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悬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5~6周龄C57BL/6J小鼠触须毛的DPC以及1 d龄C57BL/6J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前者第3代细胞稳定表达DPC标志物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碱性磷酸酶(ALP)、β连环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后者原代细胞稳定表达KC标志物角蛋白15。取第8代DPC,用GelMA重新悬浮并接种至Transwell孔板插件底面,光交联后倒置培养,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0(即刻)、3 d GelMA悬滴中DPC聚集情况(聚集成球即仿生毛乳头球),采用活/死染色试剂盒检测培养3 d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将传统二维培养的原代DPC、第8代DPC以及按前述方法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每组培养3 d的3个样本中DPC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OmicShare Tool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似性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利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对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同前进行细胞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差异表达基因中抽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8( SOX8)、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 9)、26型胶原纤维α1( COL26A1)、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6( Wnt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样本数为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DPC生物功能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Wnt10a、淋巴样增强因子1(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的mRNA表达情况(样本数为9)。取3只5~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将原代DPC、第8代DPC、仿生毛乳头球分别与原代KC以2∶1细胞数比例混合后分别注射至相应组别裸鼠皮下,每只注射6个区域。注射后2周,取注射区域全厚皮,计数再生毛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再生毛囊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 结果:培养3 d,DPC在GelMA悬滴中由培养0 d的分散状态聚集成仿生毛乳头球,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良好。培养3 d,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比于第8代DPC组,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组内样本间变异程度较低,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组间样本变异程度最低,3组DPC样本超过90%的基因谱数据变异可由第1个和第2个主要成分来解释;Pearson相似性分析显示,组内样本重复性好,原代DPC组和仿生毛乳头球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84~0.95,原代DPC组和第8代DPC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87;3组DPC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642个组间交集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表达模式聚类显示有2种基因表达模式有显著趋势( P<0.05),分别为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共包含411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411个差异表达基因在Wnt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显著富集( P<0.05),GO富集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经典Wnt信号通路、细胞分化等GO术语被显著富集( P<0.05)。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基因 SOX8、MMP- 9、COL26A1、Wnt6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 q=15.950、8.854、11.890、11.050,9.851、5.884、7.418、4.870, P<0.01),与测序数据一致。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生物功能标志物FGF7、Wnt10a、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 q=11.470、9.795、4.165、9.242、10.970、10.570、8.005,7.472、4.976、3.651、4.784、5.236、6.825、5.214, P<0.05或 P<0.01)。注射后2周,第8代DPC组裸鼠无毛发再生,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再生毛发数量相近( q=1.852, P>0.05)且均显著高于第8代DPC组( q=18.980、17.130, P<0.01);第8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仅形成了坏死灶,而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均观察到再生毛囊且毛囊横断切面有黑色素沉着。 结论:基于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培养模型可一定程度上恢复高传代DPC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能力,且其生物特性更加类似于原代DPC,可实现DPC的扩增后特性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Wnt5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测定其CIMT。依据CIMT将患者分为无增厚组(CIMT<1.0 mm)、增厚组(1.0 mm≤CIMT<1.5 mm)和斑块组(CIMT≥1.5 mm)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或 χ2检验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CIMT与Wnt5a、IL-6、TNF-α、TGF-β1,以及血清Wnt5a与IL-6、TNF-α、TGF-β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CIMT、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无增厚组60例,增厚组48例,斑块组55例。与无增厚组和增厚组相比,斑块组的CIMT、Wnt5a、IL-6、TNF-α、TGF-β1均更高(均 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MI与Wnt5a( r=0.717)、IL-6( r=0.544)、TNF-α( r=0.524)、TGF-β1( r=0.803)均呈正相关(均 P<0.001),血清Wnt5a与IL-6( r=0.465)、TNF-α( r=0.453)、TGF-β1( r=0.631)均呈正相关(均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nt5a、IL-6、TGF-β1均是CIMT的影响因素(均 P<0.05),IL-6、TGF-β1均是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T2DM患者的CIMT与Wnt5a及IL-6、TGF-β1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基因突变的先天缺牙患者上颌切牙牙冠锥形程度的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测量先天缺牙患者上颌余留切牙牙冠锥形程度,并分析不同基因突变对患者的牙冠锥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的85例先天缺牙患者(先天缺牙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龄3~57岁,中位年龄1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致病基因突变,并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测量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在切1/3和龈1/3处的牙冠宽度,计算两者的比值得出牙冠锥形程度值,该值越小,代表该牙牙冠形态越类似锥形。根据先天缺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无牙齿发育异常相关疾病且上颌恒切牙完好的85例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对先天缺牙组与对照组的牙冠锥形程度值进行 t检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突变组的牙冠锥形程度值的差异,使用LSD方法进行各基因组别间的多重比较。 结果:85例先天缺牙组患者共有7种基因突变类型,包括外胚层发育不良A(ectodysplasin A,EDA)(20例)、EDA受体(EDA receptor,EDAR)(8例)、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0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member 10A,WNT10A)(15例)、配对盒9(paired box 9,PAX9)(16例)、Msh同源框1(Msh homeobox 1,MSX1)(10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6,LRP6)(10例)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6例)。先天缺牙组患者的先天缺牙1~27颗,中位数15颗。先天缺牙组和对照组中左侧与右侧同名牙牙冠锥形程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先天缺牙组患者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冠的锥形程度值(0.95±0.24、0.90±0.2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12±0.09、1.13±0.09)( t=-8.50, P<0.001; t=-11.47, P<0.001)。WNT10A突变患者的侧切牙锥形程度值(0.89±0.18)显著小于中切牙(1.07±0.15)( t=3.68, P<0.001)。EDA突变患者的中切牙和侧切牙锥形程度值(0.70±0.23、0.57±0.15)均显著小于其他基因突变者( P<0.05)。 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本研究纳入的7种不同基因突变的先天缺牙患者的余留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锥形牙,其中EDA突变者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冠锥形程度最严重,而WNT10A突变更特异性地影响上颌侧切牙的牙冠锥形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XXC型锌指蛋白4基因甲基化上调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XXC型锌指蛋白4基因(CXXC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CXXC4基因甲基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设计合成靶向CXXC4基因的甲基化寡核苷酸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转染甲基化寡核苷酸组,MON组),选择未转染甲基化寡核苷酸细胞为对照(未转染寡核苷酸,CON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细胞CXXC4基因甲基化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吸光度( A)值、细胞周期及凋亡、果蝇无翅基因(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Myc基因mRNA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 t或 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 q法分别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胃癌组患者CXXC4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CON组(67.0%比14.0%, χ2=35.37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GC7901胃癌细胞中CXXC4为未甲基化状态。胃癌组患者CXXC4基因甲基化率在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26、4.075、5.294、5.619, P值均<0.05)。MON组SGC7901胃癌细胞第1~6天 A值、S期、G 2/M期、增殖指数、Wnt、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 t=7.324、9.238、8.789、11.233、8.018、10.383、27.899、34.461、21.432、20.137、31.654、27.439、36.87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XC4基因mRNA表达、G 0/G 1期和凋亡率显著低于CON组( t=55.637、45.256、32.009,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XXC4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因素有相关。CXXC4基因甲基化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态流量泄放对小水电坝下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泄放生态流量是修复小水电坝下减水河段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大型底栖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是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效果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2021年,在重庆市巴南区一品河、五布河上共选择8座典型小水电,调查减水河段前端浅滩(评估点)的流量、河流生境、水质、底栖动物,并与近自然河段浅滩(参照点)对比,以评价生态流量泄放后减水河段的生态修复效果,探究影响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生态机制.结果显示:只有1座小水电的泄放量完全达到设计值.未达标泄放量的达成度平均值为41.0%.评估点河道湿润率平均值为47.6%.评估点和参照点的水质并无明显差异.底栖动物密度、大多数评估点的水生昆虫生物量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点,平均值分别为参照点的25.8%、24.5%、43.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与参照点无显著差异.评估点底栖动物以EPT昆虫(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昆虫)为优势,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优势,与参照点一致,但评估点各功能摄食类群密度普遍显著低于参照点.评估点底栖动物密度、丰富度、EPT昆虫密度与河道湿润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研究表明:泄放生态流量后,小水电近坝浅滩生境水质、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等与参照点无显著差异.底栖动物密度、水生昆虫生物量和丰富度、EPT昆虫密度等指标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减水河段的生态修复效果整体尚未达到预期.泄放量不足是阻碍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12种双棘长蠹属昆虫(鞘翅目:长蠹科)的鉴定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双棘长蠹属Sinoxylon(非中国种)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双棘长蠹属昆虫不同种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往往难以准确鉴定.为解决双棘长蠹检疫鉴定中缺少形态特征图的困难,本文开展了有关双棘长蠹鉴定特征的研究,以期为这些双棘长蠹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口岸截获和国内采集的 12 种双棘长蠹属昆虫,即黑双棘长蠹、相似双棘长蠹、红角双棘长蠹、苏丹双棘长蠹、折缘双棘长蠹、小横双棘长蠹、阔齿双棘长蠹、角豆双棘长蠹、三胝双棘长蠹、粗双棘长蠹、萨西双棘长蠹和橼子双棘长蠹作为研究对象,从虫体体长、侧面观、触角形态、鞘翅斜面上的双棘、刚毛、侧缘瘤突及其他鉴定特征等方面对这 12 种双棘长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 种双棘长蠹成虫体长从 4.0~8.6 mm变化较大;图示了成虫侧面观;这些双棘长蠹的触角可根据触角棒长度与棒节第二节宽度的比例分为三指型和三叶型;斜面上双棘形态和位置变化多样;鞘翅斜面上的刚毛可分为倒伏型、直立型和无毛型;结合体长和其他特征,列出了这 12 种双棘长蠹的检索表.[结论]双棘长蠹触角的类型、斜面上的双棘形态、位置和斜面上刚毛类型可作为主要的鉴定分类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SFRP5通过抑制Wnt5a/JNK通路减轻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分泌卷曲相关蛋白 5(SFRP5)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HF组)、SFRP5组、SFRP5+Wnt5a激动剂组(SFRP5+Foxy-5组),每组 10只.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FRP5蛋白、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 5a(Wnt5a)/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HF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下降(P<0.05);心肌组织存在明显病理改变,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Fn、α-SMA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均增多(P<0.05);心肌组织SFRP5蛋白表达下降,Wnt5a蛋白表达、p-JNK/JNK比值均升高(P<0.05).与IHF组相比,SFRP5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损伤均得到改善,心肌纤维化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心肌组织Fn、α-SMA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均减少(P<0.05);心肌组织SFRP5蛋白表达升高,Wnt5a蛋白表达、p-JNK/JNK比值均下降(P<0.05).与SFRP5组比较,SFRP5+Foxy-5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异常,心肌损伤加重,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Fn、α-SMA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均增多(P<0.05);心肌组织Wnt5a蛋白表达、p-JNK/JNK比值均升高(P<0.05).结论 SFRP5可能通过抑制Wnt5a/JNK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大鼠IH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具有泛化访花者的海芋特化传粉系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特化传粉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植物与传粉者互作的关系,但即使是高度特化的花朵也经常接受非传粉者的访问.当前的特化传粉系统研究主要关注于植物与特定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往往忽视了其他访花者的潜在影响.海芋(Alocasia odora)与芋果蝇属(Colocasiomyia)物种是典型的高度特化传粉互惠关系,但海芋花序仍存在许多其他的访花者类群,它们对传粉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访花者筛除实验,本研究证实了海芋的授粉过程必须有海芋果蝇(C.alocasia)或异海芋果蝇(C.xenalocasiae)的参与.除此以外,海芋花序上还观察到包括露尾甲科、蜜蜂科、隐翅虫科和跗线螨科等类群的访花者,共计10种.繁育系统实验表明,海芋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空间和时间上的雌雄分离造成的.因此,尽管其他访花者未直接对海芋结实率做出贡献,但它们对花粉和雄花不育区分泌物报酬的取食行为仍可能整体上减少了有效花粉资源,并与传粉者竞争报酬资源,进而间接影响有效传粉者的传粉行为.本研究为特化传粉理论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应更全面考虑访花者的整体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蒙古典型草原马粪分解过程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地面节肢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型食草动物粪便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动物粪便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主要集中在粪便类型和微生境的作用,而季节或气候状况对粪便中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野外人工堆置方法,研究不同季节马粪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分析了节肢动物各类群多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夏秋3个季节马粪的初始含水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夏季马粪初始有机质含量显著地低于春季和秋季(P<0.05);马粪初始pH在秋季显著地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2)在马粪分解第3 d和第360 d,秋季马粪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春季(P<0.05);在粪块分解第3 d和第7 d,秋季马粪中粪金龟子群落多度和物种数显著高于夏季(P<0.05);在分解第3d和第7 d,秋季马粪中隐翅虫群落多度和属数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研究表明,分解早期粪的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对马粪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影响较大,而分解后期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清wnt5a和LC3-Ⅱ联合MELD评分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5a(wnt5a)和微血管相关蛋白1 轻链3-Ⅱ(LC3-Ⅱ)水平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8 年 1 月~2022 年12 月我院诊治的 152 例HBV-ACLF患者,常规内科和人工肝治疗,计算MELD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wnt5a和LC3-Ⅱ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wnt5a和LC3-Ⅱ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在治疗 3 个月内,本组HBV-ACLF患者死亡40 例(26.3%);死亡组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INR、血清总胆红素水平、MELD评分和wnt5a水平分别为(51.3±5.1)岁、70.0%、(3.2±0.9)、(441.5±89.7)μmol/L、(28.2±4.3)分和(2.8±1.5)ng/mL,均显著大于生存组[分别为(45.4±4.6)岁、20.0%、(1.7±0.3)、(280.6±73.1)μmol/L、(19.7±2.8)分和(1.3±0.2)ng/mL,P<0.05],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血清LC3-Ⅱ水平分别为(77.8±10.3)×109/L和(20.6±2.1)μg/mL,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116.4±11.7)×109/L和(32.5±3.9)μ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并发肝性脑病和血清wnt5a升高或血清LC3-Ⅱ水平降低为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MELD评分大于 26.9 分为截断点,其预测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92.9%,而检测血清wnt5a和LC3-Ⅱ水平也可以协助判断.结论 血清wnt5a和LC3-Ⅱ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