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肺咽峡炎链球菌群致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6例确诊为咽峡炎链球菌群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微生物学标本基于胸穿刺活检、支气管镜、人工气道吸引、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镜检查时收集的。结果:26例患者中男23例(88.5%),女3例(11.5%),年龄(63.0±12.5)岁,有21例(80.8%)存在潜在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21例(80.8%)、胸痛13例(50.0%)、咳嗽13例(50.0%)、咳痰13例(50.0%)。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18例(69.2%)、胸腔积液18例(69.2%)、斑片影17例(65.4%)、实变影12例(46.2%)、空洞4例(15.4%)、气胸3例(11.5%)。微生物培养结果:星座链球菌13例(50.0%)、咽峡炎链球菌12例(46.2%)、中间链球菌1例(3.8%)。患者经过抗感染及有创操作(包括气管镜、胸腔镜、肺穿刺及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4例(92.3%)预后良好,死亡2例(7.7%)。结论: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者主要见于患有基础疾病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显示常有以下征象:肺内结节、斑片、实变影及胸腔积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引起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ICC导致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女,胎龄30周 +1,出生体重1 370 g。生后Apgar评分1 min为5分,5 min为9分。于生后第2天经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并持续静脉输液。生后第8天突然出现心率增快及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无异常,听诊心音遥远,心脏超声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立即拔除PICC,并行心包穿刺术,放出35 mL乳白色心包积液,患儿状态迅速好转,心音有力,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文献检索共有14篇报道24例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病例,并本例资料共25例。25例患儿中,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15例(60.0%),28~34周的早产儿9例(36.0%),足月儿1例(4.0%)。平均出生体重(1 080.6±585.5)g。置管时间中位数为3 d,发生心包积液的PICC使用时长中位数为7 d。导管置入部位以右肘前静脉及右贵要静脉为主,其余经大隐静脉等部位置入。导管尖端位置以直接位于右心房所占比例最高[13例(52.0%)],其次为由上腔静脉漂移至右心房[7例(28.0%)]。2例患儿以心搏骤停为主要表现,1例患儿表现为心率增快,1例患儿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1例患儿表现为原有疾病恶化,其余患儿均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及低血压。9例死亡,病死率36.0%,16例(64.0%)好转。进行心包穿刺患儿中,仅1例死亡。 结论:在任何置入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当临床出现难以解释的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状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均应考虑到PICC导致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及早诊断并进行心包穿刺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采用概化理论改善临床技能测试设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概化理论探讨如何降低临床技能测试设计的误差及提高信度。方法:选择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的40名住院医师,通过腹腔穿刺、气管插管、心脏体格检查、清创缝合术与胸腔穿刺术5个考站来测试其相关的临床技能,每站2位评分者,通过概化研究计算临床测试成绩各个向面的变异数及其向面解释百分率,进一步通过决策研究计算代表临床技能测试设计信度的指标--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越高,临床技能测试设计的信度越高。结果:采用概化理论计算后得出总变异数为268.016,向面解释百分率分别为研究对象39.9% (106.936/268.016),考站6.8%(18.190/268.016),评分者0.0% (0.000/268.016),研究对象和考站41.9% (112.395/268.016),研究对象和评分者0.0% (0.000/268.016),考站和评分者1.8% (4.838 /268.016)和无法解释因素9.6%(25.747/268.016)。当增加测试考站或评分者时,其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会随着增加;直到达到某一个点时,再增加考站或评分者,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增加的速度会降低。结论:欲获得信度最高的形成性评价应设计8个考站,每个考站1位评分者;欲获得信度最高的终结性评价应设计12个考站,每个考站2位评分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新生儿乳糜胸二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例1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020 g,生后第6天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例2仍为28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230 g,生后第4天行PICC置管,第16天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X线胸片均提示导管异位及胸腔积液,给予拔除PICC、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引流、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处理,患儿胸腔积液均渐消失。结论:新生儿PICC可并发乳糜胸,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乳糜胸的临床特点:1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先天性乳糜胸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救治的11例先天性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宫内干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转归和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为剖宫产娩出,出生胎龄(35.7±2.2)周(32 +1~39周 +0),男女比例4∶7,合并胎儿水肿4例。9例行宫内干预(胸腔穿刺术6例、胸腔-羊膜腔分流术1例、胸腔穿刺术+胸腔-羊膜腔分流术2例)。6例生后有轻度窒息。生后24 h内均出现呼吸窘迫;胸部X射线片及超声均提示胸腔积液。经胸腔引流、呼吸支持、序贯式营养治疗、奥曲肽等治疗后,9例治愈出院,2例因肺萎陷(均合并胎儿水肿)放弃治疗后死亡。9例出院患儿随访至生后3~22个月,均未复发,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 结论:先天性乳糜胸患儿易发生产时窒息并出现呼吸窘迫。经宫内干预和生后综合治疗,存活率高且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测指标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链球感染致坏死性肺炎(SPNP)的临床资料、炎症指标及影像学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内科住院、确诊为SPNP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收集同时期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坏死性肺炎(MPNP)的患儿,比较2组患儿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等情况的差异,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SPNP的预测指标。结果:共收集20例SPNP患儿,40例MPNP患儿。与MPNP组患儿相比,SPNP组患儿年龄小[2.69(1.30~7.00)岁比5.00(1.00~11.00)岁],住院时间长[28.00(20.75,33.75) d比15.50(11.00,20.50) d],更易出现低氧血症[45.0%(9/20例)比2.5%(1/40例)],合并肺外并发症[60.0%(12/20例)比17.5%(7/40例)],且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34.40(22.48,44.17)×10 9/L比14.26 (10.04,19.48)×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8(0.78,0.91)比0.76(0.62,0.81) ]、C反应蛋白(CRP)峰值[195.5(166.50,237.75) mg/L比77.9 (45.33,123.50) mg/L]及降钙素原(PCT)[2.82(0.67~5.61)μg/L比0.18 (0.12,0.50) μg/L]明显升高,清蛋白[(27.93±2.53) g/L比(32.99±3.54) g/L]及前清蛋白[(0.09±0.05) g/L比(0.19±0.05) g/L]明显降低,且影像学出现坏死性病变的时间更早[(9.10±2.69) d比(20.12±4.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NP组19例(95%)存在胸腔积液,其中14例(70%)行胸腔闭式引流,1例(5%)行胸腔穿刺术。MPNP组24例(57.5%)患儿存在胸腔积液,10例(25%)行胸腔穿刺术。SPNP组患儿胸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41 319.0(13 974.25,125 991.75)×10 6/L比867.5(779.75,976.25)×10 6/L]和乳酸脱氢酶[19 332.50(15 454.25,24 307.50) U/L比2 711.50(2 012.00,2 968.25) U/L]明显高于MPNP组,而葡萄糖[0.28(0.25,0.36) mmol/L比6.90(6.48~6.99) mmol/L]和胸腔积液pH值(7.07±0.11比7.43±0.5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峰值和PCT 4个独立因素可作为预测SPNP有价值指标,临界值分别为17.66×10 9/L、0.847、157.50 mg/L、1.54 μg/L。 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病情重,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当坏死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17.66×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47,CRP峰值>157.50 mg/L,PCT>1.54 μg/L时,应警惕可能为SPN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难治性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诊疗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44岁,已婚。2018年11月在喀什CDC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CD4 +T细胞计数205个/μL,进行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依非韦伦0.6 g治疗,1次/d,自诉规律服药。2019年2月因咳嗽咳痰至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住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CD4 +T细胞计数24个/μL。胸部CT(2019年2月11日,见图1?):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B超定位处行胸腔积液穿刺术,送检胸水显示:李凡他试验阳性。初步诊断考虑:1、艾滋病相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遂予HRZE方案化疗,异烟肼(H)注射液0.3 g,静脉输液;利福平(R)注射液0.6 g,静脉输液;吡嗪酰胺片(Z)0.5 g,口服;盐酸乙胺丁醇片(E)0.75 g,口服。抗结核联合头孢甲肟2 g,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保肝治疗。2月20日及3月5日连续复查胸部CT(见图1?和?):两肺病变较2月11日时进展。同时,复查CD4 +T细胞计数为20个/μL,考虑患者病情进展与免疫重建炎症反应有关,故继续行抗结核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阿奇霉素片预防机会性感染,并口服泼尼松片30 mg/d减少炎性渗出,但治疗效果不佳。截止3月20日,患者规律HAART治疗近5个月,CD4 +T细胞计数未见升高,会诊后建议调整抗病毒药物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余维持原治疗方案。3月21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支气管内多发血管性病变:卡波西肉瘤可能性大(图2,因支气管黏膜活检出血风险较大,故未予活检)。4月23日复查,原各项异常炎症指标较前恢复正常,CD4 +T细胞数升至61个/μL。调整HAART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50 mg/d带药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胸腔穿刺套管的设计及应用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胸腔穿刺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开展普遍。但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再扩张性肺水肿、肺复张性低血压、肝脾损伤、胸膜反应、肋间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若操作者对穿刺进针距离把握不当也容易损伤到胸腔器官。因此,嘉兴市第一医院全科医护人员在现有的胸腔穿刺套管基础上对穿刺针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一次性胸腔穿刺套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2112955.7)。新型一次性胸腔穿刺套管包括柔性穿刺套管、钢针、限位结构和第二螺栓。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限位结构限制了穿刺长度,如果穿刺的力度过大,会由于限位结构的阻挡作用,限制穿刺针进一步刺入。该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灵活,易于掌握,可降低操作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25~86岁[(47.3±7.4)岁]。单侧肺挫裂伤55例,双侧肺挫裂伤13例。36例行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胸腔镜组),32例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1,2,3,7 d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4个月[(18.9±4.3)个月]。胸腔镜组切口长度[(4.3±1.3)cm]、手术时间[(66.3±12.1)min]、术中出血量[(86.5±23.4)ml]、胸管引流时间[(5.3±1.1)d]、ICU住院时间[(2.3±0.8)d]、总住院时间[(6.8±1.7)d]及总并发症发生率(8%)均优于切开复位组[分别为(11.6±2.2)cm、(105.9±19.4)min、(191.4±35.6)ml、(8.1±1.6)d、(4.7±1.4)d、(10.6±2.1)d、29%]( P<0.05或0.01)。胸腔镜组术后1,2,3,7 d的NRS评分分别为(6.6±1.2)分、(5.9±1.0)分、(4.4±0.9)分、(2.7±0.7)分,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7.3±1.2)分、(7.0±1.1)分、(5.7±1.0)分、(3.9±0.8)分( P<0.05或0.01)。末次随访时,胸腔镜组SF-36评分为(86.4±12.1)分,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75.6±11.5)分( P<0.01)。 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胸管引流时间短、ICU住院时间短、总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8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族性自发性气胸(FSP)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例FSP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FSP的临床特点。结果:76个家族共265例FSP患者,男女比例为1.55∶1,发病年龄>40岁者占48.30%。同代发病17.11%(13/76),两代发病67.10%(51/76),三代发病14.47%(11/76),四代发病1.31%(1/76),未发现隔代发病。先证者有FLCN基因突变。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和手术治疗FSP的复发率分别为21.62%(8/37)、48.39%(30/62)、38.89%(35/90)、4.00%(4/100)。结论: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散发病例相比,FSP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但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气胸发病年龄较晚,多为两代发病,可能与遗传相关;手术治疗FSP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