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5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加味桃红四物汤组,每组5只,加味桃红四物汤组予加味桃红四物汤预灌胃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含量,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取心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韦恩图及热图分析,对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RT-qPCR验证差异基因PTX3和EGR2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桃红四物汤组大鼠EF和FS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LDH、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和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转录组测序得到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4 227个(2 259个上调、1 968个下调),假手术组与加味桃红四物汤组差异基因1 933个(1301个上调、632个下调),模型组与加味桃红四物汤组差异基因94个(46个上调、48个下调),3组共同差异基因35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鞘脂类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RT-qPCR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PTX3和EGR2基因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加味桃红四物汤组PTX3和EGR2基因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缓解作用,表现为改善模型大鼠心功能、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及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TX3和EGR2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糖管理、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脘穴,给予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疗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3d、7d的肠鸣音次数;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胃潴留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 28d再入院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d、7d每隔 4h评估并记录 1 次胃潴留情况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d评定CRP、PCT、APACHE Ⅱ评分,并电话随访 28d再入院情况.结果 最终治疗组 44 例和对照组有 43 例完成干预.两组治疗前肠鸣音次数和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两组肠鸣音次数逐渐增多,胃潴留量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后 3d和 7d肠鸣音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次/min:治疗 3d为 4.49(4.23,4.74)比 3.07(2.80,3.33),治疗 7d为 4.79(4.49,5.10)比 3.36(3.06,3.66),均P<0.01],胃潴留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治疗 3d为 20.93(9.22,32.64)比 53.52(41.16,65.88),治疗后 7d为 3.72(0.17,7.28)比 31.59(24.87,38.31),均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25.67±9.99 比 33.64±11.30,P<0.01);治疗后 7d,治疗组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mg/L):45.97(35.68,56.26)比 77.30(57.20,97.38),PCT(μg/L):0.94(0.56,1.31)比 2.73(1.36,4.09),APACHE Ⅱ评分(分):24.11±7.01 比 28.06±9.25,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7.05±70.76 比 168.83±136.62,ICU住院时间(d):7.58±3.72 比 9.70±5.15,均P<0.05],住院费用和 28d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元):80337.89±36483.72 比 109100.24±87080.84,28 d再入院率:9.1%(4/44)比 27.9%(12/43),均P<0.05].结论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为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出口梗阻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出口梗阻也称幽门阻塞或狭窄,是指由于十二指肠、胃远端、幽门管、幽门前区机械压迫或阻塞引起的幽门狭窄,患者会出现胃内容物不能通过的现象,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和食欲减退等相关症状,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对个体影响极大,危害程度极高,科学治疗该病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根据胃出口梗阻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其临床诊断情况以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从而为胃出口梗阻的诊疗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 9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SG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后5 min)、T2(术毕)不同时刻的心功能、胃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两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刻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T0时刻升高,T2时刻较T1时刻下降,但观察组T1aT2时刻HR、CO、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SGB用于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患者,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对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肝静脉压力梯度及内镜检查仍是诊断门静脉高压及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因两者均为侵入性检查,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弹性成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弹性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随访筛查中有较好应用,对预防出血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弹性成像检查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静脉曲张的原理、优点、局限性及评估效能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新型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小分子抑制剂干预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ET)小分子抑制剂ABBV-744在干预心力衰竭小鼠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JQ1干预组和ABBV-744干预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其余3组小鼠行主动脉缩窄术(TAC)构建心力衰竭模型,通过检测主动脉弓流速确定造模成功.在TAC术后18 d开始2个干预组小鼠分别进行JQ1腹腔注射和ABBV-744灌胃,1次/d,连续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情况;心脏相关指数分析小鼠心脏肥大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小鼠心脏以及肾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天狼星红染色评估小鼠心脏组织纤维化程度;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小鼠心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α1-Ⅰ型胶原(COL1A1)、α1-Ⅲ型胶原(COL3A1)表达情况;取血浆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指标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BBV-744干预组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升高[(55±4)%比(45±4)%、(28.0±2.6)%比(22.4±2.4)%],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ABBV-744干预组小鼠心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比值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01).HE染色表明ABBV-744减轻了心脏微血管的炎症细胞浸润;天狼星红染色表明ABBV-744能够减轻TAC后心力衰竭的胶原沉积,减轻心脏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ABBV-744干预组α-SMA蛋白和COL1 A1、COL3A1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或P<0.01).小鼠肾脏HE染色和血浆生化检测提示与JQ1相比,ABBV-744对小鼠肝肾损伤更轻.结论 ABBV-744能有效改善TAC小鼠心力衰竭并减轻心脏纤维化,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相关,与JQ1相比对肝肾功能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胃超声在特殊人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内容物的反流与误吸是围麻醉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床旁超声技术对特殊人群胃容量的预测已被证明具有确切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床旁超声评估特殊人群(包括急诊、孕妇、儿童等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禁饮禁食指南的患者)胃容量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肺部超声对胃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床旁肺部超声对胃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癌根治术患者108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于术前(T 1 )、术后2、4和7 d(T 2-4 )时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肺部超声评分(LUS)、B线评分,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并行血常规检查,计算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于术前、术后7 d内行胸部CT检查,以胸部CT及临床诊断结果为诊断PPCs的金标准。记录术后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B线评分、LUS与PPCs、SII、血清PCT浓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US预测PPCs的准确性。 结果:最终纳103例患者,PPCs组45例,非PPCs组58例,PPCs发生率为43.7%。T 1时B线评分、LUS与PPCs呈正相关( P<0.001) ,T 2-4时B线评分、LUS均与PCT、SII呈正相关( P<0.001)。术前B线评分、LUB预测PPCs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26 (0.879~0.972 )、0.909 (0.852~0.965)( P<0.001) ,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5、11.5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和0.88、0.78和0.93。 结论:术前床旁肺部超声(B线评分和LUS)检查可准确预测胃肠癌根治术后患者PPCs的发生,并可动态评估PPCs病情,B线评分>25.5分、LUS>11.5分提示PPCs的发生风险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下治疗成人胃重复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39岁。因“咳嗽、咽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6 d”入院。胃镜检查示:贲门见1处黏膜下隆起,大小约3.0 cm,表面黏膜光滑,局部敷薄苔。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隆起(间质瘤或外压可能),贲门隆起型病变处呈中高回声改变,与第4层固有肌层相邻,回声欠均匀,大小观察不清。腹部CT检查示:胃贲门处可见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1 cm× 3.7 cm× 4.2 cm,考虑胃囊肿可能性大(图1)。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示:贲门部、右前侧壁见类半椭圆形充盈缺损,约3.0 cm× 1.5 cm大小,造影剂尚可通过(图2)。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贲门,瘤体大部分随食管进入纵膈,沿胃小弯切开肝胃韧带,结扎血管,使胃小弯近侧充分显露,切开食管裂孔膈肌角处腹膜,应用超声刀沿着肿物周围游离,将贲门及肿物完全牵拉入腹腔,仔细剥离肿物,将肿物从胃壁完整剥离,应用倒刺线连续缝合胃壁破损部位,并浆肌层包埋。术后病理检查示:(胃肿物)囊性肿物,内见均质粉染的无结构物,散在灶状胆固醇结晶及肉芽肿,局部囊壁内衬柱状上皮,组织学形态为良性病变,不除外胃重复畸形(图3)。术后复查上消化道X线造影无渗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