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菌群与垂体腺瘤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部分垂体腺瘤在通过手术、常规药物和放射治疗后,仍因耐药或多次复发而导致治疗困难。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细胞的浸润可能对垂体腺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而肠道菌群可以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并通过"脑肠轴"的双向信息交流影响大脑健康,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监测全身疾病状态、预测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兴的治疗手段中。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肠道菌群与垂体腺瘤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贵州农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病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分析脑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实现对贵州农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病风险的评估效果研究。方法: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1 235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基于12项脑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和4项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重要特征及最优特征个数的选择。采用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贵州农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病风险评估模型,并使用精确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分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综合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法检验两模型间AUC值的差异。结果:共检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291例,总检出率为23.56%(291/1 235)。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评估贵州农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病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58和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评估效果更佳,精确率为0.823、准确率为0.805、灵敏度为0.874、特异度为0.767、F1分数为0.838,各指标均优于逻辑回归模型;且经过10折交叉验证,随机森林模型也更具稳定性。 结论:脑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结合人口学特征因素能较准确地评估贵州农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病风险,且随机森林模型评估效能优于逻辑回归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建立中国人群的全生命周期脑图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生命周期脑图表通过刻画人脑的毕生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来帮助学者理解和探索脑功能,推进神经科学领域临床研究,未来有望用于辅助各个年龄段个体脑健康状态的评估以及神经与精神疾病的诊疗。近年,得益于大规模神经影像数据收集协作组的成立和人脑公开数据集的发表,神经成像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经过验证、可用于生长曲线建模的统计框架的形成,建立中国人群全生命周期脑图表的契机逐步成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麻醉科医师与外科医师的脑疲劳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并比较麻醉科医师与外科医师的脑疲劳状况.方法 应用北京易飞华通公司研制的脑状态仪检测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麻醉科医师(40人)和外科医师(23人)的脑健康状况,指标包括脑耗能、脑惰性、困倦、脑疲劳、左右脑偏侧、脑健康总分.结果 麻醉科医师与外科医师间性别构成、年龄、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麻醉科医师的脑疲劳程度显著高于外科医师(P<0.01),两者间脑耗能、脑惰性、困倦、左右脑偏侧、脑健康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麻醉科医师中脑疲劳指标正常28人、大脑疲劳12人,外科医师中脑疲劳指标正常21人、大脑疲劳2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科医师大脑疲劳程度较外科医师更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脑健康与养生治未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按照联合国公认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目前看人口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首要因素是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随着经济为主题的发展,公共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模式转换为70岁以上人群占多数;再则是生育率的下降,2015年生育率暴跌或下降至需要维持人口规模的水平.虽然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但在延长的寿命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否同样得到了提高,抑或是老年人仍处于较差的健康状态下生活了更长的时间?在老龄化加速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亟待关注.对于中国,我们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进入的,无疑对社会经济与文化带来了隐患,因此中国的老年人更需要关注,因为这将影响全球老龄化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有脑白质高信号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脑白质高信号(WMH)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8年3月北京市老年脑健康计划社区临床队列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74例,根据MRI对脑白质病变部位及程度分级,脑室周围WMH 0级21例,1级102例,2级39例,3级12例;深部WMH 0级19例,1级53例,2级86例,3级16例.对不同部位、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脑室周围WMH分级升高,年龄明显增高(P=0.001).脑室周围WMH不同分级患者情景记忆、工作记忆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深部WMH不同分级患者工作记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周围WMH 1级和2级是工作记忆下降的危险因素(β=-0.264,P=0.038;β=-0.325,P=0.011),WMH 3级是MMSE评分下降的危险因素(β=-0.273,P=0.014).结论 伴有WMH的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记忆能力易受损伤,认知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室周围脑白质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围术期脑状态的多学科调控是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的关键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是指通过术前筛查、诊断和优化治疗,术中监测预警、系统化管理和采取预防措施,以及术后积极预防、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干预,使老年患者术后脑功能状态维持在术前基础水平甚至有所改善.因此,老年患者围术期脑状态管理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形成新的医疗模式和临床管理路径,包括:(1)构建老年患者围术期多学科评估中心,筛查影响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的神经精神疾病及睡眠紊乱;(2)构建老年共病病房,多学科专家术前共同参与优化老年患者脑健康状态;(3)系统化设计围术期管理方案与临床路径,降低术中脑损害因素的影响;(4)术后密切监测神经精神及睡眠并发症,积极预防并及早发现、治疗;(5)出院后随访,确认老年患者术后脑功能适应自身、家庭和社会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积极老龄化应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老龄化状况加剧的社会进程中,以中医学观念为指导,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点,鼓励老年人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状态且将自己作为社会的重要资源,融入并参与社会活动,这是促进维护脑健康的重要环节.从"中医对脑及脑老化的认知重在过程观察""脑健康体检与轻度认知障碍警示防治""老年人群轻中度认知障碍的'以证统病'的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观察治疗"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积极老龄化应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希望推荐进入中国脑科学研究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老年患者围术期脑保护到围术期脑健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老龄化,老龄群体对卫生保健、社会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1].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正在加速,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44亿,具有手术适应证的老年患者数量也急剧增加.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以及并存的多重慢性病可进一步加剧脏器功能减退,给围术期麻醉管理带来挑战.围术期脑部并发症是手术和麻醉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3],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转归以及长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实施围术期脑保护十分必要.然而老年患者术前并存的神经、精神疾病(焦虑症及抑郁症)、睡眠障碍等因素也会对老年患者术后的长期脑健康(脑功能状态)造成显著影响,仅实施围术期脑保护有其认识的局限性,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对脑健康的需求.因此,推动从围术期脑保护向围术期脑健康的转变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勤官兵的脑功能状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特勤官兵的脑功能状态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来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特勤官兵11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脑功能活动状态测评与训练系统分析特勤官兵的脑认知能力状态和脑健康状态的变化规律.结果 特勤官兵脑认知能力状态总体上在脑稳定能力、抗干扰能力、思维抑制力方面轻度偏离;在注意力方面中度偏离;投入程度、放松能力、记忆力和左右优势方面正常.特勤官兵脑健康状态总体上在情绪低落方面轻度偏离;在大脑负荷、睡眠质量、紧张焦虑和疲劳程度方面中度偏离;大脑活性正常.结论 特勤官兵脑认知能力和脑健康状态存在更多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了解这些脑功能活动状态变化可帮助特勤官兵正确了解和掌控大脑,建立起以脑为对象,特勤官兵独立个体为主的自我学习、训练、评测的自动化心理素质提升的科学规范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