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模式对胃胀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反流误吸因其高致病率、高致死率而受到人们关注,但忽视了麻醉诱导期间加压面罩通气导致胃内进气而增加反流误吸风险。目前既能保证通气效果又能避免胃内进气的最佳通气模式尚无定论。文章就胃进气的原因和机制、麻醉诱导期间通气模式与胃进气的关系以及在围手术期所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胃胀气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胃癌晚期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治疗2周,间隔1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4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养阴方,3周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水平,ELISA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水平,记录并评估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36/44)、对照组为61.4%(27/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 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食少纳呆、气短乏力、精神萎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7.28、11.91、5.02、5.65, P值均 <0.001),血清IgG[(9.39±0.46)g/L比(8.54±0.23)g/L, t=10.96]、IgA[(1.35±0.42)g/L比(1.07±0.15)g/L, t=6.90]和IgM[(0.92±0.09)g/L比(0.78±0.10)g/L, t=4.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EA[(9.07±1.01)μg/L比(14.89±2.13)μg/L, t=16.38]、CA125[(24.87±4.68)kU/L比(30.75±5.33)kU/L, t=5.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下降、神经毒性的毒副作用程度低于对照组( Z值分别为18.52、2.54、3.12、3.84、2.34, P<0.05)。 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致重度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25岁女性因减重自行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0.5 mg,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未予重视;第2周再次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1 mg,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继而出现胃痛、胃胀,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68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09 U/L,碱性磷酸酶(ALP)167 U/L,总胆汁酸(TBA)178.8 μmol/L,总胆红素(TBil)106.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4.0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42.3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梗阻性黄疸,以及并用药物等原因后,考虑为司美格鲁肽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给予保肝治疗。因治疗效果不佳,给予人工肝治疗1次,其后继续予保肝治疗。治疗第17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579 U/L,AST 583 U/L,ALP 180 U/L,TBA 231.8 μmol/L,TBil 344.8 μmol/L、DBil 233.8 μmol/L、IBil 111.0 μmol/L。治疗6个月余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示ALT 56 U/L,AST 33 U/L,ALP 99 U/L,TBA 2.7 μmol/L,TBil 10.5 μmol/L,DBil 3.2 μmol/L,IBil 7.3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膜透析患者腹内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患者腹内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02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以腹内压测量金标准——Durand法测定灌入2 L透析液后的腹内压,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照腹内压≥18 cmH 2O与否将入选者分为腹内压升高组和腹内压正常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定量问卷调查患者腹胀、胃胀、反酸、打嗝和胸闷或憋气等5种临床症状的程度和频度,以及放空腹膜透析液后症状的缓解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变量与腹内压的相关性。 结果:共194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51.6±12.9)岁,男性123例(63.4%),女性71例(36.6%),合并糖尿病60例(30.9%),中位透析龄24.0(10.0,54.0)个月,腹内压(16.2±4.3)cmH 2O,腹内压升高70例(36.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内压与体重( r=0.23, P<0.001)、体重指数( r=0.41, P<0.001)、体表面积( r=0.15, P=0.030)、三酰甘油( r=0.22, P=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 r=0.20, 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合并糖尿病( r=-0.14, P=0.034)和血钙( r=-0.15, P=0.034)水平均呈负相关。腹内压与5种临床症状频度总分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r=0.122, P=0.092)。腹内压升高组患者胃胀频度高于腹内压正常组( P=0.002),两组患者在胃胀程度和放空透析液后症状缓解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在其余4项临床症状的程度、频度及放空透析液后症状缓解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腹内压升高与临床症状关联度不大,提示仅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调整透析液灌入量并不可靠,需常规监测腹内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内质网应激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内质网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0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RR间期、QT间期、复律时间、内皮功能、内质网应激因子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RR间期、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V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质网应激因子(IRE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烧心及胃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用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能缩短复律时间,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IRE1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化浊通清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化浊通清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9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化浊通清饮、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摩罗丹治疗.比较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病理改变、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17(G-17)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西药组为62.26%,对照组为66.04%.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慢性炎症评分降低,且中药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组胃脘疼痛、胃胀不舒、反酸烧心、嗳气、便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胃脘疼痛、胃胀不舒、反酸烧心、嗳气、便黏评分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SF-36评分均提高,且中药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随访时中药组SF-36评分仍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G-17和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药组血清G-17和PGE2水平高于西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化浊通清饮治疗CAG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病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均衡的原则,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干预28周后对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胃肠道生活指数(GIQL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胃肠症状等级评估量表(GSRS)对患者消化不良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对患者干预结束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患者的并发症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SRS中呕吐、胃胀、恶心、烧心、痉挛性上腹部疼痛、胃部不适、胸骨后不适、早饱、食欲缺乏及总分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干预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莫西沙星致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6 岁,身高 164 cm,体质量 60 kg,因呼吸道感染口服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每片0.4 g,批号:BJ58808)0.4 g,qd,服药 2d后出现间断性上腹部胀痛不适,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患者未予重视,在随后服药 7d 中不适逐渐加重,出现胃胀、打嗝、恶心,未呕吐,腹胀严重,腹痛,排便、排气减少,不能喝水、进食,为防止缺钾饮用橘子水. 随即停药. 2022 年1 月29 日来我院就诊并入住消化内科治疗. 入院体检:体温 36.2 ℃,脉搏 78 次·min-1 ,呼吸18 次 · min-1, 血压 112/68 mmHg ( 1 mmHg = 0.133 kPa),全身皮肤及黏膜色泽正常,无皮疹及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腹部外形平坦,压痛但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Correa级联探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以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基于Correa级联发展递增规律,本文重新解读胃癌前病变之中医内涵,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为虚、痰、瘀、毒,病机演变为脾胃虚弱→痰瘀交阻→毒损胃络.同时探讨健脾化瘀方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络瘀毒型)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IL-8、IL-1β、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Ⅰ/PG Ⅱ)、胃泌素-17(G-17)表达影响.方法 以Correa级联重新探讨胃癌前病变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运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从2020年1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本研究一共纳入60名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健脾化瘀方.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2周中医证候积分、病理学积分、炎症因子、PG Ⅰ、PG Ⅰ/PGⅡ、G-17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73.34%).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嗳气反酸、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相应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 Ⅰ/PGⅡ、G-17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G Ⅰ、PG 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健脾化瘀方对胃络瘀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疗效明显,同时可以缓解中医症候,改善萎缩、肠化以及异性增生,减轻炎症反应,上调PGⅠ、PGⅠ/PGⅡ、G-17的表达,为治疗胃癌前病变提供新思路及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检索CG病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00 份病例,在证候表现方面,症状多见胃胀、胃痛;舌象多见苔白、舌红;脉象多见脉弦、脉细;证素多见胃、脾、气滞、热、肝、寒、气虚、湿.在药物性味方面,总体药性以温居首,寒平次之,药味以辛苦甘并举,酸淡咸涩较少;取前 50 味高频药物,性味组合多见辛温、苦寒、辛苦温、甘平、辛甘温.在组方选药方面,总共涉及301 味药物,功效以补气、理气居多;药物分为 3 个社群,甘草作为核心节点,半夏、陈皮、白术、茯苓与其联系紧密.结论:CG以脾胃虚弱为本,邪气郁滞为标,其中病性以气滞、气虚、湿阻为主,郁久容易从阳化热,病位以脾胃为中心,亦可旁及肝胆等脏.故而治疗时宜阴阳并投,升降并用,主以辛(苦甘)温,佐以苦寒、甘平.组方思路通补兼施,调气为先,重在补脾气、行滞气、祛湿气,兼以解郁热、化痰瘀、消食积、养胃阴,辅以益气血、利肝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