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酰胺-胺纳米树状分子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晚期恶性肿瘤在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仍难以遏制,迅猛发展的基因治疗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然而,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如要广泛应用于临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安全、高效、特异的基因载体,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理想的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应具备靶向性、安全、有效、可调控、长期稳定、容量大、穿透性能好、适度表达和制备方便等特点,目前已有部分纳米载体展示出良好的研究潜能。本文就聚酰胺-胺树状分子(PAMAM)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概述PAMAM的性状及研究应用;然后探讨基于肿瘤"精准"治疗的PAMAM表面修饰策略;最后论述PAMAM多功能载体系统的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背叶中大波斯菊苷的提取分离与薄层色谱鉴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白背叶中1个黄酮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用95%乙醇回流提取白背叶,旋蒸回收乙醇,用硅胶拌匀,以石油醚洗脱、乙酸乙酯回流提取,回收浓缩乙酸乙酯部位。取乙酸乙酯部位,上聚酰胺柱,用水和甲醇梯度洗脱,收集60%乙醇馏分,进一步分离纯化;以大波斯菊苷为对照品,白背叶为对照药材,硅胶G板为吸附剂,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10∶3∶0.3)为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从白背叶中分离得到大波斯菊苷,建立了白背叶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该方法可准确、快速对白背叶进行鉴别,可更好地控制白背叶药材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图像分析的五倍子没食子酸薄层色谱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五倍子中没食子酸为研究对象,探讨Image J软件用于薄层色谱定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硅胶GF 254薄层板,以三氯甲烷-甲酸乙酯-甲酸(5∶5∶1)为展开剂,紫外光灯(254 nm)下拍照;采用聚酰胺薄膜,以75%乙醇-冰醋酸(50∶1)为展开剂,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日光下拍照。将图像导入Image J软件进行分析,以外标两点法计算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含量。采用HPLC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在273 nm波长下测定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含量。 结果:硅胶GF 254薄层板没食子酸定量限为0.401 6 μg,线性范围2.855~9.515 μg( r 2=0.996 0),回收率为105.12%( RSD=3.48%);聚酰胺薄膜没食子酸定量限为0.363 4 μg,线性范围1.427~4.758 μg( r 2=0.991 5),回收率为103.75%( RSD=4.60%);HPLC法没食子酸的定量限为4.42 ng,线性范围0.122~0.977 μg( r 2=0.999 9),回收率为98.30%( RSD=1.40%),3种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 RSD值均<5%。使用Image J测得的没食子酸含量与HPLC测定结果比较,最大相对误差9.30%,最小相对误差1.62%。 结论:Image J软件可用于薄层色谱定量分析,可作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应用3D打印椎体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椎体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体对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术后颈椎矢状面影响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ACCF的患者共56例,其中应用3D打印椎体(3D组)28例,n-HA/PA66椎体(n-HA/PA66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果:3D组术后3、6、12、18个月C2~7 Cobb高于n-HA/PA66组(19.42±3.20比17.71±2.50、18.71±3.15比17.04±1.94、18.49±3.13比16.86±2.17、18.32±2.89比16.40±1.48, t=-2.233、-2.385、-2.267、-3.121, P<0.05),3D组术后3、6、12、18个月C2~7 SVA低于n-HA/PA66组(14.52±2.45比16.88±2.50、14.74±2.21比17.30±3.86、14.81±2.28比17.38±3.91、15.27±2.23比17.84±3.76, t=2.595、3.052、3.004、3.107, P<0.05),3D组术后3、6、12、18个月T1倾斜角高于n-HA/PA66组(24.11±2.88比21.47±2.11、23.15±2.67比20.46±2.02、23.23±2.70比20.64±2.08、22.58±2.44比20.04±2.02, t=-3.912、-4.257、-4.011、-4.253, P<0.05),3D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高于n-HA/PA66组[82.1%(46/56)比65.5%(36/56), χ2=4.004, P<0.05],3D组术后12、18个月下沉率低于n-HA/PA66组[5.4%(3/56)比21.4%(12/56)、7.1%(4/56)比25.0%(14/56), χ2=6.235、6.619, P<0.05]。 结论:3D打印椎体和n-HA/PA66椎体应用于ACCF都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3D打印椎体在椎体融合速度、维持生理曲度和减缓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川西合耳菊中1个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川西合耳菊Synotis solidagine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C18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比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西合耳菊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4S,5R,8R,10S)-2-angeloyloxy-8,10-di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1)、(1R,4S,5S,6S,8R,10S)-1,10-epoxy-6,8-di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2)、(4S,5R,8S,10S)-8,10-di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3)、(4S,5R,8R,10S)-10-hydroxy-eremophil-7(1 1)-en-8,12-olide(4)、橐吾内酯(5)、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异绿原酸C(7)、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异绿原酸A(9)、1,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绿原酸(11)、咖啡酰苹果酸(12)、咖啡酸甲酯(13)、反式咖啡酸(14)、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紫云英苷(16)、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7)、桦褐孔菌二糖(18).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川西合耳菊内酯A;化合物2、4、5、10、12、13、15、17、18为首次从合耳菊属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G1-熵权法优化黄芪六一汤黄酮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黄芪六一汤(Huangqi Liuyi Decoction,HLD,黄芪-甘草 6∶1 组成)黄酮组分的提取和聚酰胺树脂富集纯化工艺.方法 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毛蕊异黄酮、异甘草素、芒柄花素 9 个成分为评价指标,以G1-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综合评分;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对HLD黄酮组分提取的关键影响因素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上样药液pH值、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上样药液体积流量、上样量、水洗脱用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体积流量、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组分聚酰胺富集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PBD)结合BBD-RSM筛选显著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比较聚酰胺树脂纯化前后各指标的含量.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 69%乙醇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10 倍量乙醇提取 65 min;最优纯化工艺为pH值4.8、质量浓度 0.20 g/mL的上样药液以 0.8 mL/min体积流量按树脂-生药 1∶1 的质量比上样,4 个柱体积(BV)纯水以 1.5 mL/min的体积流量洗脱除杂,8 BV体积分数69%乙醇以 1.5 mL/min体积流量洗脱,所得黄酮组分提取物中 9个指标成分含量约是纯化前的 14倍.结论 优选的HLD黄酮组分的提取和富集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成药性研究和组分中药研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叶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大叶紫珠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出 13 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 5-羟基-3,7,4'-甲氧基黄酮(1)、3,7,3',4'-甲氧基槲皮素(2)、乌发醇(3)、木犀草素(4)、5-羟基-3,7-二甲氧基-4-甲基黄酮(5)、3,7-二甲氧基槲皮素(6)、胡萝卜苷(7)、linoleic acid(8)、异海松酸(9)、2-[(4aR,6aR,6aS,6bR,10S,12aR,14bS)-10-hydroxy-2,2,6a,6b,9,9,12a-heptamethyl-1,3,4,5,6,6a,7,8,8a,10,11,12,13,14b-tetradecahydropicen-4a-yl](10)、豆甾醇(11)、熊果酸(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1、3、4、5、6、8、9、10、11、12 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聚乙二醇修饰的树状大分子负载卡巴他赛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制备一种高效递送卡巴他赛(CTX)的聚乙二醇(PEG)修饰树状大分子递送胶束(mPEG-PAMAM),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与PEG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mPEG-PAMAM胶束,经纳米沉淀法进行药物装载,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鉴定合成材料的结构;通过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载药胶束的外貌形态并测定其粒径、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等;通过MTT等实验考察其细胞毒性,共聚焦显微镜探究其细胞摄取情况;在动物水平上注射RM-1 前列腺癌细胞构建小鼠肿瘤模型,探究其整体抑瘤能力.结果 mPEG-PAMAM@CTX胶束呈较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162.8±0.7)nm,载药量6.58%,包封率61.12%,48 h内药物累计释放量达到86.8%;mPEG-PAMAM@CTX具有良好的细胞摄取,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在体内动物模型中,CTX经体内循环,主要富集在肿瘤部位,表明CTX能够通过mPEG-PAMAM胶束高效递送到RM-1 肿瘤组织,且肿瘤抑制率为 68.97%.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mPEG-PAMAM@CTX胶束能够有效提高CTX溶解度,增强肿瘤抑制效果,为难溶性药物递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磷酸化聚酰胺-胺交联胶原蛋白支架体内成骨能力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磷酸化聚酰胺-胺(P-PAMAM)树状大分子交联胶原蛋白支架在体内成骨效能.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PAMAM进行表征,扫描电镜对胶原蛋白支架、聚酰胺-胺(PAMAM)复合胶原蛋白支架及P-PAMAM复合胶原蛋白支架进行形态表征.将 3 种复合支架植入SD大鼠颅骨骨缺损后,使用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骨愈合过程中骨质、骨量的变化,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对大鼠颅骨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FTIR显示PAMAM被成功磷酸化;扫描电镜显示,复合支架均具有良好的孔隙;体内成骨实验显示,与胶原蛋白支架和PAMAM复合胶原蛋白支架相比,P-PAMAM复合胶原蛋白支架具有更好的成骨诱导作用.结论:P-PAMAM树状大分子复合胶原蛋白支架在体内具有促进成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熟地黄中促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熟地黄中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及柱色谱法分离熟地黄各部位,CCK-8法测定熟地黄不同化学分离部位及活性部位所获化合物对NSCs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熟地黄水提醇沉后水部位经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分离后所得FrC5部分具有显著的促进NSCs增殖的活性(P<0.05).FrC5部分按照溶解性不同分为FrC5-1和FrC5-2,FrC5-1部位相较于其他组别作用较强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对NSCs的增殖率为75.85%.进一步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根据MS、NMR数据及参考文献鉴定得出活性化合物为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对NSCs的增殖率为65.04%,异毛蕊花糖苷对NSCs的增殖率为35.86%.结论 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可能是熟地黄中促进NSCs增殖的主要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