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刮痧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对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颈椎病刮痧疗法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12日,建立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数据库,统计腧穴、经络及手法等,利用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腧穴配伍关联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52篇,共使用79个穴位,累计使用频次为1 088次。最常用的腧穴为风池(11.86%,129/1 088)、肩井(10.39%,113/1 088)、大椎(8.46%,92/1 088)等。足少阳胆经、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等为常用经脉。肩井-风池、肩井-大椎是常用腧穴配伍组合。点压、按揉及弹拨手法是常用治疗颈椎病刮痧手法。结论:文献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腧穴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龙胆泻肝汤源流探析与经脉解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系统梳理历代医书中的龙胆泻肝汤发现,最初《兰室秘藏》所载龙胆泻肝汤主要针对男子前阴臊臭之疾,经过薛己的加减变化使主治范围逐渐泛化扩展,并出现方剂名称、组成和源流混乱的问题,《景岳全书》和《医方集解》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过往医家多从脏腑角度对该方进行解读,转换视角从经脉角度重新解读,或可更好理解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规律。将前阴的病症归于足厥阴肝经,而将胁痛、耳聋等病症归于足少阳胆经,并根据病情加减用药,既有利于对该方全面与深入的理解以实现临床辨证与用药精准,也可促使现代研究者重新思考经络学说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针刺分期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与"瘀""痰""沫"关系密切,可根据本病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以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及修复神经组织微环境为原则,应用针刺疗法分期论治,在瘀沫期运用梅花针叩刺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部位及阿是穴;在痰瘀阻络期采用关刺法刺激关节肌腱附近的穴位;在痰瘀沫绞结期运用经筋排刺法刺激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路线,多可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选穴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研究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年1月-2019年10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文文献,梳理并统计选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等数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及SPSS model 18.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针灸处方33个,穴位77个,穴位总频次达398次。其中单穴应用频次最高为合谷(23次),其次为外关(22次);选穴多属手阳明大肠经(87次)、足少阳胆经(68次);特定穴应用总频次达386次,其中频次最高为交会穴(123次);合谷与外关为核心腧穴且二者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首选合谷,上肢多选手阳明大肠经穴,下肢多选足少阳胆经穴,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经络辨证以丝竹空透率谷为主穴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基于经络辨证以竹空透率谷为主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并结合疾病分期,多法并施,可取得良好效果。急性期重点选配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配合放血疗法;缓解期结合脏腑、津液气血辨证,随证配穴,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使得正气得复。既可即刻止痛,亦可做到治病求本、标本兼顾,临床近、远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附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刮痧放痧联合电针治疗枕大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刮痧放痧联合电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枕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风府及双侧天柱、风池、完骨、玉枕、后溪,予疏密波,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2~6mA,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刮痧放痧治疗,以头后部足太阳膀胱经、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处为主,每周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周后及治疗结束后3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并于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周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3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各分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P<0.05);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结论:刮痧放痧联合电针可有效治疗枕大神经痛,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磊国医大师运用柴胡类方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磊国医大师运用柴胡类方的经验,为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和整理《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学全书》《国医大师张磊医学文库》及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国医大师张磊名医工作室运用《伤寒论》柴胡类方的医案,采用WPS Excel 2023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录入信息进行中医疾病、柴胡类方合方、加味药物等多角度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381个,病例500例,涉及脾胃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及肝胆系病证等多种疾病.柴胡类方常搭配的处方有桂枝汤、金铃子散和越鞠丸等,常用药物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物主要归脾、胃、肺、肝、胆经.加味药物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首,加味药物频次排名前5位的有薏苡仁、连翘、金银花、川芎、延胡索,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18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张磊国医大师将柴胡类方主用于少阳病,根据少阳病易邪结胁下、易相火不足、易气血瘀滞、易气郁化火、易累及太阴、易生痰生饮和易并发太阳阳明的特点,辨证加减用药,常配合使用的方剂有桂枝汤、金铃子散、越鞠丸和橘皮竹茹汤等,常配合使用的药物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川芎、延胡索、郁金、陈皮、川楝子和白术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选穴规律.[方法]以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相关文献为检索内容,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等各大数据库.将文献中符合条件的腧穴录入Microsoft Excel 2021 软件表格内,建立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腧穴频次频率、归经、特定穴、分布部位等信息的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SPSS Statistics 25.0及SPSS modeler 18.0 Web复杂网络对纳入的处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Ward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及高频腧穴与核心处方的Web网络图.[结果](1)共收录文献93篇,其中,针刺处方117条,穴位172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 199次;(2)腧穴使用频数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风池、足三里、合谷、百会、三阴交、太冲、曲池、阳陵泉、完骨、天柱;(3)使用频数位于前5位的经脉分别是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4)腧穴使用部位选择主要以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为主;(5)特定穴的使用频数最高的是交会穴;(6)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高频穴位是风池-完骨、风池-天柱和风池-天柱-完骨.前31位高频腧穴(频率>10次)可分为9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形成了以"调神束骨,熄风止动"为主要治则,以远近配穴为主体的配伍规律,并重视多气多血之阳经的应用,呈现以风池-完骨-天柱为核心的基础穴位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29日有关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经过查重及筛选后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采用R4.2.3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106篇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涉及46种推拿手法,应用频数为522,其中应用频数最高的手法为?法.提取出腧穴处方78份,涉及65个腧穴,腧穴使用频数为614,应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为环跳.腧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和经外奇穴.在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方面,点按法、环跳配伍其他手法、腧穴最为常见.关联规则网络分析显示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关联性较强;点按法、斜扳法、弹拨法、擦法、拿捏法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与手法各形成5个有效的聚类群.结论: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松筋和正骨手法为主,强调"筋骨并重"原则,注重局部和循经取穴法,发挥了手法与腧穴的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龙胆泻肝汤的证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在临床上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头面五官疾病、阴部疾病、肝胆疾病、胸腹皮肤病等属肝经循行部位的疾病疗效确切.认为临证时必须熟悉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和生理病理特点,病证结合,把握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的核心病机,辨证论治,根据兼证随证加减,并注意顾护脾胃,防止苦寒伤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