和1.0 × 10 -8 a -1,饮用水砷: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为5.0 × 10 -5 a -1]。 结论: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与非病区饮用水氟化物和砷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氟化物和砷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途径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产生的总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照射剂量的估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估算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产生的照射剂量。 方法:选取2019年9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 99Tc m-MDP骨显像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4~82(55.1±12.8)岁。在静脉注射 99Tc m-MDP 15 min后,使用核辐射监测探测仪测量距离患者1.0 m和0.3 m处的剂量当量率(DR)。根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 99Tc m-MDP在人体的代谢模型,计算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 结果:64例患者的DR(1.0 m)为15.9~32.7(22.6±3.6) μSv/h、DR(0.3 m)为70.8~154.2(105.5±20.9) μSv/h。与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13.3~27.4(18.9±3.0) μSv;夜间同床共寝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78.2~170.3(116.5±23.4) μSv;单位工作同事的照射剂量为17.6~36.2(25.0±4.0) μSv;邻座乘客的照射剂量为219.9~478. 8(327.5±65.7) μSv。核医学技师每接触1例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的照射剂量为3.9~8.5(5.8±1.2) μSv。 结论:99Tc 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远低于相应人群的照射剂量限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1-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为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开展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2018年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档案、网络直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流行特征,包括宿主动物分布情况、鼠疫菌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人间鼠疫流行特征等。结果:2011-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总平均獭密度为0.21只/hm 2,其中天祝县平均獭密度最高,为0.58只/hm 2;嘉峪关市平均獭密度最低,为0.01只/hm 2。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菌381株,其中分离自人尸4株、宿主动物298株、染疫媒介79株;分离菌株前3位的县(市)依次为阿克塞县(38.85%,148株)、肃北县(31.50%,120株)、玉门市(16.27%,62株)。共检测旱獭血清6 860份、犬血清1 769份,F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0%(185/6 860)、8.42%(149/1 769);动物材料814份,F1抗原阳性率为4.30%(35/814)。共发生人间鼠疫4起,发病4人,死亡4人;其中3起发生在肃北县、1起在玉门市;发病月份分别为7、9、11、12月,主动接触牧羊犬等染疫动物是主要感染途径,外来放牧雇工为重点职业人群。 结论: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活跃,且各地区鼠疫疫情呈现不同流行状态;应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控措施严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性肝损伤202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为DIL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DILI患者20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服用或接触的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特征、自身抗体、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77例(38.1%),女125例(61.9%),年龄分布以 > 40~60岁(55.0%)为主。肝细胞型141例(69.8%),胆汁淤积型27例(13.4%),混合型34例(16.8%),不同临床分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91.43、58.65、9.25、32.69、9.56、8.19、9.40,均 P < 0.05)。202例DILI患者中,重度肝损伤最多(40.6%),不同临床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89)。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占前3位的分别是中药[52.0%(105/202)]、抗肿瘤药[6.4%(13/202)]、抗精神病药[5.9%(12/202)]。202例DILI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9.7%(60/202)。 结论:DILI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医师应对重点人群加强肝功能监测。混合型患者肝功能衰竭比例高,应引起重视。DILI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流行地区猴痘暴发的思考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罕见疾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截至2022年5月25日,19个非流行国家及地区报道了219例确诊猴痘病例。本次猴痘疫情不同寻常地发生于非流行地区,且出现较高人际传播性。其暴发原因可能与天花疫苗接种停止后群体猴痘免疫水平降低相关,加之特定人群中行为模式相关的传播可能是本次疫情出现人际传播的原因。目前猴痘全球流行可能性极低,但我国仍有输入风险;建立监测体系,及时识别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是防控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