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丸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氧化损伤及铁死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旨在探讨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小鼠AS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组,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给予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共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附睾脂肪面积、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及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主动脉胶原沉积面积占比;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铁离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环氧合酶2(COX2)、铁蛋白重链1(FTH1)、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肿瘤蛋白53(p5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p53、SLC7A1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主动脉p53、SLC7A11、GPX4、FTH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扩大,胶原纤维沉积增加,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脂滴变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扩大;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p53、COX2蛋白表达升高;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TGS2、NOX1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胶原沉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减少,脂滴变少,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p53、COX2蛋白表达降低;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TGS2、NOX1 mRNA表达降低.综上所述,茱萸丸对小鼠AS主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伊马替尼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伊马替尼对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8~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伊马替尼组(I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和伊马替尼+内毒素血症组(I+LPS组).复制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24 h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量肺组织湿/干比;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的磷酸化水平、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及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较,LPS组的肺湿/干比比值[(3.47±0.41)vs.(5.58±0.47)]及肺损伤评分[(1.25±0.89)vs.(10.25±1.75)]升高(P<0.05),血清中 TNF-α 和 IL-6 水平上调(P<0.05),SOD、CAT、GSH、GSH/GSSG 水平降低(P<0.05),MDA水平增加,p-NF-κB、Nrf2和HO-1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与LPS组比较,I+LPS组肺W/D 比值[(5.58±0.47)vs.(4.62±0.38)]及肺损伤评分[(10.25±1.75)vs.(7.00±1.31)]下降(P<0.05),血清 TNF-α 和 IL-6 水平下降(P<0.05),SOD、CAT、GSH、GSH/GSSG 水平升高(P<0.05),MDA水平下调(P<0.05),p-NF-κ B蛋白表达下降,Nrf2和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伊马替尼可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孟鲁司特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中肺发育不成熟、炎症损伤、氧化应激及损伤后异常修复是关键因素。白三烯是5-脂氧合酶途径的促炎介质,参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孟鲁司特作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抗炎、抗氧化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可能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该文将综述孟鲁司特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应用的潜在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PS攻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时HO-1/CO信号通路与线粒体分裂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LPS攻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时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HO-1/CO)信号通路与线粒体分裂的关系。方法:大鼠AECⅡ进行传代培养,待其分裂至合适浓度(约2×10 5个/ml)时接种于9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7组( n=12):空白对照组(C组)继续培养,不做任何处理;LPS组(L组)采用10 μg/ml LPS孵育;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LPS组(CL组)、HO-1诱导剂Hemin+LPS组(HL组)、HO-1抑制剂ZnPP-Ⅸ+LPS组(ZL组)分别采用100 μmol/L CORM-2孵育1 h、20 μmol/L Hemin孵育1 h以及10 μmol/L ZnPP-Ⅸ孵育0.5 h,而后用10 μg/ml LPS孵育;CORM-2+ZnPP-Ⅸ+LPS组(CZL组):采用100 μmol/L CORM-2孵育1 h,而后用10 μmol/L ZnPP-Ⅸ孵育0.5 h,最后用10 μg/ml LPS孵育;Hemin+ ZnPP-Ⅸ+LPS组(HZL组)采用20 μmol/L Hemin孵育1 h,而后用10 μmol/L ZnPP-Ⅸ孵育0.5 h,最后用10 μg/ml LPS孵育。各组于培养或LPS孵育48 h时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HO-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6组细胞活力降低,HO-1、Drp1及Fis1表达上调( P<0.05)。与L组比较,CL组和HL组细胞活力升高,HO-1表达上调,Drp1及Fis1表达下调,ZL组细胞活力降低,HO-1表达下调,Drp1及Fis1表达上调( P<0.05),CZL组和HZ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L组和HL组比较,ZL组细胞活力降低,HO-1表达下调,Drp1及Fis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HO-1/CO信号通路可抑制线粒体分裂,在LPS诱导大鼠AECⅡ损伤时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氢青蒿素和索拉非尼诱导未分化甲状腺癌铁死亡的协同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和索拉非尼(sorafenib, SOR)诱导未分化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ATC)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协同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HA和SOR对ATC细胞CAL-62增殖及铁死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基因(SCL7A11)、脂氧合酶-15(LOX-15)及p53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应的检测试剂盒检测铁死亡中间代谢产物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丙二醛、亚铁离子(Fe 2+)、一氧化氮(NO)、活性氧簇(ROS)水平;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分析DHA和SOR对ATC在体内的抑制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A、SOR和DHA+SOR处理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 P<0.001),LDH、Fe 2+、丙二醛及ROS含量明显增多,GSH活性明显降低( P<0.001),其作用均被硫酸亚铁(FeSO 4)促进,被铁抑素-1逆转。与对照组及单独用药组比较,DHA+SOR组15-LOX-2及p53表达上调,GPX4和SCL7A11水平降低( P<0.001),15-LOX-1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DHA+SOR组NO的含量显著降低( P<0.001)。DHA和SOR在体抑制ATC肿瘤生长。 结论:DHA与SOR协同作用上调15-LOX-2基因的表达,抑制NO的合成,从而诱导ATC细胞发生铁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三家系12R-脂氧合酶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3个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鱼鳞病多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法对患者及父母DNA双向验证。结果:3例出生时均为火棉胶样儿,2~4周膜脱落后,均逐渐出现相似的轻度鱼鳞病特征,皮肤干燥,局部细小鳞屑,屈侧易受累,少汗,热不耐受,面颊潮红,轻度掌跖角化或掌纹增多。3例均发现为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存在父源c.406_408delGAG、母源c.77T>C突变;例2存在父源c.1013C>T、母源c.1286C>G突变;例3存在父源c.1232T>C、母源c.1440C>A突变。功能预测显示,4个错义突变c.77T>C、c.1286C>G、c.1013C>T、c.1232T> C和1个缺失突变c.406_408delGAG均可能致病,1个无义突变c.1440C>A产生终止密码、编码截短蛋白p.Tyr480Ter,可影响蛋白功能而致病。这6个突变位点既往均未见报道。结论: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儿均存在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每例患儿的2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细胞铁死亡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铁死亡对糖尿病(DM)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DM组、DM+HIRI组。通过连续4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部分肝血流阻断法建立HIRI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胰岛素、肝功能及血脂代谢指标,化学发光法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脂氧合酶-1(LOX-1)含量,HE染色法评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DM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肝脏PUFA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提示DM组大鼠肝细胞呈脂肪变性,DM+HIRI组大鼠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及坏死。与HIRI组相比,DM+HIRI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5.87±0.76)比(1.34±0.2)mmol/L]、甘油三酯[(2.93±0.47)比(0.71±0.34)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9.5±40.09)比(155.17±18.5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5.50±37.52)比(102.39±22.68)U/L]、PUFA[(21.58±3.01)比(8.12±0.94)mg/g]、LOX-1[(200.81±26.03)比(73.34±10.66)U/mg]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HIRI组相比,DM+HIRI组ACSL4蛋白表达上调[(0.46±0.06)比(1.02±0.11)],GPX4蛋白表达下调[(0.43±0.07)比(0.14±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M大鼠对HIRI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肝细胞脂质代谢异常及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通过Rho/ROCK通路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是否通过抑制Rho/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通路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T2DM-NASH)组、T2DM-NASH+塞来昔布组、对照组、对照+塞来昔布组四组,其中T2DM-NASH及T2DM-NASH+塞来昔布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及对照+塞来昔布组予基础饲料(25 kJ/kg)喂养,4周后T2DM-NASH组及T2DM-NASH+塞来昔布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诱导T2DM模型,而对照组及对照+塞来昔布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STZ注射4周后T2DM-NASH+塞来昔布组及对照+塞来昔布组予塞来昔布(10 mg·kg -1·d -1)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4周,剩余两组大鼠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第12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hoA、Rho相关蛋白激酶1(ROCK1)及Rho相关蛋白激酶2(ROCK2)蛋白在肝脏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RhoA、ROCK1及ROCK2 mRNA在肝脏的表达情况,并采用方差分析及 t检验对比各组间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及对照组+塞来昔布组相比,T2DM-NASH组及T2DM-NASH+塞来昔布组光镜下肝组织呈重度脂肪变性,部分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且肝组织RhoA、ROCK1及ROCK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 < 0.05),而T2DM-NASH+塞来昔布组较T2DM-NASH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有所减轻且肝组织RhoA、ROCK1及ROCK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 P < 0.05)。 结论: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T2DM-NASH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而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的表达而达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MMSCs对SD大鼠DCD供肝常温机械灌注脂肪变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铁死亡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修复SD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脂肪变性供肝中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BMMSCs。建立大鼠脂肪肝DCD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脂肪肝组(Sham)、静态冷保存组(SCS)、常温机械灌注保存组(NMP)、BMMSCs联合NMP保存组(BNMP),不同条件下保存DCD脂肪供肝4 h。通过检测肝脏病理、灌注液肝脏酶学和乳酸含量、胆汁分泌量和炎症因子指标,对肝脏进行功能质量评估;检测肝组织中Fe 2+、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肝脏中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铁蛋白重链1(FTH1)的mRNA或蛋白表达,评价肝脏铁死亡发生。 结果:BNMP和NMP组的肝脏病理、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优于SCS组;机械灌注保存期间,BNMP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含量均低于NMP组[灌注4 h:(189.0±12.5)U/L比(227.7±16.2)U/L、(207.3±18.6)U/L比(247.0±11.8)U/L、(2.3±0.3)mmol/L比(2.9±0.2)mmol/L],同时BNMP组的胆汁分泌量(1 245.7±46.8)μl高于NMP组(1 014.3±67.9)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NMP组肝组织中Fe 2+、丙二醛含量低于SCS和NMP组,GSH含量高于SCS和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此外,BNMP组肝脏中环氧合酶2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及Ptgs2 mRNA水平明显降低,GPX4和FTH1的蛋白表达高于NMP和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BMMSCs联合NMP能更好的修复SD大鼠DCD脂肪变性供肝,发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胶质母细胞瘤脂肪酸合酶调控巨噬细胞M1极化影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中脂肪酸合酶(FASN)表达对巨噬细胞U937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GBM细胞(U87和LN229)构建稳定干扰FASN的细胞株,获得干扰RNA对照组(sh-con,即U87sh-con组、LN229sh-con组)和敲低FASN实验组(sh-FASN,即U87sh-FASN组、LN229sh-FASN组),收集以上4组的细胞上清液(GBM细胞条件培养基)后分别与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后的U937巨噬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上清为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再分别将4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GBM细胞(U251)进行共培养。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和(或)细胞免疫荧光(IF)实验检测U87sh-con、U87sh-FASN、LN229sh-con、LN229sh-FASN 4组细胞中FAS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GBM条件培养基与U937细胞共培养后环氧合酶2(COX-2)、精氨酸酶1(ARG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实验检测敲低FASN后U87和LN229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4组GBM条件培养基与U937细胞共培养后成熟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巨噬细胞M1表型标志物CD11c、COX-2及M2表型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IL-10)、ARG1的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4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U25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统计学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成功构建了FASN蛋白稳定敲低的U87、LN229细胞株,WB和IF结果均显示,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相比,U87、LN229细胞sh-FASN组的FASN蛋白表达均降低(均 P<0.05);CCK-8结果显示,48 h时U87sh-con组与U87sh-FASN组细胞活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8.391±10.032)%对比(547.009±1.860)%, P=0.002];24、48 h时LN229sh-con组与LN229sh-FASN组细胞活力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235.033±1.598)%对比(218.026±3.593)%;48 h:(441.190±5.196)%对比(388.306±9.887)%;均 P<0.05),而8、12 h时U87、LN229细胞sh-con组与sh-FASN组细胞活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U937细胞相比,经诱导分化后的U937细胞及其分别与4组GBM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后的细胞中CD68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 P<0.05);且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相比,U87、LN229细胞sh-FASN组的CD11c、COX-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 P<0.05);而IL-10、ARG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WB结果显示,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相比,U87、LN229细胞sh-FASN组COX-2蛋白表达均升高(均 P<0.05),而ARG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结果均显示,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比较,U87、LN229细胞sh-FASN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U251细胞共培养后的穿膜细胞数均减少(均 P<0.05)。 结论:GBM细胞FASN表达下调可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进而抑制GB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