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叶买麻藤茎化学成分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Warb.)C.Y.Cheng ex Chun茎的化学成分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方法 小叶买麻藤茎 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单叶大黄素(1)、白藜芦醇(2)、对羟基苯甲醛(3)、环桉树醇(4)、(E)-1-(3',5'-dimethoxyphenyl)-2-(3,4-dimethoxyphenyl)ethene(5)、豆甾-4-烯-3-酮(6)、medioresinol(7)、白杨素(8)、金色酰胺醇酯(9)、(-)-松脂醇(10)、对羟基苯甲酸酯(11)、2-甲氧基对苯二酚(12)、gnetumontain C(13)、丁香脂素(14)、高圣草素(15)、香草醛(16)、β-谷甾醇(17).化合物 1~3、15~16 的 IC50 值分别为(11.4±0.54)、(14.1±1.06)、(320.4±0.75)、(360.6±0.78)、(386.3±0.71)μmol/L.结论 化合物 3~4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3 为首次从买麻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15~16 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雷公藤多苷片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雷公藤多苷片是雷公藤根茎提取物[1],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如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酮和生物碱具有多种信号通路活性.临床试验(NCT01613079)显示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2].由于雷公藤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已被用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癌症、克罗恩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近年来,雷公藤多苷片已被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在临床上显示出更多的应用潜力[3].然而,雷公藤多苷片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不适、腹泻、生殖毒性、肾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与血液循环系统相关问题[4],尤其是肝损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林下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三叶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规律.方法:设置一年生三叶青林下地栽和袋栽2种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藤叶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指标.结果:林下袋栽三叶青的主要农艺性状要优于林下地栽.袋栽模式下三叶青主茎长是地栽的3.04倍,林下袋栽的节数是地栽的2.09倍;林下袋栽模式下叶片的SPAD值和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2种模式下的光合指标之间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袋栽模式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和叶面温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各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青的净光合速率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SPAD值、叶片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茎长和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下袋栽模式下三叶青的生长和光合性能显著优于林下地栽,可为三叶青人工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永修县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永修县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揭示永修县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和分布特点,为永修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样方法调查永修县不同植被下药用植物的组成、重点药用植物的数量等信息,统计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水平、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变化,从而揭示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结果:永修县不同植被类型的样方中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37科383属676种;药用植物的物种数呈现随植被正向演替发展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之间植物优势科的组成差异较明显;草本药用植物在各植被类型下均占较大比例;入药部位分析显示,全草、根及根茎、枝叶、藤茎为主要类型;Jaccard指数分析显示,不同植被类型间药用植物表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草丛和阔叶林中重点药用植物相对丰富.结论:永修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和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植被类型是影响药用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此外,水分也是影响药用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根据药用植物分布特征,提出了永修县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藤碱防治肝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7
肝癌是癌症死亡最常见原因之一,大多数类型的肝癌对化疗具有高度耐药性.青藤碱是从青藤的根和茎中提取的吗啡烷型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止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免疫功能、与抗癌药物发挥协同作用防治肝癌.总结了青藤碱防治肝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为青藤碱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细话裸子植物
编辑人员丨2024/8/10
裸子植物在植物学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大,但各教材却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师生们.本文指出了各教材在许多知识方面的矛盾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首先,裸子植物具有真中柱,而不是网状中柱.其次,根据一些裸子植物发育的异形叶性,本文推测出几类植物叶的起源.然后,文章仔细分析了苏铁属植物的生殖结构及其发育,澄清了 一系列混乱;探讨了松属生活史的一些细节,纠正了 一些不准确的说法;此外,还讨论了胚珠叶生还是茎生这个重要问题.最后,文章建议,将麻黄属和买麻藤属出现的一个花粉管里的两个精子参与受精的现象称为双融合而不是双受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三叶崖爬藤查耳酮异构酶基因克隆与外源诱导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克隆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查耳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探究 CHI基因对三叶崖爬藤黄酮合成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析三叶崖爬藤转录组,获得三叶崖爬藤CHI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三叶崖爬藤根、茎、块茎、老叶、幼叶及吲哚-3-乙酸(3-indoleacetic acid,IA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等诱导条件下CHI基因的表达量,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和CHI酶活性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三叶崖爬藤CHI基因全长为1096bp(GenBank序号:OQ588006),含有1个长为71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7个氨基酸.三叶崖爬藤CHI蛋白分子式为C1148Hi819N285O348S5,等电点(PI)为5.28,相对分子质量为25 340,编码的氨基酸全都在膜外,不具跨膜结构,也不存在信号肽.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表明,三叶崖爬藤CHI蛋白呈明显的倒置三明治状折叠结构,属于Chalcone-3超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三叶崖爬藤CHI蛋白序列与葡萄科植物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三叶崖爬藤CHI基因在三叶崖爬藤根、茎、块茎、老叶和幼叶等不同组织中均表达.诱导分析结果表明,5种外源诱导物质均提高了三叶崖爬藤黄酮含量,ABA诱导后CHI基因表达水平在72h达到最高,其余诱导处理CHI基因表达量均在96h达到最高,CHI酶活性均在96h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叶崖爬藤黄酮含量与CHI基因表达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CHI酶活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2=0.453).结论 成功克隆了三叶崖爬藤CHI基因,该基因在三叶崖爬藤各组织中均表达.IAA、MeJA、ABA、SA和YE均促进CHI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上升,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三叶崖爬藤黄酮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以生殖器糜烂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大疱性类天疱疮为常见的表皮下自身免疫性疱病,多见于70岁以上老年人,靶抗原主要为定位于基底膜的BP180和BP230,以躯干及四肢屈侧常见,约10%~30%的患者出现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最常受累.本文报道一例以生殖器糜烂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男,60岁,阴茎、龟头、冠状沟糜烂、溃疡4个月,胸部反复出现一米粒大小水疱1个月,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陈旧性水疱,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DIF):表皮基底膜C3阳性,线状沉积,IgG、IgM、IgA阴性.外周血抗BP180、230、Ⅶ型胶原抗体均阴性.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雷公藤及烟酰胺治疗,半月后生殖器糜烂、胸部水疱均愈合,2个半月后生殖器溃疡愈合.泼尼松逐渐减量,半年后停药,随访2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正交实验的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以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带芽点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建立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研究外植体灭菌条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赤苍藤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根壮苗及移栽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苍藤外植体消毒最佳方法是以体积浓度为75%乙醇浸泡60秒后,再以质量浓度为0.1%HgCl2消毒10分钟,成功率为48.89%;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6-BA+1.0 mg·L-12,4-D+1.0 mg·L-1 IBA,培养30天,诱导率达71.11%,且绿色紧密;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5 mg·L-12,4-D+1.0 mg·L-1 IBA,培养30天,诱导率为70.00%,且绿色紧密;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以及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5 mg·L-1 TDZ+1.0 mg·L-1 I BA,芽分化率达98.89%,增殖系数为3.33;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5 mg·L-1 IBA,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2.2条;生根苗在小颗粒泥炭土中成活率达88.89%.该研究建立了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为赤苍藤优质种苗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小花清风藤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胶、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小花清风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花清风藤茎叶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 15 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1)、3-氧-11α-羟基,Δ12-齐墩果烯(2)、3β-羟基-Δ9(11),12-齐墩果二烯(3)、3-氧-Δ11,13(18)-齐墩果二烯(4)、3α-羟基-齐墩果酸甲酯(5)、3-氧-Δ9(11),12-齐墩果二烯(6)、3α,21β-二羟基,Δ12-齐墩果烯(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8)、马斯里酸(9)、积雪草酸(10)、2α-羟基乌苏酸(11)、23-羟基乌苏酸(12)、柴胡皂苷 b3(13)、柴胡皂苷c(14)、柴胡皂苷f(15).结论:除化合物 5 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15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