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脆性糖尿病的精细化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脆性糖尿病的特点为胰岛功能衰竭、血糖波动极大、严重低血糖与高血糖酮症交替出现,其危害巨大,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且导致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属于临床上的难治性糖尿病,常见于1型糖尿病和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脆性糖尿病患者均需胰岛素替代治疗,在治疗中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多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该文从血糖监测的精细化、胰岛素使用的精细化、结构化教育的精细化,并结合当下新技术对难治性脆性糖尿病的管理进行阐述,以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从而降低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给药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98例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在使用胰岛素及贝那普利的基础上,分为口服利格列汀组及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疗程共12周。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血清C肽、胰高血糖素、GLP-1、GI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利格列汀组患者的平均血糖、FBG、PPG均低于利格列汀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P<0.05);利格列汀治疗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指标变异(日内变异和日间变异)均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波动( P<0.05)。利格列汀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下降( P<0.01),而治疗前后C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餐后30 min利格列汀组的胰高血糖素和G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 P<0.01),而GLP-1(60 min)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升高( P<0.01)。 结论:联合应用利格列汀和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血糖波动减小,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减少,且不加重肾脏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阻运动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经常共存,导致中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提升,两者严重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T2DM患者中存在“糖尿病骨脆性悖论”,出现高骨密度高骨折风险的现象,加之有些降糖药物也能引起骨代谢异常,T2DM患者更易出现骨质疏松。但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糖尿病患者骨质的保护,即使明确了OP的诊断,但因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副作用多、成本高、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长期使用受限。抗阻运动有降糖护骨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早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非药物策略在T2DM患者合并OP患者中推广。我们从T2DM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发病机制,抗阻运动对血糖、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抗阻运动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以及抗阻运动方案制定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对抗阻运动在T2DM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骨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脆性骨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1型和2型糖尿病的脆性骨折风险均会增加。一旦发生骨折,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通过生化标志物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并在疾病早期就采取措施来降低骨折的发生。 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近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1篇题为《糖尿病患者骨脆性的生化标志物》的综述(Meier C, Eastell R, Pierroz DD, et al.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Fragi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3:dgad255)。该文为开放获取文章,本文对其进行了中文编译。该文充分汇总相关文献,就生化标志物、糖尿病药物、糖尿病骨病及脆性骨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和验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中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PVP/PKP术后的患者197例,根据术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对应的预测模型,应用R语言软件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椎体骨折个数在2个以上、有合并糖尿病均是影响老年椎体脆性骨折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高骨密度(BMD)值、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均是独立保护因素( P<0.05)。基于以上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其发生再骨折的概率约为85%;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最佳截断值-1.932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47、0.706;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18,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之间差异不大,模型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净效益在阈值概率为1%~99%的区间内明显高于全部接受干预措施和全部不接受干预措施的净效益。 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PKP术后伤椎再骨折发生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和通道螺钉固定治疗30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2.5岁;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17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FFP分型:Ⅱc型6例(6/30,20%),Ⅲ型22例(22/30,73.33%,其中Ⅲa型13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Ⅳa型2例(2/30,6.67%):合并同侧髋臼骨折2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17例,均未合并四肢骨折。手术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于腹膜后显露,结合下肢牵引复位骨盆前、后环骨折,直视结合X线验证骨折移位基本复位后,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前环用重建钢板或INFIX架固定。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术后功能。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9.9 d;手术时间35~150 min,平均73.5 min;术中出血量220~2 400 ml,平均586.7 ml;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顺利,X线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钢板、螺钉位置满意。术后X线片及CT扫描均显示骨盆环结构复位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0%(24/3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86.1±6.11)分(范围66~92分),其中优2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3%(28/30)。1例患者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溶栓后血栓消失;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患者行INFIX架固定术后出现患侧大腿外侧麻木,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最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经盆内腹膜外显露整个半骨盆环,能直视下复位骶髂关节周围、髂骨翼及前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或通道螺钉能较好固定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脆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脆性变化日益受到重视。即使在骨密度正常时,T2DM患者的骨折风险仍可增加。T2DM患者骨脆性增加的影响因素众多,病理生理学机制较为复杂。此外,常用降糖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关注T2DM患者的骨脆性变化,综合管理骨折风险,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强化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强化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沙格列汀,观察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随访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其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8-异构前列腺素F2α(8-PGF2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1.8±0.5)mmol/L vs (6.5±1.4)mmol/L, t=7.235]、日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6.5±1.1)mmol/L vs (17.3±4.7)mmol/L, t=13.44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1.2±0.4)mmol/L vs (9.2±2.0)mmol/L, t=8.921]、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3.7±1.1)mmol/L vs (12.4±4.2)mmol/L, t=7.003]、日间血糖[(1.5±0.4)mmol/L vs (4.6±0.8)mmol/L, t=4.537]均显著降低( P<0.05),同时观察组的8-PGF2α[(7.8±1.2)ng/L vs (13.6±2.3)ng/L, t=4.882]、hs-CRP[(5.2±1.3)mg/L vs (8.7±1.3)mg/L, t=4.406]、胰岛素使用量[(30.9±10.2)U/d vs (42.3±13.4)U/d, t=5.726]以及体重指数[(18.3±1.2)kg/m 2 vs (21.0±2.3)kg/m 2, t=4.135]亦显著降低( P<0.05);低血糖事件[16.3%(8/49) vs 36.7%(18/49),χ 2=9.697]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0 vs 14.3%(7/49),χ 2=7.268]显著降低( P<0.05)。 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于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洗涤菌群移植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洗涤菌群移植(WMT)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10例,完成4周导入期后开始接受WMT治疗。于治疗基线(T0),治疗后1周(T1W)、1个月(T1M)、3个月(T3M)收集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相关指标、胰岛素使用剂量、糖化血红蛋白、标准馒头餐试验血糖和C肽、血脂、低血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T0和T1W进行持续葡萄糖监测,在T0和T1M进行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配对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T0比较,胰岛素使用剂量从T1W即开始降低,至T1M下降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血糖监测结果显示,与T0比较,治疗后空腹和三餐后2 h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频次、低血糖指数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持续葡萄糖监测结果显示,与T0比较,T1W时血糖≤3.9 mmol/L和血糖≥11.1 mmol/L的时间百分比均降低[分别为1.46%(0.06%,3.08%)和0(0,0.18%),21.95%(16.02%,44.68%)和5.52%(0.57%,19.93%)],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分别为(44.36±25.24)% 和(74.40±19.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C肽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及随访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至T3M时治疗整体有效率达70%(7/10),与T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T0比较,治疗满意度总评分在T1M时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0±2.0)和(18.0±2.0)分, t=9.847, P<0.01]。 结论:WMT用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具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外分泌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外分泌糖尿病(DEP)是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且以“脆性糖尿病”为主要临床特征,易形成高血糖与低血糖交替发生的现象。目前临床管理困难,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指南。该文综述了DEP降糖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胰岛移植、胰腺β细胞再生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