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与抗凝血酶Ⅲ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科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科时炎症指标〔PCT、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ATⅢ)水平,以及28 d预后。比较不同28 d预后及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患者PCT、IL-6及ATⅢ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IL-6及ATⅢ 3个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8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28 d存活67例,死亡18例,28 d病死率为21.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病情较存活组更重,且PCT、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μg/L):4.34(1.99,14.42)比1.17(0.31,3.94),IL-6(ng/L):332.40(50.08,590.18)比61.95(31.64,194.20),CRP(mg/L):149.28(75.34,218.60)比83.23(48.22,174.96),均 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存活组〔(53.67±28.57)%比(80.96±24.18)%, P<0.01〕;但两组D?-?二聚体、NLR及S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例患者中,脓毒症伴单器官功能障碍36例,脓毒症伴多器官功能障碍29例,脓毒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20例;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脓毒症患者PCT、IL-6水平逐渐升高〔PCT(μg/L):0.36(0.19,1.10)、3.00(1.22,9.94)、4.34(2.18,8.86),IL-6(ng/L):43.99(20.73,111.13)、100.00(45.37,273.00)、332.40(124.40,693.65)〕,ATⅢ活性逐渐下降〔(89.81±21.42)%、(71.97±24.88)%、(53.50±25.4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PCT、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62、0.517,均 P<0.01),ATⅢ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r=-0.523,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IL-6及ATⅢ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上述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检测(0.818比0.722、0.725、0.77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3.1%。 结论:脓毒症患者PCT、IL-6和ATⅢ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上述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收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脓毒症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常规组,A组, n=17),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组,B组, n=17),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组24 h内记录所有脓毒症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于入组后5~7 d,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期留取健康患儿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两组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均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同时菌群的个体差异也呈加大趋势,但是服用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 P<0.05);在菌门水平上,常规治疗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最低,变形菌门的数量明显增加( P<0.05);在菌属水平上,肠球菌成为常规治疗组中的优势菌种,而在益生菌组中双歧杆菌、普氏粪杆菌及丹毒丝菌、扭链胃球菌的比例明显提高( P<0.05);益生菌组与常规组相比,两者在线粒体合成、外泌体、mRNA转录降解及半胱氨酸代谢等通路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结构稳定性差,同时拟杆菌减少伴变形杆菌增多,而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后可增加患儿双歧杆菌及普氏粪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减少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其差异性代谢通路可能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肝损伤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9,CARD9)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重症监护室122例脓毒症患者,将其中伴有肝损伤者设为肝损害组(66例),不伴肝损伤者设为对照组(60例)。采用TaqMan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ARD9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观察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计算其优势比(odds ratio, OR)。正态分布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χ 2检验判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损害组患者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的CC基因型分布明显增加(19与36,χ 2=6.87, P=0.033),携带C等位基因的脓毒症患者诱发肝损伤的概率更大( OR=1.375,95% CI 1.024~1.846, P=0.023),CC基因型患者诱发肝损伤的风险更高( OR=2.696,95% CI 1.238~5.869, P=0.012)。肝损害组CC基因型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明显升高[310(213,648)U/L与187(114,304)U/L, Z=3.32, P=0.001和9(6,14)分与7(5,9)分, Z=2.49, P=0.013]。 结论: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有关,其C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脉搏灌注指数对脓毒症伴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PI)对脓毒症伴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等基本资料,入院24 h内实验室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PPI,同时记录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PPI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PI对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2例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存活70例,死亡32例,ICU病死率为31.4%。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SOFA评分、HR、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血乳酸(Lac)及NE用量均明显升高〔SOFA评分(分):11.22±2.48比8.56±2.01,HR(次/min):103.80±12.47比97.41±9.73,PCT(μg/L):9.22(5.24,17.84)比6.19(3.86,7.71),SCr(μmol/L):163.2(104.7,307.9)比125.5(89.3,221.0),Lac(mmol/L):2.81(1.95,4.22)比2.13(1.74,2.89),NE用量(μg·kg -1·min -1):0.7(0.4,1.1)比0.5(0.2,0.6),均 P<0.05〕,PPI则较存活组明显降低〔0.83(0.42,1.55)比1.70(1.14,2.20), 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以SOFA评分为标准,PPI与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r=-0.328, 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I〔优势比( OR)=0.590,95%可信区间(95% CI)为0.361~0.966, P=0.002 〕、SOFA评分( OR=1.406,95% CI为1.280~1.545, P<0.001)、PCT( OR=2.061,95% CI为1.267~3.350, P=0.006)是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PI预测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95% CI为0.686~0.855, P<0.001),优于PCT(AUC=0.677,95% CI为0.577~0.766, P=0.004),与SOFA评分相似(AUC=0.794,95% CI为0.703~0.868, P<0.001);当PPI的最佳截断值为0.72时,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7.1%。 结论:PPI对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策略循证建议(202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以下简称新冠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因其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的特性,造成了破坏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自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毒株 [1]。其传播性更强、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更大,感染者除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和发热等主要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恶心、腹泻、胃纳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2],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其中,老年、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更易进展为重症。部分患者会因消化道症状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发营养不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引发免疫-内分泌-代谢的瀑布级联反应,造成代谢功能严重失调,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 [4,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指出,应当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摄入 [3]。医学营养治疗应当贯穿新冠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恢复全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抑制补体激活在脓毒症相关性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相关性凝血功能障碍特指全身广泛的凝血激活,并伴随极高的出血风险及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严重时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补体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发挥重要作用。脓毒症的早期病理过程中就涉及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并且通过与凝血系统、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形成极为复杂的网络,扩大和加剧全身炎症反应。近年来有研究者指出,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可加剧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造成DIC,提示干预补体系统在脓毒症DIC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本文就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性凝血功能障碍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9例肾结石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2例,女117例;年龄(51.4±12.8)岁;伴高血压病82例,糖尿病23例;78例既往有泌尿系手术史;88例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102例经腹部CT和腹部X线平片(KUB)诊断为鹿角形结石。309例术中8例(2.6%)采用多通道。术后24 h对所有患者进行qSOFA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将qSOFA≥2分和SIRS评分≥2分作为诊断脓毒症休克的阳性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qSOFA、SIRS评分对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价值。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PCNL术后发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校正,应用校正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评分标准对PCNL术后相关临床结局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再干预、结石残留、30 d内计划再入院例数、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例数)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309例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56,115)min。309例中,23例(7.4%)术后符合qSOFA阳性,84例(27.2%)符合SIRS评分阳性。7例(2.3%)术后进入ICU并诊断为脓毒症休克,其中6例qSOFA、SIRS评分均阳性,1例qSOFA、SIRS评分均为阴性。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4例(20.7%)为感染性结石。术后复查KUB显示179例(57.9%)存在结石残留。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7(6,9)d。10例(3.2%)术后行输血治疗。9例(2.9%)术后进行再干预治疗。30 d内计划、非计划再入院例数分别为41例(13.3%)和16例(5.2%)。ROC曲线显示qSOFA和SIR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0和0.799。qSOFA诊断脓毒症休克的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SIRS评分[94.4%(285/302)与74.2%(224/302),15.23与3.32,26.1%(6/23)与7.1%(6/84),均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SOFA和SIRS评分的敏感性均为85.7%(6/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5和0.1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7%(285/286)和99.6%(224/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SOFA阳性和SIRS评分阳性均与尿细菌培养阳性、结石大小、鹿角形结石、感染结石、既往泌尿系手术史、手术时间密切相关(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 OR=1.237,95% CI 1.048~1.459, P=0.012)和术后输血( OR=8.265,95% CI 1.409~48.481, P=0.019)是qSOFA阳性的危险因素,而术后临床结局指标与SIRS评分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与SIRS评分比较,qSOFA能够更好地预测PCNL术后脓毒症休克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但人们对COVID-19的长期影响仍然知之甚少。成年感染患者可能在康复后出现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A),它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SARS-CoV-2感染后并发症,通常在感染后2~6周出现,主要症状为发热和肌痛,伴有肺外多器官功能障碍,炎症指标显著升高和心肌标志物异常。临床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混淆而延误临床救治。现报道1例35岁健康男性,在SARS-CoV-2感染后4周发生MIS-A,以发热、心力衰竭症状最为突出,予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及相应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最终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病区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首发感染部位、受累器官数量、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总住院时间、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时间及入院28 d和住院期间生存情况,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血浆VE-cad水平。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及不同28 d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VE-cad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38例为脓毒症,47例为脓毒性休克;39例发生MODS,46例未发生MODS;患者入院28 d内存活64例,死亡21例。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受累器官数量多〔个:3(2,4)比1(0,2)〕,APACHEⅡ评分〔分:13(10,21)比7(5,12)〕、SAPSⅡ评分〔分:35(31,55)比7(5,12)〕、SOFA评分〔分:7.0(5.0,10.0)比3.0(0,5.0)〕、血乳酸〔Lac(mmol/L):3.5(2.4,6.2)比1.9(1.2,2.2)〕、C-反应蛋白〔CRP(mg/L):90.0(58.1,90.0)比50.5(38.0,90.0)〕、VE-cad水平〔mg/L:1.427(1.141,2.150)比1.195(0.901,1.688)〕均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T(×10 9/L):113.4±67.2比202.5±109.5〕、血红蛋白(Hb)水平(g/L:106.3±36.3比118.6±18.0)均明显降低(均 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14(10,22)比8(6,13)〕、SAPSⅡ评分〔分:36(32,56)比29(24,35)〕、SOFA评分(分:7.9±3.9比4.0±3.8)、住院病死率〔53.8%(21/39)比0%(0/46)〕、Lac〔mmol/L:3.1(2.3,6.3)比2.1(1.4,4.6)〕和VE-cad水平〔mg/L:1.427(1.156,1.937)比1.195(0.897,1.776)〕均明显升高,E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6(3,12)比3(0,7)〕,而PLT水平明显降低(×10 9/L:118.2±80.0比182.5±104.0,均 P<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受累器官数量少〔个:2(1,3)比3(1,5)〕,APACHEⅡ评分〔分:9(6,13)比21(13,25)〕、SAPSⅡ评分〔分:31(25,36)比55(35,63)〕、SOFA评分(分:4.7±3.7比8.9±4.5)均明显降低,E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4(1,8)比8(3,15),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cad、SOFA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2〔95%可信区间(95% CI)为0.513~0.750〕、0.830(95% CI为0.744~0.916)和0.856(95% CI为0.779~0.933);当VE-cad截断值为1.240 mg/L时,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55.3%;VE-cad联合SOFA评分评估的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73.7%。 结论:VE-cad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评估价值,VE-cad联合SOFA评分的评估价值优于VE-cad单项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拟清源生化汤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拟清源生化汤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80例脓毒症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脓毒症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自拟清源生化汤,每日1剂,早晚各100 mL分服;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同时记录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T(s):16.01±1.08比19.21±1.38,APTT(s):55.33±15.29比79.41±12.69,INR:1.30±0.21比1.65±0.22,Fib(g/L):2.87±0.89比5.44±1.13,D-二聚体(mg/L):2.56±1.67比6.41±2.42,PLT(×10 9/L):125.79±18.51比95.46±18.50,WBC(×10 9/L):7.50±0.78比12.75±4.09,CRP(mg/L):21.27±9.32比65.44±13.40,PCT(μg/L):1.15±0.58比6.31±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APACHEⅡ(分):10.29±1.86比15.35±2.06,SOFA(分):5.51±1.08比7.65±1.58,均 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12.22±9.48比20.22±15.35, P<0.05),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虽较对照组有所降低〔35.0%(14/40)比47.5%(19/40),45.0%(18/40)比47.5%(19/40)〕,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 结论:自拟清源生化汤可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