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复杂染色体重排1例男性携带者的遗传学分析与PGT-SR助孕结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 例特殊染色体复杂重排(CCR)男性携带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征与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筛查(PGT-SR)的助孕结局.方法:通过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和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LCS)分别对该男性患者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和分子核型进行分析.此外,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该男性患者进行单精子染色体拷贝数(CNV)分析和 PGT-SR 助孕.结果:该男性患者核型为:46,XY,der(5)inv(5)(q14.3q23.2)t(5;14;11)(q23.2;q31.1;q21),der(11)t(5;14;11);der(14)t(5;14;11),其易位断点位于基因间区.单精子测序结果显示该男性精子中20.0%(7/35)为正常单倍体.PGT-SR结果显示正常/平衡的胚胎比率为25.0%(4/16),经过2 次冷冻的单囊胚移植后,夫妇成功活产一健康男婴.此外,对已报道的男性CCRs携带者进行了文献回顾,总结了其正常/平衡精子比率和PGT-SR结局.结论:本研究提示男性CCRs携带者的正常单倍体精子比率可能高于理论预测,通过PGT-SR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在遗传咨询方面为他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精子测序技术在植入前胚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中区分罗氏易位携带者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精子测序技术在植入前胚胎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中区分携带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1 例罗氏易位携带者45,XY,der(13;14)(q10;q10)应用单精子分离结合单精子测序技术完成单倍型的构建,用机械制动法分离20 份单精子样本并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再利用ASA基因芯片对WGA产物进行全基因组183 70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检测,通过CNV测序检测出与易位相关且可作为单体型推断的单精子,推断亲本正常及携带罗氏易位的染色体单倍型.将 3 份胚胎滋养层细胞活检样本作为对象,在完成全基因组扩增后,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检测,判断胚胎携带易位染色体的情况,选取可用囊胚进行移植,于孕 18 周抽取羊水样本,确认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变异.结果:通过单精子测序共筛选出6 037个SNP位点,挑选出30 个可区分正常与易位单体型位点成功构建单体型,植入前单体型分析提示 3 枚胚胎均为不携带罗氏易位染色体的整倍体胚胎,妊娠中期羊水基因检测证实胎儿核型为46,XN,未携带罗氏易位染色体.结论:对于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可通过单精子测序筛选SNP位点构建单体型,用于区分正常和罗氏易位携带者胚胎,为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遗传学检测胚胎选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ett综合征一个家系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1个Rett综合征(RTT)家系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方法:选取2021年6月4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产前中心就诊的1个RTT家系为研究对象。用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 MECP2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用直接测序检测囊胚 MECP2基因c.925C>T位点的携带状态,采用Sanger测序对结果进行验证。选择 MECP2基因及上下游2 Mb范围内168个有效SNP位点构建家系单体型,用于对携带该变异的胚胎进行筛选,选取未检测到变异的胚胎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情况。 结果:PGT检测显示7个囊胚中有5个未携带变异,2个携带致病性变异。结合非整倍体检测的结果,提示在5个未携带变异的囊胚中有2个为整倍体。经遗传咨询后,该夫妇选择移植最优囊胚后临床妊娠,羊水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且未携带致病性变异,足月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女婴。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可实现高效的PGT检测,减少RTT在患病家系中的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三代测序技术在ATR-X综合征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第三代测序技术在染色体微重复相关ATR-X综合征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10月就诊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的1例生育过疑似ATR-X综合征患儿的家系为研究对象。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女方携带Xq21.1区域550 kb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杂合微重复,该重复累及 ATRX基因部分序列。采用第三代长读长测序技术对女方基因组序列进行检测,确定上述重复插入基因组的物理位置,明确该重复的致病性,并获得与上述微重复连锁遗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单倍型。夫妻双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助孕。挑选1枚不携带致病性微重复的整倍体胚胎移植,于孕中期羊水穿刺后进行产前诊断,验证是否与PGT结果一致,跟踪随访胎儿出生后情况。 结果:第三代长读长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女方携带的Xq21.1微重复插入至基因组chrX:76804463-76804464(GRCh37/hg19),为 ATRX基因内串联重复,预测可能导致ATRX蛋白正常功能受损。该家系经PGT治疗,获得27枚卵子,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成功养成13枚囊胚。囊胚活检细胞经遗传学检测显示,2枚胚胎为不携带上述致病微重复的整倍体胚胎。冻融胚胎移植1枚正常胚胎,成功妊娠,孕17周羊水穿刺检测结果未见异常,2023年11月孕39 +5周顺产娩一女活婴,体健。 结论:第三代测序技术凭借其长读长的特点,对临床意义不明确微重复进行PGT检测时有显著优势,不仅能够明确微重复插入基因组的位置,判断其致病性,还能够获得与目标变异连锁遗传的SNP单倍型,为后续胚胎检测做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结合PGT的临床应用意义和实施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遗传检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携带者筛查技术在生殖领域的蓬勃开展。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与传统的基于指南的携带者筛查相比,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更多的高危夫妇。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开展后,增加了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转诊数量,丰富了疾病诊断类型。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结合PGT技术,正在改变遗传风险评估的临床策略,通过准确识别生殖风险信息,合理安排生育计划,从而预防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GT活检技术对妊娠围产结局及子代健康影响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对妊娠围产结局及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PGT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冷冻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纳入882例患者,共行1 081个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其中PGT组399例患者,行527个周期,ICSI组483例患者,行554个周期。根据PGT技术指征不同,将PGT组又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monogenic defects/single gene defects monogenic,PGT-SR/M)亚组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 for aneuploidies,PGT-A)亚组,分别与ICSI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对移植后临床妊娠者进行分析,以活产作为观察终点,其中PGT-SR/M亚组共102例行189个周期,PGT-A亚组共184例行338个周期,ICSI组 268例,分别比较围产结局以及子代安全性。结果:PGT-SR/M亚组的临床妊娠率[71.96%(136/189)]高于ICSI组[61.73%(342/554), P=0.011],而PGT-A亚组的临床妊娠率[64.50%(218/338)]与ICS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GT-SR/M亚组与PGT-A亚组的活产率高于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间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另外,PGT-SR/M亚组与PGT-A亚组在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率、巨大儿出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方面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GT组儿童2岁内的生长发育曲线正常,与ICSI组相比,PGT组的身高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同授精方式下,侵入性的胚胎活检操作并未增加妊娠围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暂未发现PGT对子代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 >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0, 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 2=0.649, 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 2=0.482, 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0.410, 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 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 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 OR=1.031,95 %CI为1.010~1.054, 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 OR=0.981,95 %CI为0.971~0.991, 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 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 P均>0.05)。 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胚胎种植前产生的一种信号因子。近年来hCG在辅助生殖领域的胚胎发育、种植及维持妊娠状态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由于新鲜周期形成胚胎数增加、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应用及生育力保存等技术的需求,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已成为人类辅助生殖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当前hCG在FET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包括hCG在不同FET方案中的应用时机、剂量、给药方式及妊娠结局,还探讨了其在薄型子宫内膜及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女性中的应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来源hCG的作用效果是否有区别,本文一并予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染色体嵌合型胚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染色体嵌合型(CM)是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中可观察到的普遍现象。CM胚胎中滋养外胚层(TE)细胞的遗传状态不一定与未来发育成为胎儿的内细胞团(ICM)相同。部分低比例CM胚胎移植后仍能获得健康活产儿,但是其具有较高流产率等妊娠风险。为了对CM胚胎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拟就CM胚胎的定义、发生机制、分类、PGT技术、自我纠正机制、移植结局及处理原则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二代测序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71例染色体易位家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PGT)对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实现正常生育的意义。方法:对71对染色体易位携带夫妇(60例为平衡易位,11例为罗氏易位)行PGT周期的超促排卵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培养至囊胚阶段,活检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行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用NGS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正常或平衡胎胚植入,并对检测结果和胚胎着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1对夫妇共进行92个周期,活检胚胎303枚,301枚囊胚活检成功,成功诊断胚胎287个,诊断成功率为95.3%(287/301),获得可供移植的整倍体胚胎共85个,其中18个周期无可用胚胎,周期取消率19.5%。平衡易位组获得整倍体胚胎67个,罗氏易位组获得整倍体胚胎18个,PGT后胚胎着床率分别为89.3%(42/47)和88.8%(8/9),早期流产率分别为25.5%(12/47)和22.2%(2/9),继续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63.8%(30/47)和66.6%(6/9),产前诊断结果与PGT结果一致。结论:基于NGS的PGT可准确的对胚胎进行染色体病诊断,避免反复流产和非意愿性终止妊娠,并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