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司他丁对肝癌患者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大范围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情况,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127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 d治疗组患者炎症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 t=4.520, P=0.000;IL-6: t=17.982, P=0.000;TBIL: t=9.843, P=0.000;ALT: t=11.913, P=0.000;AST: t=4.520, P=0.000)。治疗组患者大量腹水发生率(χ 2=4.212, P=0.040)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t=9.994, 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连续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炎症因子的生成,保护肝功能,降低大量腹水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DOPT干预模式对肝癌腹水患者FACT-G评分及症状困扰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心态、计划、尝试(ADOPT)干预模式对肝癌腹水患者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评分及症状困扰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癌腹水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ADOPT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症状困扰评分、FACT-G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遵医行为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情绪状况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上升,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症状困扰程度评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方式、饮食、随诊、运动、服药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上升,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DOPT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肝癌腹水患者FACT-G评分,减轻其症状困扰程度,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 125I粒子链治疗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对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 125I粒子链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对25例肝内弥漫性肿瘤同时合并Ⅲ/Ⅳ型癌栓需要行TIPS治疗的患者,在TIPS术的同时植入 125I粒子链。通过 125I粒子链的近程放疗作用控制癌栓来保持TIPS通路通畅,降低门静脉压力,观察患者死亡原因的变化。以同期30例没有行TIPS及 125I粒子链植入的患者作对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Chi-Squre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对合并Ⅲ/Ⅳ型门静脉癌栓的弥漫性肝癌患者进行TIPS联合 125I粒子链植入操作安全,有92.0%(23/25)患者TIPS通路保持通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引起患者死亡的并发症种类减少,大多数患者死于慢性肝功能衰竭(84.0%与56.7%, χ2=4.771, P=0.029);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减少(12.0%与46.7%, χ2=7.674, P=0.006);腹水严重程度显著改善(轻度40.0%与16.7%、中度52.0%与20.0%、重度8.0%与46.7%, χ2=13.246, P=0.001)。 结论:对肝内存在弥漫性肿瘤同时合并Ⅲ/Ⅳ型癌栓患者行TIPS联合植入 125I粒子链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地保持分流道通畅,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改善腹水程度的目的。联合 125I粒子链植入可能作为需要行TIPS治疗同时合并Ⅲ/Ⅳ型癌栓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T静脉成像技术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21年1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CS患者136例。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24~82岁。患者均经CT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观察项目:(1)观察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2)比较CTV与DSA在评估和诊断阻塞血管及BCS合并血栓、肝癌等的差异。结果:(1)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肝硬化,脾肿大,腹水,尾状叶明显增大,增强早期见尾状叶及肝左叶中央部分迅速强化,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中心扇样强化),延迟强化密度趋于均匀,并可见侧枝循环形成。(2)CTV与DSA在诊断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13、0.00、0.00、0.44、0.13、0.25、0.80, P值均>0.05)。CTV诊断BCS合并肝癌(5例)优于DSA(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0, P=0.046)。两者诊断BCS合并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5, P=0.118)。 结论:CTV可准确显示BCS患者的血管病变,具有与DSA相当的准确性,而且对合并肝癌的诊断优于DSA,可为BCS的术前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癌伴下腔静脉全程癌栓综合治疗完全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男性,38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发现肝脏占位1周”于2021年4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进行性加重。1周前外院腹部超声检查、腹部增强CT检查和PET-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6段占位伴下腔静脉癌栓,左侧腹内斜肌转移。既往慢性乙肝病史10年余,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冶游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见低回声占位,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性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2)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及双侧肾静脉近段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考虑癌栓形成;(3)腹水(图1)。PET-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代谢明显升高,考虑原发性肝癌;(2)下腔静脉全程充盈缺损伴代谢升高,考虑癌栓形成;(3)左侧腹内斜肌(L3层面)见结节状异常高代谢,考虑转移。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1.12×10 4 U/ml;AST为376.5 U/L,ALT为106.3 U/L;甲胎蛋白为87.43 μg/L。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b期;(2)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巨块型肝癌术后复发行索拉非尼序贯PD-1抑制剂联合介入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男性,29岁,因“上腹胀伴发热10 d”于2020年7月25日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伴低热,物理降温后好转,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黄疸。外院CT提示肝癌,未行治疗。起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体检: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可触及质硬肿块,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腹水征(-),肠鸣音可。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Child-Pugh分级A级。甲胎蛋白12 452 μg/L,异常凝血酶原13 516 mAU/ml,HBV-DNA:4.31×10 3 U/ml。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8%,左外叶体积:505 cm 3。肝脏CT检查结果显示,肝左内叶及右叶见大肿块,最大截面约157 mm×124 m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见多发供血动脉分支,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周边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呈星芒状低密度各期均未强化,病灶周围肝实质强化欠均;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显示欠清;门静脉左右支受压,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肝段下腔静脉受压变窄;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壁增厚水肿;肝门部淋巴结增大(图1)。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见微结节,最大径约2 mm。诊断:肝细胞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Ⅰb期);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癌细胞来源LC3B阳性的细胞外囊泡诱导CD8 +T细胞耗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来源分泌型自噬体,即一群表达自噬标志LC3B的细胞外囊泡(LC3B + extracellular vesicles, LC3B +EVs)对CD8 +T细胞功能耗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LC3B +EVs和PD-1 +CD8 +T细胞比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在αCD3/CD28和IL-2培养条件下加入LC3B +EVs或经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封闭抗体封闭后的LC3B +EVs体外诱导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PD-1 +CD8 +T细胞和IFN-γ +CD8 + T细胞比例以及上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浓度。 结果:肝癌患者血浆和腹水中LC3B +EVs及表达HSP90α的LC3B +EVs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癌性腹水组,且与PD-1 +CD8 +T细胞耗竭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HSP90α +LC3B +EVs。另外,体外人肝癌细胞来源的LC3B + EVs可以诱导CD8 +T细胞耗竭,当采用HSP90α封闭抗体预封闭LC3B +EVs后,CD8 +T细胞耗竭比例显著降低。 结论:肝癌细胞来源LC3B +EVs通过膜结合型HSP90α诱导CD8 +T细胞功能耗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行过渡性ICU监护的必要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行过渡性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8例大范围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过渡性ICU监护,分为ICU组(92例)和非ICU组(45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大量腹水、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出血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ICU组患者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非ICU组[(72 019±24 516)元比(67 002±21 37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04, 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患者术后行过渡性ICU监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过渡性的ICU监护不会降低大范围肝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九例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可行性与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策略、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9~67岁,平均年龄53.6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出院后随访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手术时间140~240 min,平均188.9 min。术中失血量20~300 ml,平均117.8 ml。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保守治疗治愈;1例出现腹水,延迟拔管治愈。9例患者均无Clavien-Dindo Ⅲa级以上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3~12 d,平均6.9 d。术后病理结果:肝细胞腺瘤2例、肝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性肝癌2例。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8个月复查发现肝内复发,行微波消融治疗,其余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在充分术前评估、合理病例选择、严谨手术规划、娴熟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腹腔镜肝Ⅷ段切除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剂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摄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剂对小鼠腹腔积液型肝细胞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摄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高分子造影剂PLGA-Cooh、碳二亚胺法连接凝溶胶蛋白单抗和造影剂PLGA-Cooh,建立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采用激光粒径仪检测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造影剂与凝溶胶蛋白单抗表面结合的情况。培养小鼠腹腔积液型肝细胞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采用体外摄取实验分析体外寻靶能力,采用体外显影实验分析造影剂体外显影效果。结果:PLGA-Cooh造影剂呈白色粉末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粒径为(569.68±6.96)nm,表面电位为(-10.95±2.43)mV。经DiI标记的非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抗体结合率为0.84%,经DiI标记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抗体结合率为95.89%。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体外显影效果良好。体外摄取实验显示,与低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P细胞比较,细胞表面高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F细胞对靶向超声造影剂的摄取能力较强( P<0.05),可呈现更强的绿色荧光,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对凝溶胶蛋白靶点具有较强的靶向性。靶向超声造影剂Gsn-PLGA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造影剂回声均匀细腻,后方回声未出现衰减,同时随着造影剂浓度的升高,其显影效果更加明显( P<0.05)。 结论:以凝溶胶蛋白为靶点的超声造影剂Gsn-PLGA可结合高表达凝溶胶蛋白的Hca-F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体外显影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