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弹性成像与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MR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 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在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早期定量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新西兰大白兔(共1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20)与肝纤维化组[LF组,5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油溶液模型,n=100],分别在第4、5、6、15周末取5只对照组与25只LF组兔行MRI肝脏轴位T1WI、MR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扫描,测量肝脏弹性硬度(liver stiffness,LS)、平扫T1弛豫时间(T1nativ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扫描20 min后T1弛豫时间(T120min),计算T1弛豫时间减少率(ΔT120min)及1/T1弛豫时间增加值(ΔR120min);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进行LF病理学分期,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各定量参数与LF分期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定量参数与LF病理分期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对LF分期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6只活兔模型,病理学评分:F0期15只、F1期22只、F2期22只、F3期18只、F4期19只.LS、T1native、T120min、ΔT120min、ΔR120min于LF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T1native、T120min、ΔT120min、ΔR120min均与LF分期相关(r=0.935、0.559、0.770、?0.418、?0.686,P<0.001).F0 vs.F1~F4、F0 vs.F1~F2、F0 vs.F3~F4、F1~F2 vs.F3~F4的LS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88、0.979、1.000、0.995,T120min值AUC分别为0.914、0.852、0.987、0.896.结论在评估LF早期诊断中,MR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价值,MRE优于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脾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S-SWE)变化对于预测支架功能障碍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1 月—2022 年 9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40例,将术后 1个月内未发生功能障碍的 22例纳入支架通畅组,术后 1周未发生、术后1个月发生功能障碍的18例纳入支架功能障碍组.监测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及S-SWE变化规律.结果 Mauchly检验显示数据符合球形分布(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前、术后肝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时间=0.003,F 时间×分组=0.842,F 组间=0.027;P均>0.05),S-SW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51.249,F 时间×分组=30.676,F 组间=11.986;P均<0.01).进一步行事后两两比较,支架通畅组术前1 d、术后 1周、术后1 个月S-SWE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功能障碍组术后1周肝脏硬度较术前1 d下降(P<0.05),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回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S-SWE差值的绝对值(ΔS-SWE),ΔS-SWE(术后1个月-术后1周)、ΔS-SWE(术后1个月-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4.368,P<0.05).结论 定量测量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 S-SWE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评价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的构建及用于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制备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并进一步探讨胺碘酮缓释微针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备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载药量,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皮肤穿刺实验等方法检测微针形态学、稳定性、皮肤穿刺性能,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微针体外渗透性,药效学实验观察微针对大鼠房颤模型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微针队列排布完好、排列完整,背衬无气泡,针形锐利、完整无断裂,形态良好,针尖平均载药量为(4.67±0.51)μg,且微针穿刺性能良好,针尖硬度合格、溶解能力良好;体外透皮渗透结果显示,两组溶液前0~6 h释放较为缓慢,8~24 h明显提高,24~36 h急剧升高,在72 h累计释放量最高,且8~72 h胺碘酮混悬液累积释放曲线明显高于胺碘酮脂质体溶液.药效学结果显示,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可延缓大鼠房颤诱发时间[(7.52±1.26)s比(5.75±1.14)s],缩短房颤持续时间[(4.21±0.89)s比(6.32±1.02)s],改善大鼠心功能[左心房内径为(3.52±0.50)s比(4.11±0.35)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为(2.24±0.18)s比(2.58±0.3)、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为(3.11±0.32)s比(3.59±0.50)];组织药物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心房中胺碘酮含量明显增加,血浆、肺、肝脏、肾脏、脾脏中胺碘酮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制备的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性能良好,可促进胺碘酮透皮递送,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达泊西汀按时与按需服用治疗原发性早泄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盐酸达泊西汀按时服用与按需服用治疗原发性早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男科门诊确诊的原发性早泄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 18周岁,非同性恋患者;②有固定性伴侣且与性伴侣关系融洽1年以上;③治疗前3个月内未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④在阴茎进入阴道后2 min内射精,且该现象持续>6个月;⑤最近6个月未参加过其他类似试验;⑥性生活次数≥ 2次/周。排除标准:①勃起硬度评分< 3分;②生殖器官畸形或发育不良;③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④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⑤性腺功能低下者;⑥对盐酸达泊西汀及辅料过敏;⑦中、重度肝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按时服药组和按需服药组。按时服药组患者给予盐酸达泊西汀30 mg/次,1次/日,晚饭后即刻服用;按需服药组予盐酸达泊西汀30 mg/次,同房前2 ~ 3 h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及停药8周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早泄指数(IPE)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患者,两组各68例。最终共88例完成8周治疗,其中按时服药组50例(73.53%),按需服药组38例(55.88%),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8)。按时服药组与按需服药组治疗前IELT[(2.23 ± 1.81)min与(1.80 ± 1.51)min]、PEDT评分[(16.52 ± 1.54)分与(16.84 ± 1.59)分]、IPE评分[满意度(32.67 ± 7.36)分与(32.37 ± 5.90)分,控制力(23.31 ± 5.48)分与(22.97 ± 4.82)分,痛苦程度(36.43 ± 3.51)分与(35.82 ± 3.27)分]、SAS评分[(51.80 ± 6.93)分与(53.82 ± 4.4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时服药组与按需服药组患者治疗8周后,IELT[(5.45 ± 2.64)min与(5.01 ± 2.31)min]、PEDT评分[(13.68 ± 2.15)分与(14.92 ± 9.39)分]、IPE评分[满意度(42.58 ± 5.13)分与(43.39 ± 4.76)分,控制力(31.86 ± 4.49)分与(32.75 ± 5.43)分,痛苦程度(62.94 ± 4.07)分与(61.22 ± 4.25)分]及SAS评分[(49.70 ± 4.16)分与(51.66 ± 4.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停药8周后,两组患者IELT、PEDT评分、IPE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按时服用与按需服用盐酸达泊西汀均能有效缓解原发性早泄患者的症状,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按时服药组依从性更好。长期停药后早泄症状会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综述介绍了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技术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TE是一种新型无创诊断技术,具有客观、快速和高重复性等优点,其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已得到证实。本文围绕术前供肝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进行详细地描述,以期为临床受者的病情监测和纵向追踪提供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衰减参数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衰减参数(UAP)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影响UAP检测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并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存在肝脏脂肪变性的慢性肝病患者130例,应用iLivTouch检测UAP以及肝脏硬度(LSM);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外周血小板(PLT)计数。以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为依据,分析U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AP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准确性及特异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影响UAP值的相关因素。结果:经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1级43例,F2级47例,F3级32例,F4级8例;UAP与BMI( r = 0.363, P < 0.001)、U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r = 0.380, P < 0.001)呈正相关。BMI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为UA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UAP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2、F≥3和F = 4的截断点分别为276 dB/m、288 dB/m、293 dB/m,其敏感度分别为0.379、0.500、0.750,特异度分别为0.930、0.922、0.836。 结论:超声衰减参数不仅可以明确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脂肪变性,还可以较好地评估其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分析其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7~14岁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70例,另选取55例体质指数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FT)、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腹部皮下脂肪厚度(SFT)、腹膜前最大脂肪厚度(PFTmax)、肝前皮下脂肪厚度(SFTmin)、肾周脂肪厚度(PRFT),采用全息血管内-中膜厚度测量(RIMT)和R-VQS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弹性指标血管收缩期管径(Diam)、管径变化值(Dis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硬度指数(HC)。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肥胖儿童各部位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颈动脉IMT、Diam、PWV、HC及EFT、VFT、SFT、PFTmax、SFTmin、PRFT升高,颈动脉Di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肥胖组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IMT、PWV、HC均呈正相关(与IMT: r=0.334、0.425、0.415、0.370, P<0.05;与PWV: r=0.853、0.744、0.590、0.358, P<0.05;与HC: r=0.822、0.691、0.526、0.320, P<0.05),SFT、SFTmin与颈动脉IMT、PWV、HC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内脏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程度为PFTmax>VFT>EFT>PRFT,但EFT和PRF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较弱( r<0.7)。 结论:R-VQS技术可以较敏感地反映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可作为早期评估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肥胖儿童的内脏脂肪厚度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弹性变化呈正相关,其中PFTmax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相关性最好,对于肥胖儿童的治疗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脾弹性硬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获得的肝脾弹性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55±12)岁,回顾性分析2D-SWE技术获得的肝(L-SWE)脾(S-SWE)弹性值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相关性,并与常见血清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其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HVPG测值,58例患者中HVPG≥10 mmHg(1 mmHg=0.133 kPa)者47例,为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SPH),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增高;HVPG≥12 mmHg者34例,为严重门脉高压(SPH),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概率增加。相关分析显示L-SWE与HVPG值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r=0.42, P<0.01),S-SWE为高度正相关( r=0.68, P<0.01)。血清学模型为低度正相关( r=0.36及 r=0.28,均 P<0.01)。L-SWE、S-SWE及二者联合预测CS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8、0.89,当L-SWE>12.86 kPa或S-SWE>35.73 kPa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性增高。L-SWE、S-SWE及二者联合预测S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81、0.77,且S-SWE特异度最高,当S-SWE>41.5 kPa时,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大。 结论:2D-SWE技术获得的L-SWE及S-SWE可协助诊断CSPH及SPH,进行危险分级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创炎症诊断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无创炎症诊断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98例NAFLD合并HBV感染患者,检测其肝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APRI)、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GPR)及基于4因子纤维化指数(FIB-4),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NAFLD合并HBV感染肝纤维化临床的诊断效能。结果:98例患者中,S0期7例,S1期47例,S2期21例,S3期14例,S4期9例;包括明显肝纤维化35例、肝硬化9例。不同分期组患者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S0期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