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对IVF/ICSI助孕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包括囊胚发育天数(第5天和第6天)、囊胚扩张程度(4、5、6)、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分级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新鲜或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助孕新鲜或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绒毛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CNVs检测结果将数据分为两组:异常染色体核型组( n=139)和正常染色体核型组( n=8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对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的影响,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男方年龄、精子正常形态率和女方年龄混杂因素。 结果:基线数据中,异常染色体核型组男方年龄[(34.12±6.49)岁]、精子正常形态率[5.00(4.00,6.00)%]和女方年龄[33.00(30.00,37.00)岁]高于正常染色体核型组[(32.38±4.69)岁、4.00(2.00,5.00)%和31.50(29.00,34.0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2、 P=0.020、 P=0.00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显示,囊胚发育天数、扩张程度、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等级均没有增加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的风险(均 P>0.05)。 结论: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与IVF/ICSI助孕新鲜或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脱氢表雄酮皮下注射法构建40只PCOS小鼠模型,40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油剂。通过发情周期变化和卵巢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模型构建效果,超数排卵获取模型鼠的M II期卵母细胞,胞质内注射miR-320-3p模拟物(miR-320-3p mimics)或阴性对照物(negative control,NC),分为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①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M Ⅱ期卵母细胞中miR-320-3p的表达;②三组M Ⅱ期卵母细胞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收集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于受精后48 h、84 h记录4-细胞期胚胎和囊胚的数量。③三组囊胚分别进行滋养外胚层分子标志物CDX2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检测,统计各组总细胞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细胞数、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④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4-细胞胚胎中miR-320-3p的靶基因( Ulk1、 Pbx3、 Kdm5b、 Satb2)及发育相关基因( Pou5f1、 Myc、 Klf4、 Ago2、 Dppa3、 Wdr5)的表达变化。 结果:①qRT-PCR显示,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表达相对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9);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miR-320-3p表达量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2);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6)。②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的4-细胞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三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75.89%(85/112)、59.22%(61/103)、72.64%(77/106),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囊胚率显著降低( P=0.009);与PCOS+NC组相比,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率显著升高( P=0.041)。③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的总细胞数分别是85.81±9.26、67.29±7.07、82.71±8.40,TE细胞数分别是69.19±7.01、52.38±6.34、65.38±8.30,ICM细胞数分别是17.62±3.60、14.90±2.39、17.29±3.90,凋亡细胞数分别是8.64±2.80、11.73±2.07、9.55±2.81,凋亡率分别是9.64%±2.78%、16.68%±2.81%、11.18%±2.61%。对照+NC组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均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1、 P<0.001、 P=0.011),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均 P<0.001);PCOS+miR-320-3p mimics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也均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1、 P<0.001、 P=0.025),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 P=0.007、 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TE/ICM的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与对照+NC组相比, Ulk1、 Pbx3、 Myc、 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 P=0.012、 P=0.002、 P<0.001、 P=0.001), Kdm5b、 Satb2相对表达上调( P<0.001、 P<0.001);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相比, Ulk1、 Pbx3、 Myc、 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 P=0.005、 P=0.001、 P=0.001、 P=0.004), Kdm5b、 Satb2相对表达上调( P<0.001、 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NC组相比, Wdr5在PCOS+NC组和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相对表达均上调( P=0.001、 P=0.003),PCOS+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ou5f1、 Klf4、 Ago2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影响胚胎植入前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质量,PCOS卵母细胞中补偿miR-320-3p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提高胚胎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胚胎形态学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周期中,卵裂期(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活检时间、囊胚扩张程度、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评分及囊胚滋养层(trophectoderm,TE)评分对其整倍体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255个行PGT助孕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囊胚相关形态学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①977枚囊胚进行活检,共937枚囊胚成功获得染色体结果(95.9%),其中整倍体396枚(42.3%),非整倍体541枚(57.7%)。②在夫妻双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633枚囊胚整倍体率与女方年龄未呈现明显相关趋势,无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304枚囊胚整倍体率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 P=0.000 1)。③校正女方年龄及不同周期的影响后,第6日、第7日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第5日活检囊胚( OR=0.7, 95% CI=0.5~0.9, P=0.009 1; OR=0.4, 95% CI=0.1~0.6, P=0.001 2);ICM级别为B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 (OR=0.4, 95% CI=0.3~0.7 , P=0.000 1);TE级别为C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 OR=0.4, 95% CI=0.2~0.7, P=0.000 4)。但囊胚扩张程度及已经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对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扩张程度与囊胚整倍体状态无关,活检时间、ICM级别及TE级别与整倍体状态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移植囊胚数、质量评分及形成时间对<38岁女性冻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移植囊胚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对<38岁女性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且年龄<38岁女性14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ICM)、外胚滋养层细胞 (trophectoderm, TE)评分]分为单优质囊胚移植组(单优组)、双优质囊胚移植组(双优组);再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将非优质囊胚分为双BC级囊胚移植组(双BC组)、双CB级囊胚移植组(双CB组)、BC级+CB级双囊胚移植组(BC+CB组)、单BC级囊胚移植组(单BC组)、单CB级囊胚移植组(单CB组)、第5日(day 5, D5)单BC级囊胚移植组(D5 单BC组)、D5单CB级囊胚移植组(D5 单CB组)及第6日(day 6, D6)单BC级囊胚移植组(D6 单BC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与双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胎妊娠率[2.96%(14/473)]则显著低于双优组[55.65%(69/124)]、双BC组[42.55%(20/47)]、双CB组[63.49%(473/745)比35.22%(31/83)]、BC+CB组[45.57%(36/79)]( P<0.001);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单CB组[63.49%(473/745)比45.59%(30/68), 63.49% (473/745)比 45.59%(30/68), P均=0.002],与单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单囊胚移植组间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D5 单BC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D6 单BC组[65.79%(50/76)比39.47%(15/38),65.79%(50/76)比 39.47%(15/38), P均<0.001];D5 单CB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高于D6 单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冻融囊胚移植周期,年龄<38岁女性应行单优质囊胚移植;无优质囊胚时,应优先选择D5 ICM评分更高的单囊胚移植,其次选择D5 TE评分更高的单囊胚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修饰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时差成像培养系统(time-lapse imaging,TLI)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ICR小鼠,促排卵后取成熟M Ⅱ卵子进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获取成功受精的合子,分别在TLI和常规培养体系(standard incubators,SI)中进行体外培养,记录两组胚胎的2-细胞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葚胚率、囊胚率和孵出率。通过Hoechst、OCT4及CDX2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统计囊胚细胞总数、内细胞团数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两组囊胚移植入第2.5天代孕母鼠子宫,统计植入率及活胎率。通过对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的免疫荧光染色,评估两组胚胎组蛋白表观修饰情况。 结果:TLI组和SI组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植入率和活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囊胚的组蛋白H3K4me3、H3K9me2和H3K9ac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利用TLI体外培养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组蛋白修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染色体嵌合型胚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染色体嵌合型(CM)是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中可观察到的普遍现象。CM胚胎中滋养外胚层(TE)细胞的遗传状态不一定与未来发育成为胎儿的内细胞团(ICM)相同。部分低比例CM胚胎移植后仍能获得健康活产儿,但是其具有较高流产率等妊娠风险。为了对CM胚胎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拟就CM胚胎的定义、发生机制、分类、PGT技术、自我纠正机制、移植结局及处理原则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利用滋养外胚层(TE)细胞活检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筛查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其在选择整倍体胚胎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争议。近年来,胚胎废弃培养液中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的发现,为获得胚胎的细胞遗传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无创替代方法。有研究报道胚胎cfDNA分析与TE、内细胞团(ICM)和整个囊胚(WB)的活检结果高度一致。然而,在cfDNA成为可靠的胚胎基因组信息来源应用于临床之前,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本文综述了基于培养液中的cfDNA的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niPGT)的产生和现状,并对其局限性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为niPGT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GT-SR后囊胚形态学评分与冻融单囊胚移植活产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chromosome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PGT-SR)后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冻融单囊胚移植活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SR助孕后冻融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412个移植周期。依据是否获得活产分为活产组( n=634)和未活产组( n=778),根据囊胚扩张度、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形态对囊胚进行评分,比较各形态学参数的活产率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每个形态学参数对单囊胚移植活产的预测价值。再依据囊胚发育天数分为第5天囊胚( n=977)和第6天囊胚( n=435),进一步探究第5天和第6天囊胚的不同扩张度分期的活产。 结果:活产组的不孕年限[(2.88±2.41)年]比未活产组[(3.18±2.67)年, P=0.028]短。活产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10.12±2.03)mm]和第5天囊胚移植周期比例[75.6%(479/634)]比未活产组[(9.78±1.76)mm, P=0.003;64.0%(498/778), P<0.001]高;两组间内膜准备方案、囊胚扩张度和滋养层细胞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8、 P=0.002、 P=0.015)。两组间内细胞团等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6)。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2期相比,3期、4期的活产率显著升高(a OR=1.894,95% CI:1.056~3.394, P=0.032;a OR=1.970,95% CI:1.046~3.709, P=0.036),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等级并不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a OR=1.480,95% CI:0.790~2.772, P=0.221;a OR=1.242,95% CI:0.952~1.621, P=0.111)。内膜准备方案、囊胚发育天数和内膜厚度同样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激素替代方案相比,自然周期方案的活产率显著升高(a OR=1.425,95% CI:1.028~1.975, P=0.033);与第6天囊胚相比,第5天囊胚的活产率显著升高(a OR=1.448,95% CI:1.068~1.963, P=0.017)。进一步分析相同囊胚发育天数的不同扩张度分期的活产,结果显示,第5天囊胚的不同扩张度分期间的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3期、4期和6期的活产率[51.1%(360/704)、50.3%(87/173)、58.3%(7/12)]均高于1~2期[28.1%(16/57),均 P<0.012 5]。 结论:行PGT-SR助孕后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时,建议优先选择扩张度为3~4期的第5天囊胚移植,选择自然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可获得更高的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服避孕药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活产率影响的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中心采用改良长方案13 542个周期,根据降调节前是否采用OC预处理分为OC组(591例)和非OC组(12 951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hCG扳机日内膜厚度、妊娠率、活产率等。结果:匹配前,O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3 118.00(2 529.00) ng/L]低于非OC组[3 422.00(2 733.0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新鲜周期的获卵数、成熟卵母数、受精数、hCG扳机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OC组相对非OC组是降低活产率的负面因素(临床妊娠率 OR=0.83,95% CI=0.68~1.02;活产率 OR=0.82,95% CI=0.68~0.99)。匹配后,OC组与非OC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临床妊娠率 OR=0.94,95% CI=0.75~1.14, P=0.59;活产率 OR=0.91,95% CI=0.74~1.13, P=0.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st-hoc效能检验表明研究的样本量能够在效能≥80%的水平上检测到主要终点不小于3.7%的差异。 结论: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的助孕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受精方式、囊胚形态学评分等参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第5日(D5)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D6)囊胚组( P<0.05),但两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同等级别评分的D5/D6囊胚的临床结局,得到上述类似结果。体外受精(IVF)及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来源的囊胚,其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不同扩张状态的D5囊胚,4期、5期较3期、6期囊胚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高,早期流产率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选取移植4期D5囊胚的患者进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随内细胞团(ICM)、滋养层细胞(TE)评分的下降而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呈负相关,囊胚扩张状态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囊胚ICM及TE评级与活产率呈负相关。 结论:患者的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囊胚质量是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