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的心理症状群分组特征及预测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症状群分组特征,并分析不同症状群特征的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171例采用PD-1单抗联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癌因性疲乏调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癌症患者体力活动测定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调研。基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躯体疲乏、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睡眠质量、心理痛苦程度的测评结果拟合潜类别模型。对量表结果进行潜类别模型分析建立类别组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分期、分型、性格特点等,探索不同类别组间的预测指标。结果:依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心理痛苦程度等症状群表现分为2种不同的类别,分别命名为高心理症状组占44.44%(76/171)和低心理症状组占55.56%(95/171)。低心理症状组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维度以及体力活动得分分别为(11.28 ± 5.62)、(17.57 ± 4.31)、(11.14 ± 3.27)、(14.83 ± 5.24)、(14.76 ± 4.03)、(88.61 ± 17.38),高于高心理症状组的(17.82 ± 4.43)、(10.76 ± 3.63)、(18.62 ± 6.06)、(9.34 ± 3.13)、(26.26 ± 3.23)、(58.04 ± 15.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36~15.84,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格特点[外向型( OR=0.08,95% CI 0.03~0.23, P<0.05),中间型( OR=0.16,95% CI 0.08~0.33, P<0.05)],癌症患者体力活动( OR=0.91,95% CI 0.88~0.93, P<0.05)为预测区分高心理症状组的预测指标。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者在进行PD-1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心理症状群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在进行治疗期间根据不同的心理症状特征,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关怀,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性味合化理论图解连梅汤类方的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性味合化理论是根据中药四气五味的基本特性和相互作用指导中医师进行立法组方,进行临床疾病治疗的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连梅汤首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三十六条,主治暑邪入于少阴或厥阴引起的消渴、麻痹、心烦等症.全方配伍严谨、刚柔并用,以酸、甘、苦味药物相互合化,形成敛、清、补三法并用的治法,共同发挥清心滋肾柔肝的功效,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糖尿病、失眠等疾病.本文应用几何图形展示连梅汤类方的源流和后世加减变化,更加形象地展示经方的立法思路和性味合化,阐述温病名家对酸味药物的性味配伍和应用,如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辛通阳等,为临床辨证组方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傅青主女科》"以甘为主,四味皆合"探析不孕症的组方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散寒暖胞;或酸甘化阴,填精养宫;或苦甘坚阴,滋肾润胞;或辛咸除痹,软坚利宫.灵活运用中药性味及其合化之理,强化药物配伍关系,深化方剂理论内涵,燮理胞宫阴阳以助其摄精容物.此外,傅青主重视将多组合化蕴于一方,以剂量之参差分明方剂中合化主次关系的同时,借助药物炮制之法以增效引经.探析傅青主运用五味合化理论及其以纯和之品逐层次、多环节收效的组方思路,对优化生殖领域的中医药助孕方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对温病气营转化的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温病为阳邪致病,最易损伤脏腑津液.津液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为肺津,在胃为胃津,在肠为肠液,入脉而为营阴.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程中,脏腑实质损害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而血管内津液的耗损则是加剧气营转变的重要原因.火毒鸱盛是促进气营传变的始动因素,津液耗伤是加重气营传变的病理基础,清热保津是防治温病气营传变的必然治法,具体包括甘寒生津、咸寒清热、甘苦合化等法,对内科杂病及急重症亦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唐容川与张锡纯辨治脾阴虚证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归纳唐容川和张锡纯在脾阴虚证理法方药上的异同.病机方面,唐容川重脾阴亏虚、脾不统血、脾失健运间的相互影响,张锡纯重肝木克乘脾土.治法方面,两人均重津液存亡,唐容川创"开胃补脾阴法",且关注营血存亡,遣滋阴、降火、生津于活血养血诸法中,张锡纯倡"汁浆荣津法"和"佐金平木扶土法",且常气阴双补.药性理论方面,二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则,但唐容川重甘味而张锡纯重淡味.性味配伍上,二家均崇"甲己合化",但唐容川扬"酸甘化阴"之法,而张锡纯倡"甘苦合化"之道.具体用药方面,唐容川善用经方,以人参和天花粉为要药,且善用血肉之品,张锡纯以山药、甘草为要药,且喜用食疗剂型.唐容川和张锡纯之脾阴虚辨治思想相得益彰,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钱文燕教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首都国医名师钱文燕教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钱文燕教授诊治寻常性银屑病的中药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功效、性味及归经的分析,利用SPSS Statistics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采用SPSS Modeler18.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常用单药及药对,挖掘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82首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方剂,涉及中药134味,单药以半枝莲、生地黄最为常用,清热凉血药占比最多.药味多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多见,入肝经药出现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组合.结论 "从血论治、清热凉血"为钱文燕教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主要思路,善用清热凉血药,甘苦合化清热养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甘苦合化法的理论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甘苦合化法,又称甘苦化阴气法,为温病学治法之一,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五味学说,由温病大家吴鞠通结合张仲景、叶天士等医家治疗思想所创.其含义是指在治疗中选用苦寒与甘寒的药物搭配,且甘寒养阴药物比例远大于苦寒清热药物,共奏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之功效,达到清热而不伤阴之目的.文章从甘苦合化法的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和后世发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明晰其理论内涵,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唐蜀华以"苦甘合化"立法治疗高血压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重不良后果,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由于本病常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等肝火上炎、肝风上扰之象,故多数医家使用苦寒药物以直折热势,清热泻下.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认为,高血压辨证要把握虚实两端,即肝风上扰、肝肾不足,病机关键在阴虚阳亢.唐教授认为治疗高血压若纯用大量苦寒药物,阳亢虽平却忘顾阴液之虚,降压效果不稳且难以长期维持.唐教授基于"苦甘合化"立法组方,苦、甘药物合用,以苦寒制阳亢,用甘寒补阴虚,并自拟"苦尽甘来饮",清肝泻火息风的同时顾护阴液,其中甘寒之甜叶菊可防苦寒化燥伤阴.全方泻实补虚并重,治疗高血压收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吴鞠通医案》辨治温疫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吴鞠通治疗温疫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温热类疫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及用药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吴鞠通医案》卷一"温疫篇"所载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3.0),分析药物频数、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处方113份,涉及中药81味,使用频数≥10的药物有27味,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麦冬、生地黄、甘草、牡丹皮、连翘;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入肺、胃、心经为主;药物以清热药最多,其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得出高频药物组合41组,药物关联规则9条,4个聚类方,8个公因子.结论:吴鞠通治疗温疫用药以甘寒、苦寒为主,以清热、养阴、透邪为治疗原则,根据温疫热毒所处上、中、下三焦病位不同及卫、气、营、血层次不同以辨证论治,邪在上焦者治以辛凉芳香甘寒法,邪在中焦者治以清热泻火法,邪在下焦者治以甘寒、苦寒合化阴气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量化探析祛湿三法治疗湿温病的方药性味配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依据《汤液经法图》五味五脏补泻之法及五味合化、不合化之法,探讨性味对三焦脏腑的影响,总结诊疗湿热相关疾病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以《汤液经法图》为理论研究基础,结合蒋永光性味量化的计算方法,计算藿朴夏苓汤、王氏连朴饮、宣清导浊汤的性味量化值.总结中医方剂性味配伍的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结果 藿朴夏苓汤性温,五味为甘主、苦次、辛更次.王氏连朴饮性寒,五味为甘主、苦次、辛更次.宣清导浊汤性温,五味为甘主、辛次、咸更次.结论 藿朴夏苓汤重视卫气分湿热双解之法.王氏连朴饮重视健运脾胃,梳理气机,解表湿功效比藿朴夏苓汤弱.宣清导浊汤治疗重在清热利湿、理气除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