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患儿大脑皮质脑沟深度与曲率变化的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患儿与特发性矮小(ISS)患儿大脑皮质脑沟深度与曲率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CGHD与ISS患儿各12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CGHD组男8例、女4例,年龄5~14岁,生长激素刺激释放试验的峰值水平<5.0 μg/L;ISS组男9例、女3例,年龄5~14岁,生长激素的峰值水平>10.0 μg/L。选取患者首诊时所采集的颅脑T 1WI MRI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双侧半球与全脑皮质的脑沟深度与曲率均值应用FreeSurfer软件获得。将同一脑区的脑沟深度与曲率测量值进行组内平均与组间相减,以分别获得每个脑区该测量值的组内均值分布图与组间差异值分布图。两组患儿上述测量均值的组间差异应用协方差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GHD组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脑沟深度分别为(0.405±0.073)mm、(0.416±0.073) mm、(0.411±0.060)mm;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曲率(×10)分别为(0.264±0.023)mm -1、(0.259±0.017)mm -1、(0.261±0.019)mm -1。ISS组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脑沟深度分别为(0.493±0.069)mm、(0.502±0.062) mm、(0.497±0.057)mm;左、右侧半球与全脑的曲率(×10)分别为(0.250±0.021)mm -1、( 0.247±0.025)mm -1、(0.249±0.022)mm -1。两组患儿的双侧大脑半球与全脑脑沟深度比较( F左=9.288、 F右=8.874、 F全=12.545)、左侧半球与全脑曲率比较( F左=4.688、 F全=5.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两组患儿脑沟深度与曲率在全脑的分布规律相似,但存在脑区间测量值大小与分布范围的差异。 结论:CGHD患儿与ISS患儿大脑皮质脑沟深度与曲率的MRI测量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运动、智力或其它相关功能发育相对落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表面的形态测量方法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的形态测量(SBM)方法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5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致痫灶的手术切除或热凝损毁治疗,且术后>6个月的Engel分级均为Ⅰ级。使用SBM后处理方法对患者的头颅MRI三维T1加权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应用SBM方法对癫痫患者的致痫灶整体检出情况以及SBM各特征值[包括大脑的褶皱指数(GI)、沟回深度(SQ)以及皮质厚度(TH)]对于癫痫患者的病灶检出率。结果: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切除或热凝损毁范围,51例患者可分为磁共振成像阴性(MN)组(13例)、磁共振成像阳性区域与手术部位吻合(PCS)组(27例)、磁共振成像阳性区域包含手术部位(PIS)组(4例)以及磁共振成像阳性区域与手术部位不一致(PNS)组(7例)。其中,PCS组患者又可分为内侧颞叶癫痫型(13例)、皮质发育不良型(5例)以及脑软化或皮质发育畸形型(9例)。应用SBM方法,MN组、PCS组、PIS组以及PNS组的病灶检测阳性比例分别为3/13、21/27、2/4以及1/7。PCS组中,内侧颞叶癫痫型、皮质发育不良型以及脑软化或皮质发育畸形型的检测阳性比例分别为8/13、4/5和9/9。GI对PIS组(4/4)和PCS组(22/27)的检测阳性比例高于SQ(分别为2/4和18/27)和TH(分别为1/4和21/27);SQ对MN组(5/13)的检测阳性比例高于TH或GI(均为3/13),TH对PNS组的检测阳性比例(3/7)高于GI和SQ(分别为2/7和1/7)。结论:初步研究表明,针对有明显致痫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GI定位不仅检测阳性率高,还能较好地显示致痫灶的边界。而对于无明显致痫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SQ可能是更为敏感的指标。对于MRI显示致痫灶部位与其他临床检查结果不一致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TH进行辅助判断可能更为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对患者预后影响甚大,包括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和再住院率增加等,发病率高达26%~52%。其发生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术前(精神病史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史、高龄及心功能不全等)、术中(手术时间>5 h、急诊手术、术中心肌损伤及麻醉药物使用等)和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深度镇静、机械通气时间>72 h等)的因素。为规范其管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多位专家的临床经验,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为我国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诊治及预防提供规范化的标准,以期减少我国在心脏及大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的发生和获得更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大脑沟回发育的超声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晚孕期胎儿大脑沟回超声特征及血流灌注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中晚孕系统筛查的孕28~34周孕妇1 540例,纳入GDM孕妇100例为GDM组,根据控制血糖效果将GDM组分为控制血糖效果满意组(GDM 1组)、控制血糖效果不满意组(GDM 2组),每组各50例。同时纳入妊娠28~34周的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胎儿外侧裂、顶枕沟、距状沟以及扣带沟的深度之间差异,分析大脑沟回测量值与控制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并对三组间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MCP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UAPI)、静脉导管搏动指数(DVPI)进行比较,以评估三组胎儿血流灌注情况的差异。结果:GDM 1组与对照组外侧裂、顶枕沟、扣带沟、距状沟深度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均大于GDM 2组( P<0.05)。外侧裂、顶枕沟、扣带沟及距状沟深度与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呈负相关(均 P<0.05)。对照组与GDM 1组MCAPI、UAPI、DV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DM 2组MCAPI小于对照组及GDM 1组,UAPI及DVPI大于对照组及GDM 1组(均 P<0.05)。 结论:GDM孕妇的胎儿大脑沟回发育成熟度与孕妇血糖控制情况有关,孕妇持续高血糖状态,胎儿血流灌注改变可能引起大脑沟回发育迟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大脑结构异常改变的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脑龄预测方法和FreeSurfer图像分析软件,探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患者大脑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及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44例IGE患者。其中男84例、女60例,年龄10~70岁。基于公共脑成像数据库(人类连接组项目、中国人类连接组项目)建立正常人脑T 1加权像(T 1WI)MRI训练深度学习脑龄预测模型,并输入脑皮质及脑白质脑图。将IGE患者T 1WI MRI输入脑龄预测模型,获取预测脑龄。将27例未经治疗的早期IGE患者设为观察组,男18例、女9例,年龄(16.1±3.2)岁;招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匹配的2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6.4±4.5)岁,均行MR检查。观察项目:(1)比较IGE患者不同年龄段(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大脑的预测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2)利用FreeSurfer软件,分析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大脑皮质体积、厚度和表面积,以及局部形态的差异。 结果:(1)IGE患者的不同年龄段中,除>30~40岁外( t=-1.58, P=0.138),脑龄预测值均大于实际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脑左、右半球皮质厚度略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3.40, P值均<0.01);2组大脑半球皮质体积、表面积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脑区中右侧眶额皮质体积增大,无脑区皮质体积减小;右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沟附近中央后回、右侧舌回后部分、左侧舌回及楔叶的皮质厚度均增加,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上回(背侧)、右侧内嗅皮质的皮质厚度均减小;右侧海马旁回的皮质表面积增大,无脑区的皮质表面积减小。观察组左、右侧苍白球及右侧丘脑体积较对照组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1、4.23、2.12, P值均<0.05)。2组左侧丘脑及双侧尾状核、壳核、海马及杏仁核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IGE患者在多个年龄段其脑结构都会发生异常改变。早期IGE患者的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核团仅发生细微结构的异常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T1WI表面形态学分析在学龄前无灶性癫痫患儿脑结构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采用表面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技术对学龄前无灶性癫痫(non-lesional epilepsy,NLE)患儿的3D-T1WI脑结构影像进行分析,评估患儿脑结构的改变.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某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无灶性癫痫的35例学龄前患儿纳入NLE组,选取同时期的35例学龄前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患儿的脑皮层厚度、脑沟深度、脑回指数、脑脊液体积、脑灰质体积及脑白质体积.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LE组患儿左侧大脑半球下侧颞叶皮层厚度变薄、右侧大脑半球后扣带回皮层厚度增厚、右侧大脑半球下侧颞叶皮层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NLE组患儿右侧大脑半球舌回和额中回脑沟深度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NLE组患儿左侧大脑半球距状回皮层脑回指数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脑脊液、脑灰质及脑白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E患儿的皮层结构异常可能是其致病主要因素,SBM技术对3D-T1WI脑结构影像的分析结果可以评估NLE患儿局部脑结构异常,是探索儿童NLE潜在发病机制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个体形态学脑网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个体形态学脑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 共纳入43例mTBI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采集所有受试者高分辨率T1WI的图像,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5个形态学指标(皮层厚度、灰质体积、脑表面积、脑沟深度、平均曲率)脑图并构建个体形态学脑网络,使用图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网络拓扑属性,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错误发生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 与HC组相比,mTBI组左侧额极横回(t=-2.186,P=0.032)、中央沟(t=-2.617,P=0.011)、外侧沟水平支(t=-2.456,P=0.016)和右侧枕极(t=-2.013,P=0.048)的节点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增高,左侧额极横回(t=-2.182,P=0.032)、中央沟(t=-2.226,P=0.029)、外侧沟水平支(t=-2.440,P=0.017)和右侧楔前叶(t=-2.207,P=0.030)的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Ne)增高,与认知和执行功能相关;左侧楔叶(t=2.173,P=0.033)、角回(t=2.498,P=0.015)、海马旁回(t=4.009,P<0.001)的节点DC下降,左侧颞上回极平面(t=2.394,P=0.019)、角回(t=2.668,P=0.009)、海马旁回(t=4.671,P<0.001)、胼胝体沟(t=2.189,P=0.032)的Ne下降,与记忆和情绪调节相关.对于全局拓扑属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mTBI的个体形态学脑网络仍保持了小世界属性.mTBI异常增高的节点DC和Ne,主要集中在与认知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区,反映了大脑对认知功能的应激性代偿;异常减低的节点DC和Ne,主要集中在与记忆、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揭示了急性期的认知和情绪变化.这为急性期mTBI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对其大脑网络改变机制的探索提供了进一步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脑磁共振成像嗅沟与嗅球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对嗅觉正常成年男性嗅沟深度(olfactory sulcus depth,OSD)与嗅球体积(olfactory bulb volume,OBV)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其二者相关性.方法 选取 40 例男性受试者(为了除外性别差异),并在嗅觉检测正常之后立即进行脑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冠状T2 加权脑MR图像上进行OSD测量,应用箱框法(box-frame method,BF)测量OB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左侧平均嗅沟深度(OSD-L)1.28 cm,右侧平均嗅沟深度(OSD-R)1.39 cm,左侧平均嗅球体积(OBV-L)21.1 mm3,右侧平均嗅球体积(OBV-R)23.7 mm3,左侧嗅沟深度(OSD-L)与右侧嗅球体积(OBV-R)相关(t=0.350,P<0.05),右侧嗅沟深度(OSD-R)与右侧嗅球体积(OBV-R)相关(t=0.525,P<0.05),左侧嗅沟深度(OSD-L)与右侧嗅沟深度(OSD-R)相关(t=0.777,P<0.05),左侧嗅球体积(OBV-L)与右侧嗅球体积(OBV-R)相关(t=0.739,P<0.05).结论 嗅觉结构优势是从儿童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形成,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优势偏向.右侧嗅球在嗅觉传入及中枢传出离心神经的联系上可能与双侧嗅沟存在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ICU转出早期家属迁移应激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创伤患者ICU转出早期其家属的迁移应激体验,为制订有效应对策略、促进家属心理适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转出ICU 72 h内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直接照护者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及Colaizz七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及主题提炼.结果 针对访谈内容,提炼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转出早期其家属3个方面的心理体验:即患者转出ICU前后家属心理充满矛盾、对患者照护倍感压力以及希望了解更多疾病及照护相关内容.其中,对患者早日转出ICU的期待、对转出ICU时机的疑虑以及对普通病房照护条件的顾虑等构成家属的矛盾心理;其感到的照护压力来自照护工作本身、心理及经济方面等;同时,家属也希望通过有效的医患/护患沟通了解更多患者疾病及治疗信息、住院环境及流程的介绍指导、照护知识和技能等.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转出ICU早期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体验,为其提供更多心理及信息支持,帮助家属顺利过渡,促进其照顾能力提升及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PRF联合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牙周状况、炎症因子和组织再生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GTR组和联合组,每组9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GTR组予以GTR治疗,联合组予以PRF+GTR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再生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的患牙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AL)、牙龈退缩松动度(GR)、出血指数(BI)、牙槽骨密度、牙周袋深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9%,明显高于GTR组的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IL-1、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G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BMP-2、TGF-β1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G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AL、PD、BI和牙周袋深度明显低于GTR组,而GR和牙槽骨密度明显高于GT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PRF联合GTR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状况,提高牙槽骨密度,降低牙周袋深度,促进牙髓组织再生,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