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治疗慢性胸腔胃-气管瘘1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胸腔胃-气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成功应用在多例消化道-呼吸道瘘患者的治疗中。本文报道1例应用该封堵器成功治愈慢性胸腔胃-气管瘘,并自行将封堵器排出体外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在胸腔胃气管瘘中的临床应用初探(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初探一种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胸腔胃气管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20年7—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的5例胸腔胃气管瘘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总手术时间、封堵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短期封堵疗效评估。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69岁,瘘病程3~16个月,瘘口长径0.3~1.0 cm。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总手术时间38~88 min,封堵时间8~24 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10分。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4例患者瘘口完全封堵;1例患者进食呛咳症状完全缓解,但因严重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临床应用该新型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胸腔胃气管瘘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收录的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食管狭窄、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胃底折叠术、术后肌肉骨骼畸形、肺部并发症、伤口感染、膈神经麻痹、声带麻痹、死亡)、手术时间、失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采用漏斗图,Egger's及Begg's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项研究的1 552例患儿进行Meta分析,将698例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胸腔镜手术组,将854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儿作为传统开胸手术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胸手术组长[ MD=22.61,95% CI(10.93,34.2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相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OR=1.06,95% CI(0.62,1.82)]、吻合口漏发生率[ OR=1.11,95% CI(0.59,2.09)]、食管狭窄发生率[ OR=1.39,95% CI(0.89,2.18)]、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发生率[ OR=1.82,95% CI(0.95,3.47)]、胃底折叠术发生率[ OR=0.85,95% CI(0.39,1.87)]、拔管时间[ MD=-0.18,95% CI(-0.67,0.32)]和住院时间[ MD=-2.04,95% CI(-4.25,0.17)]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Ⅱ~Ⅳ型先天性喉气管食管裂患儿八例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喉气管食管裂(laryngotracheoesophageal cleft,LTE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Ⅱ~Ⅳ型LTEC的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8例患儿中,男7例,女1例,诊断时年龄5 d~12个月,中位年龄为3.75个月。根据2006年Sandu提出的改良Benjamin-Inglis 分型:Ⅱ型3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Ⅳa型1例。所有患儿常规随访。结果:6例患儿因反复支气管肺炎和喂养时呛咳症状就诊,首诊科室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等,6例伴其他畸形。8例患儿的治疗:内镜下喉气管食管裂修复术6例(3例Ⅱ型,3例Ⅲa型),1例(Ⅲb型)经颈部正中入路LTEC修复术,1例(Ⅳa型)新生儿合并VACTERL[V:脊柱(vertebral),A:肛门(anal),C:心脏(cardiac),TE:气管和食管(tracheoesophaqeal),R:肾脏(renal),L:肢体(limb)]联合畸形行胸腔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喉内镜修复手术。8例患儿中有7例行气管切开,2例行胃造瘘术。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3年,其中4例存活(3例Ⅱ型患儿痊愈,1例Ⅲa型患儿术后5个月喂养有呛咳),4例(2例Ⅲa型、1例Ⅲb型、1例Ⅳa型)因严重反流、气管软化、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先天性LTEC的临床表现特异性差、确诊困难,需要通过内镜确诊分型。患儿确诊后需要行喉气管食管裂修复手术,但重型(Ⅲ型和Ⅳ型)患儿预后较差,围手术期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儿童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总结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中心共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1 659次,其中4例发生食管穿孔,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导致食管穿孔的发生率为0.24%(4/1 659)。4例患儿均为男性,食管狭窄的病因分别为2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烧伤。术中均采用导丝导引的三级球囊进行食管狭窄段的扩张操作(在胃镜直视下将球囊通过活检通道放置于食管狭窄处,往球囊内注水并维持不同的压力即可产生不同的直径);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的次数范围为1~12次,平均次数为5次;食管穿孔发生的年龄为8个月至2岁11个月。4例患儿中,2例患儿在食管扩张术中发现右侧大量气胸,1例患儿在术中可见胃镜进入胸腔,1例患儿于术后第二天因呼吸困难、发热及左侧气胸,均初步诊断为食管穿孔;3例在24 h内诊断,1例在48 h内获得诊断;2例选择保守治疗,2例选择胸腔镜修补食管穿孔;均使用广谱抗生素,在食管狭窄上段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且放置胃管。结果:3例患儿经过3 d的治疗后体温完全正常,治疗后7~11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治疗后7~13 d恢复经口喂养,治疗后10~14 d出院;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9 d后体温才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23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仍提示食管漏,治疗后30 d行食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气管食管瘘并开始经空肠喂养,治疗43 d后出院。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范围为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其中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14次,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无进食呛咳及进食困难;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5次后出现呛咳表现,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并行胸腔镜手术修补,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1例患儿因发展为长段型食管狭窄,目前经胃管喂养,需行食管替代治疗;1例患儿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后,可正常经口喂养。结论: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发生食管穿孔较为罕见,需要及时诊治,并根据胸腔污染、全身感染及内循环是否稳定而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的程序化诊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总结程序化诊治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H-type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H-TE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例采取程序化诊治的H-TEF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6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喂养后呛咳;婴幼儿4例,主要表现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胸椎半椎体畸形1例。程序化诊治流程:经食管造影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置入鼻胃管喂养;待炎症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胸片肺部无炎性改变后,于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在食管气管瘘管内留置导管;经床边X线检查确认瘘管位置,如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则采取经颈部手术、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则采取经胸腔镜手术。结果:10例中,经食管造影确诊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3例。患儿术前均成功放置食管气管瘘管内导管。7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采取经右颈开放下食管气管瘘修补术;3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采取胸腔镜手术。均于术后次日即经鼻胃管喂养,术后1周予食管造影检查,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或食管气管瘘复发。随访8个月至5年,3例经颈部开放手术患儿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1~6个月恢复;无一例出现吞咽困难、食管气管瘘复发表现。结论:程序化诊治H-TEF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H-TEF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化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不修补瘘口手术方法治疗92例消化道胸内瘘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总结不修补瘘口手术方法治疗92例消化道胸内瘘的经验。方法:不修补瘘口手术方法均通过VATS、VATS辅助小切口或开胸进行,手术的重点在于促进肺膨胀、消灭残腔、胸腔引流管有效引流。进入患侧胸腔后,遵循"有菌变无菌"的理念,间断碘伏灭菌,大量温等渗冲洗液冲洗,使脓腔尽可能干净,易清除和剥离肺脏层胸膜纤维素或纤维板,恢复肺的完全复张,消除胸腔残腔,使瘘口被肺支撑、紧贴覆盖和局限。术毕于胸腔及瘘口旁放置多根T管引流,实现术后有效引流。结果:不修补瘘口手术92例,治愈85例,治愈率92.4%(85/92),死亡7例,病死率7.61%(7/92),其中食管胃吻合口瘘5例,含主动脉食管瘘3例、胸胃气管瘘1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1例;食管破裂1例,感染性休克死亡;食管异物穿孔1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不修补瘘口手术治疗消化道胸内瘘可在VATS或VATS辅助小切口下完成,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胸腔镜手术修补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四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修补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的可行性、手术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胸腔镜食管肺瘘修补手术的4例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患儿的临床资料。4例患儿均为男孩,确诊年龄在1岁5个月至5岁1个月。4例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从食管溢出进入肺组织;CT检查均可见近端扩张食管与右侧肺组织关系密切,3例可见食管与肺组织有瘘道相通。4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食管肺瘘2例。结果:本组4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肺瘘修补术,手术时间在2.5~3.0 h,平均2.7 h;术后均转入P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1~5 d,平均3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 d。1例患儿术后第2天胸腔引流管出现气泡,胸部X线片提示右侧胸腔少量气胸,考虑为肺部组织破损,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时间1~24个月,除1例患儿因食管狭窄目前在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中外,余者均已完全经口喂养,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殊性,胸腔镜下行食管肺瘘修补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总结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2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者中7例术前并发胃穿孔患者资料,均为Ⅲ型食管闭锁,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入院时年龄1~3 d,平均(1.5±0.7)d;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3例,气促发绀3例,呕吐1例。均经食管造影检查确诊为Ⅲ型食管闭锁。入院后因突发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腹部X线片提示气腹,考虑胃穿孔。经腹腔穿刺抽吸处理后腹胀缓解,呼吸困难好转。4例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采取开胸气管食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开腹坏死胃壁切除胃修补术,3例采取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开腹胃穿孔修补术;3例放弃手术。结果:4例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2年,平均随访(1.5±0.3)年,有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经球囊扩张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并发吻合瘘或气管食管瘘复发;4例经口喂养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较好。3例放弃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结论: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病情进展快,诊治难度大。腹腔穿刺抽吸是有效的紧急处理方式。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结扎、食道端端吻合术及开腹胃壁修补术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