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的中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不同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中期疗效,分析影响翻修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8.45±9.54)岁.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运动评分进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采用基于KT-1000侧侧差值评估,关节镜探查软骨损伤情况按照Outerbridge分级评估.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3个月,平均(41.75±8.62)个月.翻修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与术前比较部分病例出现明显骨质密度降低,所有患者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装置无明显失效表现.翻修移植物为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损伤越重术后临床结果越差,关节软骨损伤>2级较关节软骨损伤≤2级对术后IKDC评分的影响更明显(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自体胭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翻修移植物的临床疗效相当.术者经验丰富、移植物直径>8 mm、关节软骨损伤无或轻度以及充分的手术宣教、积极的心理疏导是前交叉韧带翻修预后的积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自体胭绳肌腱植入手术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自体胭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2021年5月开始纳入有症状、要求手术治疗的以阴道前壁重度脱垂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经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自体胭绳肌腱添加修补,同时行双侧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后随访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评分(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术后满意度评分、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观察术后取腱侧下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处理、再手术情况.结果 取腱手术时间(19.7±8.3)min,盆底手术时间(122.1±37.8)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0 ml(50~400 ml),无术中副损伤和术后病率.12例随访(26.4±2.5)月.Aa、Ba、C术前分别为3(-1~3)、5(2~10)、4(-1~10),术后24个月分别为-3(-3~3)、-3(-3~3)、-6(-6~3),差异有显著性(P<0.05).12例术前、术后24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88.0(16.7~204.2)、8.3(0~32.3)分,差异有显著性(Z=-2.803,P=0.005);PGI-I问卷11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有改善.术后6、24个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8±0.4)分和(4.6±0.7)分.1例术后12个月自感阴道脱出物,阴道前壁及顶端脱垂Ⅲ度,复发率8.3%(1/12).2例分别术后9 d、2周肺栓塞,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分别为Ⅱ、Ⅲ级,分别门诊和住院治疗后痊愈.1例阴道顶端局部筋膜暴露,药物治疗好转.所有患者取腱部位切口愈合良好,肌力、下肢活动均正常.无因复发和筋膜条并发症再次手术.结论 自体胭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手术安全,中期疗效满意.术前需向患者宣教下肢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MRI测量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参数分析及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中各个影像学参数如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坐骨角、胭绳肌腱面积(HTA)以及坐骨间距等改变及各个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明确MRI诊断该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坐骨股骨撞击症患者及其他对照人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病例组包括56名坐骨股骨撞击症患者的85个患病髋关节,对照组包括29名无髋关节疾病的患者的58个正常髋关节;利用MRI测量IFS、QFS、坐骨角、HTA、坐骨间距宽度等参数.测得的各项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之后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明确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症的界值,最后再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上所有数据由3位不同的放射科高年资医师测量.结果 病例组的IFS、QFS、坐骨角、HTA、坐骨间距宽度平均值分别为(11.5±2.7)mm、(8.5±1.7)mm、(128.0±1.6)°、(2.6±0.2)cm2和(13.1±1.1)cm;相应对照组数据分别为(22.1±4.6)mm、(15.5±3.7)mm、(123.0±1.6)°、(2.2±0.2)cm2、(10.7±1.2)cm,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病例组IFS、QFS两项数据小于对照组,坐骨角、HTA、坐骨间距宽度值病例组均大于对照组.病例组IFS、QFS与坐骨角、HTA、坐骨间距呈负相关关系(P<0.05).IFS、QFS、坐骨角、HTA诊断IFI界值分别为≤15.0mm、≤11.0mm、≥126.0 °、≥2.4cm2、≥12.0cm.结论 IFS、QFS、坐骨角、HTA对诊断IFI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术前MRI测量腘绳肌腱横截面积与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讨测量MRI胭绳肌腱横截面积在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与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骨关节科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50例患者的MRI资料,男32例,女18例,年龄19~48(31.1±8.7)岁.术前对半腱肌和股薄肌腱进行MRI测量并记录,然后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中取股薄肌腱与半腱肌腱来制备最终所需移植的肌腱,并且在术中测量已制备好的最终移植物的直径.最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数据.结果:MRI测量半腱肌肌腱横截面积、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之和与前交叉韧带术中所需移植物的直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8、0.728、0.842(P<0.001),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之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der curve,AUC)、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25、90.48%、85.71%.结论: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中,术前MRI测量与术中胭绳肌移植直径大小有具有较强的统计学相关性,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之和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的直径大小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预测术中移植物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究并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7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胭绳肌腱(股薄肌腱以及半腱肌腱)进行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采用 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Kofoed评分,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血清CD44水平.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Kofo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8.47± 5.35 vs.88.42±5.27,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8.47±5.35 vs.73.42±5.27,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O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43±4.41 vs.15.37±4.36,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CD4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68.75±35.41 vs.245.37±32.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能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膝关节镜下应用不同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应用不同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患者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24例重建A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使用 自体材料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自体胭绳肌腱(半腱肌+股薄肌)移植重建(n=62),对照组实施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n=62).探究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编织后移植物直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变化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编织后移植物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X线检查结果的影像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前痛、伸膝受限、切口感染、胫骨骨道偏移、关节肿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胭绳肌腱移植重建与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相比,对重建ACL患者围术期影响更小,且不影响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常规情况下无需切取腓骨长肌腱来重建ACL,但对于胭绳肌腱比较细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自体胭绳肌腱与股四头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比较自体胭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与股四头肌肌腱(quadriceps tendon,QT)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镜下单束ACL重建86例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HT移植物重建ACL,另外43例采用QT重建ACL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探查两组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半月板成形术.两组手术时间、取腱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5.1±2.4)个月,HT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QT组[(45.2±2.4)dvs(47.1±1.4)d,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显著增加(P<0.05),KT-1000侧侧差值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KT-1000侧侧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QT组KT-1000 侧侧差值均显著小于 HT 组[术后 6 个月,(2.7±0.7)mm vs(3.3±0.6)mm,P<0.05;术后 12 个月,(3.0±0.7)mm vs(3.6±0.6)mm,P<0.05;术后24个月,(3.2±0.6)mmvs(3.6±0.5)mm,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4、12个月相比,术后24个月两组股骨隧道扩大显著增加(P<0.05),术后24个月QT组股骨隧道扩大显著少于HT组[0/1/2/3:(25/18/0/0)vs 0/1/2/3:(15/28/0/0),P<0.05].[结论]对于镜下单束移植物重建ACL,QT移植物在术后膝关节前向松弛、股骨隧道扩大显著优于HT移植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开闭链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述经自体胭绳肌腱移植重建术后患者开闭链训练对膝关节造成的生物力学影响.在开链训练中,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单独股四头肌收缩时,前交叉韧带所受负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独腘绳肌收缩时,前交叉韧带所受负荷逐渐减小.在闭链训练中,标准深蹲训练对前交叉韧带可造成少量或不造成负荷,可通过脚跟着地或增加躯干前倾角以减少前交叉韧带所受负荷;与双腿深蹲相比,单腿深蹲造成的负荷峰值较大;在闭链蹬踏中,脚的位置及支撑面宽窄对前交叉韧带负荷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应用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选用腓骨长肌腱重建ACL,男14例,女11例;年龄19~51岁,平均28.5岁;左膝1 2例,右膝13例;运动伤15例,工地砸伤2例,交通事故伤6例,下楼梯摔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周,平均3.6周.B组3 5例,选用胭绳肌腱重建ACL,男1 9例,女1 6例;年龄20~50岁,平均29.5岁;左膝16例,右膝19例;运动伤16例,工地砸伤3例,交通事故伤13例,下楼梯摔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周,平均3.8周.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对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进行主观评价,采用Laehman试验、ADT试验及关节活动度进行客观指标评价.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的,平均13.7个月.A组lysholm评分术前(44.36±9.22)分,术后3个月(75.36±8.07)分,术后6个月(84.12±3.42)分,术后12个月(91.72±3.88)分;IKDC评分术前(53.16±3.84)分,术后3个月的(78.56±2.79)分,术后6个月(86.48±3.65)分,术后12个月(92.04±3.78)分.B组Lysholm评分术前(44.69±8.45)分,术后3个月(68.45±5.96)分,术后6个月(79.37±3.52)分,术后12个月(90.49±4.77)分;IKDC评分术前(52.74±3.67)分,术后3个月(69.63±5.68)分,术后6个月(78.34±4.44)分,术后12个月(91.11±2.88)分.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组发生Ⅰ度松弛3例,Ⅱ度松弛1例;B组发生Ⅰ度松弛4例,Ⅱ度松弛2例.结论 A组与B组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A组避免了膝关节周围并发症,因此应用腓骨长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lizarov环形支架在髌韧带修复失败后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Ilizarov环形支架在髌韧带修复失败后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2016年期间收治髌韧带修复术后再次断裂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8~63岁,平均43岁,运用自体胭绳肌腱移植联合Ilizarov环形支架修复髌韧带.[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均未出现髌韧带再断裂的情况,且膝关节活动及伸膝力量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髌韧带修复失败后运用自体胭绳肌腱移植联合Ilizarov环形支架,不仅减少了再次断裂的可能,同时有效的防止重建后的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