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衰减参数成像评估肝脂肪变性及其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衰减参数成像(UGAP)技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适用性,评估NAFL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维超声及UGAP检查的NAFLD患者20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者73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对肝脂肪变性程度进行评价,分为S0~S3级,所有受试者进行UGAP检查获取UGAP值。基于是否并发CVD事件,将NAFLD患者进一步分为并发CVD组83例与未并发CVD组121例。比较S0~S3组间UGAP值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UGAP值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评估UGAP值与肝脂肪变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不同操作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和Nomogram模型分析NAFLD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277例受试者中,S0组73例(健康对照组),S1~S3组分别为83、86、35例。UGAP值在S0~S3各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236.35,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肝脂肪变性程度是UGAP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UGAP值操作者间的ICC为0.977(95%CI:0.972~0.98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UGAP值为NAFLD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构建的Nomogra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0.920~0.977,P<0.001)。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的实际预测性能与理想预测性能接近。结论:UGAP值与BMI、血脂水平、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且操作者间可重复性好;基于年龄、BMI及UGAP值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直观地评价NAFLD患者并发CVD的风险。UGAP技术可为评估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预测CVD发生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表达谱的初步分析和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血清外泌体微小RNAs(microRNAs)差异表达谱,探索miRNAs在NAFLD发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各取4例人口学特征、个人史相近的S2~3级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外泌体miRNAs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最显著的4条miRNAs按S1组、S2~3组、对照(Control)组每组各20例行qRT-PCR验证,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 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和非正态分布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初步鉴定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的血清外泌体miRNAs共19条,hsa-miR-122-5p、hsa-miR-146b-5p、hsa-miR-197-3P的相对表达关系为:S2~3组>S1组>Control组,hsa-miR-483-3p的相对表达关系为:NAFLD组(S1或S2~3)>Control组。GO分析显示靶基因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均有广泛的注释,靶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共84条,从20条与NAFLD最密切的通路中筛选出与至少10条通路都相关的靶基因共5个,即PIK3R2、AKT2、AKT3、MAPK1、NFKB1。 结论:初步分析了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miRNAs差异表达谱,研究了4条miRNAs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程度的价值,预测了数以千计的靶基因及其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为寻找无创诊断NAFLD的生物标志物和特异性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新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现已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目前对其进行组织学评价的半定量评分系统主要有4种,包括Brunt评分系统、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网络(NASH-CRN)评分系统、欧洲抑制脂肪肝进展小组(FLIP)提出的脂肪变性活动度纤维化(SAF)评分系统(SAF/FLIP)和儿童NAFLD组织学评分系统。现对这4种评分系统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系统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该文为综述性论文,为协调各评分系统的评价标准,遂使用旧称"N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芩素对高脂诱导的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氧化损伤在黄芩素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将体质量18~20 g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10%脂肪供能)、高脂组(H,60%脂肪供能)、高脂+黄芩素组(H+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黄芩素对照组(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组织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超微病理检查线粒体形态,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strin2及蛋白质羰基化(PCOs)水平,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内Sestrin2蛋白表达,荧光染料BODIPY493/503测定HepG2细胞内脂质改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LSD两两比较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导致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及GSH、SOD水平降低( P值均< 0.05),MDA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升高,Sestrin2表达增高( P值均< 0.05);线粒体形状改变、肿胀、缺少嵴,MMP下降33.3%( t = 13.456, P < 0.001);黄芩素干预有效的抑制高脂喂养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与氧化损伤,进一步上调Sestrin2的表达,增高MMP( t = 10.104, P < 0.001),肝脏损伤明显缓解。敲低Hep2细胞内Sestrin2的表达,细胞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增加,PCOs表达上升( P值均<0.05),黄芩素拮抗脂质沉积及抗氧化能力降低。 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Sestrin2表达,缓解高脂喂养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从而减轻非酒精脂肪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膦酸盐通过消耗巨噬细胞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脂肪变和小叶炎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巨噬细胞的作用,为代谢性肝病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方法:将20只6~8周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只,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实验组15只,MCD饮食+腹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以清除巨噬细胞)。喂养4周建立小鼠NASH模型,留取血、肝脏及脾脏,分析体质量指数、肝指数、脾指数及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通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NAS);用RT-PCR方法比较F4/8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MCD喂养小鼠4周建立NASH模型,实验组F4/80的mRNA表达量下降( t = 4.167, P<0.01),肝脂肪变性减轻( t = 10.70, P < 0.05),小叶炎症浸润程度减轻( t = 3.08, P < 0.05),NAS评分降低( t = 8.06, P < 0.05)。同时,ALT水平明显下降[(817.00±128.90)U/L与(231.20±36.28)U/L, t = 5.71, P < 0.01)],AST水平也降低[(1 211.00±248.90)U/L与(505.30±88.20) U/L, t = 3.32, P < 0.01)];但实验组脾脏体积及脾指数较大(0.24±0.01与0.32±0.02, t = 2.41, P < 0.05);肝脏气球样变、体质量指数及肝指数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NASH中,膦酸盐可消耗巨噬细胞而发挥抑制肝脏炎症及保护受损肝脏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变性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脂肪供肝则会加重上述情况。本文从细胞和分子角度分析了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启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失衡及各种效应分子等,为减少并预防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受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性及供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供者和受者分为非脂肪变性供肝组( n=733)和脂肪变性供肝组( 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供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者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者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供肝组和非脂肪变性供肝组受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 结果:两组供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比较,供者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 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 t=3.149, 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 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 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者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 P值均>0.05),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 P值均>0.05),两组受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供受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 P值均>0.05),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92)。 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供者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供受者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变性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由于脂肪变性供肝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耐受较差,影响移植术后疗效,研究脂肪变性供肝的发病机制和脂肪变性供肝在肝移植中的损伤机制,如何修复脂肪变性供肝质量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肪变性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变性供肝保存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供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供肝保存效果,提升供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4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9±12)岁。根据肝再生率(LRR)是否大于100%,分为两组:再生良好组(LRR≥100%, n=24)和再生不良组(LRR<100%, n=20)。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差异及术后生存率。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 结果:术后15、30、90、180 d的移植肝体积变化率分别为(117.04±7.00)%、(164.03±16.72)%、(180.98±26.30)%、(159.40±26.28)%。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2、3、4、5、6、7天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术后第1、2、3、4、5、6、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5、6、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再生良好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0天的每100 g肝质量门静脉流量情况均好于再生不良组。再生良好组和再生不良组受者术后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 结论: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肝再生不良受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肝再生良好的受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