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解剖切面联合容积对比成像技术在测量胎儿近场侧脑室后角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由解剖切面(Ominview)联合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在测量胎儿近场侧脑室后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提示侧脑室增宽、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积水等的50例胎儿为观察对象,每一例都分别运用常规超声、Omniview-VCI技术和磁共振(MRI)测量近场单侧侧脑室后角宽度,比较分析三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Omniview-VCI技术和MRI侧脑室宽度测量值Omniview-VCI技术[(1.17±0.15)cm]和MRI测量[(1.20±0.12)cm]均大于常规超声[(1.11±0.1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37、3.597,均 P<0.05)。Omniview-VCI技术和MRI测量侧脑室宽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04, P>0.05)。且Omniview-VCI技术在次均费用[(222.15±3.20)元]和等待时间[(0.24±0.04)d]均优于MRI[(597.23±11.02)元、(1.02±0.10)d]( t=213.126、51.210,均 P<0.05)。 结论:Omniview-VCI技术能代替MRI,较准确测量胎儿近场侧脑室后角,为评估胎儿近场侧脑室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成为常规应用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男性酒依赖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男性酒依赖患者脑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方法:对33例男性酒依赖患者(酒依赖组)及30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进行DTI扫描,影像数据使用Matlab平台的FSL(Funtional MRI Software Library)软件进行分析,基于TBSS(s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方法分析2组间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采用 t检验比较2组FA值及MD值。 结果:酒依赖组与对照组比较,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0.55±0.03与0.58±0.02; t=-3.26, P<0.05),左侧海马区FA值降低(0.42±0.06与0.46±0.06; t=-2.69, P<0.05)、MD值升高(122±9与115±12; t=2.58, P<0.05),左侧额叶区MD值升高(121±7与116±11; t=2.50, P<0.05),左侧额桥束MD值升高(122±8与115±10; t=2.79, P<0.05)。 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胼胝体、海马、额叶等脑区脑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脑白质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发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Ⅱ型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临床、影像表现特异。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以Ⅰ型多见,Ⅱ型少见。文中报道1例罕见的复发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Ⅱ型患者。该例患者首次发病表现为典型的Ⅱ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累及胼胝体及深部脑白质,短期复查病变消失;2年后病变复发,病变累及范围与第一次相似,短期复查病变消失。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 PAK3基因新发突变致X连锁神经发育异常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11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的1例 PAK3基因变异致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及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男,9日龄,因"出生后不能撤机9 d"入院。患儿病程中有反复惊跳,四肢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部分引出。振幅整合脑电图提示:下边界10 μV,上边界40 μV,未见明显成熟睡眠觉醒周期,可见2次电发作,印象:中重度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胼胝体变薄。家系增强加深全外显子/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新生儿 PAK3基因新发位点[c.1327(exon18)G>A,p.G443R]的错义突变。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本病例丰富了 PAK3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并提示全基因组测序在临床诊断和遗传基因指导中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刀砍样"线状硬皮病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线状硬皮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3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以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起病的"刀砍样"线状硬皮病(LSES)学龄期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检索相关文献,复习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例患儿临床特点为头晕、呕吐伴视物模糊,为反复、短暂性发作,头颅影像学提示左侧额顶颞叶白质、扣带回、基底核区、胼胝体近压部异常信号,病灶区脑表面多发软脑膜线样强化及脑实质异常强化。经甲氨蝶呤(MTX)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2个月后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后,头颅影像学显示大脑半球脑白质病变及脑实质多发钙化较前明显减轻。随访11个月,患儿无临床症状,脱发处新生毛发密集,皮损处皮肤色泽、质地及皮纹接近正常。复习国内相关文献,均未涉及治疗及预后;国外文献报道5例患儿,治疗均首选甲泼尼龙联合MTX,疗效显著,与本例患儿治疗一致。结论:临床考虑LSES的患者,无论有无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均应早期进行颅骨完整性评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6例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基因确诊的6例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分析基因变异位点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1月龄至1岁4月龄。6例均有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以发育落后起病3例,以抽搐起病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3例。6例均合并癫痫,2例严重小头畸形患儿在婴儿早期出现癫痫性脑病,发作形式以痉挛发作为主;4例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均在多次发热抽搐后逐渐转变为无热抽搐,以局灶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为主,其中3例在多次无热抽搐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并逐渐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头颅影像学正常2例,大脑发育不良1例,额叶变尖并额叶内脑白质异常信号、胼胝体薄1例,胼胝体菲薄、侧脑室形态失常1例,1例早期正常5岁9月龄时出现小脑萎缩。2例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异常。3例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1例正常、2例异常。6例患儿均存在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位点变异,其中缺失变异2个,错义变异7个,2例患儿的变异位点未见报道,分别为c.1341_1343del和c.1283A>G、c.1165_1167del和c.1075G>A。随访3个月至4年5个月,2例严重小头畸形患儿均在婴儿期死亡,4例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至末次随访均存活、均仍有癫痫发作。结论: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明显小头畸形的患儿临床多表现为重症类型,而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I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估短期戒断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脑白质改变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短期戒断甲基苯丙胺(MA)成瘾者脑白质改变中的价值。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招募55例短期戒断MA成瘾者,男40例,女15例,年龄14~45(37.24±7.31)岁,均来自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岳阳市强制戒毒所;同期招募52名健康对照者,男40名,女12名,年龄18~59(40.3±9.1)岁。收集受试者的DTI数据、人口统计学特征、成瘾一般信息及冲动性量表第十一版评分(BIS-11)。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BSS)比较两组间DTI指标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首次使用MA的年龄、使用MA时间、每天使用的剂量、BIS-11总分及3个子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A组和健康对照组BIS-11总分、BIS动机冲动及BIS注意冲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MA组各向异性分数(FA)(0.58±0.02比0.56±0.02,0.77±0.02比0.75±0.04,0.79±0.04比0.76±0.06;均 P<0.05)、轴向扩散系数(AD)(0.57±0.01比0.56±0.02, P=0.001)及平均扩散系数(MD)(0.66±0.02比0.65±0.02,0.52±0.07比0.51±0.06,均 P<0.05)值均升高,而两组间径向扩散系数(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A值升高的白质区域位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双侧放射冠前部及左侧放射冠上部,AD值升高的区域位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放射冠前部,放射冠上部、放射冠后部、外囊及上纵束,MD值升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右侧上纵束、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且胼胝体体部的FA值与每天使用MA的剂量呈正相关( r=0.301, P=0.026)。 结论:短期戒断的MA成瘾者存在白质纤维水肿及损伤,并且胼胝体体部损伤程度与每天使用MA剂量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ABA及TBSS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慢性偏头痛(CM)患者脑白质结构损伤及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自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M患者60例(CM组),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向社会招募与CM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健康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全脑DTI扫描,使用PANDA及FSL软件进行DTI数据全自动处理,采用基于白质图谱的分析(ABA)及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TBSS)分析CM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全脑DTI数据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M患者临床特征与AB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BA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M组患者双侧大脑脚、左侧小脑下脚、右侧小脑上脚、双侧内侧丘系、双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双侧钩束及右侧内囊后肢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右侧扣带回、内囊豆状核后部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D)值增高,双侧大脑脚、双侧内侧丘系、右侧扣带回脑区轴向弥散率(AD)值降低,左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左侧小脑下脚、左侧大脑脚脑区径向弥散率(RD)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SS结果显示:CM组及健康对照组脑白质纤维骨架FA、MD、RD及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M患者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左侧小脑下脚、左侧内侧丘系、右侧大脑脚FA值,右侧大脑脚的AD值,左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RD值呈负相关关系( P<0.05);CM患者病程与左侧小脑下脚FA值呈负相关关系,与左侧小脑下脚的RD值呈正相关关系( P<0.05)。 结论:CM患者脑白质存在结构损伤,但白质纤维骨架与正常人无差异,无纤维骨架的病理性损害。脑干、小脑及胼胝体结构变化与头痛VAS评分及病程有相关性,可能是CM发病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婴幼儿松果体区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婴幼儿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手术入路、术后病理、并发症等。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3~36个月,平均年龄17.4个月;术前影像学提示均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1例采用经右侧额中回皮层造瘘入路,1例采用枕下小脑幕上入路,1例采用颞顶皮层造瘘侧脑室三角区入路,1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结果:11例患儿中,8例患儿达到显微镜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3例,松果体母细胞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松果体原基瘤1例,混合性胚胎性肿瘤1例。术后脑积水缓解不理想需要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 shunt )5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8例,其中行硬脑膜下外引流术好转2例,6例自行吸收,无死亡病例。结论:婴幼儿松果体区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明显与青少年及成人不同,治疗策略制定宜个体化,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适合大多数婴幼儿患者,明确病理诊断有利于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AK1基因新生突变相关智力发育障碍伴大头畸形-癫痫发作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 PAK1基因新生突变相关智力发育障碍伴大头畸形-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 PAK1基因致病性及突变特点。患儿,男,4岁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言语功能受损为著的智力发育障碍和癫痫发作,患儿具有头围大、面长、鼻梁低平等特殊面容。脑电图示双侧前头部慢波增多,醒睡各期左侧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巨脑(双侧大脑半球脑回增大、皮质增厚、白质量多、胼胝体厚,小脑及脑干体积增大)。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致病性变异为 PAK1 (NM_001128620)4号外显子的新生杂合突变c.361C>A (p.Pro121Thr)。该病例为国内首次报道的 PAK1基因突变相关智力发育障碍伴大头畸形-癫痫发作,明确了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为该家庭进行准确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