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Sema 5A、IGFBP-3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血清信号素5A(Sema5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合并组,5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在邯郸市中心医院体检的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糖尿病组、合并组血清Sema 5A、IGFBP-3水平,比较糖尿病组、合并组临床资料[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FIN)、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甲亢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清Sema5A、IGFBP-3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ema 5A、IGFBP-3对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断价值.结果 合并组血清Sema 5A、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且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糖尿病病程长于糖尿病组,血清HOMA-IR、FIN、HbA1c、T3、T4、FT3、FT4、TRAB、TPOAB水平高于糖尿病组,TSH水平低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TPOAB、Sema 5A、IG-FBP-3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为2型糖尿病并发甲亢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甲亢患者血清Sema 5A、IGFBP-3水平与HOMA-IR、FBG、2 h PG、FIN、HbA1c、H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2型糖尿病并发甲亢患者血清Sema 5A、IGFBP-3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ema 5A、IGFBP-3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804,2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0,且2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高于Sema 5A、IGFBP-3单独诊断的AUC(Z联合-Sema5A=2.156,P=0.043;Z联合-IGFBP-3=2.873,P=0.004).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清Sema 5A、IGFBP-3水平升高,且二者与糖代谢指标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转录因子和受体调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肯定了转录因子和受体在痤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中Toll样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雄激素受体是痤疮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D、维A酸受体、表皮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是保护因素,这些因子有望成为痤疮预防和治疗的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痤疮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为痤疮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NA-628-3p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靶向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iRNA-628-3p(miR-628-3p)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靶向关系。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1299细胞)、miR-NC组(转染空载质粒的H1299细胞)、miR-628-3p-M组(转染含miR-628-3p模拟物序列质粒的H1299细胞)、miR-628-3p-I组(转染含miR-628-3p抑制序列质粒的H1299细胞)。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单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细胞中miR-628-3p、IGF-1R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IGF-1R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628-3p-M组细胞存活率[(42±7)%比(78±6)%、(76±7)%]、单克隆形成数[(235±35)个比(614±89)个、(618±75)个]、侵袭细胞数[(265±85)个比(693±185)个、(703±119)个]、IGF-1R mRNA相对表达量(2.17±0.14比3.38±0.15、3.37±0.13)和IGF-1R蛋白相对表达量(0.34±0.13比0.89±0.19、0.88±0.18)均低(均 P<0.05),细胞凋亡率[(9.30±3.51)%比(3.30±1.54)%、(3.10±1.94)%]、miR-628-3p相对表达量(6.93±0.17比3.29±0.15、3.30±0.16)均高(均 P<0.05);而miR-628-3p-I组细胞存活率[(90±6)%]、单克隆形成数[(1 063±102)个]、侵袭细胞数[(1 985±426)个]、IGF-1R mRNA相对表达量(4.30±0.18)和IGF-1R蛋白相对表达量(1.47±0.17)均高(均 P<0.05),细胞凋亡率[(0.90±0.20)%]、miR-628-3p相对表达量(1.93±0.18)均低(均 P<0.05)。与miR-628-3p-M组比较,miR-628-3p-I组细胞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IGF-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均 P<0.05),细胞凋亡率、miR-628-3p相对表达量均低(均 P<0.05)。 结论:调节miR-628-3p水平对H129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有影响;miR-628-3p与IGF-1R可能有靶向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去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周龄40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模型构建2个月后,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80 μl/kg含有BMSC的PBS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PBS溶液,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与仙灵骨葆0.5 g/100 g。治疗14 d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股骨。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Micro-CT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骨钙素、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钙、磷、镁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股骨中核因子κ b配体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TRAF6)和核因子kappa B亚基1(nuclear factor kappa B subunit 1,NF-kB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降低(0.28±0.01)g/cm 3,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降低(19.73±2.02)%,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降低(0.082±0.008)mm,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降低(1.60±0.17)mm -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spacing, Tb.Sp)升高(0.273±0.024)mm,骨保护素降低(489.49±55.29)ng/L,碱性磷酸酶降低(229.13±15.05)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236.64±14.32)μg/L,骨钙素升高(1.866±0.109)μg/L,钙水平升高(11.98±1.09)mg/dl,磷水平升高(6.85±0.68)mg/dl,镁水平降低(0.62±0.04)mg/dl,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1.05±0.09),OPG相对表达水平降低(0.58±0.08),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74±0.10),NF-kB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1.01±0.11)( P<0.05);移植组大鼠BMD降低(0.38±0.04)g/cm 3,BV/TV降低(26.73±2.74)%,Tb.Th降低(0.094±0.006)mm,Tb.N降低(2.67±0.09)mm -1,Tb.Sp升高(0.241±0.026)mm,骨保护素基本不变(720.09±67.41)ng/L,碱性磷酸酶基本不变(269.48±14.15)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335.95±24.13)μg/L,骨钙素升高(1.392±0.153)μg/L,钙水平升高(7.12±0.53)mg/dl,磷水平升高(4.54±0.32)mg/dl,镁水平基本不变(0.87±0.08)mg/dl,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59±0.05),OPG相对表达水平降低(0.97±0.10),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45±0.06),NF-kB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72±0.06)( 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BMD降低(0.36±0.05)g/cm 3,BV/TV基本不变(28.72±3.20)%,Tb.Th基本不变(0.096±0.011)mm,Tb.N基本不变(2.85±0.24)mm -1,Tb.Sp基本不变(0.241±0.027)mm,骨保护素降低(716.78±36.90)ng/L,碱性磷酸酶基本不变(270.65±18.59)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336.94±17.50)μg/L,骨钙素升高(1.377±0.101)μg/L,钙水平升高(7.13±0.80)mg/dl,磷水平升高(4.58±0.71)mg/dl,镁水平基本不变(0.89±0.04)mg/dl,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55±0.08),OPG相对表达水平降低(0.98±0.13),RANKL相对表达水平基本不变(0.40±0.05),NF-kB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65±0.09)( P<0.05)。 结论:BMSC移植可通过调控骨代谢、血清钙、磷、镁水平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这可能与RANKL/OPG/TRAF6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 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相关表达和雌激素分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 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4周龄FVB(SPF级)小鼠基因型,将鉴定出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野生型组、 MEX3C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简称纯合子组)、纯合子+IGF-1处理组、处理对照组。比较IGF-1注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卵巢湿重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MEX3C、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p-AKT (Ser473)蛋白表达。 结果:IGF-1注射前,纯合子组体质量[(6.33±0.31)g]明显轻于野生型组[(15.20±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处理对照组[(8.124 8±0.847 7)ng/L]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17.245 3±0.073 1)ng/L]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处理对照组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中原始卵泡数(19.83±2.94)和初级卵泡数(15.50±2.69)增多,且闭锁卵泡数(7.17±1.4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与处理对照组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IGF-1R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 1, P=0.002 5)。 结论:IGF-1促进 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卵泡发育,其机制是通过上调IGF-1R和p-AKT水平,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导致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ET-CT检查,发现隆突下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共1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停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出现乏力、出汗、低血糖,化验提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减低],给予泼尼松龙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本例为国内报道的首例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特别是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无明显改善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提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需注意监测甲状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正确采取医疗措施避免漏诊误治,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系统包括两种IGF因子、两种IGF因子受体、六种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及水解IGFBP的蛋白酶等。IGFBP-3是六种IGF结合蛋白中的一种,目前研究证实IGFBP-3会与相应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信号通路,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在肿瘤中发挥效应。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或脊髓胶质细胞病变的脑部肿瘤,具有高侵袭、高复发和预后差的特点,现就IGFBP-3分子特性,作用途径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相关高血糖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前沿药物,高血糖是其不良反应之一。这种高血糖的发生是由于ALK抑制剂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影响血糖调节过程导致的。对于ALK抑制剂导致高血糖,临床医师可有针对性地采用降糖药或暂停ALK抑制剂而添加更有效的降糖措施使患者的抗肿瘤治疗顺利进行。该文主要介绍了ALK抑制剂与高血糖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垂体GH-PRL混合腺瘤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四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4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合并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GH-PRL)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MAS合并垂体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外科手术及药物干预的疗效。结果:临床特点: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均7岁前起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类型均为多骨型,且均累及颅面部。均有明显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表现,3例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1例视交叉明显受压。4例患者均无自发或触发泌乳。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明显升高,GH水平不被高糖抑制,血PRL均大于100 ng/ml,4例患者ALP水平明显升高,血钙、磷水平正常。影像学特点:4例患者垂体瘤均为大腺瘤,病例2、3出现单侧海绵窦包绕,病例4在第一次手术后残余肿瘤再次增大并包绕双侧海绵窦。4例患者头颅CT均显示颅面骨和颅底部多发FD。治疗与转归:4例患者均接受垂体瘤切除手术及静脉双膦酸盐治疗,并根据情况选择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较早诊断并起始治疗的2例患者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另2例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结论:MAS合并GH-PRL混合腺瘤患者,起病年龄更早,更易出现视神经损害。早期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手术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生化指标(GH、IGF-Ⅰ和PRL等),同时联合药物(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可以更好地维持生化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s)对肢端肥大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或单纯使用SRLs治疗3个月的10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OC)、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及Ⅰ型胶原C端肽降解产物(CTX)的变化。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根据用药后GH下降程度,进一步将药物组患者分为药物敏感组和药物不敏感组。结果:药物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治疗后CT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5(0.67,1.40)ng/mL对1.34(0.57,1.68)ng/mL, P<0.05]。手术组治疗后平均动态GH、IGF-1指数、OC、N-MID、P1NP及CT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0.01)。手术组治疗前后GH差值(ΔGH)与N-MID差值(ΔN-MID)呈正相关( r=0.454, P=0.026),IGF-1差值(ΔIGF-1)与CTX差值(ΔCTX)呈正相关( r=0.339, P=0.036)。治疗后,药物组平均动态GH、IGF-1指数、CTX、P1NP、N-MID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均 P<0.001)。药物敏感组CTX、N-MID在治疗后降幅显著高于药物不敏感组(35.3%对7.2%, P<0.001;24.1%对11.8%, P<0.05),且ΔGH与ΔCTX呈正相关( r=0.328, P=0.004)。 结论:SRLs治疗肢端肥大症可以降低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N-MID及骨吸收标志物CTX,从而改善其骨代谢高转换状态,该作用与降低GH和IGF-1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