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磺酸对典型VOCs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致幼年大鼠肺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甲苯、二甲苯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所致幼鼠肺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4只4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5 mg/m3苯+10 mg/m3甲苯+10 mg/m3二甲苯+5 mg/m3甲醛)组、低剂量牛磺酸干预(5 g/L牛磺酸+造模)组和高剂量牛磺酸干预(10 g/L牛磺酸+造模)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低、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采用口鼻式吸入方式进行造模,4 h/d,每周5 d,空白对照组吸入洁净空气;采用自由饮水方式给予牛磺酸,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正常饮水,持续28 d.测定大鼠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f)、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Penh)、呼吸暂停(PAU)、吸气流量峰值(PIF)、呼气流量峰值(PEF)、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50%通气量时的呼气流速(EF50)、弛缓时间(Tr)和呼吸抑制程度(Rinx)],血清炎性因子(IL-2、IL-6、IL-1β、TNF-α、NF-κB)和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MDA、8-OHDG)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TV、MV、PIF、PEF和EF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肺功能指标TV、MV、PIF、PEF和EF50均呈上升趋势.各组f、Penh、PAU、Tr、Ti、Te、Rinx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升高,模型组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1β、NF-κB浓度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6、TNF-α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降低,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1β浓度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IL-2、IL-1β、NF-KB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GSH水平均下降,而血清MDA水平均升高,模型组大鼠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8-OHDG水平也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SOD、CAT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GSH均上升,而血清MDA浓度均下降,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8-OHDG水平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8-OHDG水平呈下降趋势,而GSH水平呈上升趋势.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和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局部可见玻璃化和血管周围水肿,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肺泡形态接近正常,部分肺泡间隔增生较轻.结论 典型VOCs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对大鼠肺通气量、肺容积、呼吸肌力和呼吸抑制程度具有不良影响,高剂量牛磺酸明显的改善了肺功能,阻止了肺损伤进展,可能是由于有效减轻了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自行研制的运动模体研究呼吸状态改变对立体定向门控放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患者呼吸状态的改变对实时位置监测系统(RPM)引导下自由呼吸立体定向门控放疗影响。方法:通过自行研制运动模体模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基线偏移,呼吸频率改变,呼气末延时、吸气末延时,以及不规则呼吸情况,并分析三维适形、固定野动态调强、单弧旋转调强3组计划各状态变化与模体中心小球位置(L)及电离室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自研模体的摆位重复性和测量稳定性良好。L与基线偏移呈现正相关( r=0.99, P<0.01)。基线偏移小于摆位误差时,剂量变化在4%以内,相对较小,超出后受照剂量快速下降并呈现负相关( r= -0.95, P<0.01),偏移超出与不超出摆位误差时所测得的受照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3.06, P<0.01)。3组计划受基线偏移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频率改变对L和剂量影响较小。吸气末延迟和呼气末延迟都导致3组计划剂量下降,最大达-1.74%,同时吸气末延迟相对呼气末延迟影响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2.67, P <0.01),但延迟时间长短对剂量的影响率没有明显相关性( P>0.05),3组计划受波形改变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规则呼吸对剂量影响较大,3组计划重复测量6次受照剂量分别为三维适形(709.68±180.00)cGy;固定野动态调强(751.40±127.16)cGy;单弧旋转调强(750.00±185.60)cGy,均小于处方剂量,一致性欠佳。 结论:患者呼吸状态改变会导致剂量下降,基线偏移超出摆位误差阈值或者波形变异较大出现不规则呼吸时更甚,且与放疗技术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苯三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CRBD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9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5 min,予以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组同时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复苏进程、肺功能、相关血清指标、术后4 h内CRB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睁眼、自由呼吸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麻醉复苏时、术后1 d的用力肺活量(FVC)、氧合指数(OI)及氧分压(PaO 2)均出现明显波动(均 P<0.05);且观察组麻醉复苏时、术后1 d的FVC、OI及PaO 2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均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HIF-1α均升高,BDNF均降低(均 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HI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BDN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术后4 h的CRBD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2.50%(6/48)]低于对照组[31.91%(15/47)](χ 2=4.286, P<0.05)。 结论:将间苯三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全麻患者中,可减少麻醉恢复期CRBD的发生,减轻对肺功能及血清HIF-1α、BDNF水平的影响,利于患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髋部骨折修复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髋部骨折修复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集老年髋部骨折修复术PPCs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PPCs包括肺炎、吸入性肺炎、肺内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张、胸腔积液等。筛选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包括病例对照研究15篇,队列研究3篇。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吸烟史、BMI过低、脑血管意外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浓度<35 g/L、术前血红蛋白浓度<120 g/L、ASA分级≥Ⅲ级、手术延迟≥48 h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修复术老年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髋部骨折修复术老年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男性、吸烟史、BMI过低、脑血管意外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浓度<35 g/L、术前血红蛋白浓度<120 g/L、ASA分级≥Ⅲ级、手术延迟≥48 h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修复术老年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采用血必净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后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0 ml的生理盐水加100 ml血必净注射液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计算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T 0明显升高( P<0.05),TNF-α、IL-6水平随着CPB后时间推移而递增,均在T 2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血清SOD水平较T 0明显降低( P<0.05),SOD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而递降,均在T 2时达到最低值,而后逐渐上升,观察组血清SOD各时间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RI水平较T 0明显升高( P<0.05),均在T 2时达到最高值,但观察组T 1、T 2、T 3、T 4的RI水平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OI水平较T 0明显降低( P<0.05),均在T 2时达到最低值,但观察组T 1、T 2、T 3、T 4的OI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 P<0.05)。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等作用,适用于CPB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MR压缩感知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传统分段采集电影序列(Seg),探讨心脏MR(CMR)压缩感知(CS)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阜外医院进行CMR检查的心脏疾病患者27例。随机顺序进行Seg、屏气下CS(bhCS)和自由呼吸下CS(fbCS)覆盖左右心室的多层短轴电影扫描。采用Friedman检验评价3种方法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心肌信号比(BMC)和边缘锐度。分别测量3种方法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博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ass)及右心室EDV、ESV、SV、EF,并用Bland-Altman分析bhCS与Seg、fbCS与Seg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做相关性检验。结果:24例患者3种方法所有总体图像质量≥2分,有诊断意义,纳入后续分析。Seg、bhCS和fbCS的成像时间不同且依次降低,分别为375.0(332.0,405.6)、50.0(47.8,53.7)和20.0(17.8,2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00, P<0.001)。总体图像质量fbCS略低于Seg( Z=-2.67, P=0.023),Seg和bhCS( Z=-1.44, P=0.447)、bhCS和fbCS( Z=1.23, P=0.6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g、bhCS和fbCS的边缘锐度(χ 2=0.58, P=0.747)和BMC(χ 2=1.08, P=0.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表明bhCS和Seg、fbCS和Seg之间左右心室各参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hCS和Seg、fbCS和Seg的各心功能参数均呈高度相关( r>0.96, P<0.001)。 结论:CS超快速电影序列比传统序列节省了扫描时间且提供了相似的图像质量,且无论是否屏气,CS序列心功能结果与传统电影序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高度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同期双侧乳腺癌对皮肤毒性和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 ?)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 ± 550.8)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 ± 514.3)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 ± 428.6)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 ± 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右肺 = 0.001, P左肺 = 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 ~ 28(12.5 ± 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 ~ 18.3(6.6 ± 1.0)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P < 0.01);在12 ~ 33(28.6 ± 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由呼吸频率与运动幅度对CT与CBCT图像配准偏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不同呼吸频率、运动幅度对CT扫描图像与CBCT图像的配准偏差。方法:使用QUASAR呼吸运动模体,改变运动频率和头脚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模拟不同状态下的自由呼吸运动。在模体静止时、各种运动状态下分别行定位CT扫描和CBCT扫描,获取相应配准结果及CT定位靶区体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模体静止时的定位CT图像为参考进行配准,当运动幅度一定时,频率的变化对图像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分别为5 mm、10 mm、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分别为(0.213±0.020)cm、(0.351±0.009)cm、(0.654±0.010)cm与(0.972±0.022)cm。当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92%~18.78%。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44%~81.70%。结论:自由呼吸运动下频率变化对CBCT与定位CT图像之间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配准误差小,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小;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可超过0.5 cm,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可>2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ET-CT屏气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4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了600 s自由呼吸(FB)全身PET扫描及20 s屏气(BH)肺PET扫描检查。根据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与胸膜的距离进一步分层。对2次采集的图像行定量分析及图像质量比较,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背景比(TBR)以及BH PET与FB PET的SUVmax和TBR的百分比差值(%ΔSUVmax、%ΔTBR),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以Spearman分析2次采集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BH下薄层CT测量的肿瘤体积(TV)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H PET与FB PET的SUVmax和T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下肺组结节%ΔSUVmax及%ΔTBR显著高于上肺组结节( P<0.05),且BH PET的MTV与TV相关性更高,更能准确反映病灶真实体积。BH PET是一种可以降低PET-CT受呼吸运动影响的实用方法。与FB PET相比,BH PET扫描使孤立性肺结节的SUV max、TBR和MTV定量分析更准确。此外,呼吸运动对下肺病灶的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术后放疗适用深吸气屏气技术患者筛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术后放疗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可增加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左乳腺癌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的风险与心脏受照射剂量成正比。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已被证明能明显降低左乳腺癌患者的心脏剂量,但不同患者从该技术获益程度差异较大,且该技术的实施需要额外的设备、时间及人力等,所以需要提前筛选出适用该技术的患者。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DIBH筛选的定位前一般因素,侧重于系统性总结了CT模拟定位图像相关指标,即CT模拟定位时测量心脏接触距离(CCD ps)、心胸距离(HCD)、最大心脏宽度(HW max)和最大心脏深度(HD max)的乘积,及CT模拟定位后测量最大心脏距离、照射野内心脏体积(HVIF)及自由呼吸(FB)与DIBH状态下肺体积差值及心脏体积差值等解剖学指标。这些指标对评估以切线野为主放疗计划是否采用DIBH技术有指导意义。治疗计划系统中快速计划(RP)功能可快速预测DIBH获益程度。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筛选出适合采用DIBH技术的患者,使DIBH技术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