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肠同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从肝阳上亢到肝阳化风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演变特征,气机升降异常是其核心病机;联系《医学入门》"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并溯源其依据,分析肝、肠两个器官在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关联基础;提出肝升肠降方可调畅气机,阐释肝肠同治是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重要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刘敏从肝论治泄泻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刘敏教授认为,肝与泄泻关系颇为密切,临床基于肝脾相依理论,从肝论治泄泻,常获佳效。临证可分肝脏疏泄过旺或肝脏疏泄不及辨证治疗本病。治疗肝脏疏泄过旺当以抑肝扶脾为法,用药以疏肝为主,佐以健脾,肝气郁结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健脾药,肝气疏泄太过可选痛泻要方。肝脏疏泄不及又分为肝气(阳)虚和肝血(阴)虚,治疗肝气(阳)虚应以温补肝阳为主,兼护肝阴(血),方用乌梅丸加味,用药遵循"以辛补其肝用,以酸补其肝体"的特点。肝血(阴)虚证治当遵循"损其肝者,缓其中"原则,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并附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LV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免煎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以血压计测量诊室血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ELISA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酸(U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17, P=0.023)。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多梦、心烦健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06、14.47、15.47、8.74、、14.50, P值均<0.001),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8.79, P值均<0.001);IVST[(9.36±1.32)mm比(11.23±1.07)mm, t=6.96]、PWT[(8.89±1.14)mm比(10.03±1.02)mm, t=4.71]、LVDd[(40.36±4.29)mm比(47.62±4.19)mm, t=7.66]、LVMI[(112.39±22.29)g/m 2比(148.26±21.39)g/m 2, t=7.34]均低于对照组( P<0.01);Hcy[(12.87±3.11)μmol/L比(19.85±3.67)μmol/L, t=9.18]、UA[(276.29±19.56)μmol/L比(338.52±17.07)μmol/L, t=16.65]、Cys-C[(0.86±0.15)mg/L比(1.10±0.17)mg/L, t=6.7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LVH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揿针结合健康教育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揿针结合健康教育对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治疗的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健康教育干预,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等七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其总分为(8.98±3.18)分,低于对照组的(12.30±3.79)分( t=3.97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32±1.69)分,高于对照组的(6.11±1.52)分( t=3.149, P<0.05)。 结论:揿针结合健康教育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睡眠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乙癸同源”探讨雷公藤生殖毒性的中医药减毒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雷公藤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但其明显的生殖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受到限制。目前针对雷公藤的生殖损伤,尚未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中医认为,雷公藤的生殖毒性当责之于其辛苦寒凉之性,久用可燥肝血、伤肝阳、耗肾精、损肾阳,破坏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致不孕不育。本文根据肝肾与人体生殖功能的联系,提出从“乙癸同源”角度认识雷公藤的生殖毒性,并依据“肝肾同治”思想探索雷公藤生殖毒性的减毒之法,以期为临床安全应用拓展中医理论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探讨胃痛证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董荣芬治疗功能性胁痛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董荣芬主任医师认为,胁痛与患者消化功能关系密切,故临床治疗未见器质性疾病的胁痛患者,不能单纯注重调理肝阳或肝阴,还需关注胃腑和小肠的传导及运化功能。基于此,胁痛应根据疼痛部位辨证治疗。两胁胀痛与肝旺克脾相关,予化肝煎加减治疗;右胁胀痛与气虚胃满相关,予旋覆代赭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左胁胀痛与肝郁腑气不通相关,予达郁汤合三一承气汤加减治疗。可通过腹部叩诊了解胁痛部位与腹部滞气或积气的多少,以判断脾胃功能强弱。临床屡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teSpace的天麻钩藤饮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医学领域中天麻钩藤饮相关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 3.7.0软件合并去重后,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作者、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图谱。结果:纳入天麻钩藤饮研究文献2 137篇,该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期刊分布以中医药类为主,其中《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发文量最多;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冼绍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计17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23篇),研究机构间合作以中医药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有高血压、眩晕、肝阳上亢、临床疗效、偏头痛等;关键词形成10个聚类;突现时间跨度较长的关键词有辨证论治、高血压、名医经验、临床观察,近年开始突变的有不良反应、血压水平、眩晕、加减治疗、用药规律。结论:天麻钩藤饮研究领域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仍需加强跨地区、跨团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展开,常用治法为中医药综合疗法,关注血压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本方在眩晕治疗中的加减应用、用药不良反应研究及用药规律探讨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麻钩藤饮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肝阳化风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天麻钩藤饮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肝阳化风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肾上腺素、多巴胺(dopamine, DA)及血清MDA,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SOD,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内皮素(endothelin, ET);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d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再出血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为70.0%(4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00, P=0.006)。治疗后3、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670、14.022, P值均<0.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5.736, P<0.01),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 t=10.559,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E[(2 897.51 ± 241.65)pmol/L比(6 309.25 ± 394.16)pmol/L, t=57.160]、肾上腺素[(1 352.45±234.15)pmol/L比(4 131.20±431.55)pmol/L, t=43.839]、DA[(623.59±45.61)pmol/L比(950.61±51.39)pmol/L, t=36.866]水平,SOD[(4.08±1.05)C/μg·mgHb比(3.16±1.02)C/μg·mgHb, t=4.868]、MDA[(3.15±1.41)μmol/L比(5.86±1.31)μmol/L, t=10.907]水平,Hcy[(12.98±2.41)μmol/L比(17.68±2.26)μmol/L, t=11.019]、ET[(51.36±5.29)ng/L比(79.58±7.65)ng/L, t=23.50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血清NO[(63.19±3.87)μmol/L比(51.26±3.59)μmol/L, t=17.506]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为15.0%(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82, P=0.008)。 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较好保护脑出血肝阳化风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脑出血后继发缺血性脑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下虚上实”病因病机探讨高血压病的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血压病患者病因病机为“下虚上实”,病因以下虚为先,后致上实。下虚表现在肝肾阴虚,临床症状为腰膝酸软、或腰痛、或下肢无力、或全身乏力、或咽干。上实多表现为肝阳上亢,(冲)气逆于上,临床表现为血压超出正常值、头晕、咽干,或口苦、或头痛、或耳鸣耳聋、或心悸、或怔忡、或胸痛、或胃食管反流、或烧心反酸等,属于肝阳上亢、或肝木克脾土、胃失和降等证候。肝肾亏虚导致阴不敛阳,形成肝阳上亢,痰瘀阻滞清窍形成眩晕。高血压病其本在肝肾亏虚,其标在肝阳上亢。因此,从下虚上实发展过程中,采取以补下泻上的治疗准则,滋肝肾阴以敛肝阳,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和预防,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