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立性胼胝体压部梗死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孤立性胼胝体压部梗死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从2018年12月至2022年11月12例临床诊断为孤立性胼胝体压部脑梗死患者13例及12例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大于RESLES组[脑梗死组(67.6±9.2)岁,RESLES组(23.2±17.8)岁],脑梗死组患者均合并1~3个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影像学均表现为T2加权成像(T2WI)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高信号,T1加权成像(T1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低信号。脑梗死组患者的梗死部位多位于偏侧(1例病灶位于双侧胼胝体,12例病灶位于偏侧),病灶呈点片状;其中,9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期间T1WI、T2WI、FLAIR序列及ADC序列的病灶不消失,1例患者卒中复发。而RESLES组患者的病灶均位于胼胝体中线部位,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回旋镖形;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病灶均表现为减淡或消失。结论:脑梗死和RESLES均可导致孤立性胼胝体压部病变,两组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病灶位置、形态及随访期病灶特点的改变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出血特征和治疗(附63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出血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9年1月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678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78个动脉瘤中,位于前交通动脉259个,大脑中动脉197个,后交通动脉136个,颈内动脉63个,基底动脉23个。139个(135例)予保守治疗;539个(49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夹闭手术427个,血管内治疗112个。患者的临床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632例患者中,610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合并颞叶血肿52例,伴脑池血肿368例,伴胼胝体血肿25例,伴脑室积血69例,伴额叶血肿15例,伴脑积水73例,伴硬膜下血肿6例;仅表现为硬膜下血肿1例;仅以颞叶出血发病21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行手术治疗的49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迟发脑梗死13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6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6例。行保守治疗的135例患者中,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3例,死亡2例。末次随访的GOS:Ⅴ级347例,Ⅳ级253例,Ⅲ级20例,Ⅱ级7例,Ⅰ级5例。行影像学随访426例(526个动脉瘤),其中524个动脉瘤未复发,2个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形式多样,血肿位置有助于定位动脉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总体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糖尿病纹状体病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CT血管成像联合CT灌注成像参数和血清生物学对卒中复发事件的预测价值;MR 3D-ASL、DWI联合 MGM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产前MRI对胼胝体缺如及颅内伴随异常的评价;高分辨率MRI对椎动脉夹层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鼻腔鼻窦不同类型小圆细胞肿瘤CT及 MRI表现;能谱CT定量分析对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腺癌的价值研究;竖脊肌CT参数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影像组学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人工智能辅助下高分辨率CT对亚实性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发生微循环阻塞的危险因素研究;乳腺 MRI简化序列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全序列在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MR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值变化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预后的价值;基于MRI的肝表面结节曲率值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的价值;超声与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炎症指标动态列线图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管损伤的CT征象分析;经阴道超声与斜轴T2WI对子宫骶韧带深部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Likert和EPE grade评分对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扭伤及慢性损伤的MRI定量分析及与关节镜的对照研究;手足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对于X线难以鉴别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构建;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评估痉挛型脑瘫儿童胼胝体形态学改变;肛门直肠畸形骶椎侧位片与正位片测量骶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MRI正中矢状面对儿童胼胝体径线的测量研究;C臂CT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中特制体表栅栏的应用价值;肺结节同期活检联合微波消融策略的实施;个体化弹簧圈栓塞在肾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小剂量测试法结合可变螺距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评价;俯卧位优化体位在甲状腺CT检查中减少带状伪影的初步研究;3.0T甲状腺TSE T2WI Fast Dixon、Dixon和BLADE序列的比较研究;基于Cuda的改进体绘制算法在CT血管图像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深度学习评估椎体骨折影像学研究进展;MR T2 mapping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静息态功能MRI动态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卒中后抑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小脑、额叶及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结构发生的改变,进一步证实小脑参与PSD的发生,并研究小脑与传统抑郁相关部位如额叶、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基底节区梗死患者39例,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后分为PSD组19 例与非PSD组 20例,随机选取入组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2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扫描测定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比较 3 组病灶及病灶对侧感兴趣区的 FA值,并分析其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SD组前额叶、海马、扣带回及胼胝体膝部的病灶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的病灶对侧,与非PSD组及正常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06,P<0.05).小脑、额叶、边缘系统的FA值改变与HAMD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2调整=0.954,P<0.05).PSD患者小脑中脚对侧FA值与病灶侧的前额叶、海马、扣带回及胼胝体膝部FA值呈显著正相关(r=0.977、0.752、0.637、0.539,P均<0.05).结论 PSD患者小脑白质纤维束可能发生改变,且与传统抑郁相关部位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DTI联合DWI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脑微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脑梗死(CI)患者脑微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102例CI患者,均经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估后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48)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54),所有患者均进行DTI和DWI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脑微结构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和穹窿的DTI和DWI参数[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扩散率(MD)、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系数(Dcavg)],Pearson相关性分析认知功能MoCA评分和脑微结构DTI和DWI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额叶白质和胼胝体压部的FA、ADC、Dcavg参数均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D参数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扣带回和穹窿的FA、ADC、Dcavg参数均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D值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I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和脑微结构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穹窿相关脑区的FA、ADC、Dcavg参数呈正相关,与MD参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DTI和DWI可以较好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和穹窿等脑微结构,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卒中预警综合征(stroke warning syndrome,SW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1A),占所有TIA的1.5%~8.5%.SWS临床表现为反复、刻板的一侧面部、上肢和/或下肢的感觉和/或运动功能缺损,但无皮质受损表现.根据受累部位不同,SWS可以分为内囊预警综合征、脑桥预警综合征和胼胝体预警综合征.SWS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目前认为SWS可能的发病机制是脑小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到动脉的栓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缺血病灶周围去极化等.SWS进展成脑梗死的风险很高,并且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时间窗内就诊的SW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IVT治疗SWS是安全的,尚未见IVT引起SWS患者出血转化的文献报道.超时间窗就诊的SWS患者及时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可以有效终止缺血发作.SWS进展成脑梗死的比例为60%~100%.虽然SWS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很高,但大多数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很少复发.该文系统总结了 SW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诊治该类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表现为双侧胼胝体受累的抗Amphiphysin抗体阳性脑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患者,男,39 岁,维吾尔族,因"反复意识丧失伴头痛、四肢抽搐1 个月"于2022 年12 月 6 日就诊于我科. 患者于 1 个月前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僵直抽搐,具体持续时间不详,约 1 小时后患者苏醒,醒后不能回忆发作时的情况,醒后伴前额部及双颞侧胀痛、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不能缓解,同时伴左侧肢体无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完善头颅CT未见出血,按"脑梗死"予对症治疗后头部不适仍反复发作,20 日前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具体抽搐时间仍不详,伴恶心呕吐,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头颅CT未见出血,予输液治疗后症状较前缓解,但仍有行走不稳,期间患者逐渐出现四肢无力,翻身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临床预后及脑灌注状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出血位置(蛛网膜下腔、单纯脑室、脑实质)、出血半球、术前是否反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部CT灌注(CTP)检查数据及DSA资料等.术后近期(3~6 个月)随访时收集MR血管成像(MRA)资料,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新近一次远期(术后>12 个月)随访时收集是否存在新发卒中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mRS评分、头部CTP数据及DSA资料等.通过头部DSA评价手术侧半球改良铃木分期,铃木分期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中期,Ⅴ、Ⅵ期为晚期.根据手术侧的大脑半球DSA对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分级,大脑半球底部未见烟雾血管定义为无,虽在脑底形成了烟雾血管,但比较稀疏定义为稀疏,脑底部可见大量的烟雾血管在颈内动脉末端吻合,形成烟雾网络,并在脑底向各个方向扩展定义为浓集.通过远期随访头部DSA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并与术后近期随访MRA比较,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纤细或不显影,则定义为纤细或萎缩,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扩张或形态不变,则定义为扩张或不变.基于大脑中动脉(侧位)的DSA,使用松岛分级评价新生代偿血管,以颈外动脉造影的新生血管分布范围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比例进行分级,A级为>2/3,B级为1/3~2/3,C级为<1/3.与术前相比,若远期随访时mRS评分降低,则定义为神经功能预后改善,评分不变定义为神经功能无变化,评分增加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神经功能结局以mRS评分为评价标准,0~1 分为无残疾,2~3 分为轻度至中度残疾,4~5 分为重度残疾,6 分为死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远期随访时大脑双侧半球的CTP资料分别划分手术侧和手术对侧半球感兴趣区(ROI).各ROI分别采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max)4 个脑灌注参数.各ROI灌注参数分别与小脑齿状核平面的小脑皮质(ROI 3)相应参数做相对值,得出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max),以比较半球间脑灌注情况.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35 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21~65 岁,平均(38±13)岁;高血压病11 例(31.4%),糖尿病7 例(20.0%),吸烟史9 例(25.7%);出血半球左侧17 例(48.6%),右侧18 例(51.4%);出血位置包括脑实质出血9 例(25.7%),单纯脑室出血21 例(60.0%),蛛网膜下腔出血5 例(14.3%).(2)纳入患者随访36~48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9)个月.随访出现新发脑出血5 例(14.3%),包括脑室出血3 例,脑实质出血2 例;出血时间在手术后15~40 个月,其中手术侧出血3 例(8.6%),对侧出血2 例;另有3 例患者出现新发脑缺血性事件,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远期随访时旁路移植血管通畅25 例(71.4%),纤细或萎缩10 例(28.6%);新生代偿血管A级12 例(34.3%),B级16 例(45.7%),C级7 例(20.0%).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神经功能预后改善23 例(65.7%),无变化7 例(20.0%),恶化5 例(14.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神经功能结局明显改善(P =0.013),无残疾比例为80.0%;远期随访改良铃木分期分布不同(P<0.01),以晚期比例最大(77.1%),中期比例较少(20.0%);mRS评分(P =0.622)及烟雾血管密度(P =0.1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CTP术侧尾状核[(0.94±0.07)比(1.22±0.11),t =-23.664,P =0.04]、纹状体rCBF[(0.99±0.06)比(1.23±0.08),t =-23.654,P=0.03]减少;各ROI 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胼胝体膝[(1.21±0.10)比(0.96±0.07),t =14.790,P =0.03]、内囊前肢[(1.17±0.07)比(0.95±0.06),t =18.593,P =0.02)]rMTT延长;rTmax差异在前峡部[(0.94±0.03)比(1.03±0.03),t =-17.750,P =0.049]、内囊后肢[(1.04±0.05)比(0.92±0.03),t =14.210,P =0.04)]、额叶[(1.06±0.03)比(1.05±0.04),t =-1.972,P =0.03]和顶叶[(0.97±0.04)比(1.09±0.04),t =-17.750,P =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非手术侧rCBF在扣带回[(1.17±0.16)比(1.06±0.08),t = 4.067,P<0.01]、胼胝体膝[(1.29±0.22)比(1.05±0.07),t =6.454,P<0.01]、前峡部[(1.16±0.15)比(1.05±0.08),t =4.338,P =0.02]、苍白球[(1.13±0.14)比(1.08±0.08),t =2.113,P =0.01]增加,在纹状体显著降低[(0.87±0.06)比(1.05±0.06),t =-17.750,P = 0.02)];顶叶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04)比(1.04±0.05),t =-10.353,P =0.02];各部位r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白球r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2)比(1.01±0.02),t =-2.958,P =0.04].结论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可改善出血型烟雾病远期神经功能预后,促进铃木分期进展至高分期,对脑深部血管网络的灌注影响较小.出血型烟雾病手术对侧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不同侧别单纯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分析不同侧别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790例,选取其中的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其梗死灶侧别:左侧23例(62.2%),右侧13例(35.1%),双侧1例(2.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37例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中,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6±12.5)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1.0,6.7)分.左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与右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排名前5位分别为肢体活动障碍(29例)、言语功能障碍(20例)、抑郁(14例)、感觉障碍(9例)、尿失禁(9例).左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精神行为异常、抑郁、偏侧忽视发生率低于右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P<0.05).37例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责任血管主要为皮层支(16例),梗死灶部位排名前5位分别为额上回(25例)、胼胝体(23例)、扣带回(15例)、额极(10例)、旁中央及辅助运动区(9例),梗死灶累及部位数量主要为2个(15例).左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梗死灶部位为额极者占比低于右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P<0.05).结论 单纯ACA供血区梗死多为轻型脑卒中,且左侧单纯ACA供血区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右侧;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活动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抑郁,责任血管主要为皮层支,梗死灶部位主要为额上回、胼胝体、扣带回,梗死灶累及部位数量主要为2个,且精神行为异常、抑郁、偏侧忽视发生率及额极梗死可能与发病侧别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成人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与胼胝体压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分析成人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CLOCCs)及胼胝体压部(SCC)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提高两者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4 年12 月至2022 年4 月于本院临床确诊为CLOCCs的成人患者71 例及SCC急性脑梗死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征,重点分析两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包括病变位置、数量、形态、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 71 例成人CLOCCs患者中,男53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35.8±14.4)岁,病因包括感染、外伤、癫痫或药物治疗、代谢性疾病、手术、疫苗接种,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呕吐,MRI显示病变在SCC均呈单发、中央、中线对称分布,形状呈圆形、卵圆形、"回旋镖形",MRI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胼胝体压部ADC值(ADCSCC)平均为(0.8651±0.6460)×10-3 mm2/s,胼胝体膝部ADC值(ADCGCC)平均为(1.2088±0.6317)×10-3 mm2/s,rADC值平均为 0.3511±0.1931;88 例成人SCC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59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55.5±14.2)岁,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主要临床症状为锥体束损伤、头晕、意识障碍,MRI显示多数呈颅内多发病变,多数SCC病变呈中线偏侧分布,多数形状呈不规则形,MRI信号与 CLOCCs相似,ADCSCC值平均为(0.8179±0.5937)×10-3 mm2/s,ADCGCC值平均为(1.2874±0.6473)×10-3mm2/s,rADC值平均为 0.4212±0.173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病变信号、ADCSCC值、ADCG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MRI特征(位置、数量、形态)及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OCCs与SCC急性脑梗死MRI信号相似,rADC值可以作为初步鉴别两者的定量指标,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MRI特征(位置、数量、形态)则作为初步鉴别两者的定性指标,而性别、ADCSCC值、ADCGCC值在两者鉴别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及MRI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