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突变导致2,8二羟基腺嘌呤结晶性肾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由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de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APRT)基因突变导致的2,8-二羟基腺嘌呤(2,8-dihydroxyadenine,2,8-DHA)结晶性肾病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发现“尿泡沫增多半年”就诊。肾活检光镜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色、偏振光下具有折光性的2,8-DHA结晶,尿沉渣检测发现2,8-DHA结晶,基因检测发现 APRT基因5号外显子纯合缺失(c.521_523delTCT),最终确诊为2,8-DHA结晶性肾病。经别嘌醇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好转。该病例报告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2,8-DHA结晶性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早期药物干预可延缓肾衰竭进展,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与嘌呤代谢相关的单基因肾结石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一些肾结石病是由单基因病所致,其中与嘌呤代谢相关的单基因病主要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APRT)缺乏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缺乏症、遗传性黄嘌呤尿症(HX)以及由PRS1、SLC22A12、SLC2A9和ABCG2等基因突变所致病症。这类疾病可导致嘌呤和尿酸代谢异常,进而形成2,8-二羟基腺嘌呤结石、尿酸结石或黄嘌呤结石等。此类疾病临床罕见,不同类型的与嘌呤代谢相关的单基因肾结石病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其各自特点,且不被广泛认知。目前药物治疗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致病基因和位点被发现,同时随着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逐步应用,与嘌呤代谢相关的单基因肾结石病在未来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经微小核糖核酸-133a和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2同源基因1促进废用性肌萎缩恢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33a(miR-133a)和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2同源基因1(SIRT1)在电针促进废用性肌萎缩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小鼠,将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进行尾悬吊构建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实验组在尾悬吊的同时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穴位为阳陵泉和足三里,每日刺激1次,每次15 min,连续治疗14 d。正常组和实验对照组则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3组大鼠均于实验组干预14 d后统一取材,测定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湿重比和横截面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骨骼肌和线粒体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2同源基因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C辅激活因子1a(PGC-1a)、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a)以及磷酸化-AMPK-a(P-AMPK-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肌肉萎缩F盒蛋白(Atrogin-1)、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微小核糖核酸-133a(miR-133a)、SIRT1、配对盒基因(Pax7)、生肌调节因子(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表达,试剂盒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浓度和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结果:干预14 d后,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比目鱼肌的湿重和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21.03%、30.25%( P<0.05),腓肠肌的湿重和横截面积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了5.24%、16.96%( P<0.05)。实验组Atrogin-1、MuRF1、SIRT1、PGC-1a、NAMPT、P-AMPK-a/AMPK-a的表达和NAD+浓度、NAD+/NADH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 P<0.05),而实验组miR-133a的表达则较实验对照组干预14 d后增加了163.3%( P<0.05)。干预14 d后,与细胞增殖相关的Pax7、MyoD基因在实验对照组中表达的显著上调,与正常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与细胞分化相关的MyoG基因则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IRT1相关通路属于机体反射性保护机制之一,参与介导骨骼肌的自然恢复;电针刺激经miR-133a/SIRT1增强成肌细胞分化,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促进废用性肌萎缩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患者肾活组织检查显示多数肾小管管腔内可见盐类结晶沉积,偏振光阳性.经过别嘌醇、血液透析和抗结晶等治疗移植物功能逐渐恢复.术后随访 1年,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肾移植术后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症可能导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或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非吞噬细胞氧化酶(Nox)家族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15只.LPS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大剂量LPS(10 mg/kg)诱导急性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6 h后取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 3)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ox 2、Nox 4、Bax、Bcl-2和Caspase 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羟基壬烯醛(4-HNE)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比较两组结果差异.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相比对照组,LPS组小鼠心肌Nox 2、Nox 4、Bax基因和蛋白以及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LPS组心肌组织4-HNE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LPS组心肌组织心肌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DPH氧化酶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参与急性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K866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低浓度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抑制剂FK866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K866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1.0 nmol/L和10.0 nmol/L FK866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和波形蛋白mRNA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FK866作用时间越长、浓度越高,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FK866作用72 h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9.55 nmol/L.以1.0、10.0 nmol/L的FK866预处理细胞48 h,划痕后继续给药48 h,两种浓度的FK866均能抑制A549细胞迁移;如不进行预处理,仅10.0 nmol/L浓度的FK866对划痕愈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 nmol/L的FK866处理细胞72 h可上调上皮钙黏素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并激活ERK1/2;以1.0 mmol/L的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或10.0μmol/L的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能够逆转FK866引起的上皮钙黏素和波形蛋白表达上调.结论:低浓度FK866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激活ERK1/2,增加上皮钙黏素表达,进而抑制细胞迁移,对肿瘤转移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同时促进了波形蛋白的表达,不利于肿瘤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沉默调节蛋白(SIRT6)与凋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沉默调节蛋白6 (SIRT6)是在哺乳动物中sirtuins家族SIRT1-SIRT7中的一员.2000年,在酵母体内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子2 (Sir2),实验中发现该蛋白起到延长酵母寿命的作用.SIRT6有多种蛋白酶功能,其中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腺苷二磷酸(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最为人熟知.SIRT6定位在细胞核内,通过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或对某些蛋白底物行核糖基化,在细胞活动的多个方面,包括转录沉默、细胞凋亡调控、脂肪动员和寿命调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仅从其生理功能与凋亡相关性方面作一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AD+与细胞衰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作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中关键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了细胞的物质代谢、能量合成、损伤DNA的修复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内NAD+水平在机体或细胞衰老过程中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补充NAD+能延缓细胞/机体的衰老,使NAD+及其前体物质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就NAD+及其前体物质与细胞代谢、衰老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深入认识NAD+与细胞衰老的内在联系,为细胞衰老相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异源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TCS1调控酸适应基因提高乳酸乳球菌NZ9000耐酸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在乳酸乳球菌NZ9000中异源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中由双组分系统TCS1(JN675228/JN675229)调控的与酸适应相关基因,进而探究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应对酸胁迫的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由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TCS1调控的与酸适应相关基因中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D-丙氨酸-D-丙氨酸连接酶(ddl)、寡肽ABC转运蛋白(oppDII)和延伸因子Ts(tsf)在乳酸乳球菌NZ9000中的表达情况.酸处理实验验证基因表达对宿主菌酸胁迫耐受能力的影响.并采用酵母双杂交验证双组分系统TCS1与表达的酸适应相关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及具体的互作部位.[结果]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NZ9000中成功表达了aprt、ddl、oppDII和tsf aprt、ddl基因使重组菌对酸胁迫的抗性分别提高了75倍和114倍.oppDII和tsf基因的表达对重组菌株的耐酸能力没有明显影响.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TCS1中的组氨酸蛋白激酶HPK1与Dd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HPK1-C结构域是二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结论]aprt和ddl过表达菌株酸刺激的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对照菌株,该研究结果可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及类似菌株耐酸性特性的获得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金丝桃苷经Nampt/NAD/Sirt1途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经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途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设Hela细胞组、氟尿嘧啶组(200μg·ml-1)、金丝桃苷低、高剂量组(200,400 μg·ml-1),采用MTT法、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增殖、单克隆形成数目,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迁移水平,实时荧光逆转录法(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细胞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ela细胞组比较,氟尿嘧啶组、金丝桃苷低、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迁移率、穿膜数、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氟尿嘧啶组比较,金丝桃苷低剂量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迁移率、穿膜数、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金丝桃苷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迁移率、穿膜数、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金丝桃苷高、低剂量组间各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丝桃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金丝桃苷抑制Nampt、NAD、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Nampt/NAD/Sirt1途径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