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彦萍基于藏象学说辨治皮肤屏障受损之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可以防止外界刺激对身体造成伤害.当皮肤屏障受损时,会引起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而持续存在的皮肤炎症也会进一步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导致恶性循环.因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白彦萍教授以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理学,提出可通过调节五脏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思路,认为对于皮肤屏障的正常运作来说,心是动力,肺是护持,脾是供给,肝是枢纽,肾是根本.提出可从五脏辨治皮肤屏障受损:清心降火、利湿解毒,予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导赤散化裁;益肺固表、止汗御邪,予玉屏风散类方治疗;健脾清胃、除湿止痒,予除湿胃苓汤加减;疏肝清热、健脾和营,予加味逍遥散化裁;补肾养血、润燥止痒,予当归饮子加减.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结直肠癌从脾肾论治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肠覃""锁肛痔"等范畴,脾虚、肾亏是其发病之根本.基于脏腑理论,中医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疗效较为显著,但其具体机制 目前尚未明确.脾肾亏虚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且多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补肾健脾类中药对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基于此,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肾两脏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现肠道菌群可能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的重要纽带之一,肠道菌群结构正常,则脾气健运,气血生化充足,则肾精得以充养,正气充盛,则不易受邪,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最后进一步阐述了脾肾失资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从"通畅元真"角度辨治老年糖尿病
编辑人员丨2024/2/3
"五脏元真通畅"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后世医家借鉴其机理阐明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中医藏象学说指出脏腑相合,脏为阴,腑为阳,阴阳互为表里,经脉相互络属,形成五脏一体观.五脏元真通畅,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百病不侵.五脏元真失于通畅,五脏精液枯竭,经络血涩,荣卫不行,百病由生.古人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病",《内经》按照"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气之溢者,名曰脾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种.消渴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于通畅密切相关,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老年患者老化、肾气虚弱的生理特点更加突出,肾精亏损,气化功能低下为核心,即"元真不畅".亦出现气血失和,络脉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即"元真不通".因此老年消渴病治疗以培补五脏为法,补肾为核心,还应调和气血,通畅三焦,"以通为补,以补为通",借三焦、腠理之通路使五脏元真归于本位,各司其职,才能"人即安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浅析唐容川《血证论》的和法生血理论
编辑人员丨2024/2/3
清末唐容川《血证论》中多次言"和",并提出和法是血证第一良法,将和法运用在治血中,是对和法的重要发展.《血证论》主要论述失血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故蕴含生血思想.唐宗海将和法贯穿在治血之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中,笔者认为生血思想从广义来看也是贯穿了治血全过程,所有前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收功之补法,补血亦是生血.故以"和"建立《血证论》之生血理论,浅析其和法生血理论.包括"和气"生血,主要为降气宁血和补气和血;"和津"生血,多侧重肾、脾、胃、肺之阴;"和火"生血,以心、肝为主.从脏腑功能来看,唐宗海认为五脏与胃均参与生血,且分工明确:肾水足精血生、脾阴为生血之源、胃阴化谷生血、肺津润水火和、心主火能成血、肝调生血之机,对生血理论提出独到见解,且唐宗海重视气阴,多以水调火,丰富了中医藏象学理论,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名中医方显明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方显明认为传统治疗多从滋肾阴、补气血、潜肝阳、平肝风、化痰浊、祛瘀血立论.《素问·六节藏象论》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论述,此观点历代医家看法不一,如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明末医家张景岳认为:"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居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据此,方教授提出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的学术观点,以清火息风、和胃降逆、和解少阳之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堪称满意.现结合典型验案介绍方显明教授从少阳论治高血压病的病机与辨证,以期与同道分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思想探析2型糖尿病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注重从"一气周流"角度对 2 型糖尿病(T2DM)进行辨治,认为T2DM发病与中轴失健(脾胃失常)、四维气机失常(肝木不生、肾水不藏)有关,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原则应包括疏肝理气、助脾散精、补肾益精、化痰祛瘀,注重恢复全身气机通畅."一气周流"理论思想为基础的T2DM辨证思路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阴虚燥热论治T2DM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从肝脾肾三脏论治银屑病
编辑人员丨2023/11/4
银屑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多病因的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疾病.近年来银屑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中医基于藏象学说,从脏腑辨治的角度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主情志""脾为后天之本""久病及肾"等中医理论在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治疗上以疏肝、健脾、补肾为基本方法,同时灵活搭配凉血、化湿、祛瘀等药物,常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从肝、脾、肾三脏讨论银屑病的论治,旨在阐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为银屑病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麻柔基于脾肾同调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总结麻柔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麻柔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程较长,脾肾亏虚、瘀血内阻为其病机特点,治疗宜采用脾肾同调、祛瘀生新之法,用药时注重脾肾与血的关系,从健脾补肾入手,以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对于难治且长久不愈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时可结合运用雄激素,加用雄黄以化解"肝劳"及"肾劳"所致的瘀血为患;加减用药时,首选"药食同源"的药物,调养将息顺应一日之中阳气"生长收藏"的规律.所附病案提示,补肾健脾祛瘀中药配合雄激素可调动机体自身造血能力,对于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可起到尽快脱离输血的作用,并通过长期持续的中药治疗可使患者血象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热毒概念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热毒理论是中医重要病因观,在藏象系统病机领域渐成探索热点.热毒与临床诸多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热毒持续发展是贯穿藏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的重要线索.因此,挖掘热毒本质,梳理热毒病因病机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本文从中医"热毒"出发,参考近5年相关文献,从现代医家对"热毒"的认识层面系统阐释热毒本质及其特点.从热毒病因观出发,立足藏象理论病机框架,分别概述心、肾、肺、肝胆、脾胃及脑多系疾病热毒病机要点,以期为丰富和发展热毒理论,从"热毒"角度诊疗中医藏象系统疾病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基于"藏象学说"的慢性肾脏病补肾思路探赜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肾之阴阳精气主要有五大来源:先天生成、脾肾互赞、乙癸同源、水火互济、金水相生.藉"藏象学说"理论探索、丰富慢性肾脏病的补肾思路:本脏补肾化本源、脾肾互赞充肾精、乙癸同源调养用、水火互济定心神、金水相生滋上源.补虚之时不忘邪实,灵活运用诸法清扫诸邪,以期为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补肾思路增添更全面的策略,助力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