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鹮雏鸟血浆皮质酮水平的日龄变化模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应激反应是指动物在受到不利刺激时,为维持正常状态所采取的适应性机制,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被激活并分泌应激激素,鸟类的主要应激激素是皮质酮.人工繁育在朱鹮(Nipponia nippon)的保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雏鸟期是朱鹮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笼养朱鹮雏鸟应激激素随日龄的变化有助于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并为野外应激生理研究与朱鹮保护提供指导和借鉴.本研究通过采集23~34日龄朱鹮雏鸟的血液样本,来探究朱鹮雏鸟的应激反应随日龄增长的变化模式.为进一步了解朱鹮雏鸟应激反应的发育特点,本研究将雏鸟期分为雏鸟期前期(日龄23~28 d)和雏鸟期后期(日龄29~34 d),并采集了朱鹮成鸟的血液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朱鹮雏鸟的血浆基础水平皮质酮和日龄无显著相关性(R=0.340,P>0.05),血浆应激皮质酮水平和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492,P<0.05).朱鹮雏鸟的血浆基础皮质酮水平在雏鸟期前期和后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个时期均显著低于成鸟水平(P<0.01).朱鹮雏鸟前期的血浆应激皮质酮水平显著低于雏鸟后期(P<0.05),与成鸟相比,雏鸟前期与成鸟差异极显著(P<0.01),雏鸟后期与成鸟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还发现朱鹮雏鸟的血浆基础皮质酮水平及应激皮质酮水平随日龄增长的变化模式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建议在朱鹮雏鸟的饲养管理和野生种群保护工作中,在雏鸟23日龄后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在朱鹮雏鸟的野外应激生理研究中,应选择23~34日龄个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伴焦虑症慢性失眠效果及对炎性细胞相关因子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艾司唑仑对慢性失眠伴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144例慢性失眠伴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艾司唑仑组、高压氧组,各48例.艾司唑仑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联合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相关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艾司唑仑组、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6,P<0.05);联合组治疗后SAS、PSQI评分低于艾司唑仑组、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24、6.277,P<0.05);联合组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低于艾司唑仑组、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225、482.978,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浆CRH、ACTH水平低于艾司唑仑组、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29、3.986,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7%)与艾司唑仑组(6.25%)、高压氧组(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4,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艾司唑仑是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症患者的有效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HPA轴相关因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在失眠症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失眠症是一种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影响日常生活的主观感觉,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甚或彻夜难眠,日间可伴有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症状.近年来,社会竞争等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失眠症关系密切,二者通过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系统、迷走神经等途径相互影响.肠道菌群指肠道中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总称,一方面,失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出现相应的肠道症状,另一方面,肠道菌群紊乱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且疗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系统、迷走神经等多种途径以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改善失眠症.该文围绕肠道菌群与失眠症的相关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失眠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肝-脑-目"轴探讨中医药论治干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脑""目"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相互联系,形成了"肝-脑-目"轴交互体系.其关系存在多向交互串扰,影响干眼的发生发展.应用脏腑辨证理论从生理和病理两个层面对"肝-脑-目"轴的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肝-脑-目"轴的 3 种失衡状态及其与干眼发病的关系,且肝、肾与目的关系为"肝-脑-目"轴理论之关键.提出清肝疏肝以畅"肝-脑-目"轴、益精生髓以充"肝-脑-目"轴、补肝肾阴以理"肝-脑-目"轴的中医药治疗干眼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干眼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粪菌移植抑制NF-κB/NLRP3改善大鼠脓毒症相关脑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SAE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SAE、SAE+FMT、SAE+FMT+ NF-κB激动剂,SAE+FMT+NLRP3激动剂组。通过16S rRNA测序、神经行为学评分、水迷宫测试、尼氏染色、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等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改变。采用SPSS软件对组间多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SAE大鼠α多样性降低( P<0.01),而FMT治疗后的SAE大鼠的α多样性升高( P<0.05),SAE组有益菌Bacteroidete,Clostridiales相比假手术组减少,FMT后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SAE大鼠mNSS降低( P<0.01),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 P<0.01),而FMT治疗后的SAE大鼠的mNSS评分提高( P<0.01),学习记忆能力增加( P<0.05),神经元数量增加( P<0.05)。③与假手术组相比,SAE组大鼠肝肾功能指标、炎症相关因子、血脑屏障蛋白、NLRP3通路蛋白、NF-κB通路蛋白表达增加( P<0.05),FMT降低以上指标( P<0.05),④ NF-κB和NLRP3激动剂干预后抵消了FMT的作用( P<0.05)。 结论:FMT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并抑制脑内NF-κB/NLRP3信号通路。这为SA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强调了在临床治疗中考虑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肾脏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可进展为痴呆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自我管理。本文从肾脑轴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引起的脑神经损伤、脑结构与功能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失衡、脑代谢紊乱及肾脏替代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全面介绍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及诊治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周性性早熟又称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指非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而是由其他来源的激素刺激引起的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7.5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但不具备完整的性发育过程,仅有部分性征发育。外周性性早熟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McCune-Albright综合征、卵巢囊肿、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睾丸肿瘤、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家族性芳香化酶活性增高及环境雌激素等。早期识别病因、精准鉴别诊断、产前基因筛查对该病的预防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激导致脱发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人面临压力过大导致脱发。应激导致脱发的研究主要见于:精神压力大时,毛囊更容易受氧化应激、免疫紊乱和炎症等影响而导致脱发。最近研究除了氧化应激、免疫等因素还有关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释放改变、精神压力影响毛囊细胞的自噬、线粒体DNA损伤累积、应激交感神经反应等方面。应激脱发类似于多基因、慢性、全身性皮肤病,不能仅针对单一触发因素去干预疾病,脱发多重机制研究为更准确并多方位的靶点治疗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知觉压力与轻度认知障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延缓认知衰退的最佳干预窗口期。知觉压力作为影响认知功能且可调节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引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及心理障碍,显著增加了认知障碍的发病风险,因而知觉压力管理逐渐成为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新热点。文章就MCI人群知觉压力的现状,知觉压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MCI个体知觉压力评估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以压力归因模型为基础,对知觉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深入剖析了知觉压力干预方案对认知功能管理的作用机制与实践启示,以期为开拓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的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压力的高气压暴露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的高气压暴露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减压过程的应激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以0 kPa、175 kPa、350 kPa、700 kPa为空气压力变化条件暴露大鼠,稳压60 min,减压45 min。出舱后立即用动物旷场法和大鼠旷场视频分析系统分析大鼠行为,旷场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含量。结果:与0 kPa组相比,其余压力组活动总路程均显著缩短( F=3.354),平均速度均显著降低( F=3.358),站立次数和站立时间均显著减少和缩短( F=3.739, F=33.332);175 kPa及700 kPa组角活动路程显著缩短( F=3.532),清洁时间显著延长( F=4.581);350 kPa组站立次数和清洁时间显著少于和短于700 k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气压暴露后,175 kPa组ACTH质量浓度显著高于0 kPa组和350 kPa组( F=5.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压力暴露组血清中GC浓度均显著高于0 kPa组,700 kPa组显著低于175 kPa组( F=12.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压力暴露均能引起机体明确的应激反应,且机体反应与压力梯度不同步。在机体能够承受的高气压生理应激范围内,个体的应激水平可能呈现一定的稳态。个体的行为反应、ACTH和GC浓度有作为应激监测指标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