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室出血相关手术编码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脑室出血是危重的急性脑血管病,多继发于自发性脑出血,且常引发脑积水,手术是治疗脑室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对脑室出血相关手术治疗基本框架虽已确定,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理念的推陈出新,衍生出多种术式,编码时对各种术式的鉴别存在难度.通过依据《全国医疗技术项目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版)的编码规则,总结术式核心理念与编码查找路径比较术式之间的异同并举例.相关编码有脑室血肿穿刺术01.09、脑室血肿清除01.39、脑室外引流术02.21、颅内脑室分流02.22、颅外脑室分流02.31-02.39.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理解相关术式的临床分类,通过编码分类轴心提取关键信息,结合实际与编码规则进行另编码或省略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脑室外引流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式清除血肿 50 例(内镜组)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 44 例(引流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术后脑积水、继发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内镜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大于60%患者比例和ADL分级为Ⅰ、Ⅱ、Ⅲ级者占比均明显高于引流组[血肿清除率大于 60%患者比例:88.0%(44/50)比 47.7%(21/44),χ2=17.794,P<0.001;ADL分级为Ⅰ、Ⅱ、Ⅲ级者占比:94.0%(47/50)比 77.3%(33/44),χ2=5.459,P=0.01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引流组[8.0%(4/50)比 34.1%(15/44),χ2=9.879,P=0.002].结论 与脑室外引流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可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达到较高血肿清除率,同时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小窝蛋白-1、胱抑素C水平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小窝蛋白-1(caveolin-1)、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并探究其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的18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依据术后90d疾病转归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转归不良亚组89例,转归良好亚组9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评价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对术后90d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不良亚组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高于转归良好亚组(P<0.05).血肿体积、血肿破入脑室及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为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联合预测术后90d疾病转归不良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 HICH患者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升高,其对疾病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其水平可提高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颅外标志侧脑室额角穿刺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颅外标志侧脑室额角穿刺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颅外标志侧脑室额角穿刺,n=81)和对照组(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n=72),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81例,穿刺成功76例,成功率93.83%;对照组72例,穿刺成功51例,成功率70.83%;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7,P=0.000).结论 颅外标志可在术中为术者提供准确、客观、易于观察的参考,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为主观性影响,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颅脑损伤患者较多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住院期间完成头部超声检查的27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PIVH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PIVH组早产儿再按PIVH等级分为重度PIVH(Ⅲ级、Ⅳ级)组、轻度PIVH(Ⅰ级、Ⅱ级)组,对25个可能影响早产儿PIVH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向后),确定影响早产儿发生PIVH及重度PIVH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279例早产儿,PIVH组133例,非PIVH组14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激素足疗程应用比例,平均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钠血症、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比例共1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大( OR=0.709,95% CI 0.602~0.835)、产前激素足疗程( OR=0.354,95% CI 0.189~0.664)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保护性因素( P<0.05),新生儿窒息( OR=2.425,95% CI 1.171~5.023)、低体温( OR=2.097,95% CI 1.088~4.041)、早发型脓毒症( OR=12.898,95% CI 1.433~115.264)、代谢性酸中毒( OR=2.493,95% CI 1.398~4.442)、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 OR=5.408,95% CI 1.156~25.297)、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 OR=5.035,95% CI 1.269~19.993)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2)133例PIVH早产儿中,重度PIVH组20例,轻度PIVH组1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硫酸镁治疗、平均胎龄、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型脓毒症( OR=4.392,95% CI 1.343~14.367)、凝血功能异常( OR=3.502,95% CI 1.234~9.867)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1)胎龄与早产儿发生PIVH呈负相关,产前完成1个疗程以上的地塞米松治疗,是避免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保护因素;(2)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为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环状X染色体嵌合型Turner综合征1例胎儿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7岁,G 1P 0,平素月经规律。现孕17周,孕期体健,无化学物质、农药、放射性物质、毒物等接触史,超声显示胎儿透明隔腔显示不清,左侧侧脑室呈"泪滴状",前角宽约5 mm,后角宽约10 mm,右侧侧脑室后角宽约9 mm,肝内见数枚强回声。因唐氏筛查提示胎儿18三体高风险(1/114)于2023年4月11日至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咨询。孕妇夫妇系非近亲结婚,双方智力均未见异常,均无遗传病家族史。孕妇符合产前诊断指征,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术无菌抽取羊水样品30 mL,其中25 mL用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5 mL用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46]/46,X+mar[59](图1),孕妇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该异常染色体源于新发变异,但由于分辨率较低,无法分辨mar染色体类型。胎儿羊水CMA检测结果详见图2和表1,推测mar染色体为环状X染色体。进一步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验证[X染色体探针应用FITC直接标记的着丝粒特异探针(DXZ1)(Xp11.1-q11.1),X染色体显示绿色荧光信号](图3),综合核型、CMA、FISH结果,提示胎儿异常微小环状染色体源于X染色体,产前诊断该胎儿为环状X染色体嵌合型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孕妇经遗传咨询后,于孕25周选择终止妊娠,并拒绝对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检测。本研究通过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KY-2023第11号),孕妇夫妇均已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负压性脑积水的诊治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及脑室穿刺测压、CT脑池造影等检查,测量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与脑室内压力,根据不同情况行脑室外低位引流及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等治疗,观察患者转归。结果:经测量5例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与脑室内压力不相等,且脑室内压力为负。脑池造影显示5例病例均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1例患者经脑室外低位负压引流后症状好转,3例患者进一步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临床症状好转,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未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的情况下,侧脑室、蛛网膜下腔压力不等,当脑组织压或蛛网膜下腔压力下降时,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产生压力梯度,在压力梯度作用下脑室扩张,脑室内压下降甚至为负压,这可能是负压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CT脑池造影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明确其机制提供有力证据,脑室外低位引流及三脑室底造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立体定向幕下入路脑干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幕下入路脑干穿刺引流治疗脑干出血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三科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脑干出血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行立体定向幕下入路脑干穿刺引流治疗且术后90 d内随访数据完整的65例脑干出血老年患者。查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 d血肿清除率、血肿腔引流管拔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90 d的随访结果;采用30 d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存活患者的短期临床结局;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存活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2.8 h,平均(1.9±0.4)h。术后1 d复查头颅CT发现,患者血肿清除率为(84.6±13.6)%;血肿腔引流管在3~5 d内拔除,术后无1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脑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术后随访30 d,9例患者病死,56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6.2%。存活患者中5例暂时处于植物人状态,51例苏醒,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存活患者术前血肿量少于病死患者,术前GCS评分低于病死患者( Z=2.386、2.009, P=0.017、0.045)。随访90 d,存活患者中,3例病死,53例存活,存活率为81.5%;存活患者中,2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1.5%。 结论:立体定向幕下入路脑干穿刺引流术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脑干出血老年患者的外科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婴幼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post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PH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患儿临床资料,通过随访IVH患儿是否发展为脑积水来探讨PHH的相关因素。将随访过程中出现脑积水者纳入PHH组,未出现脑积水纳入无脑室扩张(resolved ventricular dilation,RV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VH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中,55例(55/112,49%)发生PHH;58例(51.79%)行单纯保守对症治疗,28例(25%)行腰椎穿刺,26例(23.21%)行VPS治疗。5例(4.46%)死亡,其中2例死于肺功能不全,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07例存活患儿中,随访期间出现3例(2.80%)癫痫,1例(0.93%)视力障碍,6例(5.61%)听力障碍,5例(4.67%)脑性瘫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胎龄28~32周( OR=19.078,95% CI: 2.408~151.140, P=0.005)、产前未使用类固醇( OR=20.642,95% CI:1.882~226.404, P=0.013)、脑室出血级别高( OR=94.193,95% CI:16.583~535.043, P<0.001)是PH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IVH患儿低胎龄,脑室出血级别高,产前未使用类固醇均与婴幼儿PHH存在关联。围术期应关注IVH患儿胎龄、产前使用类固醇情况及脑室出血级别,及时干预,避免其发展为PHH,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脑室内出血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其中脑积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脑室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腰椎穿刺术治疗。治疗后根据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现18例发生脑积水,另12例未发生。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合并颅内感染和首次Evans指数高可能会影响患儿脑积水的发生(均 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